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考语文模拟试题_2015年广东省海珠区三上学期综合测试(二)语文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珠区2015学年高三综合测试(二)试题
语文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栈.道/饯.行粗犷./旷.达伺.候/伺.机
B.嫉.妒/忌.恨储.存/处.方傍.晚/滂.沱
C.阡.陌/忏.悔百舸./沉疴.诲.人不倦/韬光养晦.
D.荟.萃/市侩.烙.印/奶酪.间.不容发/挑拨离间.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今年广州云台花园“奇妙俄罗斯之旅”中秋灯会受到追捧。
流光溢彩的东欧风情大门、神秘莫测的俄罗斯古堡、英俊威武的俄罗斯士兵、还有热烈奔放的俄罗斯国花向日葵,让八方游客仿若臵身美丽的“莫斯科郊外的夜晚”。
推陈出新的灯饰吸引了大批游客,真是众望所归呀。
A.流光溢彩 B.神秘莫测 C.推陈出新 D.众望所归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紫禁城是最伟大的人类建筑史上的艺术奇葩,是世界文化历史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标记。
B.课外阅读竞赛活动激发了同学们课外阅读兴趣,拓宽了大家的知识面,营造了良好的交流氛围,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C.伴随着城市的规模扩大和人口增加,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持续增加,许多城市陷入了不同程度的“垃圾围城”的窘境。
D.我们在欣赏古典诗歌的诗情美时,要充分利用现存的各种史传和资料,全面把握作者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
4.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想象力是指在知识材料的基础上,。
它是一种能促使人类预想不存在事物的独特能力,最具改革性和启示作用。
想象力是知识的一种创意,,是
一种能面对日常生活挑战而衍生出创新主张的能力。
它是知识的一种创造,,将来还会创造更多,。
它也是知识的一种创新,绝对不会让现有的知识停
滞不前,。
历史上有些被认为是最荒谬的想象往往成为人类的创举,想象
力能够让知识创造出许许多多人间奇迹。
,人类才会有今天和未来。
①正是具备了超凡的想象力
文化的本质是什么?有人统计过,国内外专家学者给文化下的定义有360多种。
我觉得这些定义虽然在语言表述上有很多细微的差别,但关于文化的理解,其精神实质是一样的。
文化这个概念,是相对于“自然的、原始的”意思提出的,最初是指耕种土地。
自然界原始的地球环境本身并不存在文化,自从有了人,开始按照人的方式改造环境,改造地球,从事耕种土地、改造自然这种人为事业,就是文化的起点。
所以文化的实质,我们用一个简单的词来概括就是“人化”。
它来源于人在地球上按照自己的尺度来改造自然环境,使自然环境符合人的尺度、人的需要,也就是把自然环境人化了。
人化本身还包括对人自己的人化,因为人一生出来还是个自然生命体,怎样和发展起来的人类社会相一致,成为现实的、具体的、社会的人,就有一个人化的过程,可以叫做“化人”。
所以,文化的本质简单地说是“人化”,再展开说就是“人化和化人”。
“化人”就是教育、培养人。
古人说:“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我们人类改造自然环境、改造外部世界,积累了很多成果和经验,拿这些成果和经验再来武装人,就使更人符合“人”的发展方向。
总之文化最本质的意义,就是人化和化人的过程、结果和产物。
文化的产物有许多具体的形式,包括物质的、经济的、技术的、科学的、政治的、道德的、宗教的、文艺的,等等。
我们人的本性、人的能力有哪些方面,文化里面就包含哪些方面的形式。
我们继承了人类的文化成果,同时在这个基础上要创造新的文化成果,这样人类就通过不断的人化和化人使自己得到提升,越来越成为大写的完整的全面发展的人。
给文化下定义,主要不是指文化的外在形式和外在成果,文化有大中小的概念,最小的概念有时就是指学习、上学受教育,就是指认字。
