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防涝系统规划设计 精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城市防涝系统规划
6.1 防涝工程规划原则
(1)、中心城区防涝体系是建立在城市防洪体系之上,防涝规划应与防洪规划相衔接。

(2)、全面规划,综合治理,蓄排兼顾,合理分担,分期分区实施;
(3)、合理确定城市用地竖向高程,优先考虑从源头降低城市内涝风险。

(4)、充分利用现状湖泊、沟塘、河道、湿地等调蓄水体,做到排蓄结合。

(5)、充分利用干沟、干渠、河道及道路排水,建设地表涝水行洪通道。

(6)、合理划分排涝区,做到高水高排,并尽量维持现状排涝分区,充分利用和发挥原有排涝设施的作用,使规划排涝系统与现状排涝系统合理地有机结合。

(7)、对一些地势较高的岗地,尽可能利用撇洪沟实现高水高排。

6.2 防涝分区
6.2.1 中心城区防洪防涝体系
根据安庆城区流域和防洪现状,安庆中心城区横跨三个流域,分别是皖河流域、菜子湖流域和破罡湖流域。

其中属皖河流域的城西片的产业集中区和北部新城组团(除区大圩约93公顷外)以及属菜子湖水系的五横—罗岭组团,地貌为低丘岗地,地势较高,其用地竖向高程都控制在城市外水防洪水位之上,不存在对外水防洪问题。

防涝系统也只需对防涝干沟、
干渠、河道进行整治,使之达到防涝标准。

中心城区其余用地(约135.6平方公里)均为破罡湖流域。

地貌为长江河漫滩,地势较低,存在对长江和破罡湖防洪问题。

根据防洪规划,中心城区防洪体系为:由安庆江堤(长18.6公里)、广济江堤(长21.6公里)、梅林隔堤(长6.3公里)组成对长江防洪圈,自城西狮子山经羊叉脑至飞鹅头,全长46.5公里。

由站南路(长5.2公里)、环城北路(长6.3公里)、跃进圩西堤(长4.2公里)组成对破罡湖防洪圈,自东端破罡湖闸,沿破罡湖南岸规划的站南路、环城北路至掌家咀,折向南沿跃进圩西堤接龙眠山路。

全长15.7公里。

由于地势较低,破罡湖流域受长江水位影响,汛期均不能自排。

构筑在防洪体系之上的防涝体系为:利用、整治现状的河、湖、沟、塘等水体,构筑蓄、排结合的城市防涝行洪通道,在长江低水位时进行自排,在长江高水位时,通过沿江排涝泵站抽排入江的城区防涝体系。

6.2.2 中心城区防涝分区
(1)、现状防涝分区
安庆市中心城区范围内现状设有六个防涝分区。

属皖河流域的城西片的产业集中区和北部新城组团以及属菜子湖流域的五横-罗岭组团自成独立的防涝分区。

破罡湖流域现状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防涝片:即大湖—康熙河防涝片、石塘湖—破罡湖防涝片、康熙河—长枫港防涝片和窑沟防涝片,四防涝片之间有节制闸控制。

现状分区详见2.3.1节。

(2)、规划防涝分区
本次防涝分区规划主要依据自然水系的划分和已建的防涝体系及城
市新的防洪规划体系,仍然维持六个防涝分区,即:属皖河流域的城西片
的产业集中区和北部新城组团的石门湖防涝片区;属菜子湖流域的五横-罗岭组团的五横-罗岭防涝片区。

属破罡湖流域的范围也维持现状四个片区。

新划定的六个防涝片区的防涝面积和范围详见表6-1和图6-1。

安庆市中心城区防涝分区汇总表表6-1
说明:
A:汇水面积含建设用地之外的汇入本防涝片区的面积。

B:由于绿地或水体统计口径不一致,本规划实际量的面积略大于总体规划面积。

C:大湖-康熙河防涝片区面积含立新圩(0.84km2)、同安河(1.48km2)和大南门(0.27km2))。

图6-1 安庆市中心城区防涝分区图
6.3 中心城区防涝体系总体方案
6.3.1 用地竖向控制
城市选址对地势(用地竖向)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早在二千多年前,《管子》有云“凡立国都,非於大山之下,必於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

