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组织嗜性研究进展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研究进展

安徽农学通报2023年08期畜禽·水产·饲料·兽药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研究进展杨齐(四川省绵阳农业学校,四川绵阳621002)摘要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nfectious bronchitis,IB)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IB分布广泛,给养鸡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
IBV血清型众多,且不断有新的血清型和变异毒株出现,常导致免疫失败。
目前对于IB尚缺乏特效药物,通过使用对症治疗药物以缓解症状、使用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等,以达到降低死亡率的目的。
本文综述了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和防治措施等的研究进展,旨在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防治;研究中图分类号S858.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23)08-0102-04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nfectious bronchitis,IB)是由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能够导致不同日龄鸡感染,尤其是4周龄以下的雏鸡感染后症状较为严重[1]。
IB可造成鸡群生长受阻、饲料转化率降低、产蛋量及质量下降、死淘率增高,极大地影响集约化养鸡业的健康发展。
IBV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血清型众多,不断出现新的变异毒株和血清型,彼此之间没有交叉免疫性或交叉免疫性较弱,使其诊断和预防难度增大。
在规模化养鸡场IB常常继发细菌感染,加大了防治难度和经济损失。
因此,科学有效的治疗手段对IB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
1病原学IBV是IB的病原体,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2],大多呈球形,直径90~200nm,表面有囊膜,囊膜上有棒状纤突,状如皇冠。
IBV有核衣壳蛋白(N)、膜蛋白(M)、纤突蛋白(S)3种主要结构蛋白,及一些小分子蛋白[3]。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研究进展

I B V)引起 的一 种急性 的高度传 染性 的呼吸 系统疾病 ,该 疾
病的主要特征 为 :喘气 、咳嗽 、打喷嚏 、气 管哕音和流鼻 涕 ( B u t c h e r G D等 ,2 0 0 2 ) ” 。
1 . 1 I B N、J i l i n 、J A A S 、J 9等 疫苗 ,这些疫 苗 主要 是预防 肾致病 性I B V,在我 国地方 I B的防治中起着重要 的作用 H 。
鸡传染性 支气管炎是 禽类最主要 的疾病 之一 ,鸡 群感染
I B V后主要表 现为蛋鸡 的鸡 蛋产量减 少甚 至停止 、蛋 的质 量 下 降 ,出现软壳 蛋或者畸形蛋 ,肉鸡增 重缓慢等 。I B V感 染 后可能导致 支原体 、大肠杆 菌等病原微 生物的继发感染 .造 成 的经济损失尤为严重 。 2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疫苗在 I B V的预防中起着重要 的作 用 。特别是用 本地 区 分离 株制备的活疫苗 、多价疫 苗是防制 I B V的更 为有效的方 法 。 目前 ,常用的疫苗 主要有灭活苗 和活疫苗两类 .它们都 含有 完整的 I B V颗粒 ,但是 ,基 因工程疫苗显示 了巨大的应 用前景 [ 2 1 。
毒株之 间具有较 小的 交叉保护 性甚 至无 交叉保 护性 .因此 .
异 ,且不 同血 清型之间交叉保护 力弱或没有 ,因而 ,采用不
I B仍是 危害世界 养禽业 的重要 疫病 之一。本文收集该病毒 分
子生物 学和免疫 学研 究进展 ,认 为基 因工程 疫苗将是 未来一
个 重要 的研 究 方 向 ,并 且会 有 广 阔的 应 用前 景
鸡传 染性 支气管 炎 ( A v i a n I n f e c t i o u s B r o n c h i t i s ,I B )是 南鸡传 染性 支气 管炎病毒 ( A v i a n I n f e c t i o u s B r o n c h i t i s V i r i i s ,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研究进展

来,肾型IB在国内相继爆发,且流行十分广泛[2]。
1996年以来,不少地区报道了一种主要引起腺胃病变的传染性支气管炎(腺胃型IB),病原方面的研究还在继续进行。
1 病原IBV属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有囊膜,为单股正链RNA病毒。
其血清型众多,目前至少有29种,并且新的血清型和变异株不断出现。
通过S1基因序列分析,可将病毒株分成5个不同类群,分别为荷兰形、美国型、欧洲型、Mass型和澳大利亚型。
H120、H52、M41为Mass型。
T株、Gray株、Hotle株为肾型传支病毒株,与呼吸型传支M41,H51的区别很大。
我国鸡传支流行株为Mass、T、Hotle、Gray株,以及大量的变异毒株[3]。
这些血清型之间没有或仅有部分交叉免疫性,给本病的诊断和防制带来很多困难。
IBV在胞浆中复制,6个可产生重复因子的信使RNA通过不连续转录机制生成。
在37℃培养病毒,感染后3~4d开始出现新的病毒,12h内细胞病毒数达到最大。
IBV本身没有血凝性,但是经胰酶、卵磷脂酶C、家兔A型魏氏梭菌等处理后具有血凝活性。
IBV能干扰NDV的复制,抑制NDV产生红细胞凝集素。
2 流行病学IB自然感染仅发生于鸡,各种年龄的鸡都易感,但感染主要侵害1~4周龄的幼鸡和雏鸡,并引起死亡,随鸡年龄的增长,抵抗力逐渐加强。
IBV自然感染通常在48h内出现症状;人工接种后24h到第7d始终可从鸡气管、肾、法氏囊中分离出病毒。
雏鸡感染后症状严重,死亡率取决于病毒株的毒力及鸡群抵抗力,一般死亡率为20%~30%,有报道腺胃型IB雏鸡死亡率可达95%[4]。
本病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也可污染因污染的饲料、饮水、用具等经消化道感染,病鸡康复后带毒时间可长达数周。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季最为严重。
炎热、寒冷、拥挤、通风不良及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的缺乏都可促使本病的发生。
