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海淀区创卫病媒生物防制技术指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2
病媒生物防制技术指南
为了保证2017年北京市海淀区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能够科学、安全、环保、经济、有效地开展实施,从病媒生物及其环境以及社会条件的整体出发,基于病媒生物防制的系统性、统一性、综合性与可持续性原则,坚持以环境治理为主,因时因地采取物理、化学与生物防制技术的综合防制策略,确保辖区内蚊、蝇、蟑螂、鼠密度控制水平达到相关国家标准,特制定本病媒生物防制技术指南。
一、鼠类防制
鼠类的综合防制是从鼠类和环境以及社会经济条件的整体观念出发,根据标本兼治,以治本为主,以及有效、经济、简便、安全、对环境无害的原则,综合采用环境防制、化学防制、生物防制或其他有效手段,组成一套系统的防制措施,把鼠类密度控制在相应国家标准之内。
环境治理是鼠类防制的根本措施,是控制其生存、栖息、繁殖的关键,必须重点抓好以“治本清源”为主的综合防制措施,要改造环境、完善防鼠设施。
在环境治理的基础上,基于鼠害监测结果,制定科学、合理防制方案,以减少环境污染、延缓抗性。
(一)环境治理
环境治理是鼠类防制的根本措施,是控制其生存、栖息、繁殖的关键,必须重点抓好以“治本清源”为主的综合防制
措施,要改造环境、完善防鼠设施。
1 环境改造
1.1 平整地面,及时封堵鼠洞;
1.2 厕所、垃圾收集点、垃圾转运站等环境周围地面应硬化;城镇公厕规划设计应符合GB50337、GB/T 17217、CJJ27和CJJ14标准的要求;农村户厕应达到GB19379标准的要求;垃圾转运站设计应符合GB50337、CJJ27和CJJ47标准的要求;
1.3 建筑物室内地面应硬化,尤其有管道通过的地面要进行彻底封堵;
1.4 屋基深度应>60cm。
屋基深度<60cm时,建筑物四周宜外加厚度≥10cm的“L”形或直的水泥防护板;
1.5 外墙面宜贴瓷砖或水泥抹面,未能贴瓷砖或水泥抹面的外墙面应抹水泥墙围,且墙围与硬化地面紧密相接;
1.6建筑物周围离墙≥100cm范围内应无杂草;
1.7 建筑物外墙周围地面未经水泥硬化时,宜在裸露的土壤表面沿墙基布放碎石子防护带进行硬化;
1.8 绿化树木宜有间隔,应定期修剪与地面接触的树枝,留出空间,利于清理;
1.9绿化植物及枝条与建筑物间隔距离应≥100cm;
1.10 下水道管壁应完整,管间接缝严密且用水泥抹缝;
1.11 新修的下水道及整修的下水道与市建下水干道连接工程宜在1天内完成,且新建筑物排水管道宜在工程完工时再与下水道系统连接通;废弃下水道支道、盲端应填平;
1.12 雨水管道在地面工程未竣工前,不应与下水系统接通。
2 环境处理
2.1清理室内外环境杂物,不能清除的杂物应堆放整齐,与墙壁保持距离,并定期翻动;
2.2生活垃圾应日产日清,贮存用容器应不渗、不漏、能密闭;
2.3室外垃圾桶应离墙放置,布局、数量和垃圾桶容量等符合所服务区域人员正常生活和店铺正常营业的需求,且达到GB 50337、CJJ 27标准的要求;
2.4 生活垃圾应密闭运输;
2.5生活垃圾、粪便应无害化处理,并达到GB/T16889、GB8172、GB7959标准要求;
2.6 喂食牲畜、家禽、宠物的剩余饲料应及时收集清理,并贮存于防鼠库房或防鼠容器内;
2.7无防鼠设施的建筑内存储食物和饲料时,应放在有防鼠功能的容器内。
