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机械运动实验(提升篇)(Word版 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该实验目的是练习用___和_____测平均速度.
(2)该实验原理是_______
(3)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_____(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
(4)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_____(填“大”或“小”);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_____(填“大”或“小”).
(5)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____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
(6)实验中测得路程s1上的平均速度为v1,路程s2上的平均速度为v2,路程s3上的平均速度为v3.那么,v1、v2、v3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选填>、<、=)
【来源】2019年广东省深圳市育才第二中学中考一模物理试题
【答案】刻度尺秒表v=s
t
时间大大变速<
【解析】【分析】
(1)公式v=s
t
既能用于匀速直线运动求速度,又能用于变速直线运动求平均速度;实验
中要用刻度尺测量路程,用秒表测量时间.(2)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3)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大.【详解】
(1)平均速度是指某段时间内的路程与这段时间的比值,要测出速度,应测量出小车运动的距离和时间,所以要用到刻度尺和秒表;故实验的目的是练习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平均速度
(2)实验原理为v=s
t
;
(3)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斜面坡度应小些;
(4) 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大;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大;(5)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速度越来越大,故是变速直线运动.(6)由于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加速运动,所以上半段的平均速度最小,下半段的平均速度最大,全程的平均速
度居中,因此
v 2<v 3.
2.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的测量小车在固定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装置图。
小车从带有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 、B 两处时,电子时钟所显示的两个不同的时刻,则:
(1)由图可知,斜面上的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________mm ;
(2)该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___;
(3)在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倾角适当________(选填“大”或“小”)一些;
(4)由图可知:小车在A 、B 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计算结果保留二位小数)。
【来源】湖北省潜江市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期末质量检测物理试题
【答案】1 v =
s t 小 0.13 【解析】
【详解】
(1)[1]由图知:刻度尺上一个大格是1cm ,里面由有10个小格,一个小格表示1mm ;
(2)[2]该实验是根据公式v =s t
进行测量的; (3)[3]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一些,使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时间更长;
(4)[4]由图知:AB 段的距离是:
s AB =90.00cm-50.00cm=40.00cm=0.4000m ,
AB 段所用时间为t AB =3s ,所以小车在AB 段的平均速度为:
v AB =AB AB s t =0.4000m 3s
0.13m/s 。
3.如图所示,让小车从斜面的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 点和C 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小车的平均速度。
(1)实验中金属片的作用是____,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________(选填“较大”或“较小”);
(2
)小车通过AB 段时测得时间t AB =1.6 s ,则AB 段的平均速度v AB =______cm/s ;
(3)在测量小车到达B 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 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AB 段的平均速度v AB 会偏______(选填“大”或“小”);
(4)根据你的实验经历,你认为小车由静止释放时,斜面的倾角增大后,通过相同的路程,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将______(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
【来源】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质量监测物理试题
【答案】便于测量时间 较小 25 小 变大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在斜面上放置一个金属片的目的就是让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来,与小车相碰发出声音,便于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减小测量时间时造成的误差,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
(2)[3]小车运动距离:
s AB =80.0cm−40.0cm=40.0cm,
t AB =1.6s ,小车通过AB 段的平均速度:
v =AB AB s t =40.0cm 1.6s
=25.0cm/s ; (3)[4]如果让小车过了B 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测得的时间偏大,由公式v =
s t
知,测得的平均速度会偏小;
(4)[5]小车由静止释放,斜面的倾角增大后,小车的运动变快,通过相同的路程,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变大。
4.小王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他已经从实验室借到的实验器材有:小车一辆、秒表一块、长木板一块、小木块一块。
(1)他为了完成该实验,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___;
(2)为了方便计时,应该使斜面的坡度_________(选填“较大”或“较小”) ; (3)实验所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 ;
(4)经测量,10.9 m s =,20.4 m s =,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的过程中,秒表记录如图所示,则小车在3s 上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m/s 。
【来源】贵州省水城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八年级
10月月考物理试题
【答案】刻度尺较小
s
v
t
= 0.5
【解析】【详解】
(1)[1]根据
s
v
t
