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中历史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单元检测卷北师大版必修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单元检测卷北师大版必修3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下面两幅图反映的是19世纪早期法国浪漫主义在文学艺术领域的突出成就,其产生的时代背景是( )
A.人文主义对文学艺术的深远影响
B.人们对“理性王国”的愤懑与失望
C.经济危机导致资本主义矛盾激化
D.科技发展给人身心带来的浮躁与迷惘
答案 B
解析《巴黎圣母院》和《自由引导人民》是浪漫主义流派的代表作品。

18世纪后半期到19世纪中期,欧洲各国革命或改革相继成功,但并没有出现启蒙思想家宣扬的自由、民主、平等的美好景象。

这种状况使人们普遍感到失望,表现在文学艺术领域内就是浪漫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卢梭、拜伦、普希金、贝多芬都被称为浪漫主义者,主要是因为他们( )
A.具有前人所无法比拟的艺术成就
B.热衷于社会事务和社会改造
C.歌颂人的欲望和自然人性
D.强调个性的、想象的和情感的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文学艺术流派——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的共同点是:宣扬人的情感至上,追求个性的张扬。

3.恩格斯在《致玛·哈克奈斯》中评价法国19世纪一部文学作品集时说:“(它)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

”这部文学作品集的作者是( )
A.雨果B.普希金
C.巴尔扎克D.马克·吐温
答案 C
解析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法国”“巴黎‘上流社会’”“现实主义历史”。

这部文学作品集是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

4.某作家声称:“我所创造的形象,有许多都是从人类心灵活动,或是他们表现在外面的行为中吸取来的”。

他要使“读者们细致的头脑里,记住一些高尚美丽的理想。

”下列作品中,与此艺术风格相一致的是( )
A.《伏尔加河上的纤夫》B.《格尔尼卡》
C.《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D.《老人与海》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浪漫主义文学。

浪漫主义文学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而是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与材料中“从人类心灵活动……吸取来的”相对应。

浪漫主义文学追求自由平等,弘扬真善美,对应材料“记住一些高尚美丽的理想”,故选C项;A项属现实主义,排除,B、D两项属现代主义,排除。

5.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生动地描述了俄国贵族的生活。

它所属的文学流派是( )
A.古典主义B.现实主义
C.浪漫主义D.现代主义
答案 B
解析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安娜·卡列尼娜》生动地描述了俄国贵族的生活,应该属于现实主义作品。

6.20世纪印度的文学巨匠泰戈尔的长篇小说《戈拉》和中国文学革命的巨匠鲁迅的《呐喊》均引起很大的社会轰动,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 )
A.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B.描写了本国近代社会的演变和发展
C.反映了当代下层人民的精神风貌
D.其作品均被编成剧本搬上了银幕
答案 A
解析20世纪亚非拉文学的特点是反帝反殖和爱国主义精神。

7.世界文学史上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三个文学流派的共同点是( )
①都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②在创作形式上追求完美和谐③都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反映④热衷于塑造和赞扬英雄人物等正面人物形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答案 D
解析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活的反映。

因此,文学艺术都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①③正确。

8.法国作家左拉极力推崇某一美术流派,认为其“给予人们的是感觉,而不是思想”。

这个美术流派是( )
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
C.印象主义D.现代主义
答案 C
解析印象主义绘画着重于光线变化对感觉的影响,更多地描述直观的印象。

浪漫主义重感情轻理性,现代主义强调表现画家的主观精神,现实主义绘画注重对事物的客观描述。

9.凡·高一生只卖出过一幅作品,却在死后留下丰富的遗产。

下列作品中有一幅是他的作品,该作品运用有力的笔触和强烈的色彩对比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无比热爱。

这幅作品是( )
A.《向日葵》B.《日出·印象》
C.《格尔尼卡》D.《拾穗者》
答案 A
解析解答本题只要识记凡·高的作品《向日葵》即可。

这幅画让人感受到灼热阳光下的灿烂,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无比热爱。

10.某校开展了一场以19世纪中期俄罗斯文化为背景的艺术节。

下列不能入选的是( ) A.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
B.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
C.高尔基的《母亲》
D.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答案 C
解析俄国音乐家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画家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都是19世纪中叶俄国在文学艺术领域的卓越成就。

高尔基的《母亲》被公认为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出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

11.库尔贝在一封信上这样描述《石工》(见下图):“弯着腰、身体被烈日烧灼、头戴麦秆草帽的七十岁老人,他那粗布的裤子上打着补丁,脚上穿着古老的木鞋,破袜子露出脚。

在老
人旁边是个满头尘土、皮肤被太阳灼成褐色的少年。

”据此判断,该绘画作品属于什么画派( )
A.古典主义B.现实主义
C.浪漫主义D.现代主义
答案 B
解析作品突出反映了石工的艰苦生活,流露出一种对贫苦人民生活的深切同情,这种画风属于现实主义。

