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7.26《卖油翁》教案 语文版

合集下载

卖油翁 教学设计(优秀8篇)

卖油翁 教学设计(优秀8篇)

卖油翁教学设计(优秀8篇)《卖油翁》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

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词义、句义。

3、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与传神。

重点难点1、重点:(1)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

(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词义、句义。

2、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与传神。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预习1、查字典,读准下面加点字的音。

尧咨自矜家圃睨之颔之酌油杓沥2、熟读课文。

3、查字典,看注释试翻译课文。

二、导入1、作家作品简介《》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归田录》,这是欧阳修所著的别集,共壹五3卷,附录5卷。

《归田录》是其中的一卷。

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欧阳修再次遭飞语中伤,自请外任,这一卷是在出知毫州时作的。

他在《归田录》序里说:"归田录者,录以备闲居之览也。

"是一部笔记小说。

欧阳修(100-1072),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

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溢号文忠。

是文坛诗新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2、导语这将笔记小说通过和陈尧咨之间的一段小故事,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三、正课1、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和停顿。

2、请几个同学翻译课文,讲清重点词语的含义。

第一自然段:以此:因此。

尝:曾经。

俄之:之,指陈尧咨射箭。

而:表顺接,可不译。

其:指代陈尧咨。

十中八九:十箭射中八九箭。

翻译: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没有人能和他相比,他也凭这点本领自我炫耀。

他曾经在自家的场地上射箭,有个卖油的老头放下担子站在那儿斜着眼看他射箭,很久没有离开,看到他射出的箭十支有八九支中的,只是微微地点点头。

第二自然段:尔安敢:尔,你。

乃:于是。

以钱覆其口:以,用。

其:指葫芦。

而钱而,但是。

因曰:因,于是。

翻译:陈尧咨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射技不是很出色吗?"卖油的老头说:"没有什么,只不过手熟罢了。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第26课《卖油翁》教案 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第26课《卖油翁》教案 语文版

26 卖油翁一、教学目标1、了解先介绍人物后叙事的记叙方法。

2、了解“之”在课文中的指代对象。

掌握“咨、矜、睨、颔、忿”等5个字。

3、初步学会利用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归纳中心思想。

4、感受“熟能生巧”这个道理,并在学习中勤学苦练。

二、教学重点1、“之”字的指代意义;利用关键词语归纳中心。

三、教学难点1、领会先介绍人物后叙事的记叙方法。

四、教学课时:三课时五、教学方法手段:讲读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1、了解作者2、掌握“咨、矜、睨、颔、忿、谥、酌、杓”等字的音和形;理解“当世无双、十中八九、自矜、熟能生巧”等词语的意义。

3、了解了解先介绍人物后叙事的记叙方法二、教学过程。

1、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人他是当时公认的文坛领袖,是一个在散文、诗、词各方面都成就卓著的作家。

他团结和培养了许多著名的作者,领导了北宋的诗文革新运动。

“唐宋八大家”:唐韩愈、柳宗元宋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和苏辙。

2,注音:尧咨(zī)自矜(jīn)家圃(pǔ)睨之(nì)颔之(hán)忿然(fèn)酌油(zhuó)3、通读全文,注意句读,注意句中停顿。

讲读第一段思考:①故事中先出现的陈尧咨这个人物有何特点?为什么要先概括他的特点?明确:善射;自矜(在讲到“当世无双”时可以用“举世无双”、“首屈一指”、“无与伦比”进行对比。

②卖油翁是怎么观射的?他观射时的神态说明了什么?明确:睨之,久而不去,微颔。

说明略表赞许的同时又感到美中不足。

③小结:这一段简介人物,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和原因,这个原因就是陈尧咨对自己的箭术的评价和卖油翁对他的评价明显有差距、有矛盾。

三、练习1、课后反复朗读全文。

2、完成课后练习题一、二。

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了解先介绍人物后叙事的记叙方法2、归纳本文的中心和协作特点二、教学过程1、讲读第二段①这段文字从冲突的发展过程来看,可以分成几个回合?第一个回合:“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连续发问,咄咄逼人,表现出强烈的自矜、自傲。

七年级语文上册《卖油翁》教案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卖油翁》教案语文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卖油翁》。

(2)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的含义,掌握一些文言文的基本语法知识。

(3)了解课文背景,理解课文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通过分析课文的结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等,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通过课内外结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勤奋努力的品质。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树立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卖油翁》。

