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的作用与重要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通运输就是以诸如此类的方式以它在各个方面的几乎是无限的需求强有力的推动了大工业的前现代运输方式的发展建筑业的崛起煤炭石油工业的兴旺采矿冶金工业的发展机械加工工业的发展铁路公路港口机场的大规模建设对能源的巨大消耗对金属的大量需求对运输设备的需求工业的发展离不开运输而发展运输就是发展工业为运输业服务的各种工业无一不成为工业国家在不同时期的支柱产业这也是交通运输对工业化所做出的贡献
674.0 146.0 61.9 0.6 882.5
718.2 240.1 71.0 1.8 1031.1
1383.0 729.5 129.1 39.6 2281.2
2612.0 2620.3 164.9 230.5 5627.7
4532.6 6061.9 7878.89
6657.4 100.5
9300 67.8
交通运输推动现代工业的发展。在经济发达的社会中,交通运
输业不仅可以通过不断扩大人与物空间位移的规模去刺激流通, 而且通过本身提出巨大的需求,又刺激其他部门生产规模的扩 大,推动了工业和科技的进步。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发展运输 就是发展工业。100多年来,随着运输业不断地更新和进步,工业 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铁路、公路、港口、机场的大规模修 建,促进了建筑业的崛起;交通运输业的巨大能源消耗,促进了 煤炭和石油工业的兴旺;铁路和运输机械对金属的需求,是采矿 和冶金工业取得迅猛发展的基本动力之一;各种运输工具的大量 生产,大力推动了机械加工业的发展;此外,交通运输还是各种 先进科学技术得以应用的广阔市场。交通运输就是以诸如此类的 方式以它在各个方面的几乎是无限的需求,强有力的推动了大工 业的前进。
运输业和各个国民经济部门有着密切联系,两者是相互 促进、相互制约的。生产的规模配置以及交换的性质,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输条件,甚至有的企业是“以运 定产”。发达的运输是保证工农业之间、国家各地区之 间的可靠、稳固的经济联系的必要条件。通过交通运 输,国家才能把中央和地方、沿海和内地、工业和农 业、城市和农村、生产和消费,连接成一个严密的有机 整体,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也必须通过运输的纽带 才能得到有机的结合。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越高,商品经 济越发达,生产对流通的依赖性越大,运输在社会再生 产中的作业越重要。
23052 (0.77%)
合计
20370
106700 130056 341703
(100%) (100%) (100%) (100%)
772682 1478573 (100%) (100%)
1832246 (100%)
297689 (100%)
注:括号内数据为各种运输方式所占百分比。
12
我国客运结构的变化
铁路
公路
2.22 3.39 4.10 4.99 5.34 5.87 7.79 9.1 9.96 51.00 63.67 88.33 102.8 140.27 373.02 398.4
内河航道
民航
7.36 17.00 14.84 10.85 10.92 11.93 12.28 12.4 1.13 3.81 4.06 19.53 50.68 150.29 246.18 276.5
通过时间和空 间的变动,运输对 产品进行了增值, 也就是创造了时间 和空间效应。
开拓 市场
鼓励竞争 并降低市 场价格
劳动的地区 分工和市场
专业化
20
运输系统的改善扩大市场区域范围示意图
21
(3)运输在物流中的地位
1)运输作为一 个关键环节, 起着以下等作 用:
运输成为物 流的动脉系

降低物流费 用,提高物
水路 民航
2377 (12%)
1 (0%)
12333 (12%)
21 (0%)
15767 (12%)
22 (0%)
26439 (8%)
343 (0%)
27225 (4%)
1660 (0%)
19386 (1.3%)
6722 (0.5%)
19220 (1.05%)
15201 (0.83%)
22314 (0.75%)
18
1.2 运输的作用与原理
1.运输的作用
(1)运输的定义
指这种服 务在需要的时 候发生。
当产品因从一 个地方转移到另一 个地方而价值增加 时,运输就创造了 空间效应。
运输(Transportation)是指时间和空间效应的创造。
19
(2)运输的作用
运输的作用是 克服产品的生产与 需求之间存在的空 间和时间上的差异。
5. 货运需求及其结构的变化
(1)在货运周转量方面,水运占主导地位(62%),而公路增长速度 最快。
(2)在货运量方面,公路占主导地位(75%),铁路所占比例明显减 少,水路则略有下降已趋于平缓。
货运量构成比重1980
航空 管道 水运 0% 2% 8%
铁路 20%
公路 70%
铁路 公路 水运 航空 管道
178581
288224
333348
382048 724040 1038813 1466347 2127834
42676
80094
122391
248703
318996
8.9
37