=可知,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需要用秒表测出时间,用刻度尺测出小车通过
的距离,题目中已经给出了秒表,因此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是刻度尺;
(2)[2]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一些,使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时间更长;
(3)[3]实验所依据的原理是速度公式
s
v
t =;
(4)[4] s1=0.9m,s2=0.4m,则
30.9m-0.4m=0.5m
s=,由图知,t3=1s,所以小车在s3上的平均速度
3 3
30.5m
=0.5m/s 1s
s
v
t
==。
5.某小组同学探究小车沿斜面运动时的速度变化,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A处。
(1)把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B处,测出AB的长s1=120cm,小车从斜面顶端A处滑下达到B点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3s那么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1=_____m/s。
(2)把金属片移到AB的中点O处,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O点处的时间t2=2s,那么小车在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_____m/s。
(3)小车在斜面下半段的平均速度v3=_____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停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O段的平均速度AO
v偏_____(选填“大”或“小”)。
(5)在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各物理量时,为了减小误差,斜面的倾斜度应较_____(选填“大”或“小”)些,这是为了便于测量_____。
【来源】辽宁省辽阳市灯塔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
【答案】0.4 0.3 0.6 大小时间
【解析】
【详解】
(1)[1]把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B处,用刻度尺测出AB的长
1120cm=1.2m
s=,
又用秒表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A处滑下到达B点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3s,小车通过全程
的平均速度 111
1.2m =0.4m/s 3s
s v t ==; (2)[2]把金属片移到斜面的中点,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中点处的时间t 2=2s ,路程
21 1.2m 0.6m 2
s =⨯=; 所以小车在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2220.6m =0.3m/s 2s
s v t =
=; (3)[3]小车在斜面下半段的路程 31 1.2m 0.6m 2
s =⨯=, 所用的时间为
33s 2s 1s t =﹣=;
所以小车在斜面下半段的平均速度
3330.6m =0.6m/s 1s
s v t ==; (4)[5]由图可知,若小车过了A 点再计时,所测得小车通过AC 段的时间偏小,路程不变,由s v t
=可知这样会使测AC 段的平均速度偏大; (5)[6][7]实验时,斜面的坡度应很小,使小车运动的时间更长,便于测量时间。
6.如图1是“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让小车从斜面的A 点由静止释放,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从A 点到达B 点和C 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小车的平均速度是通过________(选填“直接”或“间接”)测量的方法测得的,其原理是________。
(2)除了刻度尺,实验中用到的测量工具还有________。
(3)实验测得小车从A 滑到B 的时间 1.6s AB t =,从A 滑到C 的时间 2.4s AC t =,则AB 段的平均速度AB v =________m/s ;
(4)实验时,发现小车下滑的速度很快,不便于测量时间,则应采取的操作是________。
(5)图2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斜面上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符合实际情况的是________(填字母)。
(6)小楠实验时,又选用了形状相同、轻重不同的小车,在同一个斜面上做了多次实验,记录数据如表: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小车的平均速度与小车的轻重________(选填“有”或“无”)关。
说出你的依据:________。
【来源】河南省洛阳市名校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答案】间接 s v t =
秒表 0.25 斜面坡度应小些 B 无 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解析】
【详解】
(1)[1][2]用刻度尺测量路程,用停表测量时间,然后利用s v t
=
求得小车的平均速度,因此小车的平均速度是通过间接测量的方法测得的;
(2)[3]除了刻度尺,实验中用到的测量工具还有秒表测量时间;
(3)[4]由图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 ,AB 段的路程 80.0cm-40.0cm=40.0cm AB s =,
1.6s AB t =,AB 段的平均速度
40.0cm =25cm/s=0.25m/s 1.6s
AB AB AB s v t ==; (4)[5]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小些;
(5)[6]由图可知80cm=0.8m AC s =, 2.4s AC t =,40cm=0.4m BC s =,
2.4s-1.6s=0.8s BC t =,
所以小车由A 滑至C 的过程中平均速度
0.8m 0.33m/s 2.4s
AC AC AC s v t =
=≈; 小车由B 滑至C 的过程中平均速度 0.4m =0.5m/s 0.8s BC BC BC s v t =
=, 由数据可知,滑块的速度越来越大,故B 正确;
(6)[7][8]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小车的平均速度与小车的轻重无关,因为小车从较轻→较重→
更重,所通过的路程和时间都相等,由
s
v
t
=可知,小车的平均速度相同。
7.在“比较纸锥下落快慢”的活动中:
如图甲所示把两个等大的圆纸片,裁去大小不等的扇形,做成如图乙所示的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
(1)如果要测量两个纸锥的下落速度,需要的测量工具有_____和_____。
(2)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将两个锥角不同的纸锥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时,应该选择_____(选填“乙”或“丙”)所示的位置开始释放,通过比较下落至地面的_____来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还可以比较同一时刻纸锥下落的_____来比较下落的快慢。
(3)实验中发现时间较难测量,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应该在图乙中选择纸锥_____(选填“A”或“B”)进行实验较好。
(4)小芳所在的兴趣小组用闪光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兴趣小组拍下的照片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此纸锥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_____(选填“不变”、“先变大后不变”或“一直变大”).若测得纸锥在A、B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6.40cm,则A、B两位置间纸锥的速度为_____m/s。
