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完整版)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战术学
(1)概念:是研究战斗规律和战斗指导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军事学术的组成部分(2)研究对象:战斗的性质、特点和规律,战斗的原则和方法等
(3)基本任务:揭示战斗规律和战斗指导规律,用于指导战斗实践,为夺取战斗的胜利服务
2、战术
(1)概念:①是战争的参与者借助战争战斗这个平台进行智慧,谋略水平的竞争和较量②是战争战斗指导者,对战场情况的一种能动反映③是进行战斗的指导艺术④是进行战斗的方法,亦称战斗原则和方法
(2)基本特点:①战争指导者,对战斗客观实际的能动反映②战争经验的科学总结
③随着战斗客观的实际而发展变化的④鲜明的时代特征
3、智慧的内涵表现:①感知客观事项正确②认识事物正确③运筹策划正确④处置事物正确
4、谋略内涵表现:①是一种对抗性的思想和策划过程②是对抗性的斗智活动③是智慧的集中表现
5、斗智
(1)表现形式:在保证自己正确前提下,使对手感知、认识、运筹、处置客观事物上犯错误,进而取得斗争的胜利
(2)焦点:在相互对抗中,寻找对方的弱点,制造对自己有利、对对方不利的态势,并千方百计让对方失误
(3)以智取胜的表现:①先知者胜后知者,知深者胜知浅者②谋深者胜谋浅者,善变者胜呆板者③善断者胜犹豫者,术精者胜术劣者④有备者胜松懈者,击弱者胜击强者
6、战争:敌对双方为达到一定的政治经济目的而进行的武装斗争,涉及范围较广
(海湾战争、中东战争)
7、相关概念区分
①战斗:实现战争目的的主要手段
②战役: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进行的一系列战斗的总和
③战略:长远而全面性的方案、方针,涉及范围较广
④战术:局部的、短期的,涉及范围较小
8、战斗
(1)概念:指敌我双方在较短时间、较小的空间内,所进行的有组织的直接武装斗争。

(是实现战争目的的主要手段)
(2)基本类型:进攻战斗、防御战斗
(3)目的:歼灭和击溃敌人,攻占或扼守某地区或目标
9、战斗和战术
(1)概念不同:战斗是对武装斗争外部形态的描述;战术是对武装斗争的内部机制的描述。

(2)要素不同:构成战斗的要素是客观的现象要素,包括力量、时间、空间等;构成战术的要素是主观能动要素,包括机动、火力、突击、防护等。

(3)相互联系:地位上,战术从属于战斗;作用上,战术服务于战斗。

(4)启示:①相同的战斗,不同的运筹,结果不同;相同的战斗相同的运筹,结果也不同②反对战术思想的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10、战术的形成和发展
(1)战术是伴随战争(战斗)而产生和发展的
(2)战争既是人类文明的孕育者,又是毁灭者①正面:促进科技进步,增强民族凝聚力,消灭腐朽统治政权②负面:经济、人口、国民心理创伤、人类文明
(3)战争实践推动了战术的形成和发展
11、各时期战术形成发展的特点
(1)冷兵器时期(9世纪的前数千年):①军队建设上出现了车兵、步兵、骑兵和水兵等兵种②军事理论上产生了朴素直观的军事专著(2)热兵器时期(10-19世纪):①火器在战斗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火力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②军队编制更加科学,作战方法呈多样化,战争规模进一步扩大③各种新的军事理论层出不穷,如制空权、制海权、空军制胜、闪击战
(3)核兵器战争时代(二战以后):①美苏双方在大力发展核武器的基础上,建立了适于核战争的新编制和军种②制定了核威慑战略③核战争没有胜利者,核武器仅仅起威慑作用,常规武器仍占主导地位
(4)信息化战争时代(20世纪80年代以后):①武器系统信息化②指挥自动化、实时化、一体化③信息战场全维化、网络化④作战方式多样化⑤毁灭性武器高技术化
12、我军各时期战术形成发展的特点
(1)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8—1937。

7):①开创了以“十六”字诀为基本内容的游击战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②实现了由游击战术向运动战术的演变
(2)抗日战争时期(1937。

7—1945.8):①袭击战术日趋完善:以伏击、奔袭为基本战术方式;去之秘密,袭击突然,离之神速②形式多样的游击战相继问世: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③运动战术有了发展(3)解放战争时期(1945。

8—1949。

9):①运动战战术有了长足进步:指导思想和作战原则比过去先进完整和系统;正规性大大提高;作战规模日益扩大②阵地攻防战术得到广泛运用和提高:阵地进攻上,主要发展了城镇攻坚战术和对野战阵地防御之敌的进攻战术;阵地防御上,主要发展了野战阵地防御战术
13、游击战
(1)概念:是弱小国家、民族反对强大的侵略者,求得发展壮大的一种良好的武装斗争的形式
(2)特点:主动性、灵活性、进攻性、速决性、流动性
(3)精神:从敌大我小、敌强我弱的基本特点出发,利用根据地创造的有利形式,灵活应用兵力和变换战法,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在战争中务求保存和发展自己,以多打胜仗,消灭敌人的方法,逐步改变敌强我弱的形势,争取战争的胜利。