3 症状IBV自然感染潜伏期较长,有母源抗体的雏鸡可长达6d以上,人工感染一般为18~36h,IBV感染的症状与感染的毒株、鸡的日龄、鸡场的管理水平、免疫水平和应激状况及是否并发症等有关。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研究进展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研究进展鸡传染性支气管炎(Avian Infectious Bronchitis,IB)是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它主要侵害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和消化系统。
本病呈世界性分布,对养鸡业的危害极大,它能使成鸡的增重和饲料报酬降低,鸡蛋的产量、质量和孵化率下降,并直接导致雏鸡死亡、肾脏病变和输卵管永久性退化;另外,IB还经常做为病因之一参与混合感染,例如诱发慢性呼吸道病(CRD)的爆发,近年来,该病的流行呈上升趋势,尤其肾病变型IB已蔓延至全国各养鸡地区,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本病最早由美国Schalk和Hawn报道,临床以患鸡咳嗽、喷嚏和气管哕音的呼吸道症状为主,之后陆续在世界各国发生,1936年Beach和Schalm确定病原为病毒(呼吸型IBV),后命名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归入冠状病毒科,是冠状病毒的代表株。
1972年邝荣禄等首次在广东证实我国也有该病发生。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血清型较多,常见的有Massachussetts、Connecticat、lowa97、Iowa609、Hotle、JMK、Clark333、SEl7、Florida、Arkanass99和Australian“T”。
1962年Wintefield等首次报道了肾型IBV,可引起肾脏肿大、尿酸盐沉积等症状。
1986年E1 Houadfi等在摩洛哥首次分离到以G株为代表的嗜肠型IBV,主要引起呼吸道、肾脏及肠道病变。
Gough等首先报道了英国存在一种新的特殊IBV血清型793/B,而来自西班牙、德国、希腊和墨西哥可疑血清样本中亦可发现抗此血清型IBV的特异性抗体,法国、荷兰、意大利、泰国等均有此血清型IBV的存在。
IBV基因组核酸RNA复制的不连续机制及RNA聚合酶的不完全校对机制,使得病毒RNA在复制过程中易发生基因点突变、插入、缺失或重组,造成大量IBV变异株的出现,目前世界上已分离到的IB血清型已达30种之多,不同血清型毒株疫苗之间仅有部分或无交叉保护作用,IB的多血清型性为其免疫预防增加了难度。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致病机理的研究进展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致病机理的研究进展余娟;刘兴友;王玲丽【摘要】鸡传染性支气管是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由于病毒血清型较多,易于发生变异而难以免疫预防,成为养鸡业发展的重大阻力.文章就该病毒的致病机理方面的研究情况做一综述,为防制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提供科学依据.%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 (IBV) is causative pathogen of infectious bronchitis (IB) , an acute, highly contagious respiratory disease in chickens, the 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 has many serotypes and is easy to mutate, which has caused the difficulty for the disease's prevention, and impeded the development of poultry industry. This paper reviewed etiology, pathogenesis of the IBV in order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IB prevention and control.【期刊名称】《中国畜牧兽医》【年(卷),期】2011(000)012【总页数】3页(P160-162)【关键词】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病毒复制;致病机理【作者】余娟;刘兴友;王玲丽【作者单位】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河南郑州 450002;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河南郑州 450002;河南科技学院动物科学学院,河南新乡 453003;河南科技学院动物科学学院,河南新乡 453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2.65+9.6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nfectious bronchitis,IB)是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传染性呼吸道疾病。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研究进展_詹达忠

,
即 传 统的 呼吸型 m
n d 以B e a e e t 株
、
t c M4 c i 1 株和C o n e u t株
,
为 代表
。
19 6 2
n t ] [ l d和 iH e t hn 币e e r 在美 国 报道 了 致 肾病 变传 染性 支气 管 炎的 出现 3 年i W e
。
以H o l t 株 e
主 要蛋 白
,
(5 )
1 蛋 白是决 定 B 5 I V 血 清 型 特 异性抗 原 决定簇 的
。
在 决定 B I
v
的组 织嗜性 及其 毒力 方面具 有一 定作用
。
I n g j
t a
o v
c i
,
等 的研 究发 现各血 清型 毒
用B I
v
株之 间 的差 异 主 要是 由5 1基 因 变异 造成 的 l ] [ 5
P ie 白 (s k
,
S
) 和膜蛋 白 ( m e
,
b a m r n
e
,
M)
c
;
二 是 核衣 壳
,
,
它呈 螺旋 形
,
较长
,
直径 10
一
20 n m
,
由正 链
,
基 因组
R N
A 和磷 酸化 核蛋
白 (u n
l e c o
a P s记 N ) 组 成
。
S 蛋 白是 由几 乎相 同 大 小的两 个多 肤组 成
、
G r a y 株为 代表
同年
,
Cum
,
6 n 在 澳 大利亚 分 离 出一 株 肾致 病性 毒株 N I / 而g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研究进展.