我们所说的“四有新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中,按狭义来说,“有文化”就是指这一方面,而在广义
上,“四有”都是文化。
最广义的文化是哲学上的概念,不是指某一特定的物品、特定的活动或者特定的形式本身,而是指一种本质的过程和方式,即人如何把自然界人化,人如何人化自己。
梁漱溟先生给文化下的定义是“人的生存样式”,它体现在人生活的整个过程,贯穿始终,不是凝固不变的外在的东西。
用“化人”和“人化”这两个词来理解文化,就是把文化看做是历史过程,这有助于我们从宏观上理解大文化的本质和含义。
从这个角度来理解文化,我们要注意两点:第一是文化作为一种样式、一种模式,是一种方式本身。
我们谈文化,不要光谈文化的产品、文化结果和文化机构,要注意到文化产品产生过程的方式,文化机构运行的方式,文化活动本身所包含的一些潜在地反映着人的思想方法、思想感情、价值取向的东西。
我们理解文化要在各种行为、各种社会关系活动的样式中进行。
文化的特点不在于人们“做什么”,而在于“怎么做”。
古往今来人们“做什么”都差不多,而造成文化差别的,就在于同样的事情用不同方式去做。
所以,我们把握文化的深层特征和实质内容时,既要注意做什么,更要注意怎么做。
文化本身有一些不是外在的、形式上的东西,而是内在的、深层次的东西。
我觉得,我们在很多年里、在很多方面有爱搞形式主义的风气,搞文化则更容易搞成形式主义,如果那样,我们想发展文化,可能就选择了南辕北辙的方式,反而糟蹋了文化。
我们一定要在实事求是、扎扎实实的基础上,在深层次的底蕴上下功夫,提高我们的文化层次。
第二就是:文化是人自己生存发展的权利和责任。
文化是从哪里来的呢?文化的形式、状态和发展的动因都是来自人的生活实践本身,人的生存本身不仅造就了文化,而且离不开文化。
(选自李德顺《文化的先进性与文化体制改革》)12—13题为选择题。
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
(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文化的定义难以统一,因为国内外专家学者给文化下的定义有几百种之多,各个定义有很多差别,所以无法解说。
B.因为“文化”与“自然”“原始”是相对立的,因此原始社会没有文化,只有到了现代人们上学读书才有了文化。
C.社会生活中各种物质、经济、技术、科学、政治、道德、宗教、文艺等都是文化的产物,是人类的文化成果。
D.最广义的文化体现在人生活的整个过程,贯穿在人类发展的始终,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是不断变化发展着的。
E.理解文化是一种样式、是人生存发展的权利和责任所在这两点是理解文化的关键,也是提高我们文化层次的关键。
13.下列不属于本文所认为的“文化”范畴的一项是(3分)
A.耕种土地,收获粮食 B.蜜蜂筑巢,酿造蜂蜜
C.发明飞船,探索宇宙 D.孩子游戏,看图说话
14.文中“人化”和“化人”各指什么?请结合文意概括。
(4分)15.作者在接受《广州日报》的采访时,认为过去常说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其实应该是“经济搭台、文化唱戏”。
作者这个观点的依据是什么?请结合文意分析。
(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
每组试题3小题。
共l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
作答前,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小题。
一滴水可以活多久
迟子建
这滴水诞生于凌晨的一场大雾中。
人们称它为露珠,而她只把它当作一滴水来看待,它的的确确就是一滴水。
最初发现它的人是这个七八岁的小女孩,她不是在玫瑰园中发现它的,而是为了放一只羊去草地,在一片青草的叶脉上发现的。
那时雾已散去,阳光在透明的空气中飞舞。
她低头的一瞬发现了那滴水。
它饱满充盈,比珠子还要圆润,阳光将它照得通体透亮。
v
她在敛声屏气地盯着这滴水看的时候,发现了一只黑黑的眼睛,她的眼睛被水珠吸走了,这使她很惊讶。
我有三只眼睛,两只在脸上,一只在草叶上,她这样对自己说。
然而就在这时,她突然打了一个喷嚏,那柔软的叶脉随之一抖,那滴水骨碌一下便滑落了。
她的第三只眼睛也随之消失了。
她便蹲下身子寻找那滴水,她太难过了,因为在此之前她从未发现过如此美的事物。
然而,那滴水却是难以寻觅了。
它去了哪里了?它死了吗?