【来源】江苏省仪征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12月月考物理试题
【答案】刻度尺秒表乙时间高度 A 先变大后不变 0.16
【解析】
【详解】
(1)[1] [2]根据
s
v
t
=可知,需要测量路程和时间,测量路程的工具是刻度尺,测量时间的工
具是秒表;
(2)[3] [4] [5]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把两个纸锥拿到同一高度同时释放,而图乙中两纸锥的下端高度相同,图丙中两纸锥的上端高度相同,故应选图乙的位置释放,然后记录下落至地面的时间,也可比较下落相同时间所经过的高度;
(3)[6]纸锥下落快,时间较难测量,必须增加纸锥下落的高度和锥角,以增大下落时间,便于时间的测量,应该在图乙中选择纸锥A较好;
(4)[7]纸锥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先变大,后不变,所以纸锥的运动速度先变大后不变;
[8]由图示可知,AB间的运动时间:
0.2s20.4s
t=⨯=,
纸锥的速度:
0.064m
=0.16m/s
0.4s
s
v
t
==。
8.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1)图中AB段的距离s AB=______ cm,测得时间t 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
v AB=____cm/s。
(2)如果小车过了B点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 AB会偏_____(选填“大”或“小”)。
(3)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A处由 _____状态开始下滑。
(4)实验中可以发现v BC __________v AC。
(选填“>”、“<”或“=”)
【来源】山西省阳泉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答案】40.025.0小静止>
【解析】
【分析】
【详解】
(1)[1]由图知道,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所以,AB段的距离是:
s AB =80.0cm-40.0cm=40.0cm,
[2]由于测得运动时间是t AB =1.6s,所以,AB段的平均速度是:
AB
AB
AB
40cm
1.6
25cm/
s
s
s
v
t
===,
(2)[3]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时间偏大,根据
s
v
t
=知道,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 AB会偏小;
(3)[4]实验中应多次测量,应保证小车每次通过的距离相等,故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
(4)[5]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做加速运动,速度越来越大,故在BC段的速度大于AC段的速度,即v BC>v AC。
9.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玻璃管中气泡运动规律的实验装置。
(1)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测量时间的工具是____。
实验小组的同学在讨论实验方案时,提出了以下方案,你认为方案____更合适;
方案一:测量气泡从O点运动到10cm、20cm、30cm和40cm处所用的时间;
方案二:测量气泡从计时开始2s、4s、6s和8s所通过的距离。
(2)实验中,在如图玻璃管上应选择线____(甲/乙)作为起点O更合理;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管口的塞子是向____运动的;
(3)小明在记录气泡上升一段路程后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从O点到开始的距离s/m010203040
从O点到开始的时间t/s0 1.24 2.50 3.76 5.02
根据实验数据可归纳出:气泡上升一段路程后,气泡的运动可以近似看做是____运动,依据是____;小明发现其他小组实验中气泡运动的速度与自己的不同,可能原因是____。
【来源】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答案】秒表一乙下匀速直线运动相同时间内路程相等(合理即可得分)气泡的大小不同,或玻璃管竖直程度不同(其它合理解释也可得分)
【解析】
【详解】
(1)[1]根据题意知道,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所以,需要测量时间的工具秒表;
[2]由实验过程知道,在运动过程中,用秒表记录时间比用刻度尺测量距离更容易操作,所以,最好的方案是测量气泡从O点运动到10cm、20cm、30cm和40cm处所用的时间,即方案一更合适;
(2)[3]为便于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的较慢。
实验中,气泡是从静止开始运动的,所
以,要等它运动起来之后再开始记录时间和距离,故在玻璃管上应选择线乙作为起点O更合理;
[4]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上端玻璃管口的塞子位置改变,而离气泡越来越近,所以此时塞子是向下运动的;
(3)[5][6]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气泡上升一段路程后,路程随着运动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且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接近,所以,气泡的运动可以近似看做是匀速直线运动;
[7]影响气泡运动的速度的因素有很多,如气泡的大小不同,或玻璃管竖直程度不同等,都可以使气泡速度不同。
10.如图甲所示,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中:
(1)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管口的塞子是________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2)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
为便于时间的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_________ (选填“快”或“慢”)。
(3)下表为小明同学在实验中测得的数据,请你根据他所测得的数据在图乙中画出s-t图像
(________)
从O点开始的路程s/cm010********
从O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0 1.00 2.00 3.00 4.00 5.00
(4)从实验数据和所画的图象,请你判断小气泡所做的是_______运动,你判断的依据是:_____。
【来源】江苏省东台市第四联盟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答案】运动慢匀速直线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或图
像是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或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解析】
【详解】
(1)[1]当以气泡为参照物时,玻璃管口的塞子相对于气泡,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塞子是运动的;
(2)[2]
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气泡运动比较快时,不容易测量时间,所以为了便于时间的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慢;
(3)[3]将表中的点一一在坐标图中描出来,然后将这些点依次连接起来即可,如图所示:
(4)[4][5]从实验数据分析,每隔1s钟,气泡运动的路程都是10cm,即相同时间内运动的路程相同;从所画的s-t图像来看,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直线;以数学中正比例函数的斜率来看,图像中的斜率是速度且不变;所以能判断气泡做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