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育融入茶文化的相关价值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第07期
学术专业人文
茶趣
以茶会友、以茶交友表现最为突出的两个方面。

在现代社会当中,越来越多的商界经营也把生意的酒桌改为了茶桌。

在高校中开始茶艺社团,能够吸引许多对茶文化和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在校大学生参与进来,相互之间有了茶做媒介,在交流起来也会变得更为顺畅和更具艺术。

这不仅能为构建和谐校园文化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还能为在校大学生步入社会,能够迅速融入新的环境而打下坚实的基础。

3.2提升净化校园文化环境
互联网的普及,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让多元文化同样对校园文化形成了冲击。

其中有先进积极的文化,但同时也有低俗、媚俗甚至恶俗的文化,并对当代大学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如在高校中常见的厕所文化、课桌文化、走廊文化等等,就是不健康的文化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所致。

即便是在目前存在的一些社团活动当中,也逐渐有了庸俗化和泛娱乐化的倾向,这对大学生在价值判断上起到了混淆视听的作用。

我国的茶文化植根于我国农业文明,是几千年农耕文明和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积淀,与“快餐文化”相比,具备长久的稳定性特征和顽强的生命力。

在前面的论述中,我们已经认识到传统文化传承在高校中的短板,而茶艺社团的开设,正是对传统文化短板的有效的补救手段。

茶艺是一项综合的艺术形式,集传统美学、传统哲学、传统音乐、传统礼仪、传统生产方式等多种传统文化为一体。

有了茶这个载体,有了茶艺社团这个平台,可以激发学生对其他传统文化的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通过参与茶艺社团的同学带动,必定能在校园里形成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

从而为提升净化校园文化环境,发挥出重要作用。

在茶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茶一直是以一种雅俗共赏的姿态出现,文人雅客品得是茶的内涵与精神,普通百姓享受的是生津止渴的妙处。

这种通俗化和高雅化并存的现象,也恰好完美的体现了“和而不同”茶道精神内涵。

此外,与茶艺相伴出现的,往往还有雅集、诗会、吟诵等活动,而这些也都是传统文化中高雅文化的代表。

因此,在高校中开设茶艺社团,还能有效带动高雅文化的转播,从而实现通俗文化和高雅文化并存的立体型校园文化体系。

4高校开设茶艺社团的建议 4.1必要的资金和场地支持
随着茶文化在社会上的逐渐普及,茶桌、茶杯、茶壶、茶叶等各种茶叶用品的价格也是水涨船高,即便是一套最普通的榆木茶桌,市场的价格也数千元。

,不仅如此,一块安静优雅的场地也是茶艺社团开始的必要条件之一。

由此可见,在校园中开设茶艺社团,单靠学生的自身力量筹备是远远不够的。

这就要求,学校要充分认识到茶艺社团对弘扬传统文化,构建校园文化的重要作用,对茶叶社团提供必要的资金和场地支持,引导茶艺社团积极健康的发展和完善。

4.2提供专业人才进行指导
前面提到,受成长环境的影响,在校大学生所掌握的茶艺知识尚流于肤浅,需要专业人才予以理论指导。

对于学校来说,为社团建设而引进人才的想法显然不大现实,但可以通过校企合作、校商合作、社会实践等一些其他方式,定期约请专业人才为茶艺社团进行理论指导,从而完善社团的理论,提升茶艺水平。

还可以通过茶艺社团,培养优秀的茶艺人员为学校所用,为开展文化休闲产业提供人才保障,从而实现社团和校办产业的联动和相互支持。

5结语
学生社团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平台,被誉为是高校中的第二课堂。

茶,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至清至洁之物,从精神层面可以对人起到净化提升作用。

将茶文化引入高校,在高校中积极开设茶艺社团,即能满足对现代大学生的德育要求,又能对高校文化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程善兰.发挥茶艺社团在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J].中国西部科技,2010(25):90-91.
[2]周玲,侯艳,居倪萍,等.以茶艺团建设为龙头培养高素质特色人才[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7):184-186.
[3]张宏.以大学生实践创新为载体提高学生茶艺服务能力的实践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4(4):126-128.
[4]李晋湘.发挥茶文化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J].茶叶通讯,2005(1):36-38.
作者简介:于
超(1974-),男,满族,辽宁朝阳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武术理论与研究。

1茶文化所具有的教育价值
1.1丰富学生的茶文化知识
在我国茶文化发展过程中,传统文化对茶文化的内容体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茶文化知识不仅包括与茶叶有关的知识,也包括我国儒释道文化、传统哲学文化、传统文学文化、传统伦理学文化等内容。

推动茶文化教育在现代教育体系中的渗透与融合,不仅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对我国茶叶种类、茶艺术、茶文学等内容做出更为系统的认知,而且可以以茶文化内涵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对我国传统文进行更为深入的挖掘和了解,这对于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如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高校体育教师可以尝试对我国采茶舞艺术进行改编并融入体育教学内容体系当中,从而在引导学生了解采茶舞、练习采茶舞的基础上,实现学生身体素质、艺术素养、审美能力的系统提升。