后来她发现那滴水去了泥土里,从此她便对泥土怀着深深的敬意。
人们在那片草地上开了荒,种上了稻谷,当沉甸甸的粮食脱去了糠皮,在她的指间矜持地散发出成熟的微笑时,她确信她看见了那滴水。
是那滴水滋养了金灿灿的稻谷,她在吃它们时,意识里便不停地闪
现出凌晨叶脉上的那滴水,它盈盈欲动,晶莹剔透。
她吃着一滴水培育出来的稻谷一天天地长大了,有一个夏日的黄昏,她在蚊蚋的歌唱声中发现自己成了一个女人。
她开始长高,发丝变得越来越光泽柔顺。
后来,她嫁给了一个种地的男人。
她喜欢他的力气,而他则依恋她的柔情。
她怎么会有这么浓的柔情呢?她俯在男人的肩头老是有说不尽的话,后来她明白是那滴水给予了她柔情。
不久,她生下了一个孩子,孩子在她的哺育下长大。
后来,她又接二连三地生孩子,她渐渐地老了,她在下田时常常眼花,即使阴雨绵绵的天气也觉得眼前阳光飞舞。
她的子孙们却像椴树林一样茁壮地成长起来。
她开始抱怨那滴水,你为什么不再给予我青春、力量和柔情了呢?难道你真的死去了吗?她步履蹒跚地走向童年时去过的那片草地,如今那里已经是一片良田,入夜时田边的水洼里蛙声阵阵。
再也不见碧绿的叶脉上那滴纯美至极的水滴了,她伤感地落泪了。
她的一滴泪水滑落到手上,她又看见了那滴水,莹白圆润,经久不衰。
你还活着,活在我的心头!她惊喜地对着那滴水说。
她的牙齿渐渐老化,咀嚼稻米时显得吃力了。
儿孙们跟她说话时要贴着她耳朵大声地喊,即使这样,她也只是听个一知半解。
她老眼昏花,她的男人看上去也畏畏缩缩,终日垂头坐在门槛前的太阳底下,漠然而平静地看着脚下的泥土。
有一年的秋季,她的老伴死了,她嫌他比自己死得早,把她给丢下了,一滴眼泪也不肯给予他。
然而埋葬他之后的一个深秋的月夜,她不知怎的格外想念他,想念他们的青春时光。
她一个人拄着拐杖哆哆嗦嗦地来到河边,对着河水哭她的伴侣。
泪水落到河里,河水仿佛被激荡得上涨了。
她确信那滴水仍然持久地发挥着它的作用,如今那滴水幻化成泪水融入了大河。
而她每天又都喝着河水,那滴水在她的周身循环着。
直到她衰老不堪即将辞世的时候,她的意识里只有一滴水的存在。
当她处于弥留之际,儿孙们手忙脚乱地为她穿寿衣,用河水为她洗脸时,她的头脑里也只有一滴水。
那滴水湿润地滚动在她的脸颊,为她敲响丧钟。
她仿佛听到了叮当叮当的声音。
后来,她打了一个微弱的喷嚏,安详地合上眼帘。
那滴水随之滑落在地,渗透到她辛劳一生的泥土里。
她不在了,而那滴水仍然活着。
她在过世后又变成了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
有一天凌晨大雾消散后,她来到一片草地,在碧绿的青草叶脉上发现了一颗露珠,确切地说是一滴水。
她还看见了一只黑亮的眼睛在水滴里闪闪烁烁,她相信她与一生中所感受到的最美的事物相逢了。
(选自《迟子建散文精选》,有删改。
)16.请仔细阅读第一自然段两处画线的句子,分别说明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4分)17.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她”对“这滴水”的感情发生着变化,请结合全文分析。
(5分)18.读完文章后你认为“这滴水”有什么象征意义?作者对“一滴水可以活多久”作出了怎样的回答?(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小题。
我的世界小得不得了
周有光口述丁晓洁整理
我的人生没有什么传奇,就是多活了几年。
我经常说:大概是上帝太忙,把我忘掉了。
我到了八十五岁才离开办公室。
现在年纪大了,一百零五岁了,不能活动,就在家里面。
我的世界小得不得了:半张小桌子,半间小屋子,这是我的世界。
天下的事情,有好处,就都有坏处。
我年轻的时候是搞经济学的,我们学经济的时候,也是一阵风。
1955年,中国举行全国文字改革会议,成立一个新机构,叫“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领导要我到这个新机构来做语言文字工作,我就改行了。
既然改了行,我就专心一致,我的工作主要放在制定汉语拼音方案上。
我在欧洲的时候,看到欧洲人很重视字母学,就买了很多字母学的书,自己看,觉得很有趣味。
想不到隔了许多年还有用处。
制定汉语拼音方案,你不懂字母学是不行的,而当时这个学问几乎没有人知道,我就写了一本小书,叫做《字母的故事》,引导大家对于字母学有一点了解。
想不到这本小书出来以后,很风行,一下子印了几版。
这项工作在今天发挥作用了,大家都要用手机,发短信都是用拼音嘛,所以,拼音推广了手机,手机也推广了拼音。
我是最早用电脑写文章的,那时候我写了一篇文章,叫《大家用电脑》。
我一早就提倡用电脑来处理汉字,当时有的人不赞成,后来大家都用电脑了,也用不着我提倡了。
电脑当然是好东西了,可是好东西都是有坏处的,坏处就是小孩子现在不会写字了。
所以说天下的事情,有好处,就都有坏处。
网上有人写文章骂我,我看了,骂我的文章我最喜欢看,好玩得很。
讲得对我就改正,讲得不对我笑笑就完了。
譬如我说“世界观没有阶级性,说世界观有阶级性是错误的”,有人就写文章骂我了:“社会有阶级,人当然是有阶级性,世界观当然有阶级性。
”我觉得他的话不对,不理他就算了,我不跟他辩论,很好对付的。
我下放宁夏的时候,有一天通知说:明天清早5点要开会,重大的会。
因为宁夏那个地方,早上很冷,中午很热,我一看天气很好,中午一定很热,就戴了一个大草帽。
开会开到10点钟,大雁飞来了,不是几千只,是几万只,像乌云一样过来了。
千千万万的大雁,飞到我们头上的时候,有一只大雁突然发命令,一声怪叫,大家下大便。
大便像雨一样下来,我戴了大草帽,没有多大问题,人家是满头大雁的大便,狼狈不堪。
他们说这是一万年才碰到一次的——不是很好玩吗?
