《逃不开的经济周期》:掌握游刃有余的投资理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逃不开的经济周期》:掌握游刃有余的投资理念
作者:笑傲投资
来源:《投资与理财》2021年第12期
《逃不开的经济周期》
作者:拉斯·特维德
译者:董裕平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年11月
定价:69.00元
要看投资方面的书,我认为很经典的一本就是《逃不开的经济周期》。
这本书讲的是经济周期,它告诉大家,经济周期“无法根治,但很有趣。
人们可以修正经济的波动,但不可能完全避免。
如果你想要完全避免,事情就会变得更加糟糕”。
跟一般的书不一样,很多书给人树立的是直线思维,即“好就是好,一直好、一直好”,不好呢?就是“一直不好、越来越差”,或者说是要么跌跌跌,要么涨涨涨。
但是周期的理念与之不同。
经济周期通常分四个阶段循环往复:复苏、繁荣、衰退、萧条,从而可以看出,周期关注的是拐点,而不是直线思维。
因为不管是上涨还是下跌,都是有拐点的。
市场如此,经济也是如此,而且市场和经济又是密切相关的,所以如果能把握经济周期再来做投资,就会游刃有余。
如果从投资的角度看,经济周期更简单,只有两个阶段,扩张期和收缩期。
概括地说,所谓扩张期,就是经济的复苏和繁荣阶段。
所谓收缩期,就是经济的衰退和萧条阶段。
那么这两个阶段到底长度是多少呢?怎么知道哪里是谷底,哪里是顶峰?又是谁导致这些不同阶段的发展?它们的背后是什么?经济周期的决定力量是什么呢?
《逃不开的经济周期》还把历史上的大规模金融危机都做了一张表,通过这张表我们就能看出来,大繁荣后面都是大萧条,暴涨后面就是暴跌。
不管是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房地产市场、贵金属市场,还是收藏品市场,都是如此。
做投资的人时时刻刻都要有这样一根弦,即社会发展是波浪形的,是曲折的。
暴涨后面接着就是暴跌,大牛市后面就是大熊市!比如2006、2007年连续两年大牛市,我们就应该条件反射地想到这后面是大熊市。
大熊市后面接着就是大牛市,或者是大反弹,这些都是如影随形的。
《逃不开的经济周期》就是让人们树立这一理念——有上涨就必然有下跌,有繁荣就必然有崩溃,有大牛市就有大熊市,有崩溃后面就肯定有大反弹。
《逃不开的经济周期》主要讲述了三个重点内容。
第一个重点,是作者力图用简明的方法向各行各业的人解释清楚到底什么是“经济周期”?它像是经济活动中各要素之间形成的一种“共振”现象。
第二个重点,是这本书告诉我们房地产市场是周期之母,实际上是说房地产对周期影响是最大的。
第三个重点,是这本书还谈到了收藏品投资和贵金属投资,还有诸如商品期货、基金、外汇等,它的视野特别宽。
它是告诉我们要全面投资,不要天天盯着股票,或者天天盯着债券,而是什么市场好,就去做什么。
第一个重点内容是,到底如何定义和解释“经济周期”?
对于普通人,或者非经济学专业人士来说,我们应该怎么办呢?首先,要意识到要去研究这一领域。
要做投资就要研究周期,因为经济里面非常有规律性的东西不多,从其他很多角度研究经济都是表象,很难把握内在规律。
没有规律就不值得研究,而经济周期是很有规律的,所以值得研究。
经济周期是理解经济的一把钥匙。
《逃不开的经济周期》的第二个重点内容是,作者提出“房地产市场是经济周期之母”,实际上是说房地产周期对经济的影响是最大的。
为什么影响大呢?因为资产市场有财富效应,财富效应指资产市场市值波动导致的产出波动。
实证研究表明,资产市场变动一个单位约导致产出同向变动4%个单位。
房地产的市值最大,所以它的财富效应最大。
每个资产市场都有财富效应,小市场的财富效应就小,大市场的财富效应就大,房地产市场是最大的,所以它的财富效应最大,因而说它是周期之母。
房地产周期也称库兹涅茨周期,或建筑业周期。
它由美国经济学家、197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库兹涅茨最先完善而得名。
在经济周期的研究中,有几个“周期”是最为广泛使用的,它们一股都用经济学家的名字命名。
比如基钦周期,它指的是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的周期;二是朱格拉周期,它主要指的是投资周期、资本开支周期;三是康德拉季耶夫周期,它指的是技术创新周期。
一般人理解房地产市场都是谈租金收益率、房价收入比、供求關系、人口红利等,但是《逃不开的经济周期》里有一张表格记录了全球房地产的总市值在全球GDP的平均占比。
一股人可能只认为是一张普通的表,实际上它对投资的含义非常深刻。
它的意思就是房地产的总市值占GDP比重,全球长期平均水平是260%,这是我们之前说过的,但知道这一数字的重点在于理解——从长期看,GDP在涨,房地产的总市值就涨,GDP涨得快,房价涨得就快。
比如说日本GDP从1990年代以来基本不涨,房价就不涨。
美国名义GDP过去10年年均增长率为3%,所以房价过去10年平均每年涨3%是比较合理的。
但是房地产也是有周期的,包括一个扩张期和一个收缩期。
扩张期时房价就要比名义GDP涨得快,收缩期的时候就比名义GDP涨得慢甚至下跌,一个完整的周期大致上涨的幅度跟名义GDP差不多,这就很合理。
所以拉斯·特维德不是用房价收入比、租金收益率、供求关系等来看待房地产,而从另外一个角度去分析房地产,而这一分析实际上更为科学,更为长期,更为宏观,更为本质。
最后,拉斯·特维德还给出了一个问题,即是否存在能够警示房地产价格即将见顶的领先指标呢?
拉斯·特维德认为以下6个警示信号可供参考:出售天数的增加、一个城市中未销售住房数量的增加、卖方报价与成交价格比率的下降、出售超过120天的住房数量的增加、为投资所购买房产所占百分比的增加和抵押申请数量的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