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疗法治疗高血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疗法治疗高血压
作者:高志群
来源:《保健与生活》2019年第16期
高血压属于常见的慢性病,主要指由于动脉血压升高而导致的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
高血压的发病主要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年龄及饮食等有关,常常表现为头晕、头痛、胸闷、耳鸣、呼吸困难、肢体麻木和失眠等症状。
中医认为,高血压主要由饮食不当、劳倦过度、情志失调、年老气虚等因素所致。
拔罐治疗高血压疏通气血稳血压
方法一
取穴:大椎穴、肝俞穴、筋缩穴、三阴交穴。
大椎穴:位于颈部下端,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
肝俞穴:位于背部,在第九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处。
筋缩穴:位于背部,在后正中线上、第九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 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操作方法:刺络拔罐法。
先对大椎穴、肝俞穴和筋缩穴等穴位附近的皮肤进行消毒;之后用三棱针在上述各穴轻叩刺,以略微出血为度;然后对各穴位进行拔罐,留罐10分钟。
起罐后,擦净血迹。
每日1次或每两日1次。
方法二
取穴:气海穴、风市穴、心俞穴、肝俞穴、胃俞穴。
气海穴:位于下腹部,在前正中线上、脐中下 1.5寸处。
风市穴:位于大腿外侧部的中线上,在腘横纹上 7寸处。
心俞穴:位于背部,在第五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处。
肝俞穴:位于背部,在第九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处。
胃俞穴:位于背部,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 寸处。
操作方法:闪罐法。
让患者仰卧,采用闪罐法将火罐吸附于气海穴和风市穴,再快速拔起,反复数次,直至皮肤潮红或充血;然后让患者取俯卧位,采用同样的方法将火罐吸附于心俞穴、肝俞穴、胃俞穴等穴位,留罐10分钟。
每日1次。
方法三
取穴:阳陵泉穴、足三里穴、太冲穴、行间穴、侠溪穴。
阳陵泉穴:位于小腿外侧,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在犊鼻穴下3 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
太冲穴:位于足背,在第一、二趾缝间的凹陷处。
行间穴:位于足背,在第一、二趾合缝后赤白肉际凹陷处。
侠溪穴:位于足背外侧,在第四、五趾间的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操作方法:闪罐法和刺络拔罐法。
先用闪罐法将火罐吸附于足三里穴和阳陵泉穴上,稍作停留,立即拿掉,反复多次,直至皮肤潮红或充血为止。
再使用刺络拔罐法,用三棱针在太冲穴、行间穴和侠溪穴轻刺,以出现潮红或轻微出血为宜,然后拔罐,留罐10分钟。
每日一次。
注意事项:拔罐治疗高血压期间,应多食清淡食物,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此外,适当运动,保证睡眠和身心愉悦。
按摩曲池穴、太冲穴治疗高血压
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肱骨外上髁内缘凹陷处。
按摩方法:用右手拇指指腹順时针方向揉按左肘穴位,力度由轻渐重,揉按2分钟;再换
左手以同样的方法揉按右肘穴位。
每日2次。
太冲穴:位于足背,在第一、二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按摩方法:用右手拇指指腹旋转揉按右脚太冲穴,力度稍重,直至感到酸胀,揉按2分钟;再以同样的方法揉按左脚太冲穴。
每日2次。
辨证加穴
急进型高血压
表现:四肢乏力,口渴,多尿,视力减退,视网膜出血,蛋白尿,血尿,严重时可诱发心力衰竭和尿毒症。
按摩方法:按摩百会穴。
坐直,用一手食指指腹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各揉按百会穴2分钟,力度适中,以产生胀痛感为宜。
每日2~3次。
缓进型高血压
表现:头痛、眼花、目眩耳鸣、失眠、乏力、精神萎靡、肾衰竭等,如血压急骤升高,则会导致抽搐、昏迷、偏瘫、失语等。
按摩方法:按摩天柱穴。
坐直,用双手拇指指腹环形揉按两侧穴位,力度由轻渐重,配合呼吸,均匀缓慢,持续3~5 分钟。
每日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