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鉴赏《恋爱的犀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戏剧鉴赏《恋爱的犀牛》
《恋爱的犀牛》是1999年由著名先锋派戏剧导演(现为国家话剧院导演)孟京辉执导,他的妻子廖一梅编剧的“先锋戏剧”,这是他们夫妻档的“第一个孩子”。
1999年夏天,在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小剧场演出了40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创造了小剧场史上的奇迹; 2003年《恋爱的犀牛》首登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演出5场,新版男女主角成为了青年爱情偶像的代名词,“非典”过后又在北京人艺小剧场连演33场,再次带动了小剧场戏剧的繁荣局面; 2004年以大剧场版被搬上了舞台。
该经典戏剧不仅在来来往往地人流中得到热烈响应,而且还进入了大学校园,而且还进入了大学校园,成为了年轻一代的爱情圣经。
2008年它饱含新锐的视觉空间,沉淀内敛的文学魅力,不同以往的表演理念重归舞台,可能当年的先锋小剧场戏剧谈不上先锋了,但它依旧堪称中国戏剧史上的里程碑。
《恋爱的犀牛》是一个关于爱情的故事,讲一个男人爱上一个女人,为她做了一个人所能做的一切。
剧中的男主角“马路”是别人眼中的偏执狂,正如他朋友所说他总是过分夸大一个女人和别的女人之间的差别,在人人都都懂得明智选择的今天,他可以算是人群中的犀牛,实属异类。
而性感神秘的女孩“明明”在年轻人马路面前出现的一瞬间,“马路”的生活彻底改变了:他为了“明明”去学电脑、勤洗澡、上恋爱培训班……“马路死心塌地爱着明明,而明明却爱着一个叫陈飞的艺术家,这是一段错位的爱情。
一个叫马路的爱情偏执狂,历经“进行——失望——绝望”这三个阶段去追求另一个叫做明明的爱情偏执狂,这是一根牵引着我们一步步深入故事的绳索。
你是我温暖的手套,冰冷的啤酒” 这是马路参加恋爱培训班后为讨好明明说过的情话。
虽然“手套”、“啤酒”算不上浪漫,可是对于马路这个犀牛饲养员来说这已经是他能做到的最好程度了。
他把明明比作生活中孰不可耐的两种东西,是想让她明白自己的心意。
可是,无论是鲜花、誓言、还是肉体的亲昵都不能改变明明的铁石心肠。
所谓“明智”,便是不去做不可能、不合逻辑和吃力不讨好的事。
在有着无数可能、无数途径、无数选择的现代社会,人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最佳位置,都能在情感和实利之间找到一个明智的平衡支点,避免落到一个自己痛苦,别人耻笑的境地,可这正是马路所不会的。
该剧的第二场《玩牌》颇有看点,四处乱窜的推销员“牙刷”被执着、倔强的马路逼问地哑口无言不说,一个20多岁刚步入社会的青年就这样被急哭了,这在现实中是很不现实的。
而“牙刷”推销牙刷的广告词在让众人发笑的同时,也暗含了当今电视中普遍应用的三点内容:凡是产品必然有革新成分,产品的功能很强大,有专门的机构确认其功能。
这理应是对当今广告的欺骗性的反讽。
“牙刷”找妙龄女郎红红与莉莉,纷纷献计如何让马路放下明明,回到大家中间。
最终红红的方案被采用了。
或许为了平衡,在医院工作的大山却看上了献计不成,失落中的莉莉,两人闪电结婚。
这个情节是出人意料的,在结婚典礼上,这对新人的一席话使我明白:在他们心中,结婚只是一种人生任务,只要完成了,不管后果如何。
或许他们的结婚太过仓促、太过茫然、太过草率,就像马路的爱情来的那么突然。
或许,没有偏执就没有新的创举,就没有新的境界,就没有你想也想不到的新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