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高宁:放牛也疯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高宁:放牛也疯狂
作者:高冬成
来源:《财经界·管理学家》2008年第11期
宁高宁并非一举成功,而是从商业机构的底层慢慢地浮出水面。

而且不管是在华润还是在中粮,它们都是国企的代表。

宁高宁戏称,自己就是国有企业的放牛娃,要放好牛,“牛不是我的,我不能将牛杀了。


很多事情看似矛盾,实则如出一辙。

2004年的某档财经节目,宁高宁一听到吴晓波抛过来的“新国企”概念,大为光火,直言“不要一提到国企就觉得肯定有问题,好像国企不是搞垄断就是搞腐败”,他说他自己已经厌倦了国企身份的讨论,“这话题已经谈了二十年了,今天再谈也解决不了问题,纯粹就是浪费时间。


换了时间,换了地点,也就“换了人间”,宁高宁面对媒体甚至亮出他自己的新国企概念。

“新国企是什么?就是将不好的做好,没有的做出来,而且新国企可以和外资合作,和外资竞争,也可以和民营企业竞争,也可以并购民营企业,也可以并购外企。


想想也是,从香港“华润”到北京皇城根的“中粮”,身为国企掌门人的他,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似乎已经让人难以用传统的国企负责人的角度来审视他。

他用二十几年的国企掌门人经历告诉人们,国企并非不好,以及好的国企究竟是怎么样的。

以中粮为例,中粮早些年是中国粮食进出口贸易在香港的唯一窗口。

可是现在,中粮已经成为一家以粮食食品贸易加工和品牌消费品为主体的国际化企业,成为中国粮油食品行业真正最强大的公司,并且相关多元化,旗下有“福临门”、“长城干红”“金帝巧克力”等多种品牌,就连北京时尚青年聚集地的西单大悦城都出自中粮系。

所以,在宁高宁看来,就算在非政策性垄断资源上,国企也并不比民企缺乏活力,而且可以走得更远。

“我们要用市场的准则来判断一个企业,而不是将国有企业当别一种企业看待”。

宁高宁对国企抱有很强烈的感情。

1986年,他从美国匹兹堡大学MBA学成归来,即将人生最美好之青春年华献给了华润(该公司成立于1948年,取“中华”之“华”以及“毛润之”之“润”,是中国进出口贸易在港澳以及东南亚的总代理),在此度过了18年的岁月,从华润集团的基层员工最后直至华润集团副董事长兼总经理。

正当华润携资本在全国收购正欢时,他在46岁又被国资委的一纸调任,掌印中粮集团。

他对国有企业改革不仅怀有历史的责任感,更有着强烈的个人情结。

宁高宁将自己定位成“在某个时间段去负某个责任的”职业经理人,也就是“放牛娃”。

国有企业的老板是国家,“我们帮老板看好财产,也就是放牛。

牛不是我的,我不能将牛杀了。

但是,放牛娃也希望过好日子。


为了过好日子,放牛娃就必须改变过去“反正都是国家的,干不干都一样”的思维观念,开始面对市场。

这个对中粮自身来讲,就是要在每一个业务单元都找到行业标杆。

这个标杆有ADM(美国最大的玉米加工企业)、嘉吉(一家粮食加工业的私人企业),还有联合利华与雀巢。

他们在创新与品牌管理多有建树。

他在国企这么多年,感受最大的是国企在真正地进步。

“基本理念完全转变了,市场化程度更强了……国资委的管理方法也在变。

国资委每年给我们下预算,给我们评价,它也是一个框架性的管理方法,这个过去是没有的。

”当然,作为新一代职业经理人,他自己当然希望国企能够像市场经济的企业去生存,去发展。

“政府官员对你们商业的合理决定有干预时,你要换位来思考,他们也在逐步适应商业环境,更重要的是,我又不是在做坏事,我在放牛。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