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课时训练5.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必修1课时作业4:5.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练习题

高中地理必修1课时作业4:5.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练习题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习目标定位] 1.理解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2.运用景观图片和自然带分布图等,分析地理环境地域分异的形成。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不同空间尺度上的地域分异(1)全球性的地域分异:①温度带分异和海陆分异。

(2)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陆地②自然带的分布。

2.陆地自然带⎭⎪⎬⎪⎫纬度位置→热量海陆位置→水分――→决定③气候类型――→影响⎣⎢⎡⎦⎥⎤④植被土壤――→形成⑤自然带――→特点⎣⎢⎡具有一定宽度呈⑥带状分布自然带分布与气候类型的对应关系如下图(以北半球为例):二、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1.形成原因:⑦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

2.分异基础:⑧热量。

3.表现: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着⑨纬度变化的方向,由赤道到两极作有规律的更替。

如上图中沿大陆西岸由热带雨林带→⑩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

4.分布⎩⎪⎨⎪⎧低纬、高纬地区:横穿整个大陆的自然带,如图中热带雨林带、⑪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和⑫冰原带中纬度地区:一定范围内⑬东西向延伸,⑭南北向更替的地带,如上图中的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和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三、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1.形成原因:⑮海陆分布。

2.分异基础:⑯水分。

3.分布: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内陆景观依次为⑰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如上面图中由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⑱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思考为什么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表现较为明显?答案北半球中纬度地区陆地广阔,从沿海向内陆,水分差异大,所以自然带分异表现得很明显。

四、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1.分异原因:⑲海拔的变化。

2.分异基础:⑳水热状况差异。

3.分异规律:山麓与○21水平带一致,垂直带谱与其所在纬度向○22较高纬度方向上的水平地带带谱相似,纬度越低,海拔越高,垂直带数目越多,垂直带谱越○23完整。

思考垂直带谱与其所在纬度向较高纬度方向的水平地带带谱是否完全一样?答案不是完全一样,是相似。

五、非地带性分异原因:○24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自然因素。

高中地理必修1课时作业1:5.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练习题

高中地理必修1课时作业1:5.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练习题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基础过关]读“非洲大陆自然带分布图”,回答1~2题。

1.沿EF线自然带变化的规律属于()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C.非地带性分异D.垂直地域分异2.M自然带南北方向延伸的主要原因是()A.受南北走向高大山地的影响B.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C.受加那利寒流的影响D.受本格拉寒流的影响答案 1.A 2.D解析第1题,自然带分布的规律: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很明显沿EF线自然带变化的规律属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第2题,洋流会对沿海地区的气候等环境特征带来影响。

非洲南部本格拉寒流自南向北流,在此影响下,M自然带南北方向延伸。

下图为“亚洲东部某区域陆地自然带分布图”。

读图回答3~4题。

3.图示自然带分布主要体现()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分异规律4.自然带Q在大陆东岸分布纬度较低,其主要原因是()A.地形因素B.洋流因素C.太阳辐射D.大气环流答案 3.B 4.B解析第3题,根据经纬度及区域形状,可知该区域位于亚洲东部,自然带由南向北依次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第4题,Q自然带为亚寒带针叶林带,在大陆东岸受到千岛寒流的影响,分布的纬度较低。

5.温带森林中,在大陆东、西部都有分布,且具有不同气候特点的自然带是()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亚寒带针叶林带答案 C读“某山地位置及其植被—土壤垂直分布示意图”,回答6~7题。

6.该山地分布在()A.高原山地气候区B.温带季风气候区C.温带荒漠气候区D.温带大陆性气候区7.北坡比南坡()A.光照强B.坡度陡C.水分多D.林地少答案 6.B7.C解析第6题,根据该山地的位置及山麓的植被可判断,该山地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5.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时训练(附答案)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5.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时训练(附答案)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选择题读“2010年11月7日(立冬)我国大陆各地季节状况图”,回答1~2题。

1.形成图中我国各地在同一天出现有三种季节的主要原因是()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B.地形地貌地区差异C.各地纬度差异大D.各地经度差异大2.此时由西南到长江以南地区形成大范围降雨,其形成原因最可能是() A.受副热带高压控制B.锋面在附近活动C.山地抬升偏北风D.受台风登陆影响读“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图”,回答3~5题。