(2)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的含义,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知识。

(3)了解课文背景,理解课文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文言文句子理解和翻译。

(2)分析课文结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等,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课文作者陈亮及课文背景。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体会课文韵味。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言文基本语法知识。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结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等。

(2)分享讨论成果,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分析课文主题思想,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树立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5. 练习巩固:(1)课后作业:让学生翻译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2)课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对诚实守信、勤奋努力的体会。

四、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课文词语和句子含义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对课文背景、结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等方面的分析能力。

4. 学生课后作业和课堂练习的完成质量。

七年级语文教案《卖油翁》

七年级语文教案《卖油翁》

七年级语文教案《卖油翁》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卖油翁》全文。

(2)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句式和特殊文言现象。

(3)分析课文中的情节,把握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学会通过人物描写、情节发展分析人物性格和主题思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文言文的情感。

(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培养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卖油翁》全文。

(2)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句式和特殊文言现象。

(3)分析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词语、句式和特殊文言现象的理解。

(2)通过情节发展分析人物性格和主题思想。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陈元方及其作品《卖油翁》。

(2)提问:同学们听说过“熟能生巧”的故事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讲述这个道理的。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风格。

(2)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遇到问题可以与同桌交流。

3. 讲解与讨论:(1)讲解课文中的词语、句式和特殊文言现象。

(2)引导学生通过人物描写、情节发展分析人物性格和主题思想。

4. 课堂练习:(1)翻译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2)根据自己的理解,简述课文的主要情节。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卖油翁》。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熟能生巧”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单元测试:评估学生在单元测试中的成绩,了解学生对《卖油翁》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内容与方法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卖油翁》的掌握情况。

2.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

《卖油翁》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

《卖油翁》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

《卖油翁》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卖油翁》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上册)1一、教学内容设计本课程以《卖油翁》为文本,通过诵读、分析、理解、欣赏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课文中的人物、情节、背景及意义等内容,并从中感悟文学作品的情感寄托和艺术表现。

二、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目标(1)了解《卖油翁》的文学背景及作者;(2)熟练掌握课文的诵读、解析、涵义及结构等方面的知识;(3)掌握相关文学术语的使用方法。

2.能力目标(1)识别并理解文本中的生字及生词;(2)分析文本中的人物、情节及主题等内容;(3)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4)发掘文本中的描写手法,提高语感。

3.情感目标(1)了解课文中的优良传统文化;(2)鼓励学生通过感性理解和思维启示,感悟文本中人物的坚韧不拔、聚精会神的品质。

三、教学重点设计1.课文的理解与分析——通过诵读、解析、涵义及结构等方面的分析,切实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力和分析能力。

2.提高口语表达技巧——在生活实践中,语言是与人交流沟通的重要工具。

在教学中,采用听说读写的多元教学实践,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技巧和基本写作能力。

四、教学步骤设计第一步:词语解析通过生字、生词、生语的解析,切实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在课前和课中进行课外预习和复习。

第二步:诵读朗读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朗读,领会课文的语音变化和脉络,提高语感和语音表达能力。

第三步:文本理解和分析通过对文本的分析和理解,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人物、情节、背景及意义等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

第四步:课堂讨论和思考通过小组讨论、课堂演讲等方式,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和创造能力,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感悟文本中的思想内涵。

第五步:语言运用练习通过做题、小组讨论、批改等方式,加强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

第六步:课后作业和课堂点评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点评,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提供及时反馈。

《卖油翁》教学设计(通用15篇)

《卖油翁》教学设计(通用15篇)

•••••••••••••••••《卖油翁》教学设计《卖油翁》教学设计(通用1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卖油翁》教学设计(通用1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卖油翁》教学设计篇1教学重点与目标:反复诵读,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

教学课时:1教学设想:本文故事生动,文字浅显,可由学生自读,教师稍加串讲即可。

一简介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北宋庐陵人。

是我国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主张用平实朴素的语言来写文章,反对当时盛行的崇尚藻饰的骈体“时文”,继唐朝韩愈、柳宗元之后掀起了又一次文学革新运动,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成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