收稿日期:2011-12-04中图分类号:S858.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085(201201-0045-06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研究进展刘瑞生,吕永锋,王必慧(甘肃省畜牧兽医研究所,平凉744000传染性支气管炎(Infectious Brochitis ,简称IB 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 引起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危害鸡呼吸和泌尿生殖道,感染鸡可由于呼吸道或肾脏病变而引起死亡。
耐过鸡生产性能和饲料报酬降低,极易继发细菌感染,因此对本病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病最早由Schalk 于1930年在美国北科他州发现,随后在世界各地相继发现,自1982年以来,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在我国广泛流行,目前仍然是威胁集约化养鸡场的主要疫病之一,即使在免疫鸡群中也时有发生。
1病原学IBV 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具有囊膜,直径90~200nm ,呈不规则形或圆形,表面有长20nm 排列整齐的杆状纤突,似花冠状。
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 ,全长约27kb 。
其病原血清型众多,同毒株之间又有组织亲嗜性的差异,表现为呼吸型、肾型、肠型、腺胃型等。
化学成分分析发现,IBV 的主要结构蛋白有3种,纤突蛋白(S 蛋白、膜基质蛋白(M 蛋白和核衣壳蛋白(N 蛋白,3种结构蛋白分子摩尔比为1∶6∶15。
M 蛋白形成抗原决定蛋性能的影响[J].江西畜牧兽医杂志,2002,4:25.[18]McIntosh J I,Slinger S J,Sibbald I R,et al.Theeffects of three physical forms of wheat on the weight gains and feed efficiencies of pullets from batching to fifteen weeks of age [J].Poultry Science,1962,41:438-444.[19]Umar Faruk M,Bouvarel I,Meme N.Sequential feeding using whole wheat and a separate protein -mineral concentrate improved feed efficiency in laying hens[J].Poultry Science,2010,89:785-796.[20]Amerah A M,Ravindran V,Lentle R G,et al.Influenceof particle size on the performance,digest characteristics and energy utilisation of broilers fed maize and wheat based diets [J].Proceedings of the Australian Poultry Science Symposium,2007(19:89-92.[21]宋凯,单安山.不同小麦日粮对肉仔鸡肉质、脂肪酸合成酶mRNA 与脂蛋白脂肪酶mRNA 表达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08,20(1:69-74.[22]吕明斌,燕磊,李国平等.日粮中添加整粒小麦对肉鸡生产性能、胴体指标和消化器官的影响[J].中国家禽,2009,31(6:16-19.[23]陈朝江,侯水生,高玉鹏.日粮纤维对鹅消化生理功能的影响[J].饲料博览,2005,3:33-34.[24]李杰,李凌.家禽饲料代谢能的研究V 日粮和小麦麸对鸡和水禽代谢能的比较[J].东北农学院学报,1984,3:91-95.[25]王瑞晓,郑诚.对几种饲料原料在鹅消化道排空时间的测定[J].中国家禽,2001,2:12.[26]周秀丽.日粮中苜蓿、黑麦草和小麦麸含量对仔鹅生产性能和消化生理影响的研究[D].[硕士毕业论文],扬州:扬州大学,2004.[27]盛东峰.鹅代谢能生物学评定方法的研究[D].[硕士毕业论文],扬州:扬州大学,2005.□□□□□□□□□□□□□□□□□□□□□□□□□□□□□□□□□□□□□□□□□□□□□簇,N蛋白是病毒内部核衣壳的组成蛋白,S蛋白构成了冠状病毒的最表层纤状突起。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研究进展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研究进展xxx(甘肃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动物医学专业,甘肃兰州,730070)前言鸡传染性支气管炎(Chicken infectious bronchitis,IB)是广泛流行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各种日龄的鸡群都可以发生,不但会引起鸡只死亡,而且会致使鸡群生产性能下降,饲料报酬降低。
因其病原的易变性致使该病不能得到有效控制。
它给现代密集型养禽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
鉴于该病对养鸡业造成巨大的威胁和危害,希望通过本论文能够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有更全面的认识,对此病有更好的预防和治疗。
正文1 病原特点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属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
本病毒对环境抵抗力不强,对普通消毒药过敏,对低温有一定的抵抗力。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具有很强的变异性,目前世界上已分离出30多个血清型。
在这些毒株中多数能使气管产生特异性病变,但也有些毒株能引起肾脏病变和生殖道病变。
2 传播特点病鸡和康复后的带毒鸡是主要传染源,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空气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污染的饲料、饮水和器具等间接地经消化道传播。
本病只感染鸡,不同年龄、品种鸡均易感,但以1~4日龄鸡最易感。
本病传播迅速,易感鸡与病鸡同舍饲养,往往在48h内出现症状,5~8d内在鸡舍之间互相传播。
一旦感染,可很快传播全群。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气候寒冷的冬春季节多发。
3 发病原因3.1 管理不善鸡舍保温条件差鸡舍内温度过低或鸡舍内温度变化幅度过大,通风不畅,垫料潮湿,异味刺激等。
3.2 饲养不当日粮营养不平衡尤其是动物性蛋白质饲料和钙质饲料的日粮含量过多或长期过量投服磺胺类药物,以及突然或随意变更饲料等,使机体代谢功能紊乱。
3.3 卫生、免疫措施不严格种蛋孵化环节消毒措施不完善,使场舍、种蛋受病毒感染。
肉种鸡疫苗免疫程序不科学,使子代母源抗体水平低或父母代种鸡染病带毒而造成垂直传播。
肉仔鸡免疫计划不当,盲目接种疫苗,鸡体免疫力差或抗病力弱等。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遗传变异研究进展

(. 1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 学院 , 四川雅安 6 5 1 ). ̄J 大学生命科学学 院 , l 2042 1 l l l l  ̄J 成都 6 O 6 ) 1 O 1
中圈分类号 :8 26 9 6 ¥ 5 . 5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0 75 3 (0 60 —0 80 1 0 —08 2 0 )80 0—5
摘 要 : 鸡传 染性 支 气 管炎是 长期 以来 困扰 完成 了 IV B adt B eu e e株全基因组的测序, 由 t 共