3 防鼠设施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宾馆、酒店、粮食部门、单位食堂、饮食店等重点单位防鼠设施必须达到以下标准:
3.1进入室内的供排水、电缆、煤气和空调等管线以及外墙管道与墙壁之间的孔洞应彻底封堵,没有堵死的孔洞,其缝隙不得超过0.6cm。
对不能堵塞的孔洞要安装防鼠铁丝网;
3.2防鼠门与挡鼠板:与外界相连的门及厨房、食品库房的门与门、门与门框及门与地面间缝隙应小于0.6cm;木门和门框的底部应包铁皮或不锈钢踢板,高度不低于30cm;食品库房门口有挡鼠板,高度不低于60cm;
3.3 厨房操作间与外环境或市政下水道相通的下水道口有竖箅(bì)子(金属栏栅),箅子缝小于1.0cm;若无竖箅子,排水沟横箅子的箅子缝小于1.0cm,且无缺损。
地漏、水池的出水口应加盖,孔眼小于1.0cm×1.0cm;
3.4房屋的防鼠网:排风扇或通风口有金属网罩,网眼不得超过0.6cm;与外界相连的窗户,窗缝隙应小于0.6cm;门窗玻璃应无破损;
3.5 下水道检查口应有铁栅,栅条间隔应<1.0cm;
3.6 下水道外口暴露时应设置单向阀或网孔<1.25cm ×1.25cm金属网或间隔<1.0cm铁栅盖。
(二)物理防制
物理防制又称器械灭鼠,即利用捕鼠器械(捕鼠夹、捕鼠笼、粘鼠板等)来捕捉鼠类,可用于室内外环境。
鼠的适应性较强,对于关系到其存亡的外界环境的变化,比较容易在活动等生态方面做相应的改变,同时鼠的食性和活动规律在不同的条件和环境下有较大的差别,捕获效果与器械的选择和应用的时间、位置有较强的关系,要善于分析情况采取相应对策。
使用器械灭鼠时要做到数量充足、有效布放(即将捕鼠器置于有效状态)。
1、鼠夹。
鼠夹搭配合适的诱饵(如花生米等),并布放
在比较隐蔽、鼠类活动的地方,如墙角、鼠类经常活动的地点。
2、粘鼠板。
将粘鼠板打开平放在墙角地面或其它有鼠活动的地方。
在粘鼠板中央投放诱鼠饵料。
粘鼠板的粘度易受温度、湿度影响而改变。
如发现粘鼠板胶出现粘度下降或变硬应停止使用,及时更换。
粘鼠板连续放置时间不宜超过3天,如此期间未粘捕到鼠,须及时采取措施,更换粘鼠板或改变布放位置。
3、捕鼠器械布放。
在外环境使用鼠夹,可将鼠夹置于洞口或鼠道,并保持适当的灵敏度。
捕鼠器的布放时间应在鼠的活动高峰前布放。
一般应在傍晚布放。
有鼠却捕不到时,应检查捕鼠器是否失灵,诱饵是否适合,地点是否得当等。
为避免粘鼠板、鼠夹被人无意踩踏。
应告知放置粘鼠板的单位、部门和居住者放置粘鼠板的具体部位,并将所有粘鼠板编号。
任务完成后,须取走全部粘鼠板。
4、捕鼠后的处理:许多捕鼠器在捕获鼠后,会沾上鼠血或排泄物,应妥善处理。
鼠体及附近地面上,常有鼠的体外寄生虫,不应用手直接触及死鼠或活鼠,应随身携带手套或简易的取鼠工具。
(三)化学防制
1、防制时间:一是常规灭鼠,二是每年春季(3—5月)、冬季(11—12月)统一药物灭鼠时间。
2、防制药物:应使用抗凝血类等合法有效的杀鼠剂产品。
3、防制方法:在环境治理与物理防制的基础上,采用科学、定量地投饵方式,以减少环境污染、延缓抗性。
3.1投放操作
抗凝血类杀鼠剂应以毒饵的形式投放,不能以原药、母粉、母液直接用于杀鼠。
抗凝血类杀鼠剂及其毒饵投放点应与食品、饮用水和饮用水源隔离。
在靠近饮用水源或食品的地方投放毒饵应放置明显的警告标志。
对发现的死鼠及时掩埋,掩埋深度应能够避免食肉类动物将其掘出为准。
3.2警示标志
以无遮盖方式投放毒饵的地点应采用公告或设立警示牌的形式告知当地群众说明其危险性;并采取防止未成年人以及家畜、家禽、宠物接触毒饵的措施,直至毒饵清除。