3.和①处自然带的形成无关的因素是()A.暖流B.山脉迎风坡C.大气环流D.寒流4.④地自然带的名称是()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C.热带草原带D.温带草原带5.自然带①→②→③体现的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是()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D.陆地环境的整体性下表是两个城市的气候资料,据此回答6~7题。

6.A.大陆西岸B.大陆东岸C.大陆内部D.赤道地区7.城市①所处自然带的典型植被类型是()A.热带雨林B.亚寒带针叶林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下图是“不同区域的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图”,读图,回答8~9题。

8.热带雨林带最可能是()A.B B.D C.E D.F9.区域内气温差别最小和降水量差别最大的区域分别是()A.DA B.BE C.BF D.DF读“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10~12题。

10.造成图中7、8、9自然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热量B.水分C.地形D.洋流11.下列地区中,其自然带与图中3自然带相一致的是()A.江南丘陵B.伊朗高原C.巴西高原D.撒哈拉沙漠12.关于图中9自然带的说法,正确的是()A.大陆东西两岸气候类型相同B.大陆东西两岸植被类型相同C.各处均为常绿阔叶林D.大陆西岸植被叶质较厚二、综合题13.读“非洲自然带图”,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带A 的名称是__________,自然带C 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5.2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子作业Word版含解析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5.2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子作业Word版含解析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2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下图为世界某大洲局部区域自然带分布示意图,丙地此时炎热干燥。

读图,完成1~2题。

1.若a表示洋流流向,b表示盛行风向,c表示昏线,d表示等温线,则其中绘制错误的是( ) A.a B.bC.c D.d2.甲、乙两地自然景观差异很大,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①纬度位置②大气环流③地形④洋流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1.C 2.B下图为某山脉南、北两坡气候资料图,实线表示气温,虚线表示降水。

据此回答3-4题。

3.该山脉南坡为( )A.背风坡、向阳坡B.迎风坡、背阴坡C.迎风坡、向阳坡D.背风坡、背阴坡4.该山脉山麓自然植被所具有的特征是( )A.耐干热B.喜温凉C.耐低温D.喜湿热【答案】3.C 4.A【解析】第8题,图中1月气温曲线显示,同一海拔南坡气温高于北坡,则南坡为向阳坡;另外,从1月、7月降水曲线可看出,南坡降水量多于北坡,则南坡为迎风坡。

第9题,该山脉山麓1月气温高于5℃、降水较丰富,7月气温高、基本无降水,故气候具有夏季干热的特点,为适应气候特征,该山脉山麓自然植被具有耐干热特征。

读祁连山区某小流域不同海拔植被分布状况图,回答5~6题。

5.该流域( )A.处温带季风气候区B.海拔越低,荒漠所占面积比值越大C.深居内陆夏季气温高D.降水随海拔升高先增后减6.该流域内阴坡林地明显多于阳坡,主要原因可能是阴坡( )A.蒸发少B.温度高C.降水多D.坡度大【答案】5.D 6.A读雪线高度随纬度变化表,回答7~8题。

7.A.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降水量多、蒸发量大B.赤道地区降水量多,蒸发量比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大C.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降水量少、蒸发量大,蒸发量大于降水量D.赤道地区降水量少、蒸发量大8.假设30°S~40°S的海平面处有一座海拔6 000米的高山,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 A.该山垂直带谱与喜马拉雅山相同B.暖湿气流的迎风坡一侧冰川海拔较高,背风坡一侧冰川海拔较低C.该山麓地区气候可能受到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的交替影响D.该山附近海域有暖流经过【答案】7.C 8.C吉林雾凇、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被誉为我国“四大自然奇观”。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课时作业 5-2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Word版含解析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课时作业 5-2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Word版含解析

课时作业20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时间:45分钟分数: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

”据此回答1~2题。

1.从地理学角度看,这句诗描述的是(A)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规律2.从塞北到江南景观差异产生的基础是(D)A.水分B.光照C.土壤D.热量解析:塞北与江南相隔数千里,诗词描述了我国南北方不同地域景观特征的变化,符合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产生这一差异的基础是热量。

