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表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总结
遗传物质基础DNA的探索:
转化因子的发现→转化因子是DNA→
DNA是遗传物质→DNA是主要遗传物
质
DNA复制是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
复制方式——半保留复制。
基因的本质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
段
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
程;
②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来直接
影响
脱氧核苷酸是构成DNA的基本单位。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DNA分子结构:DNA双螺旋结构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碱基不同排列构成了DNA的多样性,也说明
了生物体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因。
DNA双螺旋结构和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
复制能够精确、准确地进行,保持了遗传的连
续性。
各种生物都公用同一套遗传密码。
中心法则的书写。
一个性状可由多个基因控制。
生物变异不可遗传:不引起体内遗传物质变化
可遗传: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
变异
多倍体产生原因,是体细胞在有丝分裂
过程中,染色体完成了复制,但受外界
影响,使纺锤体形成受破坏,从而染色
体加倍。
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
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
通过有性生殖过程实现的基因重组,为生物变
异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来源,是形成生物多样性
的重要原因之一。
多倍体育种营养物质增加,但发育延迟、结实
少。
单倍体育种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一个稳定的
纯系品种,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
优生措施禁止近亲结婚;遗传咨询;适龄生育;产前诊断。
高中生物生物与环境知识点总结
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
光:
光对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着决定性作
用。
光对动物的影响很明显。
(繁殖活动)
生物因素
种内关系:种内互助、种内斗争
种间关系:互利共生、寄生、竞争、捕食
温度:温度对生物分布、生长、发育的影响
水:决定陆地生物分布的重要因素。
种群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
龄组成、性别比例。
数量变化:“J”曲线、“S”曲线。
研究数量变化意义:在野生生物资源的
合理利用和保护、害虫防治方面。
影响种群变化因素:气候、食物、被捕食、传
染病。
人类活动对自然界中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越
来越大。
生物群落垂直结构、水平结构
生态系统结构
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
消费者;分解者。
成分间联系——食物链、食物网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是流经该系
统的总能量。
能量流动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沿着食物链、网进行的。
据此实现对能量的多极利用,从而大大提高能
量利用效率。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
生态系统稳定
性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
度。
一个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
稳定性之间往往存在相反的关系。
生态系统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
调节能力越低,抵抗力稳定性越低。
高中生物生物进化知识点总结
生物进化进化基本单位——种群
进化实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突变和基因重组只是产生生物进化的
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方向。
生物进化方向由自然选择决定。
不同种群之间一旦产生生殖隔离,就不
会有基因交流。
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方向;
隔离是新物种形成必要条件。
高中生物生物多样性知识点总结
生物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
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生物多样性价值直接、间接、潜在使用价值。
直接使用价值:药用、科研、美学价值,工业
原料,