12.弗洛姆深刻地指出:“19世纪的问题是上帝死了,20世纪的问题是人死了。

”你认为以下哪种理解正确( )
A.19世纪宗教信仰不存在了,20世纪人们因缺少信仰而失去人生意义
B.19世纪人从神学束缚中解放,20世纪人类陷入信仰危机和精神困境
C.19世纪强调人的价值,20世纪人类面临传染病、灾难和污染的威胁
D.19世纪科学快速发展,20世纪科学面对伦理道德的巨大挑战
答案 B
解析“上帝死了”的含义是否定了神,肯定了人的价值,把人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人死了”是指面对严重的社会问题,人类陷入了信仰危机和精神困惑。

13.《世界文化大全》提出,在近现代文学、美术和音乐的发展过程中,西方涌现出了一些连接不同时代、跨越不同艺术流派的桥梁式文学家、美术家和音乐家。

以下历史人物中属于这一类型的是( )
①雨果②海明威③毕加索④贝多芬
A.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注意限制词“连接不同时代、跨越不同艺术流派的桥梁式”,根据所学知识美国作家海明威在继续进行现实主义创作的同时,也奉献了大量现代主义作品,而德意志音乐家贝多芬的晚期作品,是连接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的桥梁。

可知②④正确,故答案为A。

14.“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活着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

他用变形、扭曲和夸张的笔触以及几何模块堆积、造型抽象,表现了痛苦、受难和兽性,表达了多种复杂的情感。

”文中的他是( )
A.达·芬奇B.莫奈
C.塞尚D.毕加索
答案 D
解析从材料信息“变形、扭曲和夸张的笔触以及几何模块堆积、造型抽象,表现了痛苦、受难和兽性,表达了多种复杂的情感。

”可以看出,这是对现代主义绘画特点的描述,属于此画派的是毕加索。

15.“要是没有听过这部壮丽的作品的话,那么你这一生可以说什么作品也没有听说过”,这是恩格斯对《命运交响曲》的评价。

这部伟大作品的作者是( )
A.德彪西 B.李斯特
C.莫扎特 D.贝多芬
答案 D
16.“甲壳虫乐队”(或译为“披头士乐队”)(如图)是世界音乐史上的一个奇迹,从来没有一个乐队赢得过如此热烈持久的来自世界各地的热潮,以至创造了一个时代。

该乐队属于( )
A.爵士乐B.黑人音乐
C.摇滚乐D.蓝调
答案 C
解析“甲壳虫乐队”属于摇滚乐队,摇滚乐兴起于二战后的美国,它将黑人音乐的节奏与白人乡村音乐和西部音乐有机融合起来。

17.英国作家霍尔金的小说《指环王》长期不为中国观众所了解,好莱坞将《指环王》搬上银幕之后,《指环王》小说在各大书店高居畅销书排行榜榜首。

这说明( )
A.小说的影响力不如电影
B.电影作为大众容易接受的传媒,促进了其他艺术的推广
C.电影、电视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反映了科技的发展
D.影视艺术的影响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无处不在
答案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影视艺术发展的认识。

从题干信息来看,反映的是电影促进了小说的传播。

因此答案为B项。

18.20世纪上半期,欧洲发生这样的文化变迁:“巴黎、柏林或伦敦的嗜好和说话腔调,传播到国内最遥远的乡村,根深蒂固的地方文化开始被全国性文化取代,各国生活方式也愈来
愈受到国际消费文化的影响。

”下列促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媒介是( )
A.电影和电视B.广播与报纸
C.报纸和杂志D.网络与广播
答案 A
解析20世纪上半期,网络还没有出现,当时能影响“说话腔调”的媒体有广播、电影和电视,报纸、杂志不会影响到“说话腔调”。

故正确答案只能是A项。

19.下表是全球电影历史票房排行前10强(到2008年5月止),这反映出电影事业( )
A.
B.以战争题材来获取市场
C.受科技发展的影响日渐明显
D.相比其他艺术形式更能被大众接受
答案 C
解析材料中各影片都使用了大量的电脑科技元素,在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当代科技发展的潮流下,电影不再是单纯的艺术创作,它与科技的关系日益紧密,飞速发展的科技成果为电影产业的再次腾飞插上了翅膀。

20.新华网报道2010年6月12日“文化遗产日”这天,在一片质疑声中,亟待考古确认的曹操墓考古发掘电视直播,引起观众的强烈反响。

这反映出电视艺术( )
①对艺术品的“真实”复制和“原貌”展示,使艺术品走进群众②使普通人有了欣赏艺术珍品的机会③使普通大众与艺术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扩大了视野④使艺术借助电视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最广泛意义上的传播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电视的重要功能是把各地的优秀艺术品展示给世人,成为艺术大众化的传播媒介。

二、非选择题(第21题18分,第22题16分,第23题16分,共5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它的形成是社会对文学的必然要求。

批判现实主义摒弃浪漫主义的主观想象和抒情性,通过对社会作如实细致的描绘,揭露社会的黑暗,倡导社会改良。

材料二下图为俄国一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作品——《战争与和平》的剧照
材料三作为创作方法,批判现实主义早在古希腊文学中就已经存在,即使是与现实主义相对立的浪漫主义文学,也为现实主义的繁荣作了准备,它是现实的创造,也是历史的继承。

