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语文初中七年级上册的《阅读4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学习教案38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次北固山下
教课目的
1.掌握诗歌的内容并背诵全诗。

2.品位诗歌境界,意会诗歌主题。

3.感觉中国诗歌的思乡旋律。

重难点剖析:
1、颈联中所包含的真谛意义。

2、本诗情形交融的写作特点。

教课方法与手段:创建情境诗词美读电脑教课平台
教课过程:
导语:同学们,谁知道在我国的唐朝、宋朝、元朝分别有哪一种文学体裁发展得最有成就?(唐
诗、宋词、元曲)确实,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家,以古老的《诗经》发端,优异的诗歌
作品浩如烟秒。

今日我们就学习一首唐诗《次北固山下》(板书、明确学习目标)
资料助读
1、诗歌知识
往常所说的诗歌包含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曲等。

唐朝从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
制的诗体叫古体诗。

如《龟虽寿》。

而把唐朝新出现的律诗、绝句叫近体诗。

如《钱塘湖春
行》就是律诗,《登鹳雀楼》就是绝句。

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两种;律诗的格律规定有:“八句可
分为四联,中间两联一定两两对仗,是两对对偶句。

首联叫颔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
颈联,第四联叫尾联。

每联的最后一个字为韵脚,它们同样的韵母为所压的韵。

绝句与律诗的差别:绝句是四句两联,律诗是八句四联。

【走进作者】王湾是洛阳人,生卒年不详,于天生元年,即公元712年,也就是杜甫出生
那年中了进士。

他曾来往于此刻的江浙一带,路过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北固山,在今江苏
省镇江市北,三面环江,为名胜之地。

)时,写下了这首诗《次北固山下》。

该诗以“海日生
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个联而有名于天下,今日我们还记得他的名字就是由于他写下了这首
诗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人以诗传”呀。

解题:《次北固山下》中“次”是停靠的意思。

“北固山”是山名,江苏镇江北。

题目的意思是什么?
朗诵明义
1.听录音范读。

(给发音禁止的生字词注上拼音;掌握这首诗的朗诵节奏,找出这首诗的
韵脚和所压的韵。


明确:韵脚为“前、悬、年、边”
所压的韵为“an”
2.学生自由朗诵。

3.朗诵展现
次/北固山下
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尾联:乡书/哪处达?归雁/洛阳边。

4.参照说明以及小提示,对每句话推行描述或感悟。

小提示:
①客路,当指驿道,是游客来往所走的道路。

镇江是当时水陆交通的枢纽,故以“客路”与“舟
行”相对应。

②潮平,指潮与岸齐,因此两岸显得广阔,这是春潮初升时的情形。

③风正,指顺风,且风力不大,因此帆是悬挂之形。

④残夜,夜将尽时分,太阳从东方升起,又因镇江跟东海相距不远,故称海日。

⑤旧年,有关于新年来说,旧年未尽而江上春潮已生,故谓“江春入旧年”。

⑥乡书即家书,指诗人寄给洛阳家中的信;旧谓鸿雁可以传达书信,故诗人有托书于归雁之
意。

(首联:旅路过过苍苍的北固山下,我坐船在碧绿的江水中逐浪向前。

诗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以外,他是看不到的,为何诗一开头就提到“客路”?这是
诗人的想象,表示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其余地方去,已暗含旅途奔走之意。

这个联写诗人抵达北固山所见到的漂亮风景:“青山”和“绿水”。

----旅途之景
颔联:春潮正涨两岸江面更广阔,顺流行船恰巧把帆儿高悬。

这个联讲诗人是在哪里见到的风景?你能想象出船行的图景吗?为何提到“潮平”?
当时的风大么?能不可以将“风正”改为“风顺”?
在天将明未明之时,在船靠近目的地即北固山的长江之中,“潮平”一语为下句中“江春”一语
作铺垫。

我取出早已准备好的风帆模型,从“风正”下手,让学生理解到,风的方向与船行走的方向完
全一致;接着,我又问学生,能不可以说成“风顺一帆悬呢?”让学生联合“悬”来划分“风正”与“风
顺”的意思,大家议论后一致以为:不可以用“风顺”,由于帆没有鼓起来,当时风不大。

此时,我将船托在嘴边,以风吹帆,问道:“‘风正’时帆该悬挂在什么方向?”
“那你们看看书中的插图,发现了什么问题没有?”
“画错了!画错了!帆的方向画错了!”好多学生惊讶地瞪大了眼睛。

“你们真不简单,竟然能挑出专家的缺点!”我顿了顿,提高了音量,“只需仔细察看,擅长思
考,我们是能发现好多真谛的。

不迷信威望!做学识就要敢于向威望挑战!同学们,让我们
为自己鼓掌!”
这个联写江中风景以江面之阔衬一帆之孤,表现了一幅宏伟壮观的长江画面,进而表达了诗
人热爱江南山川的思想感情。

颈联:残夜还未减退,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旧年还没有逝去,江面上已发散出春季的气味。

诗人把“日”和“春”作为重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和“入”突出江南春来早的特点,赋
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感情,表达出诗人滞留异地的思乡之情。

这个联妙在不只描绘光景着迷,
并且富于生活真谛:新事物脱胎于往事物之中,往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表现出一种踊跃、
乐观、向上的精神。