196.7
349.4
445.5
10525
15750
18700
33436
44598
546537 970602 1358682 2037060 2825222
2
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交换,反映了经济社会的发达程度。
• 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历程,交通运输具有运输革命的特征,它集
3
中表现为“交通运输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这一命题。
25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结构之一。“基础结构” 强调运输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需要和先决条件,强调交 通运输建设必须与经济发展的水平相适应。任何地区的经济 发展,地区间分工、交流都是以安全、高效的运输联系为前 提的,即首先是建设运输道路和相关的基础设施。只有具备 了高效的运输体系,才能进行地区开发和把国民经济各个基 础连接起来,才能使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加入洲际和全球范 围的商品交换和信息交流。反之,运输基本设施短缺会导致 经济发展的干扰、徘徊和不必要的消耗,阻碍经济的增长。 世界各工业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表明,在工业化过程中都有 一个交通运输业的超前发展时期,这是一个普遍性的规律。
已经初步形成了铁路干线、公路干线、长江水运、海运为 骨架,由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五种运输方式组 成的综合运输体系。
9
3.高速公路的发展情 准高
高速公路 的特点
行车速 度快
我国第一条高速公路是沪嘉(上海浦桃工业区—嘉 定县)高速公路,全长18千米,1988年建成通车。
2009 11.8% 75.3% 11.3% 0.0% 1.6% 100.0%
(3)水路货运量虽略有下降,但周转量却保持上升势头,平均运距 增长幅度更大。
各种运输方式平均运距变化趋势
单位:公里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2004 2005 铁路 客运 135.4 109.0 136.9 150.1 273.0 431 511 598
105073
114259
(12%) (7.1%) (6.24%)
2009
152451 (5.12%)
公路
2301 (11%)
32524 (30%)
61812 (48%)
222799 (65%)
648085 (84%)
1347392 1697246
2779081
(91.1%) (92.63%) (93.35%)
货运量构成比重2009
航空 0% 水运 11%
管道 2% 铁路
12%
公路 75%
铁路 公路 水运 航空 管道
中国货运量构成比重变化:1980与2009年
14
货运量 铁路 公路 水运 航空 管道 总值
各种运输方式货运量变化趋势 单位:万吨
1980
1990
2000
2006
2009
111279 150681
课程内容
物流运输实务 集装箱运输与多式联运 物流运输关系管理 物流运输信息管理 物流运输组织
教学考核
平时成绩40% 卷面成绩60%
第1章 交通运输的作用与重要性
6
本章内容: 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状况、运输的定义、
作用和展望以及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主要特 性。
本章要点: 了解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状况 掌握运输的原理和作用 理解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特性 理解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23511.4 69.4
970.5 2034.1 3375.2
12261 17463.8 24834.89
11
中国历年客运量变化
单位:万人
运输 方式
铁路
1950
15691 (77%)
1960
61822 (58%)
1970
52455 (40%)
1980
92122 (27%)
1990
2000
2005
95712
货运量 铁路 公路 水运 航空 管道 总值
各种运输方式货运量构成
1980
1990
2000
20.4%
15.5%
13.1%
69.9%
74.6%
76.5%
7.8%
8.3%
9.0%
0.0%
0.0%
0.0%
1.9%
1.6%
1.4%
100.0%
100.0%
100.0%
2006 14.1% 72.0% 12.2% 0.0% 1.6% 100.0%
交通运输学
课程说明
教学目的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对于整个社 会经济发展的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运输是物 流的核心,创造着物流的空间效用。通过该门课程 教学,使学生掌握运输学的基本理论与分析方法, 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一个基础。
