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语文版粤教必修1讲义第2单元8我的回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我的回顾
本课话题——自由
朗读——课文中的名段
现代的教学方法,竟然还没有把研究问题的神圣好奇心完全扼杀掉,真可以说是一个奇迹;因为这株脆弱的幼苗,除了需要鼓励以外,主要需要自由;要是没有自由,它不可避免地会夭折。
认为用强制和责任感就能增进观察和探索的乐趣,那是一种严重的错误。
我想,即使是一头健康的猛兽,当它不饿的时候,如果有可能用鞭子强迫它不断地吞食,特别是,当人们强迫喂给它吃的食物是经过适当选择的时候,也会使它丧失其贪吃的习性的。
点点星辰为了自由,勇敢地划过夜空成就了绚丽辉煌;涓涓流水为了自由,勇敢地奔向大海成就了奔放与豪爽;缕缕落叶为了自由,勇敢地飞舞天空成就了美丽弧线……所以,请给我们每人一双自由的翅膀,去成就自己的梦想。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
鸟儿在天空中飞翔,似乎是自由的,但却受风的束缚。
风儿在空中起舞,似乎也是自由的,但却受空气的束缚。
哪怕是空气,也要受大自然的束缚。
世间没有绝对的自由,接受这份轻盈的束缚吧。
因为只有在它的束缚下,一个轻盈美好的世界才会呈现在眼前。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
人类的至善之境是它获得最大自由之时。
——但丁生命之河在它的一条岸边享有自己,在另一条岸边就会受到约束。
——泰戈尔自由是令人迷惑的:人们占有它的时候,往往不知道有它;直到失去了,没有了,他们才知道它。
——卡尔·桑德堡
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1.单音字
桎梏..( )( ) 真知灼.
见( ) 毋.庸置疑( ) 吞噬.
( ) 内疚.( ) 夭.
折( ) 【答案】 zhì gù zhuó wú shì jiù yāo
2.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塞⎩⎨⎧塞外(
)活塞(
)塞责( ) 强⎩⎨⎧强制( )倔强( )强迫( )
(2)语境辨析法
Kinect 人脸识别技术拥有如此博闻强识.
( )的本领,它能区分不同玩家、快速识.
( )别玩家的身份,从而提供更为个性化的体验,比如记住你上次听过的歌曲,或者最近玩过的游戏。
【答案】 (1)sài sāi sè qiáng jiàng qiǎng (2)zhì shí
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
⎩⎨⎧suì( )愿深suì( ) ⎩⎨⎧清xī( )白xī( ) ⎩⎨⎧b ì( )病凋bì
( ) ⎩⎨⎧wèi ( )口甲zhò
u ( ) ⎩⎨⎧tǎn ( )荡tǎn ( )护 【答案】 遂 邃 晰 皙 弊 敝 胃 胄 坦 袒
第3步用词语——送你一双慧眼 以至·以致
两者都是连词,都表示由于某种原因产生某种结果。
“以至”指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浅到深,由低到高,或向反方向发展。
“以致”多用于人们不希望的结果。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如今人们已经不仅能够预知几天的,而且能够预知几个月________(以至/以致)几年的天气趋势。
(2)所谓保单失效,是指约定分期支付保险费的保单,客户未按约定缴纳保费且超过了宽限期,________(以至/以致)合同效力暂时停止。
【答案】(1)以至(2)以致
第4步辨熟语——于细微处细斟酌
请判断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
1.我的旧信稿,不敢说是什么真知灼见
....,不过在此提供出来,聊以供朋友们的讨论罢了。
()
请说明理由:
【答案】√“真知灼见”,指正确而深刻的认识和见解。