读理想大陆中、高纬度地区自然带分布图,回答3~5题。

3.上图反映的自然带主要分异规律是(A)A.从沿海到内陆B.从赤道到两极C.从山麓到山顶D.非地带性4.图中A区域的气候类型是(B)A.亚热带季风气候B.温带季风气候C.地中海气候D.温带海洋性气候5.图中B区域的植被类型是(A)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温带落叶阔叶林D.亚寒带针叶林解析:图上所反映的植被差异主要体现在森林→草原→荒漠上的差异,因此属于从沿海到内陆的分异规律;A区域位于大陆东岸,结合纬度可判知为温带季风气候;B区域位于大陆西岸,结合所处的纬度可推知B为地中海气候,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如图表示的是某山垂直自然带的分布。

读图,回答6~8题。

6.图中①②③依次代表的自然带名称是(D)A.高山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寒荒漠带B.高寒荒漠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高山草原带C.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高山草原带D.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原带7.决定该山山麓自然带分布的主导因素是(B)A.海陆位置B.纬度位置。

高中地理 5.2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1(2021年整理)

高中地理 5.2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1(2021年整理)

高中地理5.2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习题新人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地理5.2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习题新人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地理5.2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习题新人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单选题我国中纬度地区自然景观由东向西依次为森林、草原、荒漠。

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1-2题。

1。

这一变化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是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B。

从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C.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D.从高原到平原的地域分异2。

引起这一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土壤B.热量C。

海拔D。

水分下图为北半球某山地南北坡垂直自然带随海拔变化示意图。

完成下列3-4题。

3。

该山地南坡较北坡A。

降水少B。

雪线低C。

热量少 D.海拔高4。

与北坡相比,该山地南坡自然带丰富,主要是因南坡A.海拔高,坡度大B。

距海近,降水多C.坡向朝南,温度高D。

相对高度大,纬度低博格迭峰位于我国天山的东段.读如图,回答下列5—6题。

5。

图中博格达峰A.垂直自然带分布主要以水分为基础B。

北坡和南坡垂直自然带的数量相同C。

垂直自然带的基带是温带荒漠带 D.各垂直自然带的分布随季节而变化6。

图中山地针叶林带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其位于①阳坡,蒸发强②阴坡,蒸发弱③迎风坡,降水量多④背风坡,降水量少A.②③B。

①③C。

④② D.③④读图,完成下列7-8题.7.图中岛屿两侧①②两种自然带的差异体现了A。

纬度地带性B。

经度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D。

非地带性8。

下列地理现象的成因与①自然带成因相同的是A.撒哈拉沙漠直逼非洲西海岸B。

高一(人教版)地理必修一课时同步练习:5.2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高一(人教版)地理必修一课时同步练习:5.2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5.2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读部分陆地沿某方向的自然植被依次分布状况和气候条件关系示意图,完成1—2题。

1.甲植被最可能是A.热带雨林B.常绿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温带草原2.形成图中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是A.地形B.水分C.土壤D.热量读下面北半球自然带的纬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示意图,回答3—6题。

3.图中所示自然带①是A.热带雨林带B.亚寒带针叶林带C.苔原带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4.从图中可以判断北纬10°的自然带垂直分异中,积雪冰川带分布海拔大于A.5000米B.4000米C.6000米D.3000米5.从图中可以判断垂直自然带表现最为明显的是A.低纬度地区B.中纬度地区C.高纬度地区D.全部都明显6.下列四副图示中,正确表示坡向对自然带影响的是A.B.C.D.雪线高度是指永久性积雪的下限高度,与所在地区的气温与降水有密切关系。

下图是根据我国气象台站观测资料模拟的各地雪线高度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模拟的我国雪线高度分布的基本趋势是A.从南向北逐渐升高B.从西向东逐渐升高C.从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D.从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8.梅里雪山位于横断山区,雪线高度4 000米左右。