露天或在室内直接投放的毒饵警示期不得少于20天。
警示期后投放者或其指定的人员应及时清除残留毒饵。
以毒饵盒方式投放的毒饵应在毒饵盒上标有警示标志或采用公告形式告知。
3.3毒饵投放量
投放无遮盖方式的毒饵1次所投放的毒饵量每堆不超过30g。
毒饵堆之间的距离不小于5m。
在室内(以15m2为例)投放毒饵量应控制在3堆以下。
此后,根据毒饵的消失情况补充毒饵,按照消失多少,补充多少,全堆消失,加倍投放的原则补充投放。
投放鼠药前要彻底断绝鼠粮,及时清除垃圾、控制不合规定贮存的粮
食、饲料、食品,特别是餐饮业和单位食堂的剩饭剩菜需要密封,加盖保存,这样有助于鼠类取食毒饵,保证灭鼠效果。
(1)、居民区、办公楼、商场超市:如果一楼和地下室有鼠活动,15平方米房间投放1-2堆毒饵,每堆均为30克投放到铺下或柜子下面等隐蔽场所,二楼以上只对有鼠户投放毒饵,高层建筑内可沿墙基放置粘鼠板。
有院墙的小区,院内沿墙根每隔10米设1个毒饵盒并投放毒饵;见鼠洞或鼠粪的地方以及堆放杂物的地方增投1堆。
特别注意城乡结合部和三不管地区,街道的公用厕所和垃圾堆放点可投放袋装毒饵,5米1袋,每袋50克。
(2)、食堂(饭店):尽量使用非化学方法进行灭鼠,确实需要使用毒饵,应使用毒饵盒投药;储藏室门口1堆,绕货架5米1堆,室外沿墙根每隔10米建毒饵站1处投放毒饵,见鼠洞增投1处,每堆均为20克。
(3)、下水道、窨井可吊放毒饵蜡块。
每个探井可投放蜡块毒饵或100克袋装毒饵,盖好井盖。
(4)、建筑工地:宿含沿墙根每隔5米投放1堆毒饵,每个床铺下面投放1堆,每堆20克。
(经过监测有鼠侵害才进行化学防治,且人居室内尽量不使用化学药剂,可使用粘鼠板)。
(5)、公园、绿地、河流湖泊沿岸、野外等每隔10米建1个毒饵盒,每堆30克(不能千篇一律固定10米,需要根据实际危害情况做调整)。
(6)集贸市场:沿墙根每隔5米投放1堆毒饵,货架
下面每隔5米投放1堆,每堆50克。
连续检查,补充毒饵,最少7天。
(7)、养殖场:灭鼠成败关键在于鼠粮的控制。
可用毒饵沿墙根每隔5米投放1堆,放在家畜(禽)取食不到的地方,每堆50克。
连续检查,补充毒饵,最少7天。
(8)、建筑工地:民工宿舍沿墙根每隔5米投放1堆毒饵,每个床铺下面投放1堆,每堆30克;民工食堂和外环境参照前面投药方法:连续检查,补充毒饵,最少7天。
(9)、对以上投药场所每日检查1次,吃多少补多少,吃光加倍,共检查7天;对其他场所和环境参照上述投饵方法。
4、注意事项:严禁使用急性剧毒药物(如氟乙酰胺、氟乙酸钠、甘氟、毒鼠强、毒鼠硅、鼠立死等)。
外环境投放毒饵时,应建立毒饵盒,不得裸投;对过期或变质的毒饵,应及时清理。
发现人畜中毒症状时,应及时就医,特效解毒药为维生素K1。
投饵灭鼠后,应及时收寻死鼠,合理处置,同时要继续加强环境治理,清除垃圾和杂物,填平壕沟,物品堆放整齐,地面清洁卫生。
搞好居民区绿化,道路两旁栽种树木,空地种植草坪。
地下破损管道及时修补,管道沟中孔洞无缝、污物应及时封堵和清除。
要求重点场所门窗无洞无缝,门有防鼠板。
室内管道与墙联通地孔洞一律封死。
排水沟有防鼠铁栅、地漏加盖。
抗凝血类杀鼠药及其毒饵的销毁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环境污染防治法》的相关条款,对收集、贮存、运
输、处置危险废物的设施、场所,销毁过程不应造成环境污染以及给人、畜、禽及野生动物造成隐患。
二、蚊虫防制