他在写作实践上有较高的成就,尤其是所作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对后世影响很大。

其著作收在《欧阳文忠公文集》里。

二掌握字词公(男子尊称)善(擅长)矜jīn(自夸)释担(放下担子)睨nì(斜着眼看,斜视)发矢shǐ(射出箭)但(只)微颔hàn(微微点头)汝(你)精(精通)熟(熟练)尔(通“耳”,罢了)忿然fèn(气愤的)安(怎么)轻(轻视)以(凭)酌zhuó油(倒油)覆(盖)徐(慢慢地)杓(油杓)沥(注)因(于是)惟(只不过)遣(打发)三反复诵读,感受简洁的叙述技巧,并且可就文中所进行包含的道理进行讨论。

1诵读2复述故事。

3分析第一段:交待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卖油翁对陈尧咨射技的态度。

一分析第二段:写二人的对话和卖油翁酌油的高超技艺。

4哪些语句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的称许?-- “睨”“微颔”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的称许。

4哪些语句表现了陈尧咨的傲慢无礼?--主要是陈尧咨的问话。

“自矜”“吾射不亦精乎” “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如先质问“汝亦知射乎”,这里的“汝”,多少还带一些尊重,但话中含有只有他才了解“射”的意思。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6课《卖油翁》教学设计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6课《卖油翁》教学设计语文版

《卖油翁》一、课文导入:今天我们学习《卖油翁》。

读课题。

作者欧阳修。

随着年级的增长,我们还会学到很多欧阳修的文章。

二、解读课文自由朗读课文,遇到困难的地方就去看看文后的注释。

朗读完之后,正字音:杓 sháo 酌 zhuó课文写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射箭和酌油。

故事牵涉到两个人,哪两个人?一是康肃,谥号,尧咨,是他的名。

读的时候注意断句:康肃公 \ 尧咨。

另一个人是卖油翁。

康肃公很有本事,文章用了什么词来写他?学生:当世无双。

老师:这个词可以改为什么词?学生:绝世无双举世无双盖世无双。

老师:这里的“举”和“盖”都是”整个的“意思。

他觉得自己非常了不起,文中用了什么字?学生:矜。

老师:这个字要板书一下——矜,可以组成“矜持不苟”。

这个字有褒、贬两种意义,从贬义的角度解释为自夸、自傲,从褒义的角度,它是谨慎、小心的意思。

此处是贬义。

将来你会读到方志敏的《清贫》这篇课文,里面用了“矜持不苟”这个词。

有一次,康肃公遇到一个人——卖油翁,看到他射箭以后,卖油翁是如何表示的?学生:睨之。

老师:睨,读nì。

(板书)睨是斜着眼睛看,然后想你没什么了不起,“但微颔之”。

这个“颔”的偏旁是“页”,这个“页”不是书页的页,它往往与人体的哪个部位有关?学生:头部。

老师:但微颔之,只是微微点点头。

学律诗的时候,会遇到这个字:律诗共几句?八句,第一二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

颔,在哪里?(摸摸下巴)这里也属于头部。

所有的矛盾从这里开始。

文章写康肃公只有三句话,找出来。

第一句直问,汝亦知射乎?第二句反问,吾射不亦精乎?第三句责问,尔安敢轻吾射?这里的三个“射”字,意思一样吗?学生:第一句是射箭,第二句是箭术,第三句是箭法。

老师:这三个字的从射箭到箭法,意思一层进一层。

朗读的时候要注意区分。

老师示读,要求读出人物的身份、地位,读出以此为矜、自夸、自傲的感情。

学生表演朗读。

学生读得真好。

2024年七年级语文《卖油翁》教案

2024年七年级语文《卖油翁》教案

2024年七年级语文《卖油翁》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本语言之美。

2.学习课文中的成语,积累词汇。

3.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领悟文章主题。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成语和难点句子。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向学生介绍《卖油翁》的作者及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提问:“卖油翁”是什么意思?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三、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成语和难点句子。

2.分析人物形象,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题。

四、课堂练习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2.提问:课文中的陈尧咨和卖油翁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二、课堂讲解1.分析陈尧咨和卖油翁的性格特点。

2.讲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讨论:从陈尧咨和卖油翁的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四、课堂练习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2.提问:课文中的故事给你留下了什么启示?二、课堂讲解1.讲解文章的写作特色。

2.分析文章的寓意。

三、课堂活动1.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课文中的故事与我们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四、课堂练习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2.提问:课文中的故事给你带来了哪些启示?二、课堂讲解1.讲解文章中的哲理。