用在此处符合语境。
2.双桅船上的日子好比人间地狱,这一点毋庸置疑
....。
() 请说明理由:
【答案】√“毋庸置疑”,指事实非常明显或理由非常充足,没有必要持怀疑态度。
用在此处符合语境。
3.广东省语文科2016年的《考试大纲》相对于2015年的变化微不足道
....,即便如此,《考试大纲》对于高考的指导作用还是很大的。
() 请说明理由:
【答案】ד微不足道”含有“微小,不值得一提”的意思,与后面的意思矛盾。
因此应该换作“微乎其微”。
[识作者]
作者
简介
爱因斯坦(1879-1955),世界著名物理学家,现
代物理学的开创者、集大成者和奠基人,同时也
是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
他的一些成就大
大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
他的广义相对论对天体
物理学、特别是理论天体物理学有很大的影响
主要
成就
192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99年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世
纪伟人”
主要
作品
《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广义相对论基础》等
爱因斯坦在67岁的时候,应一位编辑的邀请写了一篇《自述》。
课文即选自这篇《自述》。
与那些写作自己一生的科学之外的事件的自传不同,爱因斯坦几乎只谈到自己的科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课文编者删除了《自述》原文中一些表达作者对物理学与哲学观点的段落,这样使得文章“传记”特色更加鲜明,更利于同学们学习与理解。
爱因斯坦以自己科学观的形成和科学道路的选择发展为核心,生动而深入地坦陈了自己的人生观念和所经历过的科学之路,说明了人不仅仅要靠物质来活着,而作为有思想有感情的人应该有更高的精神追求——对大自然、对科学进行不懈的探索。
同时他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否定了宗教,批判了当时的教育制度。
我的回顾
⎩⎪
⎪
⎨
⎪
⎪⎧第一部分(1):交代写作缘由和目的
第二部分(2~7):回顾自己走上物理学研究道路的过程。
一层(2~5):12岁中止对宗教的信仰。
二层(6):12~16岁,对数学有了进一步认识,了
解了科学研究的成果和方法。
三层(7):17岁时进入大学,选择物理学,并为之
奋斗一生。
一、阅读课文第1段,回答问题。
1.文章第1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案】第1段总领全文,交代了写作本文的缘起:一个是希耳普博士的劝说;另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是作者想向共同奋斗着的人们讲一讲自己在努力和探索过程中的感悟。
二、阅读课文第2、3段,回答问题。
2.“大多数人终生无休止地追逐的那些希望和努力是毫无价值的”中“希望和努力”具体指什么?
【答案】这里的“希望和努力”具体指对物质利益的追求。
3.“通向这个天堂的道路,并不像通向宗教天堂的道路那样舒坦和诱人”这句话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态度?
【答案】作者认为,科学追求之路永远都是充满艰辛和坎坷的,需要科学家付出极其辛勤的劳动,需要流汗、流血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
但每一次成功都会像到了天堂那样舒坦和诱人,因为,它们能够推动人类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这就是科学的魅力所在,也是科学家的伟大之所在。
三、阅读课文第4~7段,回答问题。
4.“我经历了另一种性质完全不同的惊奇”中“性质完全不同”的意思是什么?