该山雪线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是A.地形抬升,降水丰富B.纬度低,气温比较高C.距海远,降水比较少D.山坡陡,冰雪下移快林线是指高纬度(或高山)地区,由于低温(月平均气温最高在7℃以下)、风及土壤等条件而不能形成森林的界线。

读“我国山地林线高度分布图”,完成9—10题。

9.下列有关不同地区山地林线海拔高度比较及主导影响因素,描述正确的是A.江南丘陵比华北平原林线高——热量B.东北平原比华北平原林线高——水源C.云贵高原比东北平原林线低——地形D.青藏高原比华北平原林线低——海拔10.导致图中A地成为我国山地林线最高地区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水热条件较好B.受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大,水热条件较好C.地势高,冬季受寒潮的影响较小,气温较高D.地处喜马拉雅山北坡,气温低,降水少读图,完成11—12题。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课后作业提升5.2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作业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课后作业提升5.2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作业

课后作业提升13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根底演练】以下图为陆地植被类型与纬度、枯燥度关系示意图。

枯燥度是某地肯定时段内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

图中不同序号表示不同的植被类型。

读图答复1~3题。

1.最能促进全球水循环的植被类型是()A.①B.④C.⑥D.⑩2.图中⑨代表的植被类型最可能是()A.草原B.苔原C.针叶林D.阔叶林3.图中④与⑧代表的植被类型形成的主导因素分别是()A.太阳辐射、人类活动B.大气环流、海陆位置C.洋流性质、地势起伏D.地表径流、土壤性质读抱负大陆自然带分布模式图,答复4~5题。

4.图中甲自然带最可能是()A.热带雨林带B.热带草原带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5.甲、乙两区域自然带差异的主要缘由是()A.经度位置不同引起热量条件的变化B.海拔不同引起水热状况的变化C.洋流性质不同引起降水量的变化D.大气环流不同引起水热组合的变化6.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我们可以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推想气候的形成与特征,而气候又是影响自然带分布的重要因素。

读图答复以下问题。

(1)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与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之间的对应关系表达了自然地理环境的________性。

(2)在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中,甲地位于________(填风带名称)。

(3)A地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掌握,形成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对应的自然带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上可以看出,B地在________和西风带的交替掌握下形成地中海气候,与之对应的④地的自然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中,自然带①②③④的变化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________为根底的。

自然带⑤⑥⑧的变化表达了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________为根底的。

高中地理 5.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5.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

5.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自主学习1.不同空间尺度上的地域分异。

(1)全球性的地域分异:温度带分异和海陆分异。

(2)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陆地分布。

2.陆地自然带。

(1)陆地自然带的形成及特点。

⎭⎪⎬⎪⎫纬度位置→热量差异海陆位置→水分差异――→决定气候类型――→影响⎩⎪⎨⎪⎧⎭⎪⎬⎪⎫植被土壤――→形成自然带――→特点⎩⎪⎨⎪⎧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2)陆地自然带与世界气候类型空间分布规律对比(以北半球为例)。

二、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自主学习1.形成原因: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

2.分异基础:热量。

3.表现: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方向,由赤道到两极作有规律的更替。

4.分布。

(1)低纬、高纬度地区贯穿整个大陆的地带,如苔原带、针叶林带和热带雨林带。

(2)中纬度地区,形成多种不同组合的地域分异。

►合作探讨1.读“气压带、风带,气候类型及自然带分布模式”图,探讨下列问题。

(1)“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与“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之间的对应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在“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中,甲地位于西风(风带),请在图上相应的位置用箭头画出该风带的风向。

答案:画图略(西南风)(3)A地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热带雨林气候,对应的自然带①是热带雨林带。

(4)从“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上可以看出,C地在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下形成地中海气候,与之对应的④地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5)在“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中,自然带类型相同的是⑤和⑧,南半球可能缺失的自然带有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②→③→④→⑤自然带的交替变化,体现了自然带的分异规律。

(6)①自然带近年来遭受人类破坏的程度越来越严重,这对自然环境产生的问题表现为全球变暖,反映了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特点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同步辅导1.课堂归纳2.难点解惑(1)陆地自然带。

