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七年级下语文人教版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08514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七年级下语文人教版同步练习
考试总分:9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本题共计 1 小题,共计10分)
1. (10分)下列选项明显有错误的一项是()
A.《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花十九年时间主编而成,它与《史记》合称中国的“史学双璧”。

B.《黄河颂》一诗注意营造歌词的画面之美,“黄河滚滚”“惊涛骇浪”“九曲连环”等句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

C.《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记述了木兰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了神话色彩。

D.光未然在《黄河颂》中直抒胸臆,以奔放的热情,高声赞颂黄河之伟大、坚强。

二、填空题(本题共计 2 小题,每题 10 分,共计20分)
2. 根据拼音写汉字。

(1)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 bǔ yù()下发扬滋长!
(2)我想起红布似的 gāo liáng()。

(3)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 ké sou()起来。

(4)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fēng máng bì lù()。

3.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带上她的眼睛》由刘慈欣根据自己的同名小说改写,他的代表作还有《三体》《流浪地球》等等。

()
(2)陈子昂是唐代文学家,他在《登幽州台歌》中表达了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境遇,抒发了内心的愁苦之情。

()
(3)《河中石兽》选自明代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

《阅微草堂笔记》是以笔记形式写成的志怪小说。

()
三、默写题(本题共计 2 小题,每题 10 分,共计20分)
4. 默写。

(1)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__。

(王维《竹里馆》)
(2)_______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

(韩愈《晚春》)
(3)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_______。

(岑参《逢入京使》)
(4)_____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
(5)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在“暗中”拨动许多游子的心弦、唤起诗人浓浓思乡之情的句子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木兰诗》中,描写了战地寒冷、战斗生活艰苦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木兰诗》中,从侧面描写了花木兰战功赫赫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本题共计 2 小题,每题 10 分,共计20分)
6.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在2021年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永远保持慎终如始、戒骄戒躁的清醒头脑,永远保持不畏艰险、锐意进取的奋斗韧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奋勇前进。

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

“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是家喻户晓的美好形象,是底蕴深厚的文化意象,蕴含着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砥砺奋进的精神密码。

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孺子牛以“为民服务”、拓荒牛以“创新发展”、老黄牛以“艰苦奋斗”的深刻内涵,号召发扬孺子牛精神、拓荒牛精神、老黄牛精神,正是要在辞旧迎新之际,激扬风雨无阻向前进的豪情,凝聚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力量,在新的伟大征程上披荆斩棘、开拓创新、坚毅前行。

2021年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

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

百年征程上,我们党团结带领亿万人民经千难历万险,在山河破碎时浴血奋战,在一穷二白时发愤图强,在时代发展时与时俱进,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现在,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小康梦想即将实现,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
一世纪风雨兼程,九万里风鹏正举。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我们要在全面建成惠及14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我们深深懂得:越是接近民族复兴越不会一帆风顺,越充满风
险挑战乃至惊涛骇浪。

我们无比清醒:征途漫漫,惟有奋斗。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我们通过奋斗,披荆斩棘,走过了万水千山。

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

“十四五”开局、新征程开启,尤须大力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精神。

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

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始终坚守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秉持以人民为中心,永葆初心,牢记使命,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自觉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摘编自《人民日报》《大力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材料二:
“孺子牛”典故出自《左传》:齐景公与儿子嬉戏,自己口衔绳子当牛,让儿子牵着走,为此,齐景公还崩落一颗牙齿。

这是千古传诵的爱子的故事,“孺子牛”由此成了人们赞誉的美德,用来比喻人伦之中最基本的父母对子女无私的爱。

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人们用“孺子牛”形容不求回报、全心全意、无私付出的人。

鲁迅先生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名句,人们借以拓展和升华“孺子牛”精神,赞扬心系百姓、鞠躬尽瘁为民服务的人。

孺子牛精神启发人们,应该时刻不忘把百姓冷暖疾苦记挂在心。

在中华民族的复兴征程上,亿万人民是最深沉的力量。

进入2021年,我们将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在这样重要的时间节点上,更应该以孺子牛的精神为民服务,凝聚和创造伟力,抒写更加绚丽的发展篇章。

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人民群众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无限的创造力。

以“十四五”规划编制为例,有关方面从网友的100多万条留言中整理出1000余条建议,生动诠释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

我们之所以能够不断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正是因为我们党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矢志不渝的目标。

时下,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逾77岁,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5亿人,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情系人民、造福于民,在一张张幸福清单中,浸润着千千万万孺子牛的汗水与心血。

