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河市某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8 成语故事作业设计(无答案) 苏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成语故事
自相矛盾:比喻一个人的言语或行为前后抵触,告诉我们说话做事要前后一致.
滥竽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告诉我们要有真才实学才能立
身处世。
画龙点睛: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
【课内训练】
一、看拼音写汉字,并按要求完成练习。
máo dùn chǔ gúo ruì lì qiáng bì bī zhēn
shén yùn pèi fú téng kōng
( )( )( )( )()
( )()( )
zhāng kǒu jié shé zì xiāng máo dùn huà lóng diǎn jīng jīng tàn bù yǐ
( ) ()
( )( )
zhāng yá wú zhǎo làn yǔ chōng shù
( ) ( )
把划线的音节所对应的汉子按音序排列:
二、用“√”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戳.穿(chuō cuō) 腮.帮(sī sāi)俸.禄(fòng fèng) 答.应(dá dā) 张牙舞爪.(zhuǎ zhǎo)
三、形近字组词。
俸( ) 逃()陵( )矛( ) 跨
捧()跳( )凌( )茅( ) 垮
棒( )桃( ) 棱( )
锐()监( ) 竽( )宣( ) 郭
悦( )滥( )芋( ) 喧()
廓
四、加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 ) )()
辟( ) ) 录 ( )
( ) ( ) ( )
( ) ( ) ( )
五、查字典。
1、“戳”字用部首查字法先查( )部,再查()画;戳”字的
音序是( ).
2、“矛”字用部首查字法先查( )部,再查()画;矛”字第一
画的笔画名称是().
【课堂拓展】
六、写出下列词语的近、反义词.
近义:居然()锐利()佩服( ) 夸
口( )推辞( )
反义:簇拥( ) 锐利()佩服( ) 神奇
( ) 推辞( )
七、选词填空。
1、惋惜可惜珍惜安静宁
静平静
(1)机会难得错过了实在()。
(1)老师来了,教
室里立刻( )下来。
(2)他十分( )时间. (2)一轮明月照着
( )的海面。
(3)游客们都为四条龙缺少神韵而()。
(3)他头往后仰着,冰
冷发青的脸上显出死一般的( )。
2、用文中出现的成语填空。
(1)老师说这篇作文构思很好,特别是结尾抒发感慨,真是
( )。
(2)我们说话做事要前后一致,不能( )。
(3)小王谦虚地说:“您是行家,我只是()而已.(4)小明被问得( ),半天说不出话来。
八、按要求写句子。
1、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改为双重否定句:
2、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龙。
缩句:
3、游客们惊叹不不已,无不佩服张僧繇神奇的点睛之笔。
改为肯定句:
4、李老师慈爱的笑容和亲切的话语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九、课文积累与运用。
1、按要求写成语。
(1)来自寓言故事的成
语:、、、
(2)来自神话故事的成
语: 、、、
(3)来自历史故事的成
语: 、、、
(4)描写天气的成
语:、、、
(5)形容形象逼真的成语:(张僧繇画技高超的)
、、、
2、解释带点字的意思:
惊叹不已.:已:腾.空飞去:腾:
滥竽充
...数:滥:竽:充:
【课外延伸】
十、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大家一再要求,张僧繇只好提起笔来,轻轻一点。
霎时间,只见乌云密布,电闪雷鸣被点上眼睛的龙腾空飞去。
游客们惊叹不已,无不佩服张僧繇的点睛之笔。
1。
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乌云密布——
惊叹不已-—
2.“霎时间”表示时间短暂,请再写出几个这样的词语。
3。
游客们为什么会惊叹不已?
第四单元知识梳理
一、字音
1.易读错的字
恃.风雷(shì) 精神抖擞.
(sǒu) 美哉.(zāi) 地履.
其黄(lǚ) 百兽震惶.(huánɡ) 玲珑剔.
透(tī) 灰烬.(jìn) 欺瞒.(mán) 勺.
子(sháo) 2.多音字
重错误! 降错误!
藏错误! 哼错误!
二、字形
1.易写错的字 祭:上部左边是“”,不要少一点写成“夕”。
熏:中间一竖从上穿下来。
试:右边不要多写一撇。
疆:左边是“”,不是“弓"。
毁:左边上面是“臼",不要写成“白”。
2.形近字
错误! 错误! 错误!
⎩
⎪⎨⎪⎧拘(拘束)狗(小狗) 错误! 错误! 错误! 错误! 错误!