我是上海解放了才回国的,然后三十年跟国外不往来。
可是到了1979年年底,领导来找我,说你赶快准备,下礼拜代表中国到巴黎去开会。
我说我不想去了,你看我带回来的,用了三十年的西装,都穿破了。
领导说没有关系,你赶快去做新的,从袜子到大衣,都做新的带去,开了会回来,一概交给国家。
开了会回来,我仍旧穿破衣服——不是很好玩吗?更
有趣的是上飞机的时候。
领导派了一个人,陪我到飞机旁边,他告诉我:你是联合国请的,联合国给你很多钱,所以我们就不给你美元了,还有,你的皮夹子要拿出来,人民币不能带到国外去。
我把皮夹子交给他,联合国给我的钱我要到巴黎才能拿到,我口袋里一分人民币都没有,一分美元也没有。
人家后来问我:你怎么敢上飞机的?人已经到了飞机门口,你不上也得上,可是我不心慌,因为真正没有办法,我在国外还是有点关系的。
上飞机口袋里面一分钱都没有——不是很好玩吗?
我是乐观主义者。
古书中有两句话,一句叫“猝然临之而不惊”,一句叫“无故加之而不怒”,这两句话在“文化大革命”当中对我用处很大。
什么叫“猝然临之而不惊”呢?人家来打击你,毫无道理地突然来打击你,你不要惊慌;“无故加之而不怒”,人家说你这样不对那样不对,都是瞎讲的,毫无道理的,你不要生气。
我又不惊慌,我又不生气,那么我就可以渡过这个艰难了。
我认为坏的事情都会过去的,好的事情一定会来的。
我跟沈从文的交往非常多,我们两个人的背景是完全不一样的,可是大家都是乐观主义者。
他不是很有名的文学家吗,解放以后叫他去做故宫博物馆的解说员,人家以为他很不高兴,但是他一点也没有不高兴。
他说,本来我要看故宫的古董很不容易,现在我不是方便了吗?他这一点跟我一样,坏事情要看到好的一面。
我们常常在一起,考古的东西我不懂就问他,外国的东西他不懂就问我。
我们经常出去旅游,很有意思的。
我是相信进化论的,不仅动物在进化,作为动物的人在进化,同时人的社会也在进化。
假如你相信人类社会是进化的,一步一步往前走的,假如今天还是落后的,明天会一步一步走上去的,那么你就能变得乐观。
(《新周刊》2010年第11期)19.周有光说“我的世界小得不得了”,他的理由是什么?读完本文后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4分)
20.概括传主的三个主要人生观,并各举一例简要分析。
(5分)21.本文的整理者丁晓洁说自己的感受是“实际上在整个谈话中,他都是这样的:把所有艰难的时光,统统当成笑话来讲。
”你认为是这样吗?请举两例说说理由。
(6分)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2.请根据下列语句,写一个以“博客”为对象的单句,要求语序合理,不得遗漏语句中的信息(可以适当增删词语)。
(6分)
①博客是一种简便的网站内容管理系统。
②博客的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并且不断更新。
③博客能通过评论等形式实现作者与读者的交流。
④博客能提供符合通用标准的内容摘要。
23.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则短信。
(6分)
2013年7月1日起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
独生子新宇大学毕业后在广州工作了三年,年近七旬的父母则生活在肇庆。
本来新宇可以经常回家探望父母,但他是一名热衷旅行的“驴友”,一有假期就出门游玩了。
他觉得父母身体健康,衣食无忧,没事不需要经常回去,忙起来连电话也打得很少。
老年节即将来临,假设你是新宇最好的同乡好友,很想提醒他去看望一下父母,请编写一条不超过80字的短信,从不同角度劝说新宇要注意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
六、本大题1小题。
(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罗伯特〃科赫是十九世纪末德国著名的医生。