“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我们什么都可以豁得出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温暖人心。

面对前进路上艰难险阻,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面对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我们更要拿出为民服务孺子牛的精神,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把党和人民事业长长久久推进下去。

(摘编自原石《坚持人民至上,甘当为民服务孺子牛》)(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

如果精神上站不住、站不稳,一个民族也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

B.“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因其文化意象底蕴深厚,蕴含着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砥砺奋进的精神密码,而成为家喻户晓的美好形象。

C.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亿万人民经千难历万险,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得来的。

D.人民是决定党命运的根本力量,我们党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这是我们党从建立走向强大的根本所在。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要在全面建成惠及14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基础上,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
A.我们要在全面建成惠及14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基础上,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军。

B.“孺子牛”最早是用来比喻人伦之中最基本的父母对子女无私的爱,后来,鲁迅先生借“儒子牛”,来赞扬心系百姓、鞠躬尽瘁为民服务的人。

C.发扬孺子牛精神,就应该时刻不忘把百姓冷暖疾苦记挂在心,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把党和人民事业长长久久推进下去。

D.民有所呼,政有所应。

只有我们党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矢志不渝的目标,我们才能够不断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持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吃草挤奶终生劳,为人而安不居功。

B.牛上唱歌牛下坐,夜归还向牛边卧。

C.草料三餐温饱记,木犁一架苦辛偿。

D.人生得饱万事足,舍牛相齐何足言!
(4)就材料内容看,2021年作为重要时间节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5)材料二在论证上有何特点?请概括说明。

7.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黄河颂
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这里,
我们向着黄河,
唱出我们的赞歌。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1)试着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这三段诗歌的大意。

(2)“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一句,你认为“民族精神”是指一种什么精神?
(3)这首诗歌写道:“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你知道在历史上,在黄河畔有哪些民族英雄?请简述其事迹。

五、综合读写(本题共计 2 小题,每题 10 分,共计20分)
xuān闹
②点zhuì
③摇曳(
(2)在甲、乙两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在横线上(只填序号)。

(3)下列短语与语段中“春意盎然”结构相同的一项是()
A.血气方刚
B.热爱祖国
C.漂亮极了
D.改革开放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七年级下语文人教版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本题共计 1 小题,共计10分)
1.
【答案】
C
【考点】
文学常识
黄河颂(光未然)
木兰诗(《乐府诗集》)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C项,“是南北朝时期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错误,《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二、填空题(本题共计 2 小题,每题 10 分,共计20分)
2.
【答案】
(1)哺育
(2)高粱
(3)咳嗽
(4)锋芒毕露
【考点】
根据拼音写字词
黄河颂(光未然)
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萧红)
邓稼先(杨振宁)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bǔ yù”应写作“哺育”。

(2)“gāo liáng”应写作“高粱”。

(3)“ké sou”应写作“咳嗽”。

(4)“fēng máng bì lù”应写作“锋芒毕露”。

3.
【答案】
(1)√,(2)√,(3)×
【考点】
文学常识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带上她的眼睛(刘慈欣)
河中石兽(纪昀)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说法正确。

(2)说法正确。

(3)“明代纪昀”错误。

纪昀是清代文学家。

三、默写题(本题共计 2 小题,每题 10 分,共计20分)4.
【答案】
(1)弹琴复长啸
(2)杨花榆荚无才思
(3)双袖龙钟泪不干
(4)万里赴戎机
(5)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6)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7)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考点】
名篇名句默写
竹里馆(王维)
晚春(韩愈)
逢入京使(岑参)
木兰诗(《乐府诗集》)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注意“啸”的书写。

(2)注意“荚”的书写。

(3)注意“袖”的书写。

(4)注意“戎”的书写。

(5)由“在‘暗中’拨动许多游子的心弦、唤起诗人浓浓思乡之情”可推知答案,注意“折”的书写。

(6)由“描写了战地寒冷、战斗生活艰苦”可推知答案,注意“柝”的书写。

(7)由“侧面描写了花木兰战功赫赫”可推知答案,注意“勋”的书写。

5.
【答案】
(1)朔气传金柝
(2)当窗理云鬓
(3)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4)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5)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6)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考点】
木兰诗(《乐府诗集》)
名篇名句默写
逢入京使(岑参)
晚春(韩愈)
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卖油翁(欧阳修)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注意“柝”的书写。

