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为匙,助力思维发展——情境教学法在古诗词教学中运用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情”为匙,助力思维发展——情境教学法在古诗词教学中运用策略
摘要:古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中对古诗词学习规定:“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但传统的古诗词教学多采用死记硬背、逐字释义的方式,不仅教学效率低下,还会导致学生对古诗词学习产生畏难情绪,不利于学生思维发展。
因此,教师应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创设情
境的模式,使学生融入到诗词意境中,感受诗句的画面感,激活学生思维。
关键词:情境教学古诗词思维发展
情境教学法就是根据文本内容与文本特点,从学生己有认知水平出发,创设与之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营造相应的心理环境,唤醒学生内心的审美意识与
情感体验,实现知识迁移与情感共鸣的目标,提高教学效率1。
高阶思维,是指
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认知能力。
主要指问题求解能力、科学
决策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2在古诗词教学中中普遍存在学生思维参
与率低,缺少高阶思维的训练培养。
语言运用学习,大多是浅层次的模仿性迁移,学生被动识记等问题。
针对这些学习中的重难点,教师可以巧妙利用情境教学法
逐一突破,让学生在不同的问题情境、活动情境、多媒体情境中感受诗词的韵律美、意境美,提升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
一、问题情境质疑创新
鲁宾斯坦认为,思维是个能动性的过程,只有在这样能动的过程中,教师才能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经验,而且还能形成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而这一
能动性过程的起源则是“问题情境”。
3在古诗词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
大胆创新。
学会与诗人、教师、同学对话,在质疑探究的能动过程,对诗词有更
深层次的认知与体悟。
这是发展学生思维深刻性的一个重要途径。
下面我将跟着
名师的脚步,去发现探索古诗词教学中问题的巧设。
(一)层层深入,自知其意
古诗词与现代文最大的不同就是字句极其精炼,诗中意象与现在文章也有出入,面对较难理解的字句和诗意,借助问题不断深入可以让学生由浅入深,自悟
自感理解诗句含义。
例如王崧舟老师在执教《长相思》时,在借助插图注释诵读
诗词的基础上设问。
在王老师的问题引导下,学生提取、整合文本中的重要信息,把最难理解的“身”“心”通过一个个学生的回答和想象生成了一幅幅栩栩如生
的画面,让学生仿佛置身其中、感同身受。
在这样的的问题情境中提升了分析、
想象、综合等高阶思维,拓深了思维深度。
(二)互文比较,入情入境
古诗词的学习不只是为了学习积累一句一诗,而是为了提升整体的诗词文学
素养。
在古诗词教学中,可以拓展同类的诗词或者同一作者的诗词进行互文比较
学习,这样可以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
王崧舟老师在执教《墨梅》教学时,指出诗人王冕“清气”与普通写梅花
“香气”的不同,并以此发问。
王老师先出示四组写梅花香气的诗句,并出示王
冕写梅花的诗句“平生固守冰霜操,不与繁花一样情”。
引导学生清气写的是什么,清气是怎么品出来的。
这种互文比较方式让学生体悟作者“托物言志”,做
到品诗眼、悟诗情。
高阶思维发展需要高效问题引领,遵循古诗学习规律,贴合学生学情,激发
学生深入研读,提升培养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二、活动情境趣味体验
古诗教学应当做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在教学实践中要注重古诗词的实
践性,通过活动体验的方式,在趣味中快乐学习,在体验中收获成长(一)生活体验良好习惯
情境教学倡导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实现知识的迁移与情感的共鸣。
在
教学《悯农》(锄禾日当午)时,为了让学生感同身受真正理解农民的辛苦,我
利用活动课和孩子们一起走到了学校操场旁的生态农场,和孩子们体验了拔草摘
菜活动。
活动中我适时引导追问孩子的活动感受,他们一方面有丰收的喜悦,另
一方面也感受到劳作的辛苦。
这种体验式学习,是情境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在
这种体验下,学生很快理解了诗文含义,并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有了
生活上更深刻的认识。
让学生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获得启迪,领悟诗词所要表
达的深刻内涵,使学生在生活体验中成长,提升科学决策和自我感知的思维能力,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传统元素文化渗透
古诗词中包含着许多传统文化元素。
比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给学生
补充有关重阳节的相关知识,这样既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更能让学生体会到作者
不能与兄弟亲人相聚的失落感,真正做到了与诗词对话,与诗人沟通,提升学生
的传统文化底蕴,拓大思维面。
(三)化诗为文角色扮演
古诗词以极简的词语表达丰富的内涵,常常是“诗已尽而意无穷”这就需要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用语言文字描绘诗境,绘其留白。
将自己的所思、所想、
所悟、所感记录下来。
比如《池上》教学中,老师在学生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可
以让学生化身诗中的“小娃”,去演一演这有趣的一幕。
在表演中,学生会把自
己的理解、感受、动作、语言加入,不仅能把诗词熟记,还会更深刻的理解诗中
未道出的深远含义,真正提升发展了学生信息综合的高阶思维能力。
三、多媒体情境身临其境
(一)多媒体展示诗情画意
古诗词教学中一大难点就是距离学生生活太远,诗中描绘的场景、意境对于
小学生而言非常抽象。
所以在古诗词教学中要巧妙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图片、视频、文字、音乐等帮助学生理解诗中意象和意境。
例如《从军行》中描绘的沙
场征战场景就可以借助视频或者图文向学生展示,创设出置身沙场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战争的残酷。
这样的情境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突破了古诗词教学的重难点,增加了古诗词赏析能力,拓宽了思维广度。
(二)情感代入感同身受
学习古诗词,了解诗人和创作背景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但传统的古诗词教学中往往只简单介绍,没有让学生有真实的情感体验。
所以在古诗词教学中,可以借助音乐渲染,背景介绍,故事导入等方式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真实感受诗人情感和把握古诗内容的中心思想。
比如《早发白帝城》,可以通过讲故事、换位思考等方式作为情感启发,帮助学生理解诗人李白获得赦免的喜悦心情。
这种方法让学生与自己生活实际相连,实现情感迁移,与诗人共情。
(三)多样诵读音美和谐
古诗词在音律方面有独特的音律声调美感。
在古诗词教学中应当充分借助古诗的音韵声调的和谐之美,引导诵读。
比如在学习《采莲曲》,可以配乐诗朗诵,在欢快优美的旋律中诵读诗词,感受采莲姑娘的愉悦心情。
《春晓》教学时,更是可以直接带着孩子一起唱诗词。
这样的情境教学既有愉快的分为,更能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极大地增加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多学科综合思维,促成核心素养落地。
总之,古诗词教学应该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引领。
情境教学帮助学生在快乐学习的基础上自觉发展综合思维、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
在诵读、体验、质疑、讨论、赏析中增强审美情趣、养成良好习惯、树立正确价值观。
参考文献:
[1]白可夫.浅谈情境教学法在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生作文指导, 2020, 000(011):P.1-1.
[2]刘芬.情境教学法在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课堂内外:教师版(初等教育), 202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