”可见,城市用地竖向对城市是多么的重要。

从第3章内涝风险评估和区划结果可知,安庆市处皖河水系和菜子湖水系的石门湖、五横防涝片区基本上都属低风险区,而属于破罡湖水系的四个防涝片区,大都处于中等风险区。

在进一步对风险因子进行分析表明,地面高程(竖向高程)因子是起决定作用的。

合理地控制城市用地竖向高
程,是规避内涝风险,防治城市内涝的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是从源头上
降低城市内涝风险的方法。

早在2006年3月,安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安庆市水利规划设计院完成了《安庆市主城区用地竖向研究专题报告》,并于4月5日由市政府办复字(2006)第91号文予以批准。

在城市主城区用地竖向专题研究报告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安庆市城市主城区用地竖向规划》。

《专题报告》和《竖向规划》从城市安全和建设成本、管理成本等方面进行了技术、经济论证,较为科学地确定了城市用地竖向高程。

本规划仍然沿用这项已批准并正在逐步实施的成果。

对于新版规划增加的建设用地,由于都处在同一水系,竖向高程确定的原则仍然与原规划保持一致。

详见图6-2——中心城区用地竖向控制图。

破罡湖
石塘湖
石门湖
长江
图6-2 安庆市中心城区用地竖向控制
6.3.2 防涝体系总体方案
构筑在城市防洪体系基础上的城市防涝体系,按上节6.2.2划定的防涝分区,中心城区防涝体系的总体布局为:
(1)、石门湖防涝片
石门湖防涝片规划建设区面积38.7平方公里,包含北部新城分区和城西产业集中区分区。

1)、北部新城分区
北部新城分区面积21.68平方公里。

对现状的一石河、二石河、三石河、四石河进行整治达标,构成该区的防涝体系,四条河道由北向南,最终排入石门湖。

北部新城组团地势除区大圩外,总体较高,均高于城市外水设防水位,涝水均可自排石门湖。

而区大圩现状地势较低,高程在10~12m之间,涝水需泵排入石门湖。

因此,在区大圩防涝规划中,存在两种方案可供选择,即:填土抬高地面方案和设排涝泵站方案。

①、填土抬高地面方案
填土抬高地面方案是将区大圩地块地坪抬高至洪水之上,让雨水能够自流排入石门湖。

区大圩总面积约170公顷,其中93公顷为规划建设用地,剩下土地为农田,且属月山镇辖地。

为节省填土方量,仅对建设用地进行填高,其余仍设农排站,由月山镇出资建设。

由于石门湖与长江相通,期间没有涵闸隔断,因此,区大圩的设防水位应根据长江洪水位推算。

根据安庆市水位站“54”型洪水位17.45m推算石门湖洪水位,外加1.5m超高,区大圩地坪最低控制高程应为19.5m。

综合计算区大圩填土量约为488万m3。

②、设排涝泵站方案
根据总体规划,区大圩一半为建设用地,面积约为93公顷,一半为农田且属于月山镇辖区,面积约为77公顷。

现状有一座区大圩排涝泵站,排涝标准仅农排10年一遇。

由于两种用地性质同处一个圩区,难以实现城乡分排,故将其做为一个排涝区按城市排涝标准统一排涝。

规划将现状区大圩农排站拆除,重新建设区大圩排涝泵站。

经计算,新区大圩排涝泵站的设计流量为17m3/s。

此方案由于未填土,这样圩内地坪标高与周边地块相差有7~8m,从而导致圩内道路与周边道路难以衔接,也将不利于地块的开发利用。

两套方案综合比较及经济比较详见表6-2和表6-3。

方案综合比较表表6-2
方案经济比较表表6-3
根据上述比较,方案一填土方案虽投资较大,但内涝风险小,地块平整,适合开发利用,且与西边农排区完全分开等优点,故本规划区大圩推荐采用填土抬高地面方案。

图6-3 安庆市中心城区北部新城防涝系统图2)、产业集中区分区
产业集中区分区面积17.02平方公里。

现状地势较高,用地竖向高程都控制在19.00米以上,高于城市防洪设防水位。

区内主要是由丁香路
(d2000mm~4800x2000mm)、皇冠路(3300x2000mm~5000x2000mm)、勇进路(d1200mm~3000x2000mm)、环城西路(d1800mm~7000x2500mm)、黄土坑路(3300x2000mm)主干渠构成排水、防涝主通道,涝水可自排石门湖。

