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焊接专业教学诊断与改进的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院校焊接专业教学诊断与改进的研究作者:马春雷
来源:《发明与创新·教育信息化》 2018年第1期
作为工业领域的“缝纫机”,成本低、质量可靠的焊接技术已经成为制造业,尤其是装备
制造业的重要加工手段之一。

从现阶段我国焊接行业的总体发展趋势来看,焊接自动化水平将
进一步提升,社会各领域对焊接高技能型人才需求进一步加大。

高职教育应结合社会发展需求,积极应用先进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综合技能,增强高职焊接专业人才的就业竞争力。

一、高职院校焊接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单一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不够灵活,教学模式单一。

一般情况下,教师
在实训之前会向学生讲解本次操作所涉及到的理论知识,并介绍相应的操作技术和步骤,然后
让学生按此自行操作。

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看似明白了整个操作过程,但是在具体操作时,
却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对于这些问题,很多学生不敢向教师请教,久而久之,导致学习积
极性下降。

有些教师为了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忽视了实践教学的循序渐进。

动手能力不强的学生由
于跟不上教学进度,只能放弃学习。

因此,整体教学质量不高。

(二)教学内容与实践操作衔接不一致
现阶段高职院校焊接专业的理论知识教学和实践技能教学不是由同一个教师完成的,这就
使得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之间可能存在矛盾,学生对焊接技术无法完全理解和掌握,严重阻碍
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材是焊接知识传承的重要载体,是经过反复论证和实践后得出的科学知识。

但很多教师
没有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对教材照搬照抄,无法揭示其中的深刻内涵,很难培养出来适应社会
发展要求的人才。

二、完善高职院校焊接专业教学的对策分析
(一)编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材
首先,教材内容应有所变化。

一方面高职院校要拓展教材编写团队主体,将企业焊接工程
师纳入焊接教材编制体系中。

另一方面要进一步丰富焊接教材内容,在保留基础知识的同时,
增加焊接职业资格考核所要求的专业知识,并及时更新先进的焊接技术,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
够掌握最新的知识,这样有利于培养复合型高技能人才。

(二)增加实践课程比例
为了进一步确保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高职院校要增加实践课程比例。

焊接实践操作
属于消耗性操作,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加大投入,积极采购相关仪器设备,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
机会。

同时,还要进一步完善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是锻炼学生焊接技术的重要场地,这就需要
高职院校积极引进先进的焊接实训操作设备,进一步缩短学校人才培养和岗位需求之间的差距。

(三)创新焊接课程教学模式
教师要改变过去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积极运用多媒体技术,充分发挥多媒体工具
的优势。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让学生及时了解最新的焊接技术知识。

多媒体的
应用还能够进一步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进一
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例如教师可以采用模块化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到某项焊接专业的学
习讨论中,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相应的任务,然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概括和评价,以此来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焊接知识的应用能力。

三、结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产业结构不断调整,高素质焊接人才需求量不断提升,这就需要高职院
校深化焊接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培养出更多社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以此推动我国机械制造强
国战略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常嘉玮.职业院校焊接专业教学改革构思及其实践探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4):303,306.
[2]耿晓东.论中职学校焊接专业人才的培养[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3(3):35-3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