【答案】以往的“惊奇”是对具体可感现象本身的惊奇,而这里的“惊奇”是对抽象的内在规律的客观存在的惊奇,已经深入到了事物的本质。
5.“我觉得自己的处境像布里丹的驴子一样,它不能决定究竟该吃哪一捆干草”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比喻。
这是爱因斯坦在形容自己面对数学和物理两种选择时的形象说法,显示了他的幽默和睿智,为下文讲述自己为什么选择物理学做了铺垫。
6.“现代的教学方法,竟然还没有把研究问题的神圣好奇心完全扼杀掉,真可以说是一个奇迹”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
【答案】作者认为良好的教育方法,应该是鼓励性的,应给予学生充分自由的时间与空间,没有自由,科学探索的幼苗就会夭折。
对世界的发现探索不能靠强制和责任感来进行,而我们的现代教学方法偏偏又有太多限制,太多要应付的考试。
1.写作特色
比喻
本文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这些比喻使文章既有思想性,又妙趣横生。
定义: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作用:(1)比喻说理浅显易懂,使人容易接受。
(2)比喻能把一些不好想象的东西具体地说出来,借其他类似事物加以说明,令人更加清楚明白。
(3)比喻状物能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深刻的印象。
(4)比喻能起到修饰文章的作用。
(5)比喻能使事物形象、生动,突出特点,渲染氛围,侧面烘托。
2.写法指导
(1)比喻要有感情色彩。
更重要的是要表现作者对这一事物的思想感情。
(2)了解比喻的特点,不要随便写,要遵守“把什么比作什么”的比喻原理。
(3)运用的比喻要使文章更生动、形象,也变得更具体。
3.迁移应用
请以“书”为话题写一段文字。
要求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答案】
没有任何一朵馥郁的鲜花,能像一本书,给世间留下永久的芬芳。
没有任何一副先进的望远镜,能像一本书,让我们看清遥远的世界。
没有任何一位博学的老师,能像一本书,给我们无穷的智慧。
没有任何一双锐利的眼睛,能像一本书,让我们看清楚世间的善与恶。
没有任何一辆非凡的汽车,能像一本书,载着我们开往未来的世界。
1.课内素材
突破限定,敢于创新
爱因斯坦生活的时代,宗教观念通过传统的教育机关灌输给每一个人,大多数人崇奉的是有定论的宗教观念。
但是,爱因斯坦摆脱了宗教的影响,对所有权威、任何社会环境里都会存在的信念完全抱一种怀疑态度,并且这种态度再也没有离开过他。
可以说,这是他成功的前提条件。
由此可见,墨守成规,因循守旧,将扼杀人的创造性;敢于突破限定,勇于怀疑成规,将激发人的潜能。
【应用角度】“质疑”、“挑战权威”、“挣脱束缚”等。
2.精彩应用
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个人、群体、社会,只有在质疑声中才能不断前进。
质疑精神乃是照亮人类文明的自由之光。
一个人如果没有了质疑精神,便会如同衰草般一日日枯萎下去;一个群体没有了质疑精神,只会在历史长河中裹足不前;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没有了质疑精神,必将如同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像死水一般永无生机……
细细回想,哪一次历史性的飞跃,不是由于质疑精神的推动?正是因为爱因斯坦对宗教观念大胆质疑,才使他走向了科学的道路;正是因为爱因斯坦没有迷信于所有权威,才有了他一次又一次的重大科学发现。
很难设想,如果没有大胆的质疑,怎么会有伟大的爱因斯坦的发现!
让我们以无畏的勇气和理性的判断为指引,大胆地质疑吧!相信,我们定能更快、更好地接近真理。
悼念玛丽·居里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935年11月在纽约居里夫人悼念大会上的凭吊演讲
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的时候,我们不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做出的贡献。
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
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我幸运地同居里夫人有20年崇高而真挚的友谊。
我对她的人格的伟大愈来
愈感到钦佩。
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
她在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公仆,她极端地谦虚,永远不给自满留下任何余地。
由于社会的严酷和不平等,她的心情总是抑郁的。
这就使得她具有那样严肃的外貌,很容易使那些不接近她的人发生误解——这是一种无法用任何艺术气质来解脱的少见的严肃性。
一旦她认识到某一条道路是正确的,她就毫不妥协地并且极端顽强地坚持走下去。
她一生中最伟大的科学功绩——证明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并把它们分离出来——所以能取得,不仅是靠着大胆的直觉,而且也靠着在难以想象的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工作的热忱和顽强,这样的困难,在实验科学的历史中是罕见的。
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
1.学表达情感
这是一篇悼词,全文虽然只有500多字,却是一篇流露内心真情的演讲稿,它朴实、真挚、睿智的思想闪闪发光,打动着千万读者的心。
2.学感悟主旨
作者深切怀念了与居里夫人长达20年的崇高而真挚的友谊,高度赞颂了居里夫人的高贵品质,指出她所具有的人格力量远胜于才智,呼吁欧洲科学家继承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