地球表面按照热量和水分组合以及受其影响下形成的代表性植被和土壤类型进行划分的自然地理区域。

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一课时同步作业:5.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一课时同步作业:5.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一课时同步作业:5.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C.受加那利寒流的影响D.受本格拉寒流的影响答案:7.A8.D下图为“亚洲东部某区域陆地自然带分布图”。

读图回答9~10题。

9.图示自然带分布主要体现了()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分异规律10.自然带Q在大陆东岸分布纬度较低,其主要原因是()A.地形因素B.洋流因素C.太阳辐射D.大气环流答案:9.B10.B11.温带森林中,在大陆东、西部都有分布,且具有不同气候特点的自然带是()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亚寒带针叶林带答案:C下图为“某代表团的亚、非、欧考察路线和活动区域图”。

据此完成12~13题。

12.导致沿途①地和③地、②地和③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①太阳辐射②大气环流③地形④洋流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D.②、④13.③→④→⑤体现了自然带的()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规律答案:12.A13.A二、综合题14.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自然带名称: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然带E→G→F的分布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规律。

(3)自然带B→C→D的分布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规律,D在大陆东部向南延伸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课时同步练习:5.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课时同步练习:5.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非洲大陆自然带分布图”,回答1~2题。

1.沿EF线自然带变化的规律属于(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C.非地带性分异D.垂直地域分异2.M自然带南北方向延伸的主要原因是( )A.受南北走向高大山地的影响B.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C.受加那利寒流的影响D.受本格拉寒流的影响答案:1.A 2.D下图为“亚洲东部某区域陆地自然带分布图”。

读图回答3~4题。

3.图示自然带分布主要体现了( )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分异规律4.自然带Q在大陆东岸分布纬度较低,其主要原因是( )A.地形因素 B.洋流因素C.太阳辐射 D.大气环流答案:3.B 4.B5.温带森林中,在大陆东、西部都有分布,且具有不同气候特点的自然带是( )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答案:C下图为“某代表团的亚、非、欧考察路线和活动区域图”。

据此完成6~7题。

6.导致沿途①地和③地、②地和③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①太阳辐射②大气环流③地形④洋流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 D.②、④7.③→④→⑤体现了自然带的(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规律答案:6.A 7.A下图为“某山峰植被垂直带谱”。

读图回答8~9题。

8.该山峰可能位于( )A.阴山山脉 B.安第斯山脉南段C.天山山脉 D.阿尔卑斯山脉9.该山峰针叶林只分布在北坡的原因是北坡( )A.热量高于南坡 B.降水多于南坡C.光照多于南坡 D.海拔低于南坡答案:8.C 9.B读图,回答10~11题。

10.“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

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今西安附近)花落时”。

高中地理必修1课时作业5:5.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练习题

高中地理必修1课时作业5:5.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练习题

5.2 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如图中的虚线为某水平自然带在图示地区分布的最北界线。

据此回答1~2题:1.该自然带的植被类型为(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温带落叶阔叶林D.亚寒带针叶林2.与该自然带在我国分布的最北界线相比,图示界线( )A.纬度较高,主要原因是该地受海洋和暖流影响大B.纬度较高,主要原因是该地不受西北季风影响C.纬度较低,主要原因是该地多山地丘陵D.纬度较低,主要原因是该地受寒流影响大(2013年江苏地理,5改编题)国家领导人近期出访了俄罗斯等四国,行程如图所示。

读图,回答3~4题:3.从俄罗斯到南非经过的自然带类型主要有( )①温带草原带②热带雨林带③热带草原带④热带荒漠带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访问路线中,能够体现从沿海向内陆地域分异规律的是( )A.中国→俄罗斯B.俄罗斯→坦桑尼亚C.坦桑尼亚→南非D.南非→刚果(布)(2012年山东文综,1~2题)如图为青藏高原及我国温带若干自然带的关系图式。

读图,回答5~6题:5.R所代表的自然带可能是( )A.苔原带B.温带草原带C.亚寒带针叶林带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6.导致自然带沿OF方向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B.水分C.风力D.光照(2013三明质检)水分在地表结冰不易下渗导致土壤缺水,但又不宜灌溉。

