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俄语专业翻译课程思政的融入现状及实效性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俄语专业翻译课程思政的融入现状
及实效性研究
河北外国语学院 050000
摘要:为了培养全方位的育人格局,培养一批思想道德高尚基础扎实、勇于
创业的时代新人。

俄语专业不断探寻专业课程与思政共振的途径。

以探究高校俄
语专业翻译课程思政的融入现状及实效性为目的,对某高校俄语专业的320名学
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311份。

研究结果表明,从现状来看,俄语专
业翻译课程思政的融入程度较好,但在认知情况方面还有待提高。

从实效性来看,俄语专业翻译课程在融入思政元素后,教学效果较好,大部分学生对俄语专业翻
译课程思政的融入持赞成态度。

高校可以根据俄语专业翻译课的特点进行课程思
政融入,并以不同年级学生所喜爱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翻译课程思政教育。

关键词:高校;俄语专业翻译;课程思政;融入现状;实效性
引言
《高等学校俄语专业教学大纲》(第2版)明确规定,翻译课为高年级必修课,每周应不少于2学时,开设学期总数为2学期,从中看出这门课程在俄语专业人
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全国开设俄语专业院校170
余所。

其中,少数院校利用自身办学优势成立翻译学院或开设翻译专业,但大部
分院校现仅开设俄语专业。

俄语专业与俄语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尽相同,课
程设置存在明显区别,但在结业或继续升学时,学生们同台竞技,不分专业。


译能力是衡量俄语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突出的翻译能力是学生继续发展的推动力。

因此,俄语翻译教学研究不应只关注俄语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更应重视俄语
语言文学专业翻译教学工作的展开和学生翻译能力的提升。

1研究对象、方法与工具
1.1研究对象与方法
对某高校俄语专业的32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考查俄语专业翻译课程思政的融入现状与实际效果。

共有效回收311份,其中大一学生占比25.7%,大二学生占比24.5%,大三学生占比26%,大四学生占比23.8%。

1.2研究工具借鉴
学生的课程思政实效性评价指标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一些修改,最终形成俄语专业翻译课程思政融入的实效性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

2研究结果
2.1俄语专业翻译课程思政的融入现状与实效性
总体来看,俄语专业翻译课程思政的融入程度高于平均值,说明俄语专业学生在翻译课程的学习中所感知到的思政元素较多,思政元素融入到翻译课程的水平较高。

学生对俄语专业翻译课程思政融入的认知情况刚刚高于平均值,说明俄语专业学生对翻译方面的课程思政内涵和理论等内容仅有简单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学生对俄语专业翻译课程思政融入的情感态度高于平均值,说明大部分俄语专业学生对翻译课程思政的融入持赞成态度,且情感态度较为积极,间接说明俄语专业学生对翻译课程思政的融入具有较高的满意度,原因可能是他们认为在翻译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对传承中华文化和提升自身民族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对自身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积极作。

为更清晰地了解俄语专业学生对翻译课程思政融入的认知情况,对翻译课程思政融入认知情况的二级指标进行频率分析,并制成饼状图。

27.3%的俄语专业学生对翻译课程思政的内涵非常了解,64%的俄语专业学生对翻译课程思政的内涵比较了解,3.9%的俄语专业学生对翻译课程思政内涵的了解程度一般,4.8%的俄语专业学生不了解翻译课程思政的内涵,说明俄语专业翻译课程思政的融入效果较好。

绝大多数的俄语专业学生对翻译课程思政的内涵具有一定的了解,65.6%的俄语专业学生对翻译课程思政的主要内容比较了解,28.6%的俄语专业学生对翻译课程思政的主要内容了解程度一般,3.2%的俄语专业学生对翻译课程思政的主要内容非常了解。

说明虽然大部分学生对翻译课程思政的主要内容具有一定的了解程度,效果颇丰,但非
常了解翻译课程思政主要内容的学生所占比例较低,对翻译课程思政主要内容的
传授与整合还有待完善。

2.2俄语专业不同年级学生对翻译课程思政融入的差异比较分析
俄语专业学生在翻译课程思政的融入程度、对翻译课程思政融入的认知情况、对翻译课程思政融入的情感态度方面均存在年级差异。

从均值比较来看,在翻译
课程思政的融入程度上是大四>大三>大二>大一,在对翻译课程思政融入的情
感态度上是大四>大三>大二>大一,由此可见,融入程度和情感态度的均分会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而增长,说明俄语专业翻译课程思政的融入程度对学生的引
导效果较好。

在对翻译课程思政融入的认知情况上是大四>大三>大一>大二,
大二的均值分最低,说明大二年级学生对翻译课程思政融入的认知情况不如其他
三个年级,原因可能在于大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校园生活获取了更多的学习经验,因此在课堂学习上容易分散注意力,间接影响了对翻译课程思政融入的认知
程度。

3俄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现存问题解决对策
3.1树立修正意识
在翻译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养成校对意识,树立错误修正意识,对
俄汉双语语言现象进行批判性思考。

在翻译练习初期,学生普遍存在“翻完万
岁”“译出来就万事大吉”的应付心态,缺乏校对意识。

教师应在课程设计中加
入校对环节,帮助学生养成自觉校对习惯。

此外,学生处于本科学习阶段,双语
文字应用能力有限,因此经常出现语言使用偏误。

教师应重点强调,帮助学生树
立错误修正意识,避免基础性错误,努力达到翻译教学目标。

学生养成校对意识,避免重复性语言错误,提升翻译自我评估能力和修正能力,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
精力去传授翻译理论、翻译技巧等更高层面知识,翻译课堂的教学效果会更理想。

3.2培养术语意识
术语教育是以术语学基本理论为依据,以具备某一专业背景知识的高校学生
及社会有关行业人员为基本对象,以培养术语意识为中心目标、普及性的教学培
训活动。

术语素养指译者的术语意识,是基于术语学基础理论知识产生的对待术语的学术自觉性。

在高校展开术语教学、进行术语培训,是培养术语意识的最佳路径。

院系应鼓励本专业翻译教师积极参加校内外术语学培训,通过课堂讲授和专题讨论等形式系统学习术语学相关知识,了解术语翻译技术和翻译技巧。

翻译教师在掌握术语学相关理论后,完善自身知识结构,结合翻译实践经验,将术语学基础知识贯穿于翻译教学,此举将对学生术语意识养成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结语
对俄语专业翻译课程思政的融入现状和实效性进行研究。

从现状来看,俄语专业翻译课程思政的融入程度较好,但是在认知情况方面还有待提高。

从实效性来看,俄语专业翻译课程在融入了思政元素之后,教学效果较好,大部分学生对俄语专业翻译课程思政的融入持赞成态度。

经过方差分析后发现,俄语专业学生在翻译课程思政的融入程度、对翻译课程思政融入的认知情况、对翻译课程思政融入的情感态度方面均存在年级差异。

虽然俄语专业大二学生对翻译课程思政的认知情况还需提升,但总体来看,各年级学生对翻译课程思政的融入较为认可,且实际效果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闵辉.课程思政与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J].思想理论教育,2019,(07):23-24.
[2]李旭芝.高校“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20.
[3]刘诗含.黑龙江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实效性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
业大学,20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