2.分析文章的社会意义。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践行课文中的道理?2.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卖油翁》的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深入理解了《卖油翁》的内容和主题。

在课堂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热烈,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入。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对部分成语和难点句子的理解不够透彻,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关注。

卖油翁教案

卖油翁教案

卖油翁教案【篇一:卖油翁教案】卖油翁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理解文言虚词。

2、能力: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注释理解课文的能力。

培养掌握学习技巧的能力。

3、情感:体会课文中描写的人物的品质,虚心请教,不骄傲不自满。

【学法指导】学习本文,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

把握课文内容可从刻画人物入手,体会揭示的道理。

【重点、难点】1、重点:①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②理解本文揭示的道理。

解决办法:学生讨论,教师讲解。

2、难点: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解决办法:学生自读、讨论、教师点拨。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步骤】导入:同学们,我们在本册第六单元中,已经感受了我国古代诗歌、散文深邃的内涵和优美的韵味。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七单元,进一步加深这方面的体会。

《卖油翁》用淡淡的笔墨,揭示了耐人寻味的道理。

同学们想知道这个人生道理吗?我们一起来学习。

1、初读①播放朗读视频②师范读课文,正字音,正断句。

③生自读课文,注意字音。

断句及节奏。

④分角色朗读(请学生自由分角色朗读)。

⑤评价朗读情况(学生自由发言评价,师指导,从普通话、语气、情感、神态等方面评价)。

2、解读通过阅读环节,学生已初步理解了课文。

怎样朗读得更好?学生已明白,只有理解了课文内容,才能正确朗读。

由此,开始解读文章内容。

①分组讨论,疏通课文大意。

②学生质疑,师生解答。

③教师针对字、句理解质疑,学生回答,巩固基础知识。

④翻译全文。

3、品析1、说说陈尧咨对待卖油翁的态度的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两个人物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2、读了这个故事,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课文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卖油翁》一文,懂得了“熟能生巧”的道理,还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做人要虚心,不能恃才自傲。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本着这种精神,去探索切合实际的学习、生活技巧,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工作、生活质量!板书设计卖油翁陈尧咨—自矜—忿然—笑遣卖油翁—微颔—笑答—酌油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

七年级语文上册 26 卖油翁教案 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26 卖油翁教案 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26 卖油翁教案语文版26.卖油翁教学目标1. 了解“之”在课文中的指代对象。

掌握“咨、矜、睨、颔、忿”等5个字。

2. 初步学会利用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归纳中心思想。

3. 感受“熟能生巧”这个道理,并在学习中勤学苦练。

教学重点积累字词,感受“熟能生巧”这个道理。

1. 读准字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词语,查词典,正音、释义。

2. 读顺文字,能够流畅、清晰地朗读课文。

3. 分析课文,感受“熟能生巧”这个道理,并在学习中勤学苦练。

4. 初步学会利用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归纳中心思想。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

课时安排2课时。

11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我国有句俗话:“行行出状元”。

常用来称赞各行各业中的能工巧匠。

在过去的几千年当中,这类能工巧匠多得无法统计,但由于他们处在社会的下层,为人所轻,不仅事迹湮没无闻,连姓名也不可考。

这篇课文所写的卖油翁就是其中一例。

二、正音、学生试读、教师范读三、解词① 矜:骄傲。

问:陈尧咨为什么骄傲?(善射,当世无双。

)② 尝:曾经。

问:这句话如果译成“曾经在家里的场地练习射箭”,有什么不好?(跟上文不怎么衔接)按现代汉语习惯该怎么说呢?(把“曾经”改为“有一天”,意思完全相同。

)提示:要注意古今的不同表达方式。

③ 圃:场地。

问:字典上是怎么注释的?(菜园:果园)提示:这里说“场地”,是将原来的意义加以扩大。

④ 释:放。

成语“如释重负”的“释”,也是放下之义。

⑤ 睨:斜着眼看。

问:口语怎么说?(斜眼看、瞟) ⑥ 发:即“�l”,最早的意义是把箭射出去。

⑦ 颔:注意字典上有两个义项:下巴颏;点头。

这里用第二义。

⑧ “但(惟)……尔”:这种句式用来表示限制的口气,相当于“只是……罢了。

”⑨ 酌:本来的意义是斟酒,这里扩大为倒(油)。

22四、诵读练习具体的步骤是:① 齐读两遍,大致了解文章的思路,达到“口熟”;② 分段练习背诵并做诵读指导;③ 检查背诵。

卖油翁(语文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卖油翁(语文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卖油翁(语文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卖油翁(语文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一、教学任务1. 理解并背诵《卖油翁》课文。