为指导农民科学、合理地进行灌溉,中央气象台适时发布北方冬麦受旱区适宜灌溉气象预报。

读图,回答7~8题:7.图中灌溉气象等级的分布与下面地理分布规律相近的是(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8.造成甲地灌溉气象等级与同省中西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冬季风影响大,气温更低B.受海洋调节大,气温更高C.东南季风从海洋带来水汽遇地形抬升降雪量大D.西北季风从海洋带来水汽遇地形抬升降雪量大(2012年江苏地理,1~2题)雪线高度是指永久性积雪的下限高度,与所在地区的气温与降水有密切关系。

5.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时训练(人教版必修一)

5.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时训练(人教版必修一)

课时提升作业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20分钟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2014·武汉高一检测)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嫦娥三号”探测器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首次实现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勘察。

12月10日成功降轨。

下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为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位置。

读图回答1、2题。

1.丙地的自然景观是()A.季雨林B.常绿阔叶林C.落叶阔叶林D.针叶林2.对下列自然景观分布规律主导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沿甲→乙方向,热量B.沿乙→丙方向,海拔C.沿乙→丁方向,降水D.沿甲→丁方向,热量、降水【解析】1选B,2选D。

第1题,丙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自然景观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第2题,沿甲→乙方向自然景观分布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降水,沿乙→丁方向自然景观分布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沿乙→丙方向自然景观分布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沿甲→丁方向自然景观分布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既有热量也有降水。

(2014·琼海高一检测)下图为45°N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其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 424米,距海约180千米。

读图完成3、4题。

3.导致图示区域内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大气环流B.地形C.纬度位置D.洋流4.该区域中山脉西坡山麓的自然植被属于()A.常绿阔叶林B.常绿硬叶林C.针阔叶混交林D.草原【解析】3选B,4选C。

第3题,图示区域有南北向山脉存在,根据所处纬度,可判知西坡为迎风坡,形成地形雨。

第4题,西坡海拔较高,山麓形成针阔叶混交林。

【方法技巧】“四看法”判读山地垂直自然带一看基带类型:由基带类型可推知山地所处的气候区;二看带谱的丰富程度:一定高度的山地,自然带带谱越丰富,说明山地所处的纬度越低;三看同一自然带在山地不同坡向分布的高低:一般情况下,同一自然带在向阳坡、迎风坡分布的海拔较高;四看雪线在不同坡向分布的高低:雪线较低的往往为迎风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1第5章第2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时训练
1、地理环境各要素在南北方向产生有规律更替的主要原因是
A.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不均B.受寒流或暖流的影响
C.距海洋远近不同D.地势高低起伏
2、我国北方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自然景观依次出现森林、草原、荒漠,造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B.水分C.地形D.海拔高度
3、世界上经度地带性最明显的是在哪个大陆的中纬地区
A.北美大陆B.南美大陆C.非洲大陆D.亚欧大陆
4、下列自然带的分布受非地带性因素干扰明显的是
①南半球高纬度缺少苔原带和针叶林带②北美洲中部的温带草原带
③安第斯山南段同纬度东西两侧的自然带不同④非洲刚果盆地的热带雨林带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在下列地理环境中,属于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的是
A.青藏高原的高山植物区
B.亚寒带针叶林绵延数千公里
C.秦岭——淮河以北的温带落叶阔叶林
D.澳大利亚自东向西呈现出森林、草原、荒漠带的半环状分布
6、下列关于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说法正确的是
A.山麓自然带与山地所在地的水平自然带是一致的
B.垂直地域分异与山地所在纬度、高度没有关系
C.山地所在纬度越低,海拔越高,垂直带数目越少
D.喜马拉雅山南坡植被比北坡的植被数目要少些
读下图,回答7~8题:
7、若上图纬度为40ºN,则P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P点的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P点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P点的自然带为亚寒带针叶林带D.P点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8、若上图纬度为40ºS,则P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P点在非洲B.P点在南美洲
C.P点的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D.P点附近有巴西暖流
9、南半球缺少的自然带是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B.热带雨林带
C.亚寒带针叶带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10、在下图中的四幅山地垂直带谱图中,位于我国暖温带的山地可能是
11、回归线和极圈之间现存的最大的天然森林主要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C.亚寒带针叶林D.温带落叶阔叶林12、下列山地中,垂直自然带带谱最丰富的是
A.乞力马扎罗山(5895米)B.阿空加瓜山(6940米)
C.北美麦金利山(6194米)D.珠穆朗玛峰(8848米)
读“我国大兴安岭及其两侧的自然地理环境剖面示意图”,判断13~15题:
13、甲地的自然带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亚寒带针叶林带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14、乙地的农业生产主要发展
A.水稻种植业B.旱地种植业C.草原畜牧业D.山地畜牧业
15、适合在地种植的农作物是
A.春小麦、大豆、玉米、甜菜B.冬小麦、高粱、大豆、甜菜
C.玉米、大豆、黄麻、甜菜D.水稻、甘蔗、玉米、谷子
16、下列关于热带雨林带和苔原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热带雨林带植物种类多,苔原带植物种类少
B.热带雨林带植物需水量少,苔原带植物需水量多
C.热带雨林带植物较低矮,苔原带植物较高大
D.热带雨林带植物需要热量少,苔原带植物需要热量多
17、在下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自然带名称和排序正确的是
A.亚寒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
B.温带草原、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
C.亚寒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
D.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热带季雨林
18、温带荒漠的形成,主要与下列哪种因素有关
A.海拔高度B.海陆位置C.气压带和风带D.地形起伏
19、下列北纬20°纬线穿过的陆地自然带中,面积最大的一个是
A.热带草原带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热带荒漠带D.热带雨林带
20、下列资源具有地带性分布规律的是
A.太阳能、水能、海洋能B.气候资源、海洋资源、空间资源
C.煤炭、石油、天然气D.气候资源、土壤资源、生物资源
21、读“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景观从①→②→③→④的变化是以_________为基础产生的,这种地域分异产生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
(2)③为温带落叶阔叶林,而同纬度的③为温带荒漠带,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自然带③分布于________和_________气候区.
22、读下图“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m)
(1)图中①自然带是________,在50°N的高山上开始出现该自然带的高度约为________米,根据图示,该自然带分布下限最高的山地的纬度大致是________。