有一天,他为国王看病,国王说:“你给我看病,不能像看别的人那样!”罗伯特非常平静地回答说:“请原谅,陛下,
在我眼里,所有的病人都是国王。
”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013学年高三调研测试(二)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1-8题、13题每题3分,多选、错选的不给分。
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附:选择题答案说明
9.(1)(7分)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B。
①召集(官员)商议希望稍稍减少盐税数额,以宽舒民力。
(3分)
[3分。
译对“集议”与“纾”各1分,译对大意1分。
集议:召集(官员)商议;纾:宽舒。
]
②如今死亡、迁移的已经很多,难道重视更改已经有的户籍却轻易放弃百姓的生命吗?(4分)
[4分。
“徙”“顾”“成籍”各1分,译对大意1分。
徙:迁移;顾:难道;成籍:已经有的户籍。
]
(2)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分析文言文意的能力;能力层级C。
事例一:将减少的盐税转移到浙江西部,分派到商贾聚集的州县。
(移其所赋,散于商旅之所聚。
)
事例二:在王艮的努力下,海运船只被大风所损坏的,予以核实后扣除粮食的数额。
(运
船为风所败者,当核实除其数)
事例三:王艮力争行省采纳自己的建议,将安福州多征的田租全部免除。
[3分。
每个事例各1分。
]
附:参考译文:
王艮字止善,是绍兴诸暨人。
他崇尚气节,读书务求其中的道理以达到使用它的目的,不随便加以评论。
淮东廉访司征用书吏,调任淮西廉访司。
时逢朝廷下令监察部门一律革除南方士人,王艮于是就到两淮都转运盐使司做吏员,因任期达到了规定的期限,授任庐州录事判官。
淮东宣慰司征用他做令史,以廉洁能干著称。
历任建德县尹,授两淮转运盐使司经历。
绍兴路总管王克敬,认为按照人口数目征收盐税对百姓不利,曾经向行省建议,不见答复。
后来王克敬担任运盐转运使,召集官员商议稍稍减少盐税数额,以宽舒民力。
阻挠这一建议的人认为有既定的户籍,不可更改。
王艮毅然说:“老百姓实际人数少而强行按照超过的人数多征盐税,如今迁移、死亡的已经很多,难道重视更改已经有的户籍却轻易放弃百姓的生命吗!何况浙江西部的州县,商贾会集,也未曾按人口计算征税,将减少的盐税转移到浙江西部,分派到商贾聚集的州县,确实是一种好办法。
”于是议定每年减少征收绍兴食盐五千六百引。
不久又有人反对以前议定的结论,王艮准备辞职而去,丞相听说了这件事以后,急忙派人挽留王艮,因而他的建议也就确定了。
调任海道漕运都万户府经历。
绍兴官粮需要转入海道运往京师的有十万石,绍兴城离海有十八里,每年命令官府征集的民船以备短途运送,官吏得以相互勾结坑害百姓。
等运送到海边,掌管海运的人又不立即接收,造成折损短缺的弊病。
王艮坚持说:“海路运户既有官府付给他们的费用,何以又要官府搞得这么纷纷扰扰呢!”于是责成海路运户自行将粮食送入海运船只,海运船只被大风所损坏的,应当予以核实后扣除粮食的数额,因为公文往返,拖延了好几年都没有把事情办成,王艮取来办事人员的文案查阅,当即免除了损失的粮食五万二千八百石,钱二百五十万缗,运户才免于破产。
授江西行省左右司员外郎。
吉安路安福州有一个小吏,诬告百姓欺骗隐瞒了田租九千余石,起初只有八家被诬告,前后十几年,被牵连到的有上千家,行省多次派官员察问,小吏已经承认自己是欺骗诬告,而喜欢邀功生事的官吏,仍然强迫这些百姓交粮多征六百余石。
廉访司引证诏书条款将此删去,但始终不能制止。
王艮到任后,首先上奏:“安福州的田租,比原先治理时已经增加了一千一百余石,怎么还会有欺骗隐瞒的田租呢?按照廉访司所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