与此同时,高校体育教师也可以在体育训练间隙,组织学生参与各类茶艺活动,从而促使学生了解更多的茶文化知识、体验茶文化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由此可见,重视茶文化教育在现代教育体系中的渗透与融合,可以有效丰富现代教育内容,并可以在拓展学生文化视野、提升学生知识储备量的基础上为茶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提供有效载体。

1.2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
茶人精神是我国茶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奉献精神则是茶人精神中的核心内容。

茶人主要包括三类,即种茶之人、茶业相关之人以及爱茶之人。

其中,茶人所具有的奉献精神,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茶人所具有的奉献精神,引申自茶树所具有的品性。

茶树能够适应高山、深谷等不同且恶劣的自然环境,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寒,茶树总是能够保持常青。

它的叶子不仅可以作为饮品,而且可以药用。

春天,茶树的嫩芽被采光,夏天,茶树又重新开始自身的第二次生命。

由此可见,茶树具有着周而复始的奉献精神,而也正是因为茶树具有这种奉献精神,我国茶叶与茶文化才能够享誉世界并对世界茶文化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其次,茶人所具有的奉献精神,体现在勤劳的茶农以及茶叶相关人士身上。

没有茶农的培育与采摘,茶叶则会被埋没于高山深谷,没有茶业相关人士的努力与奉献,辉煌的茶马古道与茶商业文化也难以形成。

总之,能够被称之为“茶人”的人,一般都具有着共同的品质,即不羡高堂华屋、功名利禄,不追求升官发财、锦衣玉食,不沉溺于灯红酒绿、声色犬马,而是在清廉自守、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过程中始终坚守着自身所具有的君子操守。

在现代教育发展过程中,着重从这两个层面引导学生了解茶文
高校体育教育融入茶文化的相关价值探讨
于超1,冯燕2
(1.辽宁财贸学校,辽宁葫芦岛125105;2.安阳师范学院,河南安阳455000)
摘要:在高校体育教育中融入茶文化,对于丰富高校体育教育资源、强化高校体育教育人文气息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茶文化所具有的教育价值以及茶文化与高校体育教育融合的可行性做出了分析与论述,并针对茶文化与高校体育教育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对茶文化与高校体育教育融合路径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高校体育;茶文化;融合;价值
188
2018年第07期
化中所包含的茶人精神以及茶人精神中的奉献内核,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奉献意识以及奋斗精神,这对于学生的成长乃至社会的发展都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

1.3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
大凡茶人,无论认识与否,都能够以礼相待,而其基础,则是茶文化内容体系中的茶礼仪以及茶文化所具有的交际功能。

对于我国社会大众而言,饮茶不仅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而且也是一种生活礼仪,因此,在我国社会大众的人际关系交往过程中,茶发挥着润滑剂的作用,而以茶待客,则成为了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的现象。

随着饮茶活动的普及以及茶文化的发展,饮茶礼仪也逐渐形成了完善的体系,如在饮茶过程中,鞠躬礼、伸掌礼、扣指礼、寓意礼等,不仅彰显出了我国社会大众所追求的长幼有序与和谐之道,而且也彰显出了礼仪之邦对礼仪细节的重视。

正因为如此,自古以来,我国社会大众在开展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也习惯用茶表达朋友之间的真挚友谊,如唐代白居易在《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诗》中写道:“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

”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在中唐时期,以茶为礼以及以茶交际已经成为了一种寻常的举动。

在现代教育发展过程中,学生所具有的交际能力不仅关系则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而且也影响着学生的社会化进程。

特别是在高校当中,学生所接触的人来自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的习俗与性格,如何能够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学生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

为此,高校有必要重视茶文化内容体系中的茶礼仪与现代教育之间的融合,从而在充分发挥茶文化交际功能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2高校体育教育融入茶文化的可行性
高校体育教育与其他元素的融合,不仅要求高校体育与其他元素之间的功能与目的体现出契合性,而且要求高校体育教育环境与条件能够满足对其他元素进行融入的要求。

从高校体育教育融入茶文化的可行性来看,首先,茶文化与高校体育教育的功能与目标存在着高度契合性。

高校体育教育的目标在于引导学生掌握现代体育科学知识与技能,在大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提升大学生身体素养,在强化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从而为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以及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而从茶文化的教育价值来看,茶文化融入高校体育教育之后,能够有效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以及交际能力,这些功能可以有效促使学生完善自我、完成社会化进程。

与此同时,茶文化中的采茶舞艺术,不仅具有着较强的动作感与锻炼价值,而且具有内容丰富多彩且娱乐性较强等特征,因此,采茶舞艺术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融入,能够在丰富高校体育教育资源的基础上提升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其次,茶文化与高校体育教育的融合,对高校体育教育环境与条件具有较低的要求。

茶文化与高校体育教育的融合,具有着多样化的形式,而这些形式对高校体育教育环境与条件都具有较低的要求,如无论是依托于茶文化讲座的茶文化普及工作还是依托于茶艺表演的茶文化体验活动,只需要一个面积较大的阶梯教室甚至可以在室外开展,而即便是需要较大空间的采茶舞教学活动,也没有特殊的教学器械与教学设备要求。