图6-4 安庆市中心城区产业集中区排涝系统图(2)、大湖-康熙河片
大湖-康熙河防涝片规划建设区面积28.10平方公里。

除老城区三个(立新圩、同安河、大南门)独立的小分区直接对长江排放外,其他的雨水都是通过几条大的干渠收集后排入大湖,通过大湖调蓄后,再通过康熙河南段排入长江。

在长江低水位时可直排,在汛期高水位时通过泵站强排。

图6-5 安庆市中心城区大湖-康熙河片排涝系统图(3)、石塘湖片
石塘湖片规划建设区面积20.8平方公里。

分两分区,即谷桥大沟分区和杨桥分区。

1)、谷桥大沟分区
谷桥大沟分区面积13.55平方公里,主要是开发区北部和大桥开发区西北地块,以谷桥大沟为主排涝通道。

该区大部分用地竖向高程都高于石
塘湖百年一遇的洪水位,涝水可自排入石塘湖。

图6-6 安庆市中心城区谷桥大沟分区排涝系统图2)、杨桥分区
杨桥分区面积7.25平方公里。

通过对现状的五条河渠进行整治,构成该区的防涝体系。

该区大部分用地竖向高程也高于石塘湖百年一遇的洪水位,涝水可自排入石塘湖。

但仍然有龙山圩、四清圩和仓房圩三个圩区,现状高程较低,汛期需设泵站强排入石塘湖。

根据《安庆市杨桥组团竖向规划(2010~2030)》的规划成果,将安枞路、凤栖路、扬桥西路和杨罗路区域规划为低排区,面积为160公顷,最低控制标高为11.40m,满足石塘湖常水位(10.55m)时能够自排入湖,而在洪水位时,由泵抽排入湖。

《安庆市杨桥组团竖向规划(2010~2030)》是在石塘湖-破罡湖没有设置对江排涝泵站情况下的湖水位进行编制的。

因为石塘湖-破罡湖在没有对江排涝泵站时,湖水位较高,为了较少土方量,竖向规划设置了低排区。

根据安庆市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院与浙江广川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最新编制
的《安庆市破罡湖流域综合规划报告》,石塘湖-破罡湖拟建对江排涝泵站,
采取蓄、排相结合的方式控制石塘湖-破罡湖50年一遇洪水位为11.30m。

这样一来,只需在原竖向规划确定的标高上最高再填高0.75m即可满足雨水自排入湖的要求,增加土方量约为80万m3(按平均填高0.5m计),增加土方投资2800万元(按35元/m3计)。

图6-7 安庆市中心城区杨桥分区排涝系统图
(4)、康熙河-长枫港片
康熙河-长枫港片排涝总面积95.20平方公里。

该区水体纵多,水系纵横交错,排涝体系在《安庆市东部水系规划》中已研究较为透彻,且部分工程已在实施。

本规划结合《安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的调整,基本维持原有的防涝体系,只对部分河段做了必要的调整。

即:以外围防洪堤圈为依托,以康熙河为排涝主轴,向西、向东分别串联大湖、神
灵潭、长枫港、秦潭湖,向北通过大寨沟、晴岚沟、潜江沟、港口沟和长枫港连通,并通过长枫港与破罡湖泵站相连,汛期外水位较高时,由泵站抽排至长江。

向南连接康熙河南段、文苑河、顺安河、怀湖河,通过康熙河南段、顺安河通向长江,并在出江口兴建涵闸及排涝泵站,当外水位较高、内水不能自排时,水体通过河湖调蓄后由泵站抽排至长江。

形成了‘一横、七枞’河网格局。

在此基础上,为加强各水系之间的横向联系,本次规划利用高压走廊下的控制用地,规划一条河道命名为龙港河,将大寨沟、白泽湖、长枫港连通,可加强汛期个防涝分区之间的调度。