(2)注意“鬓”的书写。

(3)由“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方式表达怀亲之情”可推知答案。

注意“逢”的书写。

(4)由“从整体写花草树木在暮春时节争奇斗艳”可推知答案。

注意“芳”的书写。

(5)注意“卿”的书写。

(6)由“连用两个反问句责问他”可推知答案。

注意“汝”的书写。

四、现代文阅读(本题共计 2 小题,每题 10 分,共计20分)
6.
【答案】
B
B
A
(4)①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②全面建成惠及14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之年。

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启之年。

④“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

(5)①论题引入方式新颖。

文章开篇用典故引出话题,自然生动。

②论证思路层层递进。

首先界定孺子牛精神内涵;然后指出孺子牛精神的时代意义和必要性;再举例论证党的孺子牛精神的表现;最后总结指明孺子牛精神的未来努力方向。

③论证方法多样。

有举例论证,如列举时下民生成绩论证“孺子牛”们的付出;引用论证,既有引用典故,也有引用经典名句。

④论证语言准确、有力。

如使用数据列举“孺子牛”们的民生成绩;整散句结合,气势充沛,如文章最后一段。

【考点】
筛选并整合信息
分析论证结构
概括内容,归纳要点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B项,强加因果。

据原文“……是家喻户晓的美好形象,是底蕴深厚的文化意象,蕴含着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砥砺奋进的精神密码”可知,前后没有因果关系。

(2)B项,张冠李戴。

据原文“鲁迅先生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名句,人们借以拓展和升华‘孺子牛’精神,赞扬心系百姓、鞠躬尽瘁为民服务的人”可知,是“人们”“借以拓展和升华”,而不是“鲁迅先生”。

(3)根据材料二内容,可知中心论点围绕“为民服务孺子牛”的精神展开。

A项,歌颂牛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精神。

B项,主要写牧童之乐。

C项,写牛的生活艰辛。

D项,谈知足。

故选A。

(4)由材料一“2021年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可
知,2021年作为重要时间节点,表现在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由“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我们要在全面建成惠及14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可知,2021年作为重要时间节点,表现在2021年是全面建成惠及14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之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启之年。

由“‘十四五’开局、新征程开启,尤须大力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精神”可知,2021年作为重要时间节点,表现在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

(5)由材料二开篇“‘孺子牛’典故出自《左传》”可知,文章开篇用典故引出话题,自然生动,论题引入方式新颖。

论证思路层层递进:材料二第一段首先界定孺子牛精神内涵;然后第二段指出孺子牛精神的时代意义和必要性;第三段再举例论证党的孺子牛精神的表现;最后第四段总结指明孺子牛精神的未来努力方向。

论证方法多样:有举例论证,列举时下民生成绩论证“孺子牛”们的付出;有引用论证,既有引用典故,也有引用经典名句。

论证语言准确、有力:使用数据列举“孺子牛”们的民生成绩;最后一段整散句结合,气势充沛。

7.
【答案】
(1)第一段:点明黄河具有英雄的气魄,是民族精神的象征。

第二段:从不同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魄和民族精神。

第三段:抒发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2)坚韧顽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3)①大禹治水
②李闯王渡黄河
【考点】
黄河颂(光未然)
记叙文阅读开放问题
理解记叙文中词语含义或作用
筛选信息,归纳要点(记叙文)
现代诗歌阅读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第一段:诗歌“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点明了黄河具有英雄的气魄,是民族精神的象征。

第二段:从三个角度讴歌黄河的伟大精神。

一是把黄河比喻成“民族的摇篮”,一是把黄河比喻成“民族的屏障”,一是把黄河比喻成“民族的伟大精神”。

第三段:诗人用直白的语言抒发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采用这样直接抒情的手法,和全诗的气韵格调保持一致,同时,也是由诗的主题和特定的时代背景决定的。

(2)根据“伟大而又坚强”可以看出,“民族精神”是指不畏艰难险阻、坚强不屈的意志和伟大的英雄体魄。

(大意正确即可)
(3)这是一道开放题,只要能举出古今炎黄子孙饮黄河之水生息繁衍、借黄河之屏障抵御外敌的例子即可。

五、综合读写(本题共计 2 小题,每题 10 分,共计20分)
8.
【答案】
B
“龙凤呈祥”的意思是:兆示了首都机场和大兴机场将在民航业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兆示了中国与各国友人共创大同社会的情景。

【考点】
综合读写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9.
【答案】
(1)①喧,②缀,③yè,④shū
(2)A,A
A
【考点】
注音
根据拼音写字词
词义辨析
成语的使用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