养禽业 的主要 疾病 之 一。基 因 突变 、 重组 和 2 68 7 0个核苷酸( 包括 pl o A尾) y 组成, 但后来对其
免疫压力等 因素都 可 能 引起 鸡传 染性 支气管 他 IV毒株的核苷酸序列分析表明, B 不同毒株基因
IV血清型比较复杂 , B 世界上已有不少于 2 种 3 O F 其相应的表达产物分别为 6 7 74k O 个 R , . ,. u和 血清型的报道, 并且它极易变异 , 因此给该病的预防 1. u 其 中 3 R 的 启 动 子 的效 率 最 高 , 24 k , cO F 和控制带来 了很大 的困难 。随着 IV 病毒分子生 1. u B 24k 产物的表达量最大 , 其疏水氨基酸的组成特 物学研究的逐步深入 , 人们对 IV发生变异的机制 B 点揭示了该蛋 白与病毒囊膜的嵌合 , 这可能与病毒 的研究也逐步深入 。 目前, 研究表 明,IV的变异 B 的复 制 有 关 ; mRNA4编 码 基 质 蛋 白 M ( meb e me n r 主要是该病毒独特的转录合成机制及其造成的基 因 poe ) m N 5 有 5 rt n ; R A 含 i a和 5 b两个 O F 其相应 R , 组R NA 的点突 变 、 入 、 插 缺失 和基 因重 组 , 同时 , 还 的表达产物为 7 5k . u和 9 5k , 中 75k . u 其 . u的 6 5 与 自然选 择 、 多株弱 毒 苗免疫 、 高密 度 饲 养等形 成 的 个 氨基 酸 中亮 氨酸 为 1 7个 , 占 2 , 约 6 显示 了强 烈 压力筛选及宿主免疫状况有关 。 的疏水 性 , 可 能与 囊膜 相 连 , 它 不 具备 一个 常 规 这 但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疫苗研究进展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疫苗研究进展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疫苗研究进展摘要:鸡传染性支气管炎(Avian infectious bronchitis,IB)是危害养鸡业的主要疫病之一。
由于IBV具有高度变异的特点,产生了众多血清型和基因型,而不同血清型间缺乏交叉免疫性,使传统疫苗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
随着IBV分子生物学研究、免疫机制探索以及病原变异机制探讨等工作的逐步深入,新型疫苗的研究工作也取得了一系列进展。
本文对IBV疫苗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为IB的免疫防控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疫苗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nfectious Bronchitis,IB)是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Avian 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呈世界分布,是严重危害养鸡业的重大传染病之一[1]。
以呼吸道症状、产蛋率和品质下降、肾脏病变等为特征。
鸡不分年龄、性别和品种均易感,但主要侵害1周龄~4周龄的幼鸡[2]。
自1931年Schalk和Hawn首次报道本病以来,IBV不断发生变异,毒株由最早的呼吸型向肾型、腺胃型、肠型等转变。
近年来新的变异株不断出现,导致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不断暴发,在规模化饲养条件下,病毒基因型更为复杂,防控难度更大,给世界各国的养鸡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3-5]。
随着IBV分子生物学研究、免疫机制探索以及病原变异机制探讨等工作的逐步深入,IBV疫苗研究工作也取得了一系列进展。
本文综述如下:1 弱毒疫苗弱毒疫苗是由抗原性良好的毒株连续通过鸡胚25代以上获得的,在使用的弱毒疫苗中以荷兰株H52和H120应用最为广泛,且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性,但该疫苗对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预防无效。
原因在于肾型和呼吸道型支气管炎的免疫机制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疫苗的保护作用。
中国兽药监察所王志伦、肖玉芳等专家经多年努力,从国内分离、筛选并成功研制了肾型IBW93疫苗,该疫苗不仅对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有良好效果,对呼吸型和变异性传染性支气管炎也有良好预防效果[6]。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研究进展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研究进展蔡俊呈,任涛*,陈礼斌,王思远,向斌,林秋燕(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农业农村部兽用疫苗创新重点实验室,人兽共患病防控制剂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广东省动物源性人兽共患病预防与控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摘要: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nfectious Bronchitis ,IB )是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Bronchitis Virus ,IBV )引起的一类急性、高度接触传染性的呼吸道疾病。
IBV 主要侵害鸡的呼吸系统和泌尿生殖系统,能够引起鸡的呼吸道炎症、肾脏损伤、产蛋量和蛋品质下降。
IBV 是国内养禽业快速发展的重要疫病之一,给养禽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
由于易变的组织嗜性以及不同地理区域内各种IBV 血清型或基因型的不断出现,IBV 的防控难度也在不断升级。
免疫鸡群中的疫苗接种和抗体水平监测对于预防和控制IBV 感染至关重要。
论文综述了IBV 的历史背景、流行病学、病原学、诊断方法、防控手段及宿主对IBV 的免疫应答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为IBV 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防控策略。
关键词: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免疫应答;诊断方法;疫苗中图分类号:S85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1005⁃8567(2021)03⁃0006⁃07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nfectious Bronchitis ,IB )是世界上目前广泛流行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该病的主要特征是呼吸道症状,导致病鸡眼睛流泪,鼻孔和气管有粘液,打喷嚏,啰音和咳嗽等。
各个年龄段的鸡对IB 均易感,病鸡生长缓慢,体重减轻,感染病毒后肉鸡的饲料效率降低;感染的肉鸡容易发生继发性细菌感染,这可能导致气囊炎,心包炎和肝炎;在产蛋鸡中,IB 还会导致产蛋量和质量下降,对家禽业造成重大经济威胁。
该病的发病率可达100%,但是死亡率可能在0~82%之间,常常引起霉形体混合感染以及大肠杆菌等继发感染而提高鸡群的死亡率[1]。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研究进展

2 0 0 7 ~ 2 0 1 0年 对 来 自华 南 地 区 的 2 7株 传 染 性 支 气 管 炎 病 毒 的 血 清 分 型 , 结
合这 2 7株 病 毒 的 S l 基 因 分 型 ,分 析 清 型 和基 因 型 之 间 的 相 关 性 . 选 取 具 有代 表 性 的 毒 株 做 生 物 学 特 性 试 验 .