我国生物多样性特点:
①物种丰富
②特有的和古老的物种多
③经济物种丰富
④生态系统多样
面临的威胁:
全世界物种灭绝速度加快;遗传多样性、物种
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都面临威胁。
原因:
①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②掠夺式开发
③环境污染
④外来物种入侵或引种到绝少天敌的地区。
生物多样性保护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加强教育和法制
管理
强调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意味禁止开
发和利用,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
开发利用。
就地保护是保护物种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就地保护主要是指建立自然保护区。
迁地保护是就地保护的补充,为将灭绝的生物
提供了生存的最后机会。
环境污染危害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
弃物污染、噪声污染。
富营养化——水华、赤潮我国大气污染属于煤炭型污染(烟尘、SO2)
噪声污染危害:损伤听力;干扰睡眠;诱发疾病;影响心理;影响禽蓄产量。
生物净化绿色植物净化、微生物净化
绿色食品不是一定禁止使用化学合成物质。
AA级食品不使用任何有害化学合成物质。
高中生物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知识点总结
生殖无性生殖、有性生殖
有性生殖使产生的后代具备了双亲的
遗传特性,具有更强的生活能力和变异
性,对生物的生存和进化具有重要意
义。
单子叶:玉米、小麦、水稻
双子叶:豆类(花生、大豆)、黄瓜、荠菜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
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具有遗传和变异作
用。
个体发育从受精卵开始发育到性成熟个体的过程。
植物个体发育
花芽形成标志生殖生长的开始。
受精卵经过短暂休眠;受精极核不经休眠。
胚柄产生激素类物质,促进胚体发育。
动物个体发育胚胎发育、胚后发育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的胚胎发育早期具有羊
膜结构,保证了胚胎发育所需的水环境,具有
含色素的动物极总是朝上,保证胚胎发育所需的温度条件。
生物的个体发育是系统发育短暂而迅速的重演。
防震和保护作用,增强了对陆地环境的适应能力。
高中生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总结
植物生命活动调节基本形式激素调节动物生命活动调节基本形式神经调节和体液
调节。
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
植物向性运动是植物受单一方向的外界刺
激引起定向运动。
植物的向性运动是对外界环境的适应
性。
其他激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
酸、乙烯。
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不是受单一激素
调节,而是由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
调节。
生长素是最早发现的一种植物激素。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这与生长素浓
度和植物器官种类等有关。
生长素的运输是从形态学的上端向下端运输。
应用:促扦插枝条生根;促果实发育;防落花
果。
动物——体液体液调节:某些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
送,对人和动物体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
调节。
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反馈调节:协同作用、拮抗作用。
通过反馈调节作用,血液中的激素经常
维持在正常的相对稳定的水平。
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激素调节是通过改变细胞代谢而发挥作用。
生长激素与甲状腺激素;血糖调节。
动物——神经生命活动调节主要是由神经调节来完
成。
神经调节基本方式——反射。
反射活动结构基础——反射弧
兴奋传导形式——神经冲动。
兴奋传导:神经纤维上传导;细胞间传
递
神经调节以反射方式实现;体液调节是
激素随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来调节。
体
内大多数内分泌腺受中枢神经系统控
反射活动——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大大地提高了动物适应复杂环境变
化的能力。
神经中枢功能——分析和综合
神经纤维上传导——电位变化、双向
细胞间传递——突触、单向
制,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动物——行为动物行为是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
运动器官共同调节作用下形成的。
行为受激素、神经调节控制。
先天性行为:趋性、本能、非条件反射
后天性行为:印随、模仿、条件反射
动物建立后天性行为主要方式:条件反
射
动物后天性行为最高级形式:判断、推
理
高等动物的复杂行为主要通过学习形
成。
