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化传播对英语教学的影响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言文化传播对英语教学的影响论文
汉语言文化传播对英语教学的影响论文
语是世界通用语言,是我国开展对外交流所使用的最重要的外语语种。
语言、文化和交际三者的关系,是近年来语言教学中研究的热门话题。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越来越认识到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并有针对性地采取一系列教学方法,将文化渗透融入到实践教学之中。
但汉语言文化传播和渗透的缺失,是英语教学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短板。
教师过于关注英语文化的输入,让学生不断适应目的语的文化和语境,以期提高他们的英语语言能力。
但这么做所产生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学生用英语表达母语文化的能力越来越弱,在实际的跨文化交流中存在“中国文化失语”的现象,不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和国际地位的提升,这必须引起英语教学者的反思。
1.汉语言文化能力是英语教学有效开展的前提和保障
归根结底,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我国英语教育的终极目标。
而跨文化交际是通过汉英两种语言和文化的输入及输出来实现的,这其中汉语言文化是英语学习的前提和根基,学生只有以母语文化为起点,在深刻掌握汉语言文化的根底上,才能更好地实现对英语这一目的语的了解和感悟。
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跨文化是两种不同文化间的`彼此相互吸纳和传播,学生不仅要熟知对方文化的特点,更要具备丰厚的本民族的语言文化素养,才能将自己国家的优秀文化思想和内涵准确如实传递给对方,实现成功的跨文化交流。
2.通过两种语言文化比照,获得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英语作为与汉语不同的另一种语言文化体系,需要学生从英语语言和文化中去认知、感受并阐述相同的事物,但这并不意味着在
语言教学中完全摒弃或弱化汉语语言文化的作用,反而应当加强对汉语言文化的输入和渗透,其原因就在于比照是一种极佳的语言教学方法。
今天,文化因素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
英语语言技能的提升与是否了解和掌握英语文化密不可分,而通过汉语语言文化和英语文化之间的比照分析,能够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加深对英语语言知识的理解和体会。
英汉两种语言属于不同的语言体系,即使在大学阶段,学生仍会对英语中的某些亚语言和超语言层面的一些现象,甚至是英文的行为模式感到迷茫和困惑。
这就需要教师针对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对两种语言文化差异的系统分析和阐述,使学生在充分掌握汉语言文化的根底上,意识到英语语言中的不同文化现象,进而理解和认同英语中所存在的不同思维和认知模式,能够更好地掌握并使用这一语言。
1.教材和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偏离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英语教学无论是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上,都取得了长足的开展。
在不断成熟和完善的教学理论推动下,英语教学实践也在不断适应形势开展的需要,从最初的听说、语法翻译、情景交际法等教学方法,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模式开展。
然而在详细的教学实践中,不管是在教材内容上,还是在教学方法上,汉语言文化的导入和渗透都存在着一定的缺失。
首先在教材方面,涉及中国文化精华局部的篇章所占比例偏低,更多的篇章都是出自英美出版物中展现西方人思维意识和文化气息的文字材料。
由于缺乏外乡文化渗入下的英文教学,学生用英语阐述中国文化的能力普遍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跨文化交际的有效性。
其次是在教学方法上,以教材内容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
仍占主导地位,教师的教学目标更倾向于学生能够顺利通过考试。
在这种应试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文化教学,尤其是汉语言文化的导入,仍然处于边缘化的地位,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很难得以提升。
2.母语负迁移作用被过分夸大
母语迁移作用对英语教学确实具有不小的影响,由于汉英两种文化存在着宏大的差异,学生在母语汉语的影响下,无论是语音、语义、语法和句型的学习中,都会产生一定的困扰。
他们会在一定程度下套用汉语语言的文化习惯去使用英语表达,轻那么出现语用错误,严重的甚至会出现“石化现象”。
在实际教学中,这种母语迁移作用往往被过分夸大,很多教师为了回避和减少这种现象的产生,在授课过程中常常刻意淡化汉语言文化,以英语的交际规那么为主。
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不利于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培养,同时在西方思维和意识形态的影响下,他们身上本来具备的中华文化的传统美德将逐步消失,不利于他们未来的成长。
由于母语习得的先天性,母语思维模式必然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对母语思维的正确处理和应用,对外语习得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在英语教学中,应当充分利用汉语言文化的优势,发挥其在英语学习中的母语正迁移作用,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通过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和导入汉语言文化,能逐步提升学生的中国文化词汇表达能力,进而提升他们基于英语的文化输入和输出能力,最终实现跨文化交际下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有效提升。
1.教材内容的选择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其很多精华局部至今仍值得我们去继承和弘扬。
在英语教材内容的设置上,应适当增加有关中国传统文化介绍的英语教学内容,可以将中国文化概论的主要内容和当前中国的
热点问题融入到整个教材内容的设计中。
这能够让学生从一个全新的视角了解中国文化,同时增强他们运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有效化解汉英两种不同语言交流过程中的文化障碍。
在英语教材中导入汉语言文化,能够让学生从他们熟悉的语言文化环境中学习英语,缓解外语学习过程中的紧张和焦虑感,提高学习热情,并自觉将中国文化的输出作为己任,为英语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有的放矢的知识背景和组织框架。
2.汉语文化词汇的转换
词汇记诵是一切语言学习的前提和保证,我国学生在根底教育的不同阶段,已经掌握了大量英文词汇,实现简单的沟通和交流并不是问题。
但英语的教学目标不仅于此,它要求学生具备相当的英语综合能力,并能够运用英语实现中国文化的表达和输出。
中华文化从美食服饰到宗教风俗等方方面面,都有自身特有的专属名词,这些词汇又往往成为语言交流中的主要障碍,因此这些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英语外来词,是学生亟待掌握的。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当系统地将这些词汇加以梳理,让学生完成记诵的任务,使他们具备用英语表述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独特事物,切实提升学生跨文化下的英语交际能力。
3.增强学生的汉语言文化自觉意识
英语作为一种目的语,归根结底是要有效利用语言的工具效应,实现国人与世界的沟通,为社会主义事业开展效劳。
因此,在外语学习中,以母语文化和语言为本,是每个学生必须深刻认识到的问题。
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培养和树立学生正确的思维观念和学习目的,将母语文化根植于每个学生的心中。
通过营造浓厚的汉语言文化气氛,让学生为中国文化的深邃和广博而自豪和
骄傲,知道学习英语是为了更好地弘扬和传播中华文明,实现国家和社会的可持续开展。
将汉语言文化渗透和导入英语教学中,能够让学生正确地看待所接触到的不同文明和文化,求同存异,并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中找到中华文明和自身的位置。
只有在教学中强化汉语文化的教育,才能培养出具有丰厚中国民族文化底蕴的英语人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保驾护航。
今天,中国正不断更加深入地融合到整个全球化的体系中去,而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也与日俱增。
英语教学作为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能够提升学生利用英语这一目的语,将中国文化的精华推广和传递给世界各国人民,在实现跨文化下沟通和交流的同时,提高我国的软实力。
因此深刻认识到汉语言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并采取有效的策略将其导入和渗透进英语教学中,不仅符合英语的教学目标,更是学生文化素养和语言能力全面开展的根基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