株 通过气 管环纤 毛运 动为指 标 开展 血 清 中和 试 验 ,借 助 S P S S软 件 的 聚 类 分 型分 析 ;1 9 9 7年 通 过 病 毒 单 克 隆 抗 体 的 间 接 免 疫 荧 光 试 验 和 中 和 试 验 鉴 定 辽 宁分 离 的 1 1株 病 毒 毒 株 Ⅱ n清 型 ; 1 9 9 8年 通 过 血 清 中 和 试 验 对 病 毒 毒 株 的 R值 进 行 测 定 。T O C试 验 是 目前 传
新 进 展
2 . 1 临 床 分 型
德 国 的 可 疑 病 鸡 的 血 清 样 品 中 均 存 在
抵 抗 此 血 清 型 病 毒 的特 异 性 抗 体 。 国 内 对 该 病 毒 的 血 清 分 型 也 进 行 了 大 量 的 研 究 ,1 9 9 6年 ,通 过 鸡 胚 气 管 环 组 织 培 养 中 和 试 验 对 国 内 分 离 的 8株 传
群 ,有 些 在 免 疫 鸡 群 中 也 会 流 行 。 现 阶 段 主 要 通 过 接 种 育 苗 预 防 鸡 传 染 性
较 多 , 分 型 方 法 包 括 m清 巾 和 试 验 、
单 克隆 抗体 分 型法 和 血凝 抑 制 试 验 .
国 外 利 用 血 清 中 和 试 验 将 病 毒 划 分 为 l 0个 血 清类 型 .对 上 世 纪 六 十 年 代 英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沈阳分离株组织嗜性的研究

1 V 感 染 后 的 S F 鸡 不 同 脏 器 和 病 理 变 化 及 抗 原 B P 定位 进 行 了研 究 。 1 材 料 与 方 法 1 1 毒 株 沈 阳分 离 株 ( Y) 本 课 题 组 保 存 , 经 . S 由 并 过 理 化 特 性 等 鉴 定 , 清 型 与 澳 大利 亚 T 株 相 同 。 血
肿 。 大 量 的 淋 巴 细 胞 和 巨 噬 细 胞 浸 润 。 集 在 血 管 有 聚
1 3 标 准 阳 性 血 清 抗 澳 大 利 亚 T 株 的 阳 性 血 清 . 由本课 题 组 保存 。 1 4 荧 光 素 标 记 的 兔 抗 鸡 IG Sg . g ima公 司 生 产 、 工 作 浓 度 为 1: 0 8。 1 5 试 剂 及 仪 器 福 尔 马 林 , . 1 p . B . 0 0 M H0 2P S 缓 冲液 , 酮 , 冻切 片 机 , 光显 微镜 等 。 丙 冰 荧 1 6 病 毒 接 种 及 病 料 的 采 集 将 雏 鸡 按 1 s I . 0E D 。 接 种 I V S 株 , 接 种 后 第 7天 、 1 B Y 在 第 0天 、 1 第 4 天、 2 第 1天 和 第 2 8天 , 组 各 捕 杀 4只 鸡 , 别 采 每 分 取气 管 、 脏 、 脏 、 脏 和 脾 脏 等 脏 器 , 成 两 份 , 肾 肺 肝 分
胞 浸 润 , 管 区结 缔 组 织 增 生 , 巴细 胞 灶 状 增 生 ; 汇 淋 肺 脏 有 的 发 生 瘀 血 , 泡 隔 上 皮 细 胞 活 化 增 生 . 皮 肺 上 细 胞 坏 死 , 级 支 气 管 黏 膜 增 生 . 膜 下 有 少 量 的 淋 二 黏 巴细 胞 浸 润 ; 管纤 毛层 脱 落 , 膜 上 皮 增 生 坏 死 . 气 黏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研究进展

LIVESTOCKANDPOULTRYINDUSTRYNO.214兽医研究1病原形态IBV为套式病毒目(Nidovirales),冠状病毒科(Coronavirdae)的代表病毒,单股正链RNA,呈螺旋对称,直径为80~120nm,囊膜表面呈松散状,上有均匀排列的花冠状的纤突样蛋白,纤突长约20nm,呈长而粗的棒状,末端呈球状,易从病毒粒子上脱落。
IBV内部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的螺旋状核衣壳组成,宽约9~16nm,呈长颈瓶样或圈样。
2IBV的结构蛋白及生物学功能2.1S蛋白决定IBV抗原性的主要蛋白。
S蛋白构成了冠状病毒的最表层纤状突起,是IBV最重要的保护性抗原。
S基因表达产物S蛋白N-末端在跨越内基质网内膜时被切除10个疏水氨基酸构成的信号肽,并被裂解为90ku和84ku的2个亚单位S1和S2。
所有已知序列IBV的S蛋白裂解位点都是保守的。
其序列为N-Arg-Arg-Ser/Phe-Arg-C。
S1与S2之间通过-S-S-连接。
S1在最外层形成一个蘑菇状的突起,S1基因的核酸序列有一个突变区[1]。
实验证明,由于基因的点突变和同源重组,使S1蛋白上的抗原决定簇构象易发生改变,导致IBV不断出现新变异株,因而血清型众多。
S蛋白的作用表现为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中和抗体、血凝抑制抗体;在病毒吸附细胞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还在血清学分类上起决定性作用。
2.2M蛋白约占病毒总量的40%,由224~225个氨基酸构成。
近N-端有2个糖基化位点,M蛋白分子量约为30ku。
M蛋白横跨囊膜,大部分在囊膜内侧面,仅一小部分糖基化的N-端露在膜外。
M蛋白作用是控制并介导病毒粒子从粗面内质网膜或高尔基体膜出芽,在病毒装配时与核衣壳相互作用,而将其结合到囊膜上。
抗M蛋白的抗体在有补体存在的情况下可以中和病毒感染性[2]。
2.3N蛋白是病毒内核衣壳的组成蛋白,由409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约46ku,被磷酸化后为51ku。
氨基酸中约17%为碱性氨基酸,在pH为中性时带正电,80%碱性氨基酸在位置上是保守的,通常簇集在60~88、181~234、334~373,3个区域[3]。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研究进展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研究进展作者:李霖来源:《畜牧兽医科学》 2018年第7期摘要:据调查,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当前出现频率较高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疾病,无论何种鸡群都容易发生传染,不仅会造成鸡产量的迅速下降,还会致使鸡死亡率大大提高,对养禽行业发展可谓是带来了极大经济损失。
本文主要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展开深入研究分析,便于对该方面内容有一个更加全面认识。
关键词:鸡传染性;支气管炎;进展研究中图分类号:S858.31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8.07.0170引言随着城市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传染性疾病也是愈发严重,其中以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最为典型,通常广泛出现于鸡禽养殖中,一旦出现传染范围也会迅速扩大,进而不仅仅会对鸡规模生产起到威胁性作用,甚至还会加快鸡的死亡,致使养禽行业面临着重大压力,急需针对此种情况提出合理化改善措施,便于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疾病起到良好预防控制效果。