课程内容
交通运输的作用与重要性 现代运输系统特性分析 运输需求分析 运输成本分析 运输服务的定价 运输业投资 运输规划与优化
货运 394.8 411.6 513.1 513.7 705.0 781 775 810 公路 客运 55.6 44.8 38.8 32.7 40.4 49 53 58
货运 10.6 18.7 24.3 20.0 46.4 59 63 66 水路 客运 61.8 50.2 45.0 48.8 60.6 52 35 40
1988年至2010年,我国平均每年新增高速公路通车 里程3364公里。
10
4.客运需求及其结构的变化
运输方式 1950
中国历年客运周转量变化 单位:亿人·公里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2005
2009
铁路 公路 水路 民航 合计
212.4 12.8 14.7 0.1 240.0
24
1.3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主要特性
1.交通运输的国民经济基础性
• 交通运输是现代经济社会快速运行的保障,是市场机制作用于
人类经济行为的首要物质前提,没有一个现代化的运输体系,
1
就很难想象会有一个较为完善的市场经济。
• 交通运输规模的大小和水平是经济社会现代化程度的基本标志
之一,现代经济社会在多大规模上运用多少资源来实现人与物
在近60年的时间里,我国的客运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 化。铁路在客运中的地位逐渐下降,公路客运成为中短 途客运的主力,并开始抢占部分中长途客运市场。而水 运无论是客运量还是客运周转量,所占比例均明显下降。 航空运输得到飞速发展,分流了部分中长途客运,随着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航空客运量 将会缓步增加。总之,我国客运结构趋于合理化,使各 种运输方式的特点得以充分发挥。
每单位距离的运输成本随运输 距离的增加而减少。
运输成本
运输速度
运输的一致性
23
3.运输的决策
运输决策参与者 公众
政府
托运人
承运人
收货人
显然,由于各方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运输关系很复杂。这种复杂性 会导致托运人、收货人和承运人之间频繁的冲突,政府与公众之间频 繁冲突。这些冲突已导致了运输服务备受规章制度的限制。
各国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所提供的运输服务在质量和数 量上有很大的差别。这不但取决于社会所能提供的物质 和技术的手段,也取决于其生产和生活方式本身在数量 上和质量上所提出的运输需求。完善的交通运输体系, 客观上为工农业生产、第三产业提供了方便而廉价的运 力,有利于资源的开发,加速货物运送和社会生产的流 通过程,对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现代社会 中,运输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发达水平和人类 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货运 191.1 235.9 366.0 1184.0 1447.3 1939 2211 2418 航空 客运 1000 761.9 818.2 1154.5 1388.6 1444 1470 1600
货运 1000 1000 1000 1555.6 2216.2 2556 2595 2680
17
以上表明水路在远洋运输,尤其在粮食、煤、建材、矿石、石油 等大宗散货运输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水运和铁路应该是货运的主 力,这与它们的技术经济特征是相一致的,与我国的国情及目前的经 济发展水平亦是一致的。
流速度
是创造物流 空间效用的
环节
加快资金周 转速度,降 低了资金占
用时间
2)运输成本占总物流 成本的比重是最大的
中国2006年物流成本构成(亿元)
5066
12331
21018
运输成本 保管成本 管理成本
22
2.运输基本原理
基本原理
规模经济
距离经济
运输作业的 关键因素
随着装运规模的增长,使每 单位的运输成本下降
1.1 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状况
1.现代化交通运输的基本分类
交通运输是衔 接生产和消费的一 个重要环节,又是 保证国家在政治、 经济、文化、军事 和人民生活等方面 保持联系的手段之 一。
铁路
航空
公路
水运
管道
8
2.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情况
中国历年各种运输方式营运里程变化
单位:万公里
运输方式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2008 20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