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昼夜交替》优质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昼夜交替》优质教学
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探究了解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2.通过阅读,知道地球是运动的。
3.通过探究活动,知道地球自转的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地球自转的特点。
2.难点:通过探究活动,知道地球自转的特点。
三、学情分析
经过四年多的科学课程学习,学生已初步形成科学素养。
本课是在前边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学生对昼夜交替现象已有所观察和体验。
但他们对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并不了解,对地球自转的特点更是不知道。
这些对学生来讲都是难点。
教师要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开展问题探究。
四、教学方法:设疑法、问题探究法、实验观察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
五、教学准备:
师课件制作、收集资料;课前准备实验材料。
六、教学过程
环节一、观察导入
1.师出示昼夜交替的图片,生观察。
2.师:清晨,太阳缓缓升起;傍晚,太阳慢慢落下。
昼夜交替,周而复始。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师板书课题:昼夜交替
环节二、讲授新课
活动一:阅读资料,了解古人对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
1.生阅读材料,思考问题:(1)古代中国人是怎么解释的?(2)古希腊学者和波兰学者是怎么解释的?
2.生小组内交流问题。
3.师出示材料:“地心说”和“日心说”。
生阅读思考问题:(1)日心说的观点主要是什么?地心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地心说”和“日心说”有什么区别,哪个更接近真相呢?
4.生小组内交流问题。
5.师讲解:
①一些古希腊学者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围绕地球转动,这样就形成了白天和夜晚。
——地心说
②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不是太阳在绕地球转,而是地球绕着太阳转,昼夜的变化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③“日心说”更接近真相,昼夜的变化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活动二:模拟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
(一)模拟昼夜现象。
1.师出示实验器材,讲解模拟对象。
2.师讲解活动步骤:(1)在黑暗的环境中,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
上的中国。
(2)观察地球仪的向光面和背光面。
(3)在地球仪上找一找,哪些国家和中国一样正处于白天,哪些国家正处于夜晚。
3.生小组合作探究。
(注:1人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上的中国,其他人观察,记录。
)
4.生小组间交流观察结果。
(二)模拟昼夜交替现象
1.师出示活动步骤:(1)在上述活动基础上,转动地球仪,让中国慢慢地从白天进入夜晚。
(2)继续转动地球仪,让中国慢慢地从夜晚进入白天。
(3)在这个过程中,观察当中国处于清晨时,哪些国家正处于傍晚。
2.师示范转动地球仪:要逆时针旋转地球仪,慢慢转动,注意观察。
3.生小组合作探究。
4.生完成活动手册。
5.生小组间交流与分享。
6.师追问:为什么要逆时针旋转地球仪?生讨论后,师明确:因为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的)
(三)师生共同总结:在地球上,被阳光照射到的地区是白天,没有被阳光照射到的地区是夜晚;由夜晚逐渐过渡到白天的那段时间是清晨,由白天逐渐过渡到夜晚的那段时间是傍晚。
活动三:地球自转的特点
(一)模拟地球自转
1.师出示活动要求:(1)坐在转椅上,限制左右侧视野。
(2)让同伴逆时针旋转椅子。
2.生小组合作探究。
3.师出示问题:你发现周围物体有什么变化?
4.生小组内交流分享。
(二)发现地球自转特点
1.师播放地球自转动画演示视频,生观看。
2.生思考问题:你发现地球自转的规律有哪些?
3.生小组内交流问题。
4.生汇报,师记录。
5.师结合视频讲解:
地球自转的特点:(1)地球围绕地轴转动;(2)地球的自转是自西向东的转动;(3)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变化和时差变化。
(4)约24小时转一圈。
环节三、拓展运用
1.师出示图片:北极星及周围星星的运动轨迹。
生观察。
2.师:这是摄影爱好者拍到的北极星及周围星星的运动轨迹,证明了地球在慢慢自转。
为什么地球上的人感觉不到地球在转动,反而觉得是太阳、月亮和星星在移动呢?
3.生思考讨论交流。
板书设计:
9.昼夜交替
原因——古人:地心说、日心说(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特点——绕地轴
自西向东
产生昼夜交替
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