1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特征及传播特点根据实践调查发现,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疾病大多都是以冠状病毒形式出现,该病毒对周围环境抵抗力普遍较差且对消毒药处于过敏状态,并且该病毒还具备较强变异性特征,直至现阶段为止世界已分离出了大约30多个血清型,不仅容易使气管出现变异,还会影响到肾脏等器官的病变情况。
而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主要传播特点就是利用空气流入到呼吸管道中进行传播,还可通过被污染饲料、水源等进行间接传播。
该种疾病传播速度非常块,若将患病鸡和未患病鸡放置在同一环境下,48h内未患病鸡就会出现患病症状,在之后的6~8h内迅速扩散,直至等到全部感染为止[1]。
还需注意一点就是尽管该疾病四季均可发生,但往往气候较寒冷季节出现频率较高。
2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产生原因容易导致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疾病出现的几点原因如下:第一,鸡养殖环境温度普遍较低或是温度变化波动较大,导致通风流通不畅,出现严重刺激性气味等。
第二,医疗卫生措施落实不到位。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研究进展

o‘ ril ieOlt e p ror a e tpa tcesz i h e f m nc ,die tc r ce itc g s ha a trsis
性 支气 管 炎在 我 国广 泛 流行 , 目前 仍然 是 威 胁集 约 化养 鸡 场 的主 要疫 病 之一 ,即使 在免 疫 鸡 群 中
收 稿 日期 :0 】 1 一 4 2 1一2 O
质蛋 白( M蛋 白) 核衣壳 蛋 白 ( 和 N蛋 白 ) 3种结 构 ,
蛋 白分 子 摩 尔 比 为 1 :5 M 蛋 白 形 成 抗 原 决 定 : l。 6
蛋 性 能 的 影 响 【】 西 畜 牧 兽 医 杂 志,2 0 ,:5 J. 江 0 242 .
Mcnoh J I l g r S J Sb ad I R,e 1 h lts ,Si e , ib l n t a.T e
ef c s f h e p y i a f r o w e t n t e f t o t r e h sc l _ ms f h a o h e 0 w ih g i s n f e ef in is f p l t r m e g t a n a d e d f ce ee o u l s o i e f
m ie a c nc n rt i n r l o e ta e mprv f e e fce y i o ed e d f inc n i
l i e sJ. o l y S in e 2 1 ,9 7 5 7 6 a n h n [] ut ce c ,0 0 8 :8 - 9 . y g P r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分子变异的研究进展

维普资讯
鸡 传 染 性 气 管 病 毒 子 蛮 异 的 研 究 进 展
苏 磊 ’ 蔡 家 利 ,
(. 1 西南大学动物科技 学院,重庆 2 重庆 工学 院生物 工程 学院 ,重庆 .
中图分类号 Q 5 74 文献标识码 A
北碚 九龙坡
401; 076 4 0 5) 000
词] B : 毒 粒 结 构 : 复 制 : IV
鸡 传染 性支 气管 炎病毒 ( V 在 自然界 更换 I ) B 宿主 的过程 中不 断发 生 变异 ,在 2 O世 纪 3 O到 4 年 代 ,IV侵害 呼 吸和 生殖 器 官 ,6 O B O年 代 陆 续有 肾型传支 的发 生与 流行 ,到 9 O年 代 开 始 有 嗜 胃肠 道毒株 并造 成严重 损失 。IV特有 的套式 B 转 录方 式 以及 病毒 R A酶缺乏 校正 能力 ,是 导 N 致 IV高变异率 的主 要原 因。IV基 因组各 个片 B B 段均可 发生突变或重组 等 。因此 ,对其 分子变异 研 究是监测 病毒演变 、阐明其致病机理 的重要课
1 7— 6 2 2 0 ) 0 4 — 6 2 9 9 (0 7 1- 0 7 0 6 2
,同 茸 叭 , _- 工L H 7 目
文 章编号
面 发 的 尖 、结构蛋 白及 复制进行 分析 , 阐述 了病毒 分子 的变异及 趋 B j ,并 为鸡传 染性 支气管炎 (B 的免 疫预 防奠定 了基础 。 I)
[ 收稿 日期]0 7 1 6 2 0 — 0 1
G AA A C A,它可 能是前导序 列与亚 基 因组 m N R A 结合 的中心区 ,并启动 m N 2 6的转录 。基 因 R A~ 组 R A与各 mR A的 5 N N ’端序 列 之 间有 高度 同 源 性 ,均 含 U A C序 列 。因此 ,IV转录 时是 A A B 前 导序 列首 先 以负链 m N ’端 为模 板转 录 出 R A3 来 , 并与 之 分离 ,然后 同聚 合 酶 一起 形 成前 导 子一 聚合 酶复合 物 ,充 当合成成 套亚 基 因组 mR — N s A 的引物 。感染 I V后 ,早期 R A聚合 酶转 B N 录 出负链 R A基 因组 ,在 晚期 R A聚合 酶作用 N N 下 ,从 负 链 R A 转 录 出 6条 mR A f N N N mR A A~ F。 这些 m N ) R A具有共 同 3 ’末端 ,形 成嵌套式 结构 ,其 中 m N 、C R AA 、E分别编码 IV 个 主 B3 要 结构 蛋 白—— 核衣 壳() N 、膜 基质 蛋 白f ) M 、纤 突蛋 白f) S,其 比例为 ,N : : = 5: 1 尔 M S 1 6: f 摩 数之 比) ,这 3 mR A的总长 为 8 b 种 N . k。 7 2 IV的 结 构 蛋 白 与生 物 学 功 能 B I V 的病 毒 粒 子 主 要 包 括 两 个 部 分 , 一 是最 B 外层 的囊膜 ,由双层 脂质组成 ,在 脂质 双层 中穿 插 着 2种 糖蛋 白,纤 突 蛋 白 f i lcpo i, s k g ort n pe y e S , 即 S蛋 白) 膜 蛋 白f m rn lcpoen GP 和 me ba egyorti, MG ,即 M 蛋 白) P ;二是核 衣 壳 ,由正链 基 因组 R A 和 多 分 子 磷 酸 化 核 衣 壳 蛋 白 fuloas N n cecpi d poen rti,NP 即 N 蛋 白) 成 。 这 三 种 蛋 白 是 组 , 组 成 I V的主要 结构 蛋 白, 目前研究最 多的是 S蛋 B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受体研究进展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受体研究进展