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处主导地位。
性激素与性行为之间有直接联系。
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能促进性腺发育和性
激素分泌,进而影响动物性行为。
大多数本能行为比反射行为复杂。
(迁徙、织
网、哺乳)
生活体验和学习对行为的形成起决定作用。
判断、推理是通过学习获得。
学习主要是与大脑皮层有关。
高中生物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及营养和免疫知识点总结
人体稳态水盐平衡和调节
肾脏排尿是人体排出水的最主要途径。
人体内水盐平衡,是在神经调节和激素
调节共同作用下,主要通过肾脏完成。
在临床上把血钾含量作为诊断某些疾病的指
标。
钠平衡:摄入=排出(汗液+粪便+尿液)
缺钠: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四肢发冷
缺钾:心肌舒张、兴奋性失常。
血糖调节机理
调节血糖因素:下丘脑、血糖浓度
胰岛素是唯一能使血糖下降的激素。
糖尿病特点:三多一少
体温相对恒定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
保证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
必要条件。
对维持人体体温相对恒定起直接作用
的过程是皮肤散热。
人体调节体温能力是有限的。
体温调节
人的体温来源于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释放
出来的热量。
体温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量和
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皮肤、黏膜、内脏器
官分布有温度感受器。
人体营养健康能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保证机体生
长发育和生殖的外源物质,叫营养物
质。
营养是保证人体健康的基础。
营养物质功能:提供能量;提供构建和修复机
体组织的物质;提供调节机体生理功能的物
质。
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
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种天然防御功能。
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
特点:先天性;反应快;抵抗病原体多;作用时强度弱。
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物质——物质基础。
抗原:异物性;大分子性;特异性(抗原决定簇)
抗原决定簇是免疫细胞识别抗原的重要依据。
抗体: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组织液、外分泌物。
体液免疫;细胞免疫
免疫失调过敏反应(过敏原+细胞表面抗体)
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一般不会伤害组织细胞。
有遗传倾向和
个体差异。
措施: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该过敏原。
自身免疫病
会对组织器官造成损伤。
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
疮。
免疫缺陷病
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人类免疫缺陷病(HIV)
免疫学的应用免疫预防——人工自然免疫
免疫治疗——人工被动免疫
器官移植
免疫预防使人免受某些传染病折磨的有效措
施。
免疫治疗调整病人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目
的
组织相容性抗原(人类白细胞抗原HLA);
只要供者与受者的主要HLA有一半以上相同,
就可以进行器官移植。
一般会发生排斥反应,病人还要长期使用免疫
抑制药物,使免疫系统“迟钝”。
高中生物遗传与基因工程知识点总结
细胞质遗传细胞核遗传、细胞质遗传
细胞质遗传特点:母系遗
传;无一定分离比;同一植
株可能表现多种性状。
最能说明细胞质遗传的实例:
紫茉莉质体遗传。
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DNA都
能自我复制,并通过转录、
翻译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
基因结构原核细胞:非编码区+编码
区
在调控序列中,最重要的是
位于编码区上游的RNA聚
真核细胞:非编码区+编码区(外显子+内含子)
人类基因组计划意义:
遗传病的诊断、治疗;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推动生物高新技术发展。
合酶结合位点。
在真核细胞中,每个能编码蛋白质的基因都含有若干个外显子核内含子。
基因工程基础:各种生物都具有同一
套遗传密码。
基本步骤:
提取→结合→导入→检测
和表达。
提取目的基因:直接分离、
人工合成。
当表现出目的基因的性状,
才能说明目的基因完成了
表达过程。
基因工程能为人类开辟食
物来源。
基因剪刀——限制性内切酶
(主要存在微生物)
基因针线——DNA连接酶
基因运输工具——运载体
(质粒、病毒)
最常用的质粒:大肠杆菌的质粒。
运载体条件:复制并稳定
保存;多个限制酶切点;
具有某些标记基因。
应用技术
生产药品转基因
工程菌胰岛素、干扰素、
白细胞介素、疫苗基因治疗转基因健康基因导入缺陷细胞
农牧食品转基因优良品质、抗逆性、动物产
物、食物
向日葵豆、抗虫棉、
乳腺细胞(蛋白)
环境保护转基因转基因生物净化假单孢杆菌→超级细菌基因诊断DNA探针
