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8.2.3南方地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8.2.3南方地区
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 1 年级七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在本课学习结束时,学生能够:
(1)利用地图说明长江三角洲的位置、范围,并会分析该地区的地形、气候和便利的水运条件。

(2)以长江三角洲地区和成都平原为例,认识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1.长江三角洲的位置、范围,并会分析该地区的地形、气候和便利的水运条件。

2.以长江三角洲地区和成都平原为例,认识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1、设疑思考:
同学们,在你的印象中,长江三角洲是怎样
的呢?
学生活动:谈论各自的想法。

2、多媒体展示:长江三角洲图片
3、知识检测———引出本课内容
【过渡】提问:在地形图上找到长江、钱塘江、
京杭运河、太湖、黄河和东海。

学生自由发言。

多媒体展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图片:江南水
乡鱼米之乡……谈话导入:“江淮水为田,舟
楫为室居。

鱼虾以为粮,不耕自有余。

”长江中
下游平原是历代公认的富庶安居之地。

在经济腾
飞的新时代,勤劳智慧的长江儿女又谱写出怎样
的华丽篇章?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心目中的长江中
下游平原?学生观看图片,说出感受谈自己心
中的长江中下游平原,表达自己对长江中下游平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原地区的向往。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长江三角洲。

出示课题
《长江三角洲》。

下面就是本节学习研究的内容。

讲授新课一、长江三角洲
活动一:自己读课文,结合多媒体课件思考问题:
长江三角洲的范围、位置、地势、气候、水运情

上海市、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位于长江
的下游地区,濒临黄海和东海,地处江海交汇之
地,沿海港口众多;大部分地区地势低平,河网
密布,湖泊星罗,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鱼
米之乡”;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
季温和湿润;托长江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
系广大的内陆地区;同时又是我国南北海上航运
的中枢,并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

活动二:区位条件优越展示“长江中下游平原地
形”图等,引导学生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区位条
件的优越性:学生读P63“长江三角洲”图,完
成读图的三个问题,并讨论下面的问题:
(1)从地形方面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区位优势
条件。

(强调长江水系的特征以及对地形的影响。

)
平原沿江分布,地势低平,河湖众多。

(2)从航运和资源方面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区
位优势条件(强调长江在区域发展条件方面的作
用)。

航运发达,水资源、渔业资源丰富。

(3)从江河湖海联运方面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
的区位优势条件。

(强调长江在区域联系方面的
作用,贯通东西,江河湖海连为一体,使得该地区拥有濒海、沿江的双重优势。


东临太平洋,长江贯通全境,拥有濒海、沿江双重区位优势。

活动三:鱼米之乡
1. 主要物产展示“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农产品分布”图,了解其主要物产分布
2. 展示相关图片资料,引导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分析本区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

3.展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思考农业持续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发展方向。

1.自学课本⑴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农作物有哪些?
⑵不同农作物分别分布在哪些地区?
强调:本区的粮食作物是水稻,经济作物是棉花、油菜、茶叶、蚕丝、柑橘等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2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成为“鱼米之乡”的优势条件。

引导学生从地形、气候、水源、土壤方面分析优势条件。

长江中下游平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优越,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长江中下游平原河湖众多,为淡水养殖提供了有利条件,使其成为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活动四:沿江城市分布
1.长江为本区城市发展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强调长江对本区城市发展中的作用)
长江为城市的发展主要提供两个方面的条件:交通和供水。

其中水运条件是城市壮大发展的重读图思考,师生互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读图分析和归纳总结能力。

要因素。

2.分析武汉的区位条件及其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
和作用?
武汉地处长江、汉江和京广铁路交会处,历
来是“九省通衢”之地,是长江中游地区最大城
市和第一大港,目前已经成为我国中部地区经济
发展的重要支撑点。

3.分析上海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城市最密集的地区,其中
上海是中心。

4.上海发展经济有哪些有利和不利条件?
有利条件:地理位置优越,得天独厚的便利
交通,农业基础雄厚人口众多,劳动力素质高,
价格低,优越的国家政策等。

不利条件:矿产
资源和能源不足。

土地面积小。

得天独厚的交
通条件可以弥补不足之处。

重难点精讲.长江三角洲的位置、范围,并会分析该地区的地
形、气候和便利的水运条件;以长江三角洲地区
和成都平原为例,认识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归纳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长江三角洲地理范围
以及气候特征,此外我们了解长江三角洲是我国
城市最密集的地区,其中上海是中心。

作业布置 1.完成本节课的《同步练习》。

2.预习下节课的导学案中的探究案。

板书设计
8.2.3长江三角洲
一、范围、位置、地势、气候、水运
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教学反思
运用图片让学生学习了长江三角洲;也是学习的重点,学生学习了我国的地形、气候、河流和湖泊及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等知识,在此基础上,学习由自然地理条件划分的自然区域,由宏观到微观,由整体到局部,循序渐进,积累了基础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