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晏子使楚》同步练习(鲁教版九年级上)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晏子使楚》同步练习
第一部分:
1.解释下面句子中指定的实词。

(1)晏子将使楚使:
(2)楚王闻之,谓左右曰谓:
(3)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习辞:
(4)王曰:“何坐?”坐:
(5)吏二缚一人诣王缚:
(6)晏子避席对曰避席:
(7)圣人非所与熙也熙:
(8)吏二缚一人诣王诣:
2.解释以下虚词意义用法。

(1)楚王闻之之:
(2)何以也以:
(3)缚者曷为者也曷:
(4)齐人固善盗乎固:
(5)人楚则盗则:
3.翻译以下句子。

(1)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2)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3)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4)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4.楚王为什么想侮辱晏子?(用自己的话回答)
5.楚国君臣是怎样安排计谋的?(用自己的话回答)
第二部分:
(一)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

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平?”晏子避席对曰:“晏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耳。


6.晏子,时期,国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

《晏子春秋》是一部记载晏子言行的著作。

7.针对楚国君臣的戏弄侮辱,晏子是怎么回击对方的?
8.晏子的回答,可谓巧妙得体,体现了一个外交家的风范,请说说晏子外交的特点。

(二)
晏子使楚。

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晏于不入,曰:“使狗国者从
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

”傧者①更道②从大门入。

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

”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②,张袂④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予?”晏子对曰:“齐使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⑤主。

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注:①傧者:接引宾客的人;②更道:改变道路;③闾: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④袂:衣袖;⑤不肖:不才。

9.解释下列句子中指定的词语。

(1)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延:
(2)今臣使楚使:
(3)晏子对曰对:
(4)比肩接踵而在比:
10.下面各句都有“使”,按意义用法分类。

(1)晏子使楚
(2)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3)使子为使
(4)齐使使各有所主
(5)使使贤主
(6)何为使子
出使:
让、派:
使者:
11.翻译以下几句。

(1)张袂成阴,挥汗如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2)其贤者,使使贤主。

12.面对楚王的戏弄,晏子是怎样回击的?用原文回答。

《晏子使楚》答案
1.(1)出使(2)对……说(3)善于辞令(4)犯罪(5)到……去(6)离开座位(7)戏弄(8)捆绑2.(1)代这件事(2)用(3)同“何”(4)本来(5)就3.(1)晏婴,是齐国很擅长辞令的人。

(2)酒喝得正畅快的时候,两个小官吏捆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

(3)橘树在淮河以南就成长为橘;在淮河以北就成了枳,两者只是叶子相似,它(果实)味道是不同的。

(4)莫非是楚国的水土能使百姓擅长偷盗吧?4、因为他知道晏子很会说话,很会外交,想找机会羞辱他,试探他。

5.先预设抓住齐人偷盗的情境,当晏子到来时,故意带到楚王面前,以此影射齐人都善偷,从而戏弄晏子。

6.春秋、齐7.以橘树生长地不同,而本质不同来设喻,得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结论,环境造人。

8.晏子外交特点:擅长辞令、聪明机智、维护国家尊严。

9.(1)请(2)出使(3)回答(4)并、挨10.(1)(2)(出使)/(3)(5)(6)(让、派)/(4)(使者)11.(1)张开衣袖就形成浓阴,流下的汗水像下雨,肩并肩,脚跟挨脚跟,凭什么说没人?(2)那些有品德、能力的人,让他们出使有品德、才能的君主。

12.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