环境检测DNA探针水质监测(快速、灵敏)
侦查罪犯DNA探针部分DNA片段在个体间有显著差异
蛋白质工程在试验室里加快进化过程。
高中生物绪论知识点总结
生物的基本特性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
基础
新陈代谢作用
应激性
生长、发育、生殖
遗传和变异
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和影响
环境
生物体的基本组成物质中都有蛋白质和核酸。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新陈代谢是活细中全部有序的化学变化的总
称。
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生物学发展三阶段:
描述性生物学、实验生物学、分子生
物学
《细胞学说》——为研究生物的结构、生理、
生殖和发育奠定了基础;
《物种起源》——推动现代生物学的发展方面
起了巨大作用;
孟德尔;DNA双螺旋结构;
生物科学发展生物工程、医药、农业、能源开发与
环保
疫苗制造——核心:基因工程
抗虫棉;石油草;超级菌
高中生物细胞与细胞工程知识点总结
细胞生物膜系统细胞内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一定连续性。
核糖体翻译→内质网加工→高尔基体再加工。
作用:
①在细胞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运输、能量交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
②广阔的膜面积为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为各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
③保证了细胞的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1、理论阐明细胞生命规律
2、工业选择透过性(海水淡化、污水处理)
3、农业抗逆性(抗旱、抗寒、耐盐)
4、医学人工膜(人工肾)
细胞工程植物细胞工程:植物细胞培养、植
物体细胞杂交。
动物细胞工程:动物细胞培养、动
物细胞融合、单克隆抗体、胚胎移
植、核移植
植物细胞工程理论基础:植物细胞
的全能性
分化原因:基因选择性表达
动物细胞培养可检测有毒物质的
快速
动物细胞融合最重要用途:单克隆
抗体。
技术应用其它生产/意义
植物组织培养人工种子药物、食品添加剂、香料、色素、
杀虫剂,染料、化妆品原料(紫草
素)
植物体细胞杂交白菜-甘蓝克服远源杂交不亲和障碍;扩大可
杂交
的亲本组合范围;定向改变性状。
动物细胞培养蛋白质制品:病毒疫苗、干扰素、单克隆抗体。
皮肤补偿。
检测有毒物质。
动物细胞融合单克隆抗体生物导弹(抗体)
区别细胞工程
克服远源杂交不亲和障碍;
扩大可杂交的亲本组合范围;
定向改变生物遗传性状
应用:克隆、新物种、医药
基因工程
打破物种界限,定向改造生物遗传
性状
应用:医药、农牧业、食品业、
环境保护、邢侦
高中生物微生物与发酵工程知识点总结
微生物类群细菌、放线菌、病毒
细菌分裂方式:二分裂。
多数抗生素由放线菌产生。
病毒的衣壳决定病毒抗原特异性。
一种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
微生物营养营养:
各种成分:碳源、氮源、生长因子、无机
盐和水。
碳源——构成细胞物质和一些代谢产物。
氮源——合成蛋白质、核酸和含氮产物。
生长因子——合成酶和核酸。
糖类(葡萄糖)是最常用的碳源。
不同种类微生物对碳源种类、数量有不同
要求。
铵盐、硝酸盐是最常用的氮源。
生长因子:维生素、氨基酸、碱基等
天然物质(酵母膏、蛋白胨、动植物组织
提取液)可作为生长因子。
培养基配置原则:
目的明确、营养协调、PH要适宜
谷氨酸生产:
C:N=4:1菌体大量繁殖
C:N=3:1谷氨酸大量合成
PH:
细菌——6.5~7.5
放线菌——7.5~8.5
真菌——5~6
谷氨酸棒状杆菌——7~8
培养基种类:记忆实例
分类
物理
固体:分离、鉴定半固体:观察运动、
留种
液体:工业生产化学合成培养基:分类、天然培养基:工业
鉴定生产
用途选择培养基:抑制
剂、促进剂
鉴别培养基:指示
剂、化学药品
微生物代谢代谢产物:初级代谢产物、次级代谢产物
代谢调节:酶合成调节、酶活性调节。
酶分类:组成酶、诱导酶。
代谢人工控制途径:
诱变处理;改变细胞膜透性。
(记忆实例)
微生物代谢异常旺盛的原因:
表面积与体积比很大,能够迅速与外界进
行物质交换。
酶合成调节……保证代谢需要,避免胞内
物质能量浪费,增强微生物适应能力。
酶活性调节……(改变构象)快速、精细
调节方式。
微生物生长(记忆书本细节)四个时期:调整期、对数期、稳定期、衰
亡期。
连续培养:缩短了培养周期,消除不利于
微生物生长的某些环境因素,提高设备利
用率,便于自动化管理。
(稳定期进行)
影响因素:温度、PH、氧。
测定培养生长情况:将少量某细菌接种到
定容的液体培养基中观察。
测定方法:细
胞数;测重。
生长曲线反映细菌菌体生长状况。
调整期——代谢活跃,体积增长快,大量合成酶、ATP等。
时间取决于:菌种、培养条件。
对数期——代谢旺盛,形态、特征稳定。
留种,科研材料。
时间取决于:接种量、培养基。
稳定期——动态平衡,活菌数最大,大量积累次级代谢产物。
种内斗争最激烈,出现芽孢。
衰亡期——死亡率>繁殖率,有多种形态和畸形。
死细胞解体,释放代谢产物。
发酵工程发酵工程概念和内容:
发酵工程的应用:
医药工程:代谢产物中的抗生素、激素、
疫苗、干扰素、抗体等。
食品工程:传统发酵产品,食品添加剂,
单细胞蛋白。
谷氨酸棒状杆菌生产实例。
菌种的选育:诱变育种、基因工程、细胞
工程。
培养基的配制:根据配制三原则。
灭菌、扩大培养和接种。
发酵过程:控制影响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因
素。