(2)图中③自然带是________,该自然带的气候类型主要是________。

(3)⑤自然带在全球最大的分布区是________。

(4)从水平方向看,表现的是陆地自然带的________规律。

(5)从高、中、低纬度地带来看,垂直地带性最明显的纬度地带是___________。

23、读“喜马拉雅山的垂直地域分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珠峰南北山麓的海拔大约各是多少?各处在什么热量带?
(2)南北坡自然带的分布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3)南北坡的雪线高度大约是多少?珠峰南北坡的雪线有何特性?为什么?
(4)从珠峰自然带的分布,你可总结出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的哪些规律性知识?
参考答案:
ABDBD,ADBCD,CABCA,ABBCD
21、
(1)热量太阳辐射在各纬度分布不均
(2)距海远近不同,水分条件有差异
(3)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温带季风
22、
(1)寒带苔原3000米23ºN左右
(2)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3)亚马孙平原
(4)纬度地带性
(5)低纬度地带
23、
(1)南坡山麓海拔约1200米,位于亚热带;北坡山麓海拔约4200米,位于青藏高原高寒地区。

(2)
a.自然带基带不同。

这是因为山麓的海拔不同,所处的热量带不同。

b.自然带谱南坡多、北坡少。

这主要是因为南坡相对高度大,迎风坡,降水丰;北坡相对高度小,位于背风坡,降水少。

(3)南坡雪线约6600米(下界为5500米),北坡雪线约7400米(下界为5900米)。

与北半球一般雪线的分布规律正好相反:在北半球,南坡为向阳坡,雪线应该高。

但珠峰南坡接受印度洋暖湿的气流,降水较多,加之坡度较缓,雪线较北坡要低。

(4)
a.山麓基带类型取决于纬度位置。

b.在纬度位置相同的情况下,自然带谱的多少,取决于海拔高度或相对高度。

c.在不考虑非地带性因素的条件下,可根据雪线高低判断坡向,根据坡向可以判定南北半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