该两片区通过纵横交错的水系与对江泵站构成防涝体系。

在康熙河龙眠山路设节制闸,对两片区可进行分开或合并调控。

图6-8 安庆市中心城区康熙河-长枫港片排涝系统图
(5)、窑沟-鸭儿沟片
窑沟-鸭儿沟片排涝总面积35.50平方公里。

对现状的小港、泉潭峡水系进行整治,并扩建现有的窑沟、鸭儿沟泵站,共同构成该区的排涝体系。

对现状的一些小水沟、鱼塘、珍珠池塘等予以填埋,以满足城市开发用地的需要;同时,对现状的主要排水通道和调蓄水面予以保留。

图6-9 安庆市中心城区窑沟-鸭儿沟片排涝系统图(6)、五横-罗岭防涝片
五横-罗岭防涝片规划建设区面积5.7平方公里。

通过对现状的两条河渠进行整治,构成该区的防涝体系。

该区用地竖向高程都高于菜子湖百年一遇的洪水位,涝水可自排入菜子湖。

图6-10 安庆市中心城区五横-罗岭片区排涝系统图
6.4 中心城区内河水系治理
按上述防涝分区和总体布局和中心城区河、渠按所范围的服务,计算采用《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7册,城市防洪)中的计算小流域的推理公式:
Qp=0.278ΨSp/tn.F
Qp—设计流量(立方米/秒)
Ψ—径流系数
Sp—设计频率暴雨雨力(毫米/小时)
t—流域汇流时间(小时)
n—暴雨递减系数
F-=流域面积(平方公里)
通过计算,并对照已批准的《安庆市北部新城防洪规划》和《安庆市东部水系规划》,计算的结果与两项规划总体上是一致的,但也有一些差距,但出人不大。

考虑到以上两项规划都已批准,并且有部分项目已实施或正在实施,为与相关规划更好地协调,本规划基本上引用了上述两规划的结论。

由于城市旅游事业发展的需要,要求从怀湖河打通一条对长江的水道,满足内河六级航道标准;结合拟设施的排涝泵站,怀湖河的汇水面积、流量、断面尺寸都做了调整。

康熙河-长枫港片区和窑沟-鸭儿沟片区部分河道或河段如仅满足城市防涝要求,断面是可以减小一些,但同时考虑城区水系的连通、河道的通航、旅游及景观的要求,确定河道的控制断面是偏于安全的。

并提出推荐断面采用形式。

安庆市中心城区河、渠整治规划主要参数详见下表6-4至表6-8。

石门湖片河、渠规划横断面主要参数表表6-4
大湖-康熙河、康熙河-长枫港片河、渠规划横断面主要参数表表6-5
石塘湖-破罡湖片河、渠规划横断面主要参数表表6-6
窑沟片河、渠规划横断面主要参数表表6-7
五横-罗岭片河、渠规划横断面主要参数表表6-8
6.5 城市涝水行泄通道
由于城市防涝标准要高于城市排水管道设计标准,这样就存在超标雨水的排放问题。

超标雨水是发生超过雨水管网设计标准,但又小于内涝防
治标准的降雨,该降雨产生的径流量减除城市管网排放的径流量,即等于超标雨水量,见示意图6-11。

图6-11 超标雨水示意图
由于雨水管道已满负荷,超标雨水就必须规划行泄通道。

本规划在以河网、水系构筑的防涝体系基础上,在排水区主要利用城市干沟、干渠和道路作为超标雨水行泄通道。

根据安庆市中心城区地形特点和水系分布情况,城西、北部新城、五横-罗岭、杨桥等地地形坡度较大,在发生超标雨水时,雨水均可沿各自道路排入河流中。

安庆东部新城(龙眠山以东区域)由于河网密度大,雨水进入河道路线短,发生超标雨水时,也可以沿各自道路很快就排入河道。

唯有老城区(规划中的大湖-康熙河防涝片),由于河网密度低、地形平坦、建设密度大的特点,超标雨水不易排入河道,故应安排部分道路作为雨水行泄通道。

见利用道路边沟式排水示意图6-12和城市涝水行泄通道图6-13。

图6-12 道路边沟式排水示意图
图6-13 安庆市中心城区城市涝水行泄通道
6.6 调蓄水体的规划
根据《安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对水体保留情况和排涝规划的总体方案,石门湖防涝片、石塘湖-破罡湖防涝片、五横-罗岭防涝片
由于地势较高,都能自排,且河道与干渠底坡较大,这三个片区均不考虑水体调蓄。