蚊虫防制的策略是治本清源,以“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面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各单位应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清除各类积水,从源头上清除蚊虫栖息孳生的环境场所,同时采取物理防制和生物防制手段控制幼虫孳生。
(一)蚊虫孳生环境治理
1、大中型水体的处理。
大型水体指河流、水库、湿地、湖泊等。
凡有孳生蚊虫且能整治的地方要进行整治;一时无法整治的每半月检查一次,投放灭幼剂,发现有蚊虫孳生的要及时进行处理。
2、排水系统的处理。
所有排水系统都要保持畅通整洁,半明半暗沟渠能改成暗渠的要全部改造成暗渠,残破渠道及时修复。
对暂时不能清除的积水,每半月投放一次灭幼剂。
有条件的应将直排式沙井口改造为弯曲管式的沙井,无法改造的沙井应安装防蚊闸。
对各类有积水或下水道管井盖可使用防蚊贴堵住井盖孔眼。
3、电缆、电信沟的处理。
电缆、电信沟要实施全封闭,对一时未能封闭而产生积水的管井要定期投放灭蚊幼剂。
4、建筑物设施积水的处理。
(1)反樑、天台。
要疏通排水孔及管道,雨后应及时清疏,保持不积水。
(2)地下室、排水井。
保持排水沟不积水,要密封水井凡
不能密封的水井,要定期用灭幼剂处理。
(3)二次供水池。
使用的二次供水池,池盖要密封。
不使用的二次供水池,要及时拆除,或采取清除水池积水的方法进行处理或密封。
5、建筑工地积水的处理。
(1)工地洼地要填平,清除丢弃的生活、生产用的容器 ,不能及时清除的积水应定期处理。
(2)工地沟渠每10天清疏一次,地下室和较大渠道积水不易清除的应采用化学或生物方法控制蚊虫孳生。
(3)建筑机械露天摆放积水的应随时清除,或用灭幼剂处理。
(4)停建建筑工地蚊虫孳生严重,建议由专业公司承包蚊虫控制工作。
6、分散性小型积水的处理。
(1)清除废弃的各种废旧轮胎。
广泛动员市民翻盆倒罐,房前屋后的各种容器要倒置,防止积水孳生蚊虫。
(2)随时清除公共场所、绿化带丢弃的包装盒、罐类,避免孳生蚊虫。
(3)堵塞树洞、竹茬、路桩等孔洞。
(4)单位、住户外环境洼地的小积水,应及时填平,防止蚊虫孳生。
(5)盆栽、花瓶和防火用水等需要保留的用水,每7天更换一次或封堵覆盖,或使用生物灭幼剂处理。
7、特殊场所积水的处理。
(1)废旧轮胎堆放场、修理厂及停车场要禁止废旧轮胎露天堆放,临时堆放要有防雨布遮盖。
使用废旧轮胎的场所,其轮胎要钻孔或填沙,不得有积水。
停车场散放的轮胎及各类积水,要每周清查处理一次。
(2)废品收购站。
废品禁止露天堆放,发现有积水的要及时清除处理。
(3)食品、饮食厂(店)存放的瓶、罐应有防雨设施,瓶口朝下摆放。
(4)公园、花圃内的盆、罐、桶等应定期换水。
(二)生物防制
1、养鱼灭蚊
(1)养鱼灭蚊适用于水生植物种植用的大型盆缸、湖泊、池塘、喷水池、稻田、或地下室的水池等地。
(2)如果需要处理的是池塘、喷水池,可以根据水体放养观赏鱼类或经济鱼类;如果需要处理的是稻田,可以选择四大家鱼。
(3)注意应根据动物检疫许可及饲养条件引入合适的鱼苗种类;避免在水体中使用对鱼有毒性的杀虫剂。
2、微生物灭蚊
(1)对于各类清、污水井、市政管井、桩洞、排水深井、地下室及人防工程沟渠、坑洼积水、消防水池等无法清除的临时性水体及容器,如果水体较清洁可投放球形芽孢杆菌(Bs)、苏云金杆菌(Bt)等微生物制剂杀灭蚊幼虫(见表1)。
(2)灭蚊微生物制剂的选择:如果是伊蚊或库蚊,选择使用苏云金芽孢杆菌,如果是按蚊,选择使用球形芽孢杆菌。