14、进攻战斗
(1)概念:是主动进击敌人的行动,是消灭敌人的主要手段
(2)目的:①剥夺其抵抗力②攻占或控制主要地区或目标
(3)优长:①享有行动的主动权②可以预先做好战斗准备③能形成兵力兵器对比的优势④便于达成战斗的突然性⑤有利于提高部队士气,增强突击力量
(4)不利因素:①难以预先详细勘察战斗地区的情况②难以在作战地区进行必要的战斗准备③经常处于暴露状态④战斗保障困难
15、防御战斗
(1)概念:是抗击敌人进攻的行动,是辅助进攻或准备转入进攻的一种手段(2)目的:①大量杀伤,消耗敌人②扼守阵地,争取时间,为转入进攻创造条件③保障其它方向的进攻
(3)优长:①能依托有利地形和阵地进行防卫和防护②可以建立严密的火力配系,增强火力的杀伤效果③以逸待劳,以静制动
(4)不利因素:①兵力兵器通常处于劣势②易受多方向敌情威胁,经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③行动受进攻一方制约较大,易陷入被动地位16、军队标号:即队标和队号的总称,由图形、代字(汉字)、颜色、数字组成。

17、队标:是用以标示部队、机构、武器装备、设施和军事活动的图形。

18、队号:是用以注明队标的代字(汉字)和数字。

19、阵地防御战斗
(1)概念:是在固定的地区,依托阵地抗击敌人进攻的战斗,是防御战斗的基本样式之一。

(2)特点:①防御地域相对固定,便于依托阵地顽强坚守②准备时间比较充裕,便于构成完善的防御体系③兵力兵器机动频繁,指挥协同难度增大④敌综合打击能力强,我保存有生力量更加困难⑤行动企图易暴露,保障任务更加艰巨
(3)时机:①迟滞敌人行动,赢得必要时间,掩护主力完成战斗准备或转移时②钳制敌人,吸引敌人,保障主力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敌时③断敌退路,阻敌增援时④巩固已占领地区,抗击敌人反冲击或保障主力侧翼安全时
(4)基本原则:①正确选择主要防御方向和防御要点②将主要兵力,火力使用于主要防御方向上,正确编组战斗队形③组成以抗击敌坦克和步兵冲击为主的火力配系
④构成以防坦克为基础的支撑点阵地体系
20、主要防御方向
(1)概念:对防御全局影响最大的作战方向,也是敌人的主攻方向
(2)选择的条件:便于敌装甲车辆展开冲击和发展进攻的方向上
21、防御要点
(1)概念:是防御地域内起者支柱作用的重要地点.
(2)选择的条件:在防御地域内具有控制作用,并与防御安危相关的重要地点。

(3)具备的要素:①地势险要,易攻难守②便于发挥火力,能以点制面③便于独立坚守和相互支援④便于反坦克,能有效制止敌人进攻,确保防御稳定的地形上22、兵力部署的基本要求:①便于指挥和协同②便于发扬火力和机动③便于疏散隐蔽④便于发挥各军兵种分队的特长,形成整体威力
23、火力配系
(1)原则:火力集中、火器分散、重点配置、便于机动
(2)基本要求:①各种火器应按其性能疏开、隐蔽地配置②能向需要集中射击的方向和目标,迅速机动火器和火力③各种火器能扬长避短,互相支援
24、连在营编成内实施防御
(1)任务
①连担负营第一梯队时:a、扼守前沿阵地b、抗击敌人连续冲击
②连担负营第二梯队时:a、扼守营的纵深阵地,阻止敌人向纵深突进b、以攻势行动消灭突入和机降之敌c、增强、替换第一梯队连的防御
③防御正面和纵深:依敌情、地形、任务等情况而定,通常防御正面可达1000—1500米,纵深可达1500—2000米。

在主要防御方向上,正面、纵深较小;在次要防御方向上,正面、纵深相对较大。

(2)加强:防御战斗是否得到加强,得到多少加强,取决于敌情、地形、任务、上级掌握的兵力和兵器的数量.通常,主要防御方向得到的加强多些,次要方向得到的加强少些;第一梯队得到的加强多些,第二梯队得到的加强少些,有时甚至得不到加强。

25、反击和反冲击
(1)概念:①反击是在突入之敌转为守势时,以兵力、火力对敌实施攻击的战斗行动②反冲击是对突入阵地之敌实施冲击的战斗行动
(2)同:两者都是对突入防御阵地内之敌采取的一种攻势行动
(3)异:①使用的时机不同。

反击是突入之敌兵力较大,危害较大,突入较深,我方伤亡严重,自身难以依靠自身力量恢复原防御态势时采用;反冲击是突入之敌兵力不大,孤军冒进,后续不继或进攻受阻,我方虽有伤亡或丢失部分表面阵地,但自身尚有能力恢复原防御态势时使用.②组织方法不同.反击需要本级投入较大兵力,组织指挥复杂,通常由上一级组织,本级配合;反冲击只需要本级投入部分兵力,形成局部优势,组织指挥简便,通常由本级二梯队在一梯队坚守分队的配合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