三、词语
1.好词集锦
毁灭 辉煌 殿堂 象征 仿照 建筑
漫游 饱览 境界 宏伟 销毁 罪证 奉命
众星拱月 金碧辉煌 玲珑剔透 诗情画意
天南海北 不可估量 举世闻名 奇珍异宝
足智多谋 呕心沥血 臭名远扬 兴高采烈
得意忘形 诡计多端 处心积虑 太平盛世
国泰民安 丰衣足食 安居乐业 政通人和
人寿年丰 夜不闭户 路不拾遗 多事之秋
兵荒马乱 流离失所 生灵涂炭 家破人亡
哀鸿遍野 民不聊生 内忧外患
2.近义词
毁灭——销毁 辉煌——灿烂
仿照-—模仿 宏伟——宏大
任意——随意 破坏-—毁坏
3.反义词
破坏——保护宏伟——渺小
销毁——保存纳闷-—明白
稀奇——平常
四、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
1.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反问)
2.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排比)
3.无边无际的大海上,有一座小岛,远远望去,像一片云在天边浮着.(比喻)
五、课文主题
1.《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三首诗从不同的角度,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
2.《少年中国说》歌颂了中华少年的(朝气蓬勃),寄托了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期望)。
3.《圆明园的毁灭》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愤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小岛》讲述战士们在艰苦的条件下驻守边关,把海岛当作自己的家,创造美好生活,表现了驻守在小岛的战士们(扎根海岛、艰苦守岛)的精神和(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怀。
六、背诵、默写
1.背诵《古诗三首》,默写《示儿》.
2.背诵《少年中国说》。
22* 扫大街的父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认识5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厚重如山的父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懂得父爱的博大与厚重。
对学生进行亲情教育,让学生学会理解、敬重自己的父亲.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父亲是怎样的人,“我”两次流泪有什么不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位父亲,一位扫大街的父亲。
二、初读
1.大声自由读,要求读准生字的音.
2.出示课件,认读课文中的词语.
3.刚才我们读了课文,你知道父亲和儿子之间发生了哪几件事?
4.做练习题:
“我”害怕别人知道父亲是扫大街的而受到()。
于是,不肯和父亲住在一起,父亲就();不让父亲在上课前扫街,父亲就( );不想要父亲参加家长会,父亲却()。
三、品读课文
1.默读课文,把在三件事中描写父亲句子的段落划记出来。
A。
(出示课件)半晌,父亲从屋角的床板下,拿出一个小纸包,递给我说:“给,这是学费和寄宿费,你快去学校交了吧。
”
你能透过这句话了解父亲的内心活动吗?
①教给学习方法:联系上下文学习。
②半晌说明父亲在左右为难,在犹豫,最后还是决定把钱给儿子,自己则省吃俭用。
B。
(出示课件) 我看不见父亲脸上的表情,漆黑的夜里,只有他手上的烟锅一红一红的.
①还是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
②四人合作学习。
③使学生知道父亲苦闷自己的儿子不理解自己,但最后还是决定提早扫街。
④父亲的心里如此复杂,那我的心情又如何呢?
2.学习第一次流泪。
课件出示自然段,通过这段话,你感受到了什么?
流下的是怎样的泪?(自责) (出示课件) 父亲背过脸去,一声不吭地坐到了床上。
一声不吭?是不是父亲没话可说呢?他心里想些什么?
3。
看,同学们,下雪了,教室外冰天冻地,大雪纷飞,教室内掌声和欢笑声一阵接一阵,我无心听老师和家长的谈话,随意将目光投向窗外,我看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图片)
A.指名说。
B.抓重点词:纹丝不动满是。
C.看到这一幕,我想到了什么?
D.我的眼泪哗哗地流了下来,这是怎样的泪啊?
E。
终于,我再也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飞快地冲出教室,将父亲一把拉近来,对老师说“这是我爹。
"(板书)
这句话包含着我怎样的情感啊?
师引读:骄傲地读自豪地读大声地读
F。
同学们,你们来说,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爹啊?(随机板书)
四、教师小结
看,这就是父亲,一位工作如此平凡,人格却如此伟大的父亲。
他用自己那如山般的父爱感动了所有人,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
让我们再一次感情朗读课题:扫大街的父亲。
也许,此时老师说什么都是多余的,唯有一首歌能代表我们对父亲的赞颂。
来,一同欣赏这首歌《父亲》。
(放课件)
小结:同学们,天下所有的父亲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让我们真诚地对所有的父亲说一声:谢谢!
