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捂注意有讲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03】衣食住行四时养生
雨水节气过后,草木开始萌动了。

因为这个时候有雨水,春天温度已经高了,华南地区已经达到10℃以上。

而此时北方的冷空气仍然活动频繁,天气仍是变化多端,且早晚温差大。

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按照老百姓的说法“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还有梨花雪”,所以此时在穿衣上还要特别注意,要适当春捂才行。

那么究竟该如何春捂呢?
1.注意天气变化

家告诉我们,这个季节最好听天气预报,及时地观察天气的变化。

如果昼夜温差大于8℃~10℃就不要忙着减衣服,特别是老人和孩子。

2.防止寒气侵袭

能有些人头发脱得比较早,或者脱得比较多,有些
人头发比较稀疏,这种人不宜过早摘掉帽子,尤其是进行早晚锻炼的老年人。

因为肩周炎、颈椎病对寒气比较敏感,加之早晚寒气过重,容易造成旧病复发或疼痛加重。

注意肩部和颈部的保暖,也是防止寒气侵袭的好方法。

3.把握临界温度

于老年人来说,最好把15℃作为捂与不捂的临界温度。

也就是说,当气温在15℃以上,而且相对稳定时,才可以减少身上的衣物。

值得提醒的是,即使气温回升了,也得再捂上7天左右。

身体较弱的人,或者高龄老人则要捂14天以上,这样身体才能适应。

4.春捂重在下半身由于人体下部的血液循环要比上部差,容易遭受风寒的侵袭,所以春捂的重
点要放在下半身,而且还要注意下半身的锻炼,以促进血液循环。

比如,可以用力按摩双腿、搓脚、踢踢腿、活动活动膝盖等。

最后,值得提醒的是,“春捂”也有一定的限度。

从养生保健的角度讲,“捂”也要捂得适宜。

春捂过度,使人动不动就汗流浃背,不但不能使人免受疾病的侵袭,反而会使人体内的体温调节紊乱,招致一些疾病。

要使身体能够适应气候的变化,减少疾病,春捂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多进行室外活动,或散步,或做操,或练拳,或参加其他体育运动,并要持之以恒。

春捂注意有讲究
□刘桂云
69
【2019.03】
衣食住行四时养生
中医认为,脾胃为
“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的强弱决定着人之寿夭。

明代医家张景岳说过:“土气为万物之源,胃气为养生之主。

胃强则强,胃弱则弱,有胃则生,无胃则死,是以养生家必当以脾胃为先。

”明代医学家王文禄指出:“养脾者,养气也。

养气者,养生之要也。

”可见,脾胃健旺是人健康长寿的基础。

脾胃虚弱是滋生百病的主要原因。

中医学称脾胃为“水谷之海”,益气化生营血是其基本功能。

人体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如营卫(营养物质)、气血、津液、精髓等,又都化生于脾胃。

脾胃健旺,化源充
足,脏腑功能才能强盛。

脾胃是气机上下调达的通路,脾胃协调,可促进和调节机体新陈代谢,保证生命活动的协调平衡。

元气是人身健康之本,脾胃则是元气之本。

元代著名医学家李东垣说过:“脾胃伤则元气衰,元气衰则人折寿。

”他在《脾胃论》中指出,“真气又名元气,乃先身生之精气,非胃气不能滋”“内伤脾胃,百病丛生”。

可见,脾胃是生命之本,健康之本。

因此历代医家、养生家都很重视脾胃的养护。

现代医学家实验证明,调理脾胃能有效地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防老抗衰。

调养脾胃的具体方法
可根据自身情况有选择地进行。

值得注意的是,养脾也要静心。

养生专家认为,养脾应以精神调摄为主。

首先,要保证心平气和,使肝气不横逆,使脾胃安宁,让脾胃的运化功能正常,以达到健脾的目的。

其次,静心养气,既不会扰乱心血,也不会损耗心气,使心气充和,进而滋养脾脏,养脾得以健胃。

“凡愤怒、悲思、恐惧,皆伤元气”,春天的天气多变,一定要保持心境的平和。

只有情志相适,加上饮食或药物的调养,并坚持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从根本上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健脾的功效才会更明显。

养生重在调养脾胃
□曾闻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春属木,木生于水,故立春之后继之雨水。

”雨水节气,天气过程发生显著变化,冷空气影响前后,气温变化幅度加大,冷暖气团交汇时,会出现连阴雨天气。

因此,这个时节的养生重点是“调养脾胃”。

7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