明晓波;魏萍
【期刊名称】《动物医学进展》
【年(卷),期】2008(29)3
【摘要】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严重影响养鸡业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病原是一种最早发现的冠状病毒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IBV入侵细胞的受体是目前IBV研究中的热点之一.已知IBV囊膜上的纤突蛋白(S)是宿主组织和细胞嗜性及致病性的主要决定因素,S蛋白通常断裂为S1和S2两部分,S1与宿主细胞膜上的细胞受体相结合,在S2的作用下病毒囊膜与宿主细胞膜融合,IBV与受体结合之后于中性或微碱性pH时发生构象改变,从而获得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能力.对于IBV的受体研究主要集中于IBV可能使用的几种功能性受体,包括氨肽酶N、唾液酸、硫酸乙酰肝素等.
【总页数】5页(P81-85)
【作者】明晓波;魏萍
【作者单位】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52.659.1
【相关文献】
1.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受体及其纤突蛋白受体结合域研究进展 [J], 徐怀英; 刘星丽; 秦春芝; 王友令; 亓丽红; 张玉霞; 秦卓明
2.眼表β属冠状病毒受体的研究进展 [J], 尹小磊
3.眼表β属冠状病毒受体的研究进展 [J], 尹小磊; 张金萍
4.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受体及其在病毒感染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J], 叶梦雪;朱建中;陈南华
5.脊髓灰质炎病毒受体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肿瘤免疫中的研究进展 [J], 马莉;刘红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研究进展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研究进展
连京华;秦卓明;黄波
【期刊名称】《山东农业科学》
【年(卷),期】2000(000)001
【摘要】@@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A vain infectious bronchitis简称IB)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一种鸡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呼吸道症状、产蛋鸡产蛋下降、蛋品质下降、肾脏病变及胃肠道变化为主要特征.1 IB的历史 IB于1931年由Shalk首先报道于美国,1936年Beach和Schalm确定了该病病原[1].早期发生的IB主要危害幼鸡呼吸道(故称呼吸型传支),也可危害成鸡包括产蛋鸡,使其生产力、抵抗力降低和产蛋下降.1962年,Cos-grove在美国首次报道了肾型传支的存在.【总页数】2页(P48-49)
【作者】连京华;秦卓明;黄波
【作者单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济南 250023;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济南 250023;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5
【相关文献】
1.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研究进展 [J], 李霖
2.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实验室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J], 庄金秋;阮震;张颖;梅建国;苗立中
3.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研究进展 [J], 李桂明; 潘力; 于可响; 路晓; 董雯雯; 唐亮; 许蔷; 林树乾; 王林
4.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免疫防控研究进展 [J], 龚振华;金国栋;王丽萍;栾庆东;路平;刘坤;张云香;王晓颖;牟瑞营
5.鸡传染性支气管炎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J], 张先东;蒋郁明;费奕强;薛晓阳;侯月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 生 素 C等 , 同 时 适 当 在 饲 料 中增 加 B族 维 生 素
和 维 生 素 K。
2 霉 菌 毒 素 中毒 致 病 性 霉 菌 直 接 或 间 接 污 染 饲 料 、 草 、 作 饲 农 物 、 品 , 在 生 长 繁 殖 过 程 中产 生 的 有 毒 代 谢 产 食 其 物 或 次 生 代 谢 产 物 ,对 人 和 各 种 动 物 都 有 致 病 作 用 , 中 黄 曲 霉 毒 素 最 突 出 , 毒 原 因 是 由 于 鸡 采 其 中 食 发 霉 变 质 的 饲 料 而 引 起 。 曲 霉 毒 素 在 正 常 的食 黄 品 和 饲 料 中 是 相 当稳 定 的 , 性 中 毒 常 导 致 鸡 的 急 急 性 死 亡 , 性 中 毒 常 可 导 致 癌 变 。一 般 中毒 鸡 表 现 慢 尖 叫 、 羽 、 血 、 病 质 , 性 中毒 表现运 动 失调 、 啄 贫 恶 慢 神 经 症 状 及 出 血 等 。 特 征 性 病 变 为 肝 脏 肿 大 、 漫 弥
防治 : 防止 中毒 , 准确 计算 用盐量 ; 为 更 了解 配 合 饲 料 的 含 盐 量 ; 病 鸡 要 立 即停 喂 含 盐 过 多 的饲 对 料 。 对 轻 度 和 中 度 中毒 的 病 鸡 , 给 充 足 的 清 洁 饮 供 水 , 状 可 逐 渐 好 转 。 严 重 中毒 的 病 鸡 , 适 当控 症 对 要 制 饮 水 ,饮 水 过 多 反 倒 会 促 进 食 盐 的 吸 收 扩 散 , 加 剧 临 床症 状 , 加 死 亡 率 。可 每 隔 1 增 h让 其 饮 水 1 - 0
现 的 多 变 异 株 及 重 组 现 象 。1 9 9 4年 以 来 , 国 的 江 我
收 稿 日期 : 0 2 2 0 -05 9 -2
尚不 得 而 知 。 了 进 一 步 弄 清 I V 的 变 异 与 组 织 嗜 为 B
性 的关 系 , 对 I V 的 组 织 嗜 性 表 型 进 行 综 述 。 现 B 1 嗜 呼 吸 道 和 生 殖 道 型
维普资讯
山 东 家 禽 2 o 7 0 2.