----江面之景
尾联:给家乡写的书信如何才能送到?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

这个联用归雁捎书寄望情思,表达了客子家乡的深情。

诗人远行在外,流浪他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乡洛阳呢?仍是交托
在春色中北归的鸿雁替自己问候洛阳的家人吧。

短短的一句话,诗人家乡,亲人的乡思之情呼之欲出。


5.背诵古诗
6.归纳本诗的要旨。

知识拓展
.《次北固山下》这首诗哪一句直接抒怀?哪些句子属于写景?能说出来这是什么写作手法吗?
明确:第四句“乡书哪处达,归雁洛阳边。

”直接抒怀,其余三句属于写景。

先写景,再抒怀,景为情设,情因景生,这是诗歌里常用的情形交融写作手法。

2.为何诗人会起思乡之情?
古时候交通不发达,流浪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
独在他乡为异客,学生答每逢佳节倍思亲,而此时正是旧年未过新春已静静到临的时候。


乡之情油可是生!
3.古时交通不发达,流浪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
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同学们能例举一些学过的写乡愁的诗歌吗?
(如李白的《静夜思》、王安石的《泊船瓜州》等)
4.前方三句写景,各有特点,你最喜爱哪一句?谈谈你的感觉和原因?
假想:
参照理解:
①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青山”指北固山,绿水指长江。

此处加了“外”“前”两
字,将北
固山的地点,确立得不可以用于别处,见得旅途介于水陆之间,因此和下联“两岸”“一帆”描绘
水陆发生亲密关系。

诗人以平实之笔开篇,如同画家作画从前在纸上铺设的底色,为抒怀言志创建出缩短自如的挥洒空间。

诗人一落笔写自己岸上的旅途在望不到的青山以外,明显这里是诗人的想象,这就隐含了诗人并无抵达终点,可见旅途是艰辛的,而走得越远,离家乡也就越远,乡愁也就越浓,这为下边的抒怀交待了缘故。

其余,这里首句对仗工整,高出
了一般律诗的要求,也是诗人的匠心独运,把“青山”和“绿水”分别镶嵌在诗句中,更显得色
彩光亮,境界优美。

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完整部是写景,此中“平”“阔”“正”“悬”都是诗眼。

潮平两岸即阔,
风正一帆正挂着,表示积雪已慢慢消融,因聚集了千山万壑雪化之水,长江的水量渐渐大了
起来,江面因之愈发宽广,再加上江水中央一片船帆高高悬起,第二参照物的切入,使得长
江两岸的距离愈显阔大。

逐渐上升的江水与恰到利处的正风吹拂两者相合,才有这“风正一
帆悬”,句内的因果响应,一是勾画出壮美的大江行船图,二是承接首联、引起下联的奇妙
过渡。

江春静静闯进旧年,山才会青,水才会绿,才会有“潮平两岸阔。

”这两句以白描的手
法写出了江面的情形,构图精巧,境界广阔,与“大漠孤烟直,长河夕阳圆”的陆地风光有异
曲同工之妙
③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海日”两句从章法上看,有导出结尾一联的作用,这就是说,
它跟诗人的乡愁有关。

“生”和“入”的采用的第一妙处,在于诗人把个日夜更替的壮观情形与
新旧相接的光阴荏苒描述的传神入化,给人开拓出自由想象的无穷空间。

“生”和“入”二字的
第二妙处,又在于诗人把“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与“一江春水向东流”有关系,道出流年
似水、光阴暗换的人生感悟。

“生”和“入”二字的第三妙处,又在于诗人把思归盼归的乡情暗
暗融入这“海日、江春”之中,人在此日夜更替、新旧相接之时萌发思归盼归的乡情是自可是
然。

“生”和“入”二字的第四妙处还,在于诗人借物言志:“海日”能突破拂晓前的黑暗喷薄而出,
“江春”能超越天堑奋力北上,人也应适应时节在一元复始的大好春色中有所作为,只有这样,
思归盼返乡情的萌发和付出才最有价值。

这两句找到了更高层次的交汇点、碰撞点:天人两
合,物我一理。

整首诗才水乳交融,让人感觉此二联去掉那一个,便都找不到最能都负载诗
人此时此地心情的最正确光景。

这个联在此诗中起转折作用,诗题为“次北固山下”,“次”当“停
驻、停靠”讲,此联恰巧写第二日清晨又早起赶路,“海日”承上联“潮平两岸阔”而来“,生残夜”
从将尽未尽的夜色中升起,“江春入旧年”一句写作者情绪陡转,眼前风景使作者乡情陡生,
尾联“乡书哪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无奈情绪便很自然的产生。

3.尾联“乡书哪处达?归雁洛阳边”点名了诗的主题,你是怎么理解这类乡愁的?
(学生畅所欲言,自由作答,参照理解重点:古代交通的限制,使用了雁的意象,乡愁人人
有,人的感情归宿)
讲堂检测:
一、填空(2*6=12分)
《次北固山下》作者______,______人,______代诗人,他经镇江到江南一带去,一路行走,
当舟次北固山下时,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个千古名篇。

题目
中“次”是的意思,本诗属______言____诗。

二、默写古诗:(20分)
题目:(作者:)
,。

,。

,。

?。

三、按要求默写:(2*3=6分)
.1、这首诗中的颔联和颈联分别是什么?
2、诗中表现出拥有广泛意义的生活真谛,给人乐观、踊跃、向上的艺术激励力量的诗句是
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