2. 了解《卖油翁》的背景、作者及其作品特点。

3. 分析《卖油翁》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训练学生如何书写议论文。

二、教学重点1. 了解《卖油翁》的背景、作者及其作品特点。

2. 分析并理解《卖油翁》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卖油翁》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2. 帮助学生写好议论文。

四、教学方法1. 理解课文:朗读、分析句子结构、理解词语含义。

2. 学习背景:师生互动、小组探究。

3. 分析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解读语言、轮流朗读、集体讨论。

4. 写作:先导入、分析议论文压轴段、讲解格式、集体讨论。

五、课堂示范第一节:朗读课文,感知情节读音节清晰、声音洪亮,深入地感知情节,学生可以出题细节,合理分析故事第二节:查找文化背景,分析文化现象在教师和学生的合作下,分析《卖油翁》的文化背景,讨论文化现象。

例如,商人如何赚到钱,为什么那些钱用来买官,官员不会被剜掉肉,然而它们能赚得更多的钱。

第三节:分析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教师首先解释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的概念,然后发放《卖油翁》的文本,让学生观察它们。

学生随后轮流阅读,解释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并进行集体讨论。

第四节:学会写作通过让学生先导作文,然后使用议论文压轴段,讲解格式,合理分析和讨论中。

六、课堂练习1. 读一篇关于《卖油翁》的文章,并解释故事中的文化现象。

2. 分析并说明《卖油翁》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3. 观察一篇小说中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4. 练习写一篇议论文成文后,小组合并。

七、教学总结在本次课程中,我们分析了《卖油翁》的背景、作者及其作品特点,探究了故事中的文化现象。

学生学会了分析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并学会了写作。

通过本次课程,学生掌握了书写技能、学会了分析与思考,提高了自身语言转化和文字功底水平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卖油翁》的背景和文化现象,学习了分析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的方法,并通过练习写作,提高了自己的文字功底水平。

《卖油翁》教案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整理

《卖油翁》教案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整理

《卖油翁》教案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整理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培育同学借助工具书、解释理解课文的力量;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词义、句义。

过程与方法:学习通过详细记事说明道理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激励同学为实现四化勤学苦练。

体会课文中描写的人物的品质,虚心请教,不傲慢不自满。

教学重难点:1、积累文言词汇,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

2、感悟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我国有句俗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句话常用来赞扬各行各业中取得突出成果的能工巧匠。

在过去的几千年当中,这类能工巧匠多得无法统计,但由于他们处在社会的下层,为人所轻,不仅事迹湮没无闻,连姓名也不行考。

今日我们所要学习的卖油翁就是其中一例。

二、作品简介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意即藏书一万卷,金石拓片一千件,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醉翁一人),我国北宋闻名的文学家,散文成就最高,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谥号文忠。

主见用平实朴实的语言来写文章,反对当时盛行的崇尚藻饰的“骈体文”。

三、检查预习状况1、读准字音:尧咨、自矜、家圃、睨之、颔之、酌油、杓、沥2、停顿:①陈康肃公|尧咨|善射。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①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3、齐读课文四、疏通文意1、同学借助解释和工具书,用铅笔将课文翻译在文中空白处,并将不懂之处标出来。

2、老师引导同学翻译课文,并作好指正。

3、留意积累以下得要字词:以此:因此。

尝:曾经。

十中八九:十箭射中八九箭。

尔安敢:尔,你;安,怎么。

乃:于是。

以钱覆其口:以,用。

其次课时一、复习引入--朗读课文二、研习课文1、本文主要写了哪两个人物?主要运用了什么写法?--陈尧咨、卖油翁;对比2、这两个人分别有什么特点?从原文的什么内容可知。

陈尧资:善射(十中八九)卖油翁:善酌(自钱扎入而钱不湿)两人对待各自的超群技艺有什么样的态度?陈--自矜(傲慢)卖油翁--不显(虚心)面对陈尧咨的十中八九,卖油翁为什么只“睨之”?这是不是不礼貌?--这是对陈的射术不屑一顾;反衬出卖油翁自信镇静,技艺超群。