——以上材料选自《外国文学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批判现实主义产生的“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及这一流派的特点。

(4分)
(2)举出两位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2分)
(3)材料二中作品的作者是谁?他对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和俄国文学各有何影响?(4分)
(4)根据材料三,我们是否可以认为批判现实主义流派在古希腊就已形成?为什么?(4分)
(5)综合材料一、三,你可以得出哪些认识?(4分)
答案(1)历史背景:19世纪30年代以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矛盾复杂尖锐。

特点:①力图真实再现生活,揭露批判社会矛盾;②热衷塑造英雄人物。

(2)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司汤达的长篇小说《红与黑》等。

(3)列夫·托尔斯泰。

将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推向了顶峰,是俄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4)不能。

因为文学流派的形成不仅取决于创作方法上的相同,还受许多其他方面因素的影响。

(5)认识:文学源于生活,表现生活,又高于生活。

文学具有继承性的特点,是在继承与发展中不断繁荣的。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法国革命和美国革命改变了社会的等级秩序,贝多芬真切感到,自由将照亮一切,他将其融入自己的创作之中,创造出了不同于以前的新的戏剧性风格。

他的第三交响曲即《英雄交响曲》突破了古典模式。

它最早是献给拿破仑的,但在拿破仑称帝后,失望之余,作曲家撕下了第一页的题词。

材料二(波兰音乐家)肖邦20岁便离开波兰去布拉格、德雷斯顿和维也纳开音乐会;当他得知俄国人攻陷华沙(1830年)的消息,他拒绝了再回国去演奏。

此后他再未回波兰,但他的音乐中充满对家乡的爱,他把波兰的玛祖卡、波兰舞曲和其他歌曲介绍到西欧。

传说他还有个
装着波兰泥土的瓶子。

1848年,他在巴黎去世,遵照他的最后要求,他的棺木上撒上了那瓶波兰泥土。

材料三柴可夫斯基遇到数不清的挫折:他的第一钢琴协奏曲……被认为无法演奏,他的小提琴协奏曲也遭到同样的命运;1877年他的《天鹅湖》也由于交响性太强而未获成功;而《睡美人》《胡桃夹子》首演也均告失败。

——《西方音乐史话》(海南出版社)
请回答:
(1)贝多芬在音乐方面有哪些突出成就?从材料一可以看到他什么样的内心世界?(4分)
(2)结合材料一、二,谈谈你的感想。

(4分)
(3)从材料三,你得到什么启示,请简要表述。

(8分)
答案(1)贝多芬是跨世界的人物,是连接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的桥梁,被誉为“乐圣”。

他有强烈的资产阶级民主精神,追求自由和真、善、美,所以他绝对不能容忍拿破仑称帝。

(2)①艺术表现美、表达美,是美好感情、内心世界的自然流露,只有具有美好的内心世界,才能创作出感人的艺术作品。

②贝多芬的正直,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3)①柴可夫斯基是俄国最著名的音乐家,他不怕挫折,不断努力和进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②他的作品从不被人们理解到最终受到高度评价,说明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最终是会被大家接受的。

③在人生成长的道路上,我们也要学会面对挫折,不断发展和提高自己。

④要学会让别人了解自己,善于展示自己。

解析本题考查贝多芬、肖邦、柴可夫斯基三人的音乐成就及其高尚的人格品质。

第(1)问贝多芬的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其内心世界从材料信息中概括提炼;第(2)问从其作品和人品两个角度回答;第(3)问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即可。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足不出户看奥运。

1936年,第11届奥运会首次通过电视实况转播,共有16.2万观众。

1996年,第26届奥运会电视实况转播覆盖了214个国家和地区,累计观众达196亿人次。

而2008年北京奥运会观众达40亿人。

材料二“谁想成为百万富翁?”这句口号并非是旁门左道的骗人花招,而是来自屡创世界各地收视奇迹的电视节目《百万富翁》。

这是一个把娱乐与知识竞赛结合起来的节目,参与者靠回答问题可拿走高达100万美元(或100万英镑)的巨额奖金。

巨奖的刺激加上节目现场紧张气氛的成功营造,使电视观众的激情空前高涨。

这个节目于1998年在英国初次登场,如今已经风靡全球,受到电视观众的热烈欢迎。

材料三人们虽坐在家中,却可以细细端详法国罗浮宫里的每一件艺术品,可以倾听悉尼歌剧院里气势恢弘的演唱会,……可以说,艺术借助电视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最广泛意义上的传播。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电视的什么功能?试举例说明。

(6分)
(2)材料二反映了电视的什么功能?试举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加以说明。

(4分)
(3)材料三反映了电视的什么功能?试举例说明。

(6分)
答案(1)材料一反映了电视传播资讯的功能。

例如:播报新闻、预报天气、播放广告以及进行现场直播。

(2)材料二反映了电视的娱乐功能。

例如:电视节目、电视连续剧等。

(3)材料三反映了电视把世界各地的优秀艺术品展示给世人的功能。

例如:人们坐在家中,可以欣赏音乐会,可以聆听美妙的音乐,可以到世界各地的名胜古迹“旅行”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