(3)施用方法:悬浮剂、可湿性粉剂用水稀释或溶解后进行喷雾,可选择使用手动压缩泵或者其他喷雾器,喷雾频次取决于剂型、媒介蚊种、孳生地和控制效果。
(4)注意事项:可湿性粉剂按产品说明进行溶解,悬浮剂可以稀释或者直接使用,不能与碱性杀虫剂混用。
苏云金芽孢杆菌对蜜蜂、家蚕等生物有毒,球形芽孢杆菌对鱼有毒,勿污染鱼塘与饮用水源地。
禁止在河塘等水体中清洗施药器具。
(三)物理防制
1、居民户、机关、学校、宾馆、医院和其它特殊场所安装纱门纱窗,防止蚊虫入侵。
住房安装网眼密度 3.5-5.0孔/cm的纱门纱窗,室内使用网眼密度3.5-5.0孔/cm的蚊帐。
2、下水道井口安装防蚊闸,地下管井的井盖孔洞可以用胶塞密封。
3、室内环境、开放式公共场所可安装灭蚊灯。
(三)化学灭蚊
蚊虫化学防制要因地、因时、因蚊种、因药物种类及剂型、药物敏感性、施药剂量、方式、方法和器械而宜,科学合理选择有效、低毒、经济、环境友好的杀虫剂。
1、幼虫防制
本次行动从源头对蚊虫进行控制,对于无法或不宜清理的积水用灭蚊幼剂进行防制,在较污浊水体使用双硫磷、吡丙醚等灭蚊幼颗粒剂(见附表1)。
2、成蚊防制
对于成蚊的化学防制,通常在蚊密度较高或有蚊媒传染病发生时使用,是环境治理与物理防制的辅助措施。
成蚊化学防制涉及的杀虫剂种类多、环境类型复杂、蚊虫抗性背景复杂,因此科学合理地使用杀虫剂成为关键。
本次行动针对成蚊主要采取两种控制技术,即滞留喷洒与空间喷雾。
滞留喷洒主要针对绿篱植被、外部墙面、楼道墙面等物体表面使用,适宜的药剂参见附表2。
其中,绿篱技术是近年来被证实具有显著效果、适用于室外各类环境蚊虫控制的滞留喷洒新技术。
空间喷雾(包括超低容量喷雾与热烟雾)由于没有持效性,仅适用于快速杀灭较高密度的成蚊环境,适宜的药剂参见表3。
(1)、滞留喷洒
在现场灭蚊过程中,滞留喷洒操作可参考国家标准GB/T 31715-2015《病媒生物化学防治技术指南滞留喷洒》进行。
具体注意事项如下。
1)滞留喷洒要根据需处理不同的表面,选择合适的剂型,如在白灰墙或水泥墙面喷雾可选用可湿性粉剂;在吸水性较差的光滑表面,应选用悬浮剂、水剂、微胶囊悬浮剂等。
喷液量以将物体表面湿而不流为宜。
2)喷洒周期要依据杀虫剂滞留活性、处理剂量、处理面性质、气候和当地蚊种的抗药性而定。
喷雾时间应选择早上或傍晚进行。
喷雾处理时无关人员和动物应远离喷雾区域。
3)绿篱防蚊技术通常在蚊密度较高或有蚊媒传染病发生时使用。
采用绿篱技术防蚊时,应重点喷洒小区内建筑物周围的2m以下绿植、灌木丛、竹林、内街小巷绿化带以及道路两侧绿篱。
应尽量将药物施于植被枝叶背阴面蚊虫栖息的部位,喷头应从下往上斜45度角向上均匀喷雾,以叶片湿而不滴为宜。
如遇下雨等特殊情况不能按时进行则顺延,施药后3天内下雨则应重新施药。
(2)超低容量喷雾
在现场灭蚊过程中,超低容量喷雾操作可参考国家标准GB/T 31714-2015《病媒生物化学防治技术指南空间喷雾》进行。
具体注意事项如下:
1)超低容量喷雾周期依据监测的蚊虫密度结果而定,当蚊虫密度超过预定的控制指标或相应规定时,应采取超低容量喷雾措施降低蚊虫密度,具体应在蚊虫活动高峰期,例如针对伊蚊应选择在早上的7-10时和下午4-7时进行喷雾施药。
适用于超低容量喷洒的剂型主要有超低容量喷雾剂、水剂和悬浮剂等。
2)超低容量喷雾的雾滴较细,适用于密闭环境(如会议室、餐厅等),或者外环境蚊密度较高、气象条件适宜(风速低于3级、无降雨)的情况下使用。
喷雾时避免现场有人与宠物活动。
(3)、热烟雾