由此可见,在推动茶文化与体育教育融合的过程中,高校现有的体育教育环境和条件就可以满足相应需求。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茶文化与高校体育教育不仅具有着高度契合的目标与功能,而且高校也并不需要为二者融合进行过大的投入,这为茶文化与高校体育教育的融合奠定了良好基础。

3高校体育教育融入茶文化的问题与优化策略3.1高校体育教育融入茶文化的问题
虽然高校体育教育与茶文化的融合具有可行性,但是则并不代表高校体育教育与茶文化的融合能够毫无障碍。

具体而言,高校体育教育融入茶文化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高校体育教育与茶文化的融合,欠缺系统的理论作为支撑。

在当前有关于茶文化与高校教育融合的研究中,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茶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方面,并且这些方面的许多理论研究结果都已经应用到教育实践当中,而茶文化与高校体育教育的融合却仍旧处于探索阶段,虽然这项工作的开展能够对茶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的研究结果做出借鉴,但是由于这些研究欠缺对体育教育特殊性的考虑,因此也无法为茶文化与高校体育教育的融合提供系统
的理论支撑;其次,高校体育教育与茶文化的融合,对高校体育教师所具有的茶文化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然而事实上,高校体育教师面临着较大的教学压力,并且其知识素养仅限于自身的专业领域,因此,虽然许多高校教师虽然具有着很高的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但是却鲜有高校体育教师能够开展学科交叉教学,在此背景下,茶文化与高校体育教育的融合,欠缺足够的师资力量作为支撑,虽然这并不影响茶文化与高校体育教育融合实践工作的开展,但是会严重制约茶文化与高校体育教育融合成效的提升。

3.2高校体育教育融入茶文化的优化策略
针对茶文化与高校体育教育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高校体育教育融入茶文化的优化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高校需要引导体育教育工作者对茶文化与高校体育教育的融合开展深入的科研工作。

在制度建设方面,高校有必要利用薪酬、考核、晋升等人力资源管理工具,激发高校教育工作者针对茶文化与高校体育教育融合开展科研活动的积极性,与此同时,高校有必要定期组织体育教育工作者对科研成果、教学经验交流与共享,从而提升科研成效、推动茶文化与高校体育教育融合深度的提升。

在科研内容方面,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主要需要解决两个问题,即探寻茶文化与高校体育教育的契合点、丰富茶文化与高校体育教育的融合方式。

在探寻茶文化与高校体育教育的契合点过程中,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不仅需要精确高校体育教育所具有的目标,而且需要对茶文化做出深入的了解,从而围绕高校体育教育目标挖掘茶文化中能够融入高校体育教育且能够有效提升高校体育教育成效的内容。

在丰富茶文化与高校体育教育的融合方式过程中,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则需要对现代化的教育方式、教育工具做出了解,并针对茶文化的内容与形式以及高校体育教育所具有的特殊性,对各类教育方式与教育工作进行合理选择,从而为茶文化与高校体育教育融合成效的提升以及茶文化教育功能的发挥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高校需要构建完善的茶文化培训机制,并引导高校体育工作者积极提升自身的茶文化素养,从而为茶文化与高校体育教育的融合提供师资保障。

在茶文化培训方面,高校可以邀请茶文化专家进入校园,并使用讲座形式引导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深化自身对茶文化了解,在此过程中,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可以向茶文化专家反映自身在推动茶文化与高校体育教育融合中遇到的问题,并通过共同探讨与共同探索,挖掘最有效的茶文化与高校体育教育融合路径。

在引导高校体育工作者自主提升自身茶文化素养方面,高校可以要求教师使用互联网、BBS 等平台,对茶文化进行了解,也可以引导不同学科的教师开展经验交流,通过互相借鉴实现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茶文化素养的提升。

总之,茶文化与高校体育教育的融合,需要以系统的理论体系与强大的师资力量作为支撑,为此,高校需要针对这些需求做出持续探索。

4结语
茶文化与高校教育的融合,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知识视野与文化视野,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与交际能力。

茶文化与高校体育教学在功能与目的方面的契合性以及高校现有体育教育条件与茶文化融入之间的良好对接,决定着茶文化与高校体育教学的融合具有良好的可行性,为此,高校需要针对茶文化与高校体育教学融合中存在的理论支撑欠缺与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引导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开展科研工作,并重视通过组织培训、激发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学习积极性等方式,提升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的茶文化素养,从而为茶文化与高校体育融合成效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路洋.“体育+”思维模式下传统茶文化与休闲旅游融合式发展研究[J].福建茶叶,2017(6):263-264.
[2]刘力,徐龙彪,殷国玺.从大学体育教育探讨茶文化的适用环境[J].福建茶叶,2017(4):165-166.
[3]王友.茶文化对大学体育教学灌输的必要性[J].福建茶叶,2017(1):284-285.
[4]智虹霓.茶道精神在体育精神发展中的作用[J].福建茶叶,2016(12):213-214.
[5]宋韬,赵波.体育教学引入茶文化的思路创新[J].福建茶叶,2016(3):277-278.
教育实践
18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