综
述
购 传 性 变 气 管 爨 痫 器 陶 纽 织 噌 性 龋 究 避 展
吴 延 功 , 来 勇 , 烘 奎 , 长 福 齐 芦 周
(. 业 部 动 物 检 疫 所 , 岛 2 6 3 2聊 城 市 东 昌府 区柳 圆畜 牧 站 : 1农 青 6 0 2; .
吸 道 病 变 为 主 的 呼 吸 道 病 变 型 I t以 来 , 床 上 表 B 临
苏 、 东 等 地 流 行 了 一 种 以 腺 胃 肿 胀 、 胃乳 头 溃 山 腺
疡 为 特 征 的 传 染 病 , 发 病 鸡 腺 胃组 织 中 分 离 到 很 从
多 I V, 是 否 是 I V 组 织 嗜 性 新 的 变 异 株 , B 这 B 目前
占 05 1 .%- %。当不 准 确 计 算 用 量 , 料 中加 盐 过 多 ; 饲 食 盐 晶体 块 大 , 拌 不 均 匀 ; 视 鱼 粉 含 盐 量 , 其 搅 忽 尤 是 鱼 粉 中食 盐 超 标 严 重 ; 电解 质 制 剂 用 量 不 当 等 , 均 可 导 致 中毒 , 鸡 表 现 口渴 、 涎 、 泻 、 便 等 消化 病 流 腹 血 道 症 状 , 且 出 现 先 兴 奋 后 抑 制 的 神 经 症 状 , 肌 肉 并 如
13 9 0年 在 美 国北 达 科 他 州 首 先 发 现 ,起 初 认 为 主 要 侵 害 雏 鸡 , 后 来 发 现 该 病 在 育 成 鸡 和 产 蛋 但 鸡 群 也 普 遍 存 在 ,0年 代 , 现 典 型 的 呼 吸 道 症 状 4 出 后 , 蛋 鸡 表 现 产 蛋 下 降 『。 特 征 性 症 状 是 喘 息 、 产 1 1 咳 品 大 量 流 人 市 场 , 氟 量 严 重 超 标 , 起 鸡 的 中 毒 含 引 现 象 时 有 发 生 。 中毒 鸡 主要 表 现 生 长 迟 缓 、 瘦 乏 消 力 、 节 肿 大 、 立 网 难 、 痪 , 蛋 量 下 降 5 %。 关 站 瘫 产 0
性 出血 和坏死 、 细胞增 生 及肝硬 化 。 肝
状 , 疗 闲难 , 此 在 作 为 添 加 剂 使 用 时 , 定 要 选 治 因 一 用 优 质 的 磷 酸 氢 钙 , 严 格 按 照 国家 标 准 正 确 使 用 。 并
32 食 盐 中毒 . 食 盐 是 鸡 日粮 中 不 可 或 缺 的 一 种 矿 物质盐类 。 成鸡 每 只 每 天 约需 05 1 , 雏 饲 料 中 .- g 幼
3聊 城 市 东 昌府 区 畜牧 局 ; . 安 市 禽 病 检 测 中心 ) , 4泰
中圈 分 类 号 : 5 . 1 . ¥8 83 5 3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O 6 9 5 ( O 2) 7 0 4 — 3 1 O — 7 52 0 0 - 0 0 0
鸡 传 染 性 支 气 管 炎 (B) 鸡 的 一 种 急 性 、 度 I 是 高 传 染性病 毒性 传染 病 。 自 13 9 1年 首 次 报 道 了 以 呼
现 为 不 同 组 织 嗜 性 的 传 染 性 支 气 管 炎 病 毒 (B I V)
毒 株 , 不 断 地 被 分 离 和 鉴 定 出 来 , 后 出 现 了 嗜 就 先 生 殖 道 型 【、 肾 型 [、 肠 型 I Vt, o g 1 9 ) 1嗜 J 2嗜 1 B G u h( 9 2 报 道 I V 毒 株 7 3 B 能 引 起 肌 肉 松 弛 【, 些 I V B 9/ 4有 J B 毒 株 混 合 感 染 致 肿 头 综 合 征 , 及 I V 交 叉 感 染 出 以 B
震 颤 、 发 性 惊 厥 、 动 失 调 、 痹 昏迷 等 。 阵 运 麻
防 治 : 止 使 用 霉 变 饲 料 是 预 防该 病 的 根 本 措 禁 施 。 现 中毒 后 要 立 即更 换 饲 料 , 鸡 群 加 强 护 理 。 发 对
急 性 中 毒 的雏 鸡 喂 5 %葡 萄 糖 水 。 3 饲 料 添 加 剂 中 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