在现场灭蚊过程中,热烟雾操作可参考国家标准GB/T 31714-2015《病媒生物化学防治技术指南空间喷雾》进行。
具体注意事项如下。
1)适用于热烟雾的剂型通常是油剂。
对于相对密闭空间,如下水道、化粪池和垃圾槽等密闭环境复杂,以及植被高大茂密枝叶郁蔽、不易作滞留喷洒且蚊虫密度很高场所,如仓库、下水道、灌木丛、密植树林等可用热烟雾机等进行熏杀。
2)使用烟雾发生器或热烟雾机对管道作业应特别注意安全操作,防火、防爆炸、防人员中毒等,在居民区附近需注意地下管线是否与室内连通,如连通则不宜使用热烟雾处理方式。
因热烟雾只有速杀效果,为了达到较彻底的防制效果,可能需要重复进行作业。
(四)、重点环境及场所灭蚊要求
1、居民家庭
1)搞好室内外卫生,清除各种废旧杂物,减少蚊虫栖息场所。
2)家庭备用蓄水池和种养水生植物的水体要坚持每周换水一次,换水时应将蓄水池内壁和水生植物的根部及容器内壁彻底清洗干净或使用沙子养植。
3)有庭院的家庭要经常清疏排水沟渠和排污井,保持流水畅通。
房前屋后不常用的盆罐应清除或倒置存放,防止积水。
4)建筑物的反梁结构和平顶屋应设置排水系统,每周疏
通和清除淤积一次;雨棚要改建成斜坡,防止积水;屋顶水箱加盖密闭。
2、机关团体单位、校园、居民区等
1)搞好环境治理。
清除各类卫生死角,妥善处理垃圾如玻璃瓶、空罐和空饭盒,临时废弃车胎要用胶袋包裹或把车胎的底部刺穿使积水可以流出。
可贮水的容器要加盖,翻盆倒罐清除各种小型积水,把地面不平处填平,将树洞及竹洞堵塞等。
2)搞好基础设施建设。
实行沟渠硬底化和暗渠化,并保持经常清疏沟渠污水井排除积水,有条件的应将直排式污水井口改造为弯曲管式,无法改造的应安装防蚊闸。
3)种养水生植物的盆罐要坚持每周换水一次,换水时应将植物根部和容器内壁彻底清洗干净。
最好使用沙子种养,冰箱底接水托盘要坚持每周清除积水。
4)污水井、地下室(人防工程),排水沉污井及坑洼地的积水要及时清除。
5)供观赏的喷水池可放养食蚊鱼或观赏鱼。
饮用蓄水池应每季度清洗一次。
6)建筑物的反梁结构和平顶屋应设置排水系统,每周疏通和清除淤积一次;雨棚要改建成斜坡,防止积水;屋顶水箱加盖密闭,定期检查;二次供水和室内消防水池的通气口应设纱网,池盖应密封。
3、公园
1)分流排放公园内的污水和雨水,将沟渠硬底化或暗渠
化,并及时疏导堵塞的排水管道。
2)填平无用途的地面洼地。
如遇无法填平,要挖沟引流。
3)对湖、池、塘要防止污水流入。
堤岸用石块和水泥垒砌。
清除杂草、植被和垃圾。
岸边1米处挖深。
并定期清理湖底淤泥。
4)公园内各种林木、奇山异石或人工开凿形成的石穴、树洞,可用三合土或石灰沙填塞,竹筒可作十字劈开。
5)花圃内闲置的花瓶、盆、缸应倒置或存放在避雨处。
备用水池需每周换水一次或加盖密封。
栽种水生植物的瓶、盆、盆景需每周换水一次。
大面积绿化草皮自动喷水的装置点的积水要每周检查一次,及时清除。
6)游乐场的废旧轮胎应清除或存放在避雨处、用雨布遮盖、底部开洞或用泥土、砂填平轮胎内部。
对于游乐设施其它可能积水地做好覆盖与堵塞工作。
4、工地、废旧物品回收点、瓦罐及轮胎堆放点
1)建筑工地内的沟渠要实现硬底化,保持畅通。
2)及时清除沟渠、污水井、地下室及排水深井、蓄水池及工棚前后盆罐和各种露天器械设备的积水,填平工地内所有坑洼。
3)室内外所有种养水生植物都必须坚持每周换清水一次,如有蚊幼孳生,换水时需把植物根部和容器内壁清洗干净。
4)停建工地要彻底清除各种丢弃的容器,掩盖各种露天易于积水的器械设备和施工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