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答案】教育学专项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非统考】题海冲刺营
教育学专项1【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A。
解析:考察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答案】A。
解析:渗透在生产、生活中的是自然形态的教育。
3.【答案】B。
解析:书院是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它的名称始于唐代,但只是校刊、收藏经籍的场所。
书院作为一种教学机关,是从北宋开始的。
由于北宋初期官学荒废,士子无求学场所,宋代理学的传习也需要有其自身的场所,加之佛教祥林讲学制度的影响,作为教学组织的书院便应运而生。
宋代书院有私办、官办和私办公助等多种形式,初期组织比较简易,主持人亦是教学者,通常称为山长,亦有称洞主、院长、堂长。
4.【答案】C。
解析:在教育的诸多矛盾中,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矛盾是教育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因为它是教育活动的逻辑起点。
5.【答案】C。
解析:1905年,清末新政时废除科举。
6.【答案】C。
解析:普及义务教育始于16世纪的德国的普鲁士,是资本主义社会。
7.【答案】C。
解析:教育现代化,核心是教师素质的现代化。
8.【答案】A。
解析:《学记》: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9.【答案】A。
解析:《学记》是世界最早的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和文献。
10.【答案】B。
解析:“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指的是按照一定的时间或季节进行正课的教学,休息的时候也必须有各种课外作业。
11.【答案】C。
解析:在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上应该坚持人文和科学并重。
12.【答案】D。
解析:杜威是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
13.【答案】B。
解析: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
14.【答案】B。
解析:用实证的方法来研究知识的价值问题,重视是实科教育的教育家是斯宾塞。
15.【答案】B。
解析:福禄贝尔是第一个阐明游戏教育价值的人。
他认为,游戏是儿童内部存在的自我活动的表现,是种本能性的活动,是儿童内心世界的反映,通过游戏可以表现和发展儿童的本源。
16.【答案】D。
解析:本题考生只需要知道古埃及的文士学校的主要目的是培养熟练运用文字、从事书写及计算工作的人。
以培养雄辩家为主要教育目的的是古罗马的教育家昆体良。
17.【答案】C。
解析:孔子在《述而》中提到“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这是孔子所主张的学习内容的四个方面。
18.【答案】B。
解析:蔡元培的军国民教育与当前学校体育在根本任务上有互通之处,都强调增强学生体质。
19.【答案】B。
解析:题干所述内容体现了教育的历史性。
20.【答案】B。
解析: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最早设立国子学的朝代。
21.【答案】C。
解析:对唯科学主义信仰所引发的全球危机的反思,直接触发了现代的“反科学”思潮,20世纪70年代,对若干先进工业国家出现了一种新的“反科学”思潮,也即新人文主义思潮,它是一种理智的表现,是对唯科学主义的反对,也是科学精神本身的一种延续。
22.【答案】C。
解析:教育的根本功能是促进人的成长和全面发展。
23.【答案】D。
解析略。
24.【答案】B。
解析:中国奴隶社会时期的教育内容是“六艺”。
考生需注意准确审题,题干要求选择的是中国奴隶社会时期的教育内容。
25.【答案】C。
解析:墨翟是墨家的代表人物,提倡“兼爱”、“非攻”,认为人的知识来源可分为“亲知、闻知、说知”;孟轲提出性善论,主张教育的目的是明人伦;王充的教学思想是学知与闻见、问难与距师、思考与求是。
韩愈在教学上提出了学者必定有师,教师的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学无常师。
26.【答案】D。
解析: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独有的现象,动物界不存在教育。
27.【答案】C。
解析:卢梭自然教育的核心思想是:强调对幼儿进行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要求,顺应幼儿的自然本性,即顺应幼儿身心自然发展的特点进行教育。
把儿童当作儿童来看待,把儿童看作教育中的一个积极因素。
28.【答案】B。
解析: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应该是国家的,每一个公民都属于城邦,所有的人都应受同样的教育,“教育事业应该是公共的,而不是私人的。
"
29.【答案】D。
解析:教育公平,是指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时所依据的合理性的规范或原则。
因此,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就导致了教育的不公平,因此D项说法正确。
教育公平就是教育机会均等,即人人都享有受教育的机会,人人公平接受高质量的教育。
在教育初步普及之后,追求的是教育过程中的公正待遇和更高的教育质量,即对教育品质的追求。
在追求教育质量的基础上,也需保证教育公平的实现,两者并不是不可调和的矛盾。
30.【答案】C。
解析:蒙台梭利认为真正的纪律应该是主动的,建立在自由活动的基础上。
31.【答案】C。
解析:根据不同社会历史时期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把社会发展的历程划分为原始社会、古代社会和现代社会三大阶段,相应地就把教育发展的历程划分为三个大的阶段:原始教育、古代教育和现代教育。
32.【答案】D。
解析:原始社会的教育具有全民性、无阶级性和无等级性,是在原始状态下的教育机会均等。
阶级性是阶级社会教育的特性。
33.【答案】A。
解析:清末百日维新”中的教育改革措施主要有:(1)创办京师大学堂;(2)废除八股取士制度,改革科举制度;(3)普遍设立新式学堂,讲西学。