以下主要对大湖-康熙河、康熙河-长枫港和窑沟三个防涝片进行规划。

城市调蓄水体是利用城市水体调节暴雨时的峰值流量,达到提高排涝片区的标准或减小强排时的泵站规模。

调蓄水体容量的大小,直接决定下游排涝泵站规模。

调蓄水体的面积大小和调蓄深度,可根据排涝标准的降雨量和下游出口排涝能力计算确定。

也可确定调蓄水体的面积和调蓄深度,再计算下游排涝泵站的规模。

以下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具体研究。

6.6.1 大湖-康熙河防涝片
大湖-康熙河防涝片汇水面积28.1平方公里,现有湖面总面积为180公顷,康熙河南段面积3公顷。

目前已建排涝由康熙河泵站(20m3/s)和金家闸泵站(10m3/s)共同承担。

规划实施的调蓄方案为:常水位10.50米;汛期最高水位11.00米,汛前预降水位9.70米,调蓄水深1.3米,总调蓄库容238万立方米。

6.6.2 康熙河-长枫港防涝片
康熙河-长枫港防涝片汇水面积95.2平方公里。

片区内主要水体为:神灵潭、康熙河、白泽湖、秦潭湖、长枫港及连接这些水体的河、沟等,现有水体总面积为1055.35公顷,其中部分水体功能为其他用途,不考虑参与调蓄,调蓄水体面积为908.35公顷。

各水体面积详见下表6-9。

康熙河-长枫港排涝片区调蓄水体一览表表6-9
目前已建排涝有顺安河泵站(31.8m3/s)和破罡湖泵站(40m3/s)共同承担。

按前版规划实施的调蓄方案为:常水位10.50米;汛期最高水位11.00米,汛前预降水位9.4米,调蓄最大水深1.6米。

本规划考虑到大湖-康熙河-长枫规划为一水上旅游线路,将来两水系要连通通航,因此,按统一的水位调控,即:常水位10.50米;汛期最高水位11.00米,汛前预降水位9.7米,调蓄最大水深1.3米,总调蓄库容975.0万立方米。

考虑有效调蓄面积7.5平方公里。

6.6.3 窑沟防涝片
窑沟防涝片区汇水面积35.5平方公里。

片区内主要水体为:张湖、柘山湖、泉潭峡、小港及连接这些水体的河、沟等,现有水体总面积为185.39公顷。

各水体面积详见下表6-10。

窑沟-鸭儿沟排涝片区调蓄水体一览表表6-10
目前已建排涝泵站有窑沟泵站(8.35m3/s)和鸭儿沟泵站(13.8m3/s)共同承担。

按前版排水规划和东部水系规划实施的调蓄方案为:
窑沟防涝片调蓄方案表6-11
原规划是将鸭儿沟、窑沟两个水系分开,两水体调蓄水位也不相同。

本规划考虑到鸭儿沟-窑沟两防涝区面积不大,为偏于管理和调控,规划按统一的水位调控,即:常水位9.50米;汛期最高水位10.0米,汛前预降水位9.0米,调蓄最大水深1.5米,总调蓄库容278.0万立方米。

考虑有效调蓄面积1.85平方公里 6.7 防涝泵站规划 6.7.1 流量计算公式
按逐小时排除法计算排涝(抽排)模数,设计流量计算公式为: Q=q ·A
iA hA A P A P A P A P q w i 6.3321
-++++≥
ψψψψ
式中:Q ——雨水设计流量(m 3/s )
q ——设计排涝(抽排)模数(m 3/s/km 2)
P 1、P 2、P i ——连续出现径流量大于抽排量的各时段暴水量(mm )
Ψ——长历时径流系数,根据4.5.3节论证,Ψ取0.75 i ——连续出现暴雨量大于抽排量的时段数 A ——排涝区面积(km 2)
A w ——排涝区内可利用的调蓄水体面积(km 2) h ——排涝区内可利用的调蓄水体水深(mm )
本公式采用试算法,先假定q 值,判断连续出现P i ΨA >3.6qA 时段数,将这些时段的净雨量带入上式,得出q 值,如大于假定q 值,则提高q 值进行计算,直到计算q 值等于假定q 值,则此q 即为设计排涝(抽排)模
数。

6.7.2 降雨特征
(1)、设计降雨
对安庆气象站自1974年至2006年共33年进行频率计算,得出不同频率各历时设计降雨量见下表6-12:
不同频率各历时设计降雨量表6-12
(2)、设计降雨时程分配
设计降雨的时程分配主要指城排最大24h降雨的时程分配,以1h为时段。