分离提纯:菌体(过滤、沉淀),代谢产
物(蒸馏、萃取、离子交换)。
高中生物生物新陈代谢知识点总结
在新陈代谢基础上,生物体才能表现(生长发育遗传变异)生命的基本特征。
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
酶酶是活细胞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
有机物(蛋白质、核酸)
特征:高效性、专一性。
需要的适宜条件:适宜温度和PH
ATP 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形成途径:动物——呼吸作用
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形成方式:ADP+Pi或ADP+C~P
ATP在细胞内含量很少,但转化十分迅速,
总是处于动态平衡。
光合作用意义:除了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并
贮存在光合作用制造的糖类等有机物
中,以及维持大气中氧和二氧化碳含量
的相对稳定外,还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
要作用。
蓝藻在地球上出现以后,地球大气中才逐渐含
有氧。
水分代谢渗透作用必备条件:
具有半透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
原生质层:细胞膜、液泡膜和这两层膜
之间的细胞质。
蒸腾作用是水分吸收和矿质元素运输的动力。
矿质代谢矿质元素以离子形式被根尖吸收。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是相对独立的过程。
营养物质代谢三大营养物质的基本来源是食物。
糖类:食物中的糖类绝大部分是淀粉。
脂类:食物中的脂类绝大部分是脂肪。
蛋白质:合成;氨基转换;脱氨基
关注:血糖调节、肥胖问题、饮食搭配。
只有合理选择和搭配食物,养成良好饮
食习惯,才能维持健康,保证人体新陈
代谢、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甘油&脂肪酸大部分再度合成为脂肪。
动物性食物所含氨基酸种类比植物性食物齐
全。
三大营养物质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他们
之间可以转化,但是有条件,而且转化程度有
明显差异。
内环境与稳态内环境相关系统:循环、呼吸、消化、
泌尿。
包括: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
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
内环境理化性质包括:温度、PH、渗透
压等
体内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
行物质交换。
稳态意义:机体新陈代谢是由细胞内很多复杂
的酶促反应组成的,而酶促反应的进行需要温
和的外界条件,必须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酶
促反应才能正常进行。
稳态: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呼吸作用分类:有氧呼吸、无氧呼吸
有氧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都在细胞质
基质中进行。
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生物体生命活动都需要呼吸作用供能
意义:呼吸作用能为生物体生命活动供能;呼
吸过程能为体内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高中生物生命的物质基础知识点总结
生物体的生命活动都有共同的物质基
础
化学元素在不同的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相差很大。
分类:大量元素、微量元素
化合物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化学元素能够影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和差异性
化合物水、无机盐、糖类、脂类、蛋白质、核
酸。
水——自由水、结合水
无机盐的离子对于维持生物体的生命
活动有重要作用。
糖类——单糖、二糖、多糖。
脂类——脂肪、类脂、固醇
自由水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可以把营养物质
运送到各个细胞。
维持细胞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细胞形态、功
能。
糖类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也是细胞的主
要能源物质。
脂肪是生物体内储存能量的物质;减少身体热
量散失,维持体温恒定,减少内脏摩擦,缓冲
外界压力。
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固醇——胆固醇、维生素D、性激素;维持正
常新陈代谢和生殖过程。
蛋白质与核酸蛋白质和核酸都是高分子物质。
蛋白质是细胞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一
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蛋白质结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和肽
链的空间结构。
蛋白质功能:催化、运输、调节、免疫、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