34.【答案】D。
解析:“教是为了不教”体现了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双边性规律,即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规律。
教学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能动性,其实质是要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5.【答案】D。
解析: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规律的科学,其研究的对象是教育问题。
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36.【答案】C。
解析:尊重和理解学生是教育成功的前提。
37.【答案】D。
解析:赫尔巴特的贡献在于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的基础上,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可以说是莫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38.【答案】A。
解析:正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学生在有组织的教育机构中所受到的教育。
半工半读属于正规教育。
39.【答案】D。
解析:1897年,盛宣怀创办了南洋公学,分为四院,其中的外院即为小学,它是我国最早的公立小学堂(这可算作中国公立小学的始祖)。
40.【答案】D。
解析: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教育的效果决定于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才能提高教育的效果。
41.【答案】C。
解析:本题考生首先排除选项A、D,同时只需要知道“学不躐等”体现的是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这道题就迎刃而解了。
故此题选C。
42.【答案】A。
解析:人类社会早期教劳是结合的,密不可分的。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脑体分离,脑力劳动者可以脱离生产劳动,从事教育活动,于是产生了学校。
二、多选题
1.【答案】ABCDE。
解析: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等均为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2.【答案】ABCD。
解析:以上四项都是关于终身教育的正确观点。
考察终身教育的基本含义及代表人物及相关思想。
终身教育之父是保罗朗格朗,著有《论终身教育》。
3.【答案】ABC。
解析:教育者在教的活动中是主动的,而受教育者在学的活动中是主动的,所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是主导和主体的关系。
4.【答案】ABD。
解析:黃炎培提倡大职业教育主义。
5.【答案】ABCD。
解析:四个选项皆为杜威教育思想的内容。
6.【答案】ABC。
解析:ABC都是关于洋务教育的正确叙述,D选项错在“西艺”的内容指西方的技艺知识而非艺术知识。
7.【答案】ABC。
解析:夸美纽斯的重要教育思想:泛智教育,提出了“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系统论证班级授课制;教育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理论论证直观性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的理论基础是感觉论。
教学教育性是赫尔巴特提出的。
8.【答案】BCD。
解析:A中的瓦斯凯是制度教育学代表人物,说法错误,其余的BCD均为批判教育学的观点。
9.【答案】BC。
解析:认识和理解教育的本质,可以从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以及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与人发展的关系等方面来看。
10.【答案】BD。
解析:欧洲封建时代教育具有与中国封建社会不同的一些特征,主要形成了世俗封建主与僧侣封建主两个由两个不同的权力系统构成的统治阶级。
在教育上,他们有着各自的教育系统,即世俗封建教育和僧侣封建教育。
11.【答案】ABC。
解析:这三项都属于古代社会的教育特征。
12.【答案】.AD。
解析:柏拉图其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理想国》中,他充分吸收了斯巴达国立教育和雅典和谐教育的经验,构建了较为系统的学制,为近代资本主义教育提供了雏
形。
故选AD。
13.【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的我国古代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
我国古代很多教育家都特别重视循序渐进教学原则,比如孔丘的“欲速则不达”、孟子的“盈科而后进”、荀子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以及朱熹的“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等都体现了这一原则。
故选ABCD。
14.【答案】BCD。
解析:本题考查卢梭的教育思想。
卢梭强调教育要“以天性为师,而不是以人为师”,倡导“自然教育”,就是服从自然的法则,顺应儿童的天性,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的教育。
在这里“消极”有着特定的含义,主要是指不强为,不横加干涉。
如果教育儿童时,施教者以成见加以干涉,就会破坏儿童的自然本性,阻碍儿童的成长,因此他提及要实行“消极教育”。
因此本题只有A项是对消极教育的正确理解。
故选BCD。
15.【答案】ABC。
解析:教育过程是提高学生认识的过程,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已知与未知的关系;(2)符号与意义的关系;(3)具体与抽象的关系;(4)读书与活动的关系。
故选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