《古诗词三首》
《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三首古诗词,在内容上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都是写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
1.牧童
牧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牧童》是唐代诗人吕岩的作品,描绘了一幅牧童晚归休息图。
诗的第一句话写原野,第二句写笛声,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上给人感受,诗的三四句写吃饱饭的牧童休息的情景,塑造了一个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牧童形象,表达了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2.舟过安仁
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夜渔船两小童,收蒿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诗解:《舟过安仁》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作品,描绘了两小儿船头以伞使风的场景。
诗中,前两句话描写的是作者的所见,后两句描写的是作者的所悟。
(怪生:怪不得。
“怪生”一词看似平常,作者体味到的趣和童子行为的趣就在其中了。
)
3.清平乐·村居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亡赖:同“无赖”,“亡”读“wú”,这里指调皮、淘气。
①词意:在长满青草的溪边有一座茅草屋。
屋内有人操着柔媚的南方口音带着醉意在互相逗趣、取乐,是谁呢?原来是一对白发夫妇。
再看看茅屋外,大儿子在小溪东岸锄豆田里的杂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
最让人喜爱的是那顽皮淘气的小儿子,正趴在溪边剥着莲蓬。
②词解:《清平乐·村居》是一首词.词,又叫长短句。
作者是宋代诗人辛弃疾。
这首词营造了一个五口之家的温馨幸福的农家生活画面,反映了朴素、温暖而有风趣的农村生活。
4.注意读音
剥(bāo)莲蓬
第二单元主题阅读
西游记(节选)
①却说那怪自把三藏拿到洞中,捆在后院里,派小妖打干净水刷洗,要上笼蒸吃。
忽听小妖来报:“大王,孙悟空、猪八戒来要师父了!”那妖怪赶紧腰束锦绣战裙,赤着脚,手持丈八长的火尖枪,驾着五辆小车出洞应战。
②那怪见到悟空,几句话说不到一起,举起火尖枪就刺。
行者使了一个身法,闪过枪头,抡起铁棒,骂道:“你这小畜生,不识高低!看棍!"那妖精也使身法,让过铁棒道:“泼猢狲,不识时务!看枪!”他两个也不论亲情,一齐变脸,各使神通,跳在云端里,相互厮杀.
③那怪与孙大圣战经二十回合,不分胜败。
猪八戒在旁边按捺不住,也举起钉耙前来助战。
那怪见了心惊,急拖枪败下阵来.行者喝教八戒:“赶上!赶上!”二人赶到他洞门前,只见那怪一只手举着火尖枪,站在中间的一辆小车上,一只手捏着拳头,往自家鼻子上捶了两拳,念个咒语,口里喷出火来,鼻子里浓烟迸出。
那五辆车子上,火光涌出。
那怪连喷了几口,只见大火烧空,火云洞顿时被烟火迷漫。
八戒慌了,回头便跑。
这行者神通广大,捏着避火诀,撞入火中,寻那妖怪。
那妖怪见行者来,又吐上几口,那火比之前更胜。
行者被他烟火飞腾,不能寻怪,看不见他洞门前路径,抽身跳出火中.那妖精在门首,看得明白,他见行者走了,却才收了火具,率群妖,转于洞内,闭了石门,以为得胜,着小的排宴奏乐。
④却说行者跳过枯松涧,按下云头……
1.【理解词语】请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自家
..鼻子( )
(2)那妖精在门首
..()
(3)着小的
..排宴奏乐()
2。
【提取信息】文中“那怪”指的是________。
3.【整体感知】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片段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4。
【拓展知识】原著中孙悟空最后请来了________________(谁)收服了“那怪”。
请联系原著写出“那怪”的父母:________________.我还知道西游记中著名的故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品读句子】第③段中“八戒慌了,回头便跑"一句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单元主题阅读参考答案
类文阅读
1.(1)自己(2)门口(3)手下
2.红孩儿
3.红孩儿捉了唐三藏,孙悟空和猪八戒到火云洞救师父,与红孩儿打了起来,猪八戒和孙悟空被红孩儿
喷出的烟火逼走。
4.观世音菩萨牛魔王、铁扇公主三打白骨精
大闹天宫三借芭蕉扇
5.不能去掉。
一方面说明红孩儿法术高明,另一方面衬托出孙悟空勇敢无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