七年级语文上册《卖油翁》教案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卖油翁》教案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卖油翁》教案语文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学会通过课文中的细节来推断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他们对古代文学的兴趣。

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到努力和天赋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古代文化和习俗。

推断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教学准备:课文文本《卖油翁》。

相关参考资料和注释。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课文插图,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卖油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朗读与背诵(10分钟)学生齐读课文,注意朗读的节奏和语气。

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朗读课文中的精彩句子。

学生自主背诵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三、词语理解(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解释词语的含义。

学生通过课文中的语境来理解词语的意义。

四、句子理解(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解释句子的含义。

学生通过课文中的细节来推断人物的内心情感。

五、修辞手法分析(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学生通过课文中的例子来理解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

通过朗读和背诵,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记忆力。

在词语和句子的理解上,要引导学生通过语境来推断其意义,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修辞手法的分析上,要引导学生通过例子来理解其运用,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六、人物性格分析(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卖油翁的性格特点。

学生通过课文中的描述和对话来推断卖油翁的性格。

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理由。

七年级语文教案《卖油翁》

七年级语文教案《卖油翁》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卖油翁》全文;(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子,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3)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如科举制度、家庭关系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2)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水平;(3)学会借助工具书和参考资料进行学习和研究。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2)培养学生勤奋学习、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道德品质。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把握,能够准确地朗读和背诵《卖油翁》全文;2. 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子,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3. 分析课文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特点和故事主题。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文言文句子和词汇的理解;2. 课文中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如科举制度、家庭关系等;3. 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和兴趣。

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卖油翁》的作者欧阳修及其作品;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查找生词和句子的解释;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特点和故事主题;4.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子,解释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5. 课堂练习:让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进行文言文句子翻译练习;6. 总结反思: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卖油翁》全文;2. 整理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子,归纳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3. 分析课文人物形象,总结人物性格特点和故事主题;4. 选择一篇文言文进行阅读,尝试进行句子翻译练习。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评价学生对《卖油翁》课文的朗读、背诵情况和文言文阅读能力;2. 过程与方法:评价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对文言文学习方法的掌握;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以及对勤奋学习、关爱他人等品质的培养。

最新语文版 初一语文七年级上册《卖油翁》教案

最新语文版 初一语文七年级上册《卖油翁》教案

最新语文版初一语文七年级上册《卖油翁》教案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生僻词语,解释注释中的疑惑。

3、学生自主复述课文大意,教师指导并纠正。

五、分析人物性格:1、教师带领学生分析卖油翁和客人的性格特点,引导学生理解他们的思想和行为。

2、学生自由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3、教师总结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性格特点对故事情节的影响。

六、探究课文中的道理: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故事情节,思考其中的道理和寓意。

2、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教师指导学生深入探究课文中的道理,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道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七、学生表演:1、教师组织学生自主分组,改编课文成为课本剧。

2、学生自主排练和表演,教师指导并提供必要的帮助。

3、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教师点评并提出改进建议。

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

2、整理本节课内容,写一篇研究笔记。

3、思考并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从本节课中学到的东西,以及如何将这些东西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2、教师可以巡视课堂,帮助和指导学生疏通课文,即进行翻译。

3、同桌之间可以互相检查翻译情况。

4、老师可以检查翻译,并请同学进行发言。

5、学生可以评价翻译,老师则可以订正。

五、让学生复述故事,并进行课本剧表演。

六、分析课文:1、第一自然段介绍了故事发生地点、人物和背景。

地点:在XXX家的空场子上。

人物:XXX和卖油翁。

背景:XXX善射,被认为是“当世无双”,因此他对自己的箭术评价很高,自我感觉良好。

2、卖油翁看到XXX射箭时的反应是什么?卖油翁睨着他,久久不走。

看见他射箭十箭中八九箭,只是微微地点了点头。

小结:这一段简单介绍了人物,以及故事发生的地点和原因。

XXX对自己的箭术评价很高,而卖油翁对他的评价则有所不同,这种差距引发了矛盾。

3、卖油翁对XXX的射箭本领评价如何?卖油翁认为:“没有什么,只是手熟而已。

”4、卖油翁为什么这样评价XXX的射箭本领?卖油翁凭借自己酌油的经验,认为熟能生巧,精益求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卖油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课文内容,品析人物形象,领悟“熟能生巧”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游戏激发兴趣;朗读培养语感;自学积累知识;合作领悟内涵;表演感受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与他人的长处,做到有长处不自夸,善于向他人学习。