本文也依据《安庆市东部新区水系规划》拟定的设计降雨时程分配。

设计净雨过程采用综合径流系数法计算,将各个时段的设计降雨量乘以综合径流系数得出设计净雨过程。

计算结果如下表:
安庆市中心城区降雨历程分配表表6-13
6.7.3 防涝泵站规模
根据各防涝片区的已确定的排涝总体方案和已经确定的调蓄水体,对各区已建的排涝泵站进行复核,在根据复核的情况确定个片区泵站的规模。

(1)、大湖-康熙河片区
大湖-康熙河片区汇水面积28.1平方公里,其中汇入大湖的面积为25.51平方公里,现有湖面总面积为183公顷,调蓄水深1.3米,总调蓄库容238万立方米。

目前已建排涝由新河泵站(20m3/s)和金家闸泵站(10m3/s)共同承担。

图6-14 30和50年一遇降雨逐小时分配柱状图大湖-康熙河片区30年一遇降雨与抽排计算表表6-14
10020030040050060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时段
总量(万m 3)
图6-15 30年重现期降雨量与系统蓄排能力逐小时对比图
大湖-康熙河片区50年一遇降雨与抽排计算表
表6-15
100200300400500
60070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时段
总量(万m 3)
图6-16 50年重现期降雨量与系统蓄排能力逐小时对比图
从表6-14和图6-15中可以看出,大湖-康熙河片区现有的调蓄库容和机排能力(30.0立方米/秒)已达不到30年一遇的降雨标准,近期要达到30年一遇的标准,泵站强排能力要求提高到35.0立方米/秒。

从表6-15和图6-16中可以看出,大湖-康熙河片区远期达到50年一遇的标准,泵站强排能力要求提高到45.0立方米/秒。

(2)、康熙河-长枫港片区
康熙河-长枫港面积95.20,有水面总面积为750调蓄水深1.3米,总调蓄库容975万立方米,已建排涝泵站有顺安河泵站(31.8m3/s)和破罡湖泵站(40m3/s)。

图6-17 30和50年一遇降雨逐小时分配柱状图
康熙河-长枫港片区30年一遇降雨与抽排计算表表6-16
200400600800100012001400
16001800200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时段
总量(万m 3)
图6-18 30年重现期降雨量与系统蓄排能力逐小时对比图
康熙河-长枫港片区50年一遇降雨与抽排计算表表6-17
500
1000
1500
20002500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时段
总量(万m 3

图6-19 50年重现期降雨量与系统蓄排能力逐小时对比图
从表6-16和图6-18中可以看出,康熙河-长枫港片区现有的调蓄库容和机排能力(71.8立方米/秒)已达不到30年一遇的降雨标准,近期要达到30年一遇的标准,泵站强排能力要求提高到100.0立方米/秒,新增泵站排涝能力28.2立方米/秒。

从表6-17和图6-19中可以看出,康熙河-长枫港片区远期达到50年一遇的标准,泵站强排能力要求提高到120.0立方米/秒新增泵站排涝能力48.2立方米/秒。

(3)、窑沟片区
窑沟片区面积35.50平方公里。

调蓄水体面积185.39公顷,调蓄水深1.5米,调蓄库容278.0万立方米。

已建排涝泵站有窑沟泵站(8.35m3/s)和鸭儿沟泵站(13.8m3/s)。

图6-20 30和50年一遇降雨逐小时分配柱状图
窑沟片区30年一遇降雨与抽排计算表表6-18
100200300
400500600
70080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时段
总量(万m 3)
图6-21 30年重现期降雨量与系统蓄排能力逐小时对比图
窑沟片区50年一遇降雨与抽排计算表 表6-19
100200300
400500600
70080090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时段
总量(万m 3)
图6-22 50年重现期降雨量与系统蓄排能力逐小时对比图 从表6-18和图6-21中可以看出,窑沟片区现有的调蓄库容和机排能力(22.15立方米/秒)已达不到30年一遇的降雨标准,近期要达到30年一遇的标准,泵站强排能力要求提高到55.0立方米/秒,新增泵站排涝能力33.0立方米/秒。

从表6-19和图6-22中可以看出,窑沟片片区远期达到50年一遇的标准,泵站强排能力要求提高到65.0立方米/秒新增泵站排涝能力43.0立方米/秒。

6.7.4 防涝泵站规划
通过6.7.3节对各个排涝片区现状排涝能力的复核,各排涝片区的排涝能力都不能满足近、远期排涝标准的要求,都必须扩建和增加排涝泵站。

在现状泵站设置合理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考虑扩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