【重点难点】
1、重点:积累文言知识,理解课文内容,领悟“熟能生巧”的道理。

2、难点:品文嚼字,感受栩栩如生的形象,掌握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法学法】自主预习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实验导入
取两个矿泉水瓶,两枚铜钱,用铜钱覆盖瓶口,分别请两名同学尝试往矿泉水瓶中注水,并使铜钱不沾湿。

(学生实验)
导入:同学们很难做到,有一位卖油翁却做到了。

他能将油注入葫芦中,而铜钱不湿。

他是如何做到的呢?我们走进欧阳修的《卖油翁》寻找答案吧!
二、自学体验——走进文本
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自学体验”
1、走近作者
欧阳修,北宋(朝代)政治家,文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吉州永丰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2、顺畅朗读课文
1)明字音
尧咨( yáo )自矜(jīn )家圃( pǔ)睨之( nì)发矢( shǐ)
汝( rǔ)
颔之( hàn )忿然( fân )酌油(zhuó)沥之( lì)遣之(qiǎn )
杓( s háo )
2)知节奏
a.陈康叔公/尧咨/善射。

b.公/亦/以此自矜。

c.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d.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e.吾射/不亦精乎?
f.尔/安敢/轻吾射?
g.徐/以杓酌油/沥之 h.康肃/笑而遣之。

3、积累文言词汇
【一词多义】
尔:但手熟尔(同“耳”,罢了)尔安敢轻吾射(你)
射:汝亦知射乎(射箭) 吾射不亦精乎(射技)尔安敢轻吾射(射技)
自:自矜(自己)自钱孔入(从)
【古今异义】
尝射于家圃(尝古:曾经;今:尝试)
久而不去(去古:离开;今:到)
但微颔之(但古:只是;今:但是)
尔安敢轻吾射(安古:怎么;今:安全)
【词类活用】
但微颔之(颔:名作动,点头)尔安敢轻吾射(轻:形作动,轻视)
【重点虚词】
之:睨之(代陈尧咨射箭)但微颔之(音节助词,无实意)
以我酌油知之(代这个道理)沥之(代葫芦)遣之(代卖油翁)
而:释担而立(表顺接)久而不去(表修饰)
而钱不湿(表转折)笑而遣之(表修饰)
以:以此自矜(因为)以我酌油知之(凭)以钱覆其口(用)
以杓酌油(用)
其: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代陈尧咨)以钱覆其口(代葫芦)
于:尝射于家圃(在)乃取一葫芦置于地(在)
4、译述重点语句
1)公亦以此自矜。

2)但微颔之。

3)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4)尔安敢轻吾射?
5)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6)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 7)康肃笑而遣之。

5、复述课文
第二课时
三、合作探究——解读文本
1、概说故事
2、评说人物
以“卖油翁(陈尧咨)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人,可以从__________(哪句话)看出来”的句式说话。

(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进行分析)
3、领悟内涵(孰能生巧。

即使有长处也没有骄傲自满的必要。


四、延伸拓展——跳出文本
你认为一个人应该如何看待自己的长处?又如何看待他人的长处?你知道哪些类似的名言警句?
对自己的长处要谦虚,对他人的长处要虚心学习。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五、表演朗读——回归文本
全班读旁白,一生演读陈尧咨,一生演读卖油翁。

六、课堂小结
七、作业检测
附答案:1、B 2、D 3、《欧阳文忠公集》、欧阳修、政治家、文学家、醉翁、六一居士、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4、(1)D(2)B (3)B (4)B (5)a.他也因此自夸。

b.凭我倒油的经验懂得这个道理。

(6)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动作描写,表现卖油翁酌油技术纯熟,揭示“熟能生巧”的道理。

(7)陈尧咨开始对卖油翁看他射箭时的表情很反感;当卖油翁说:“无他,但手熟尔”后,陈尧咨很忿然;后来看到卖油翁从钱孔酌油而钱不湿,就笑而遣之。

变化的原因是他看到卖油翁酌油技术很纯熟,却不以此自矜。

(8)孰能生巧。

即使有长处也没有骄
傲自满的必要。

【板书设计】卖油翁
欧阳修
卖油翁——善酌——谦虚\
→熟能生巧
陈尧咨——善射——自矜/
【教学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