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学历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歌行》《归园田居》学历案
【学习主题】
《短歌行》《归园田居》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习目标】
1.诵读两首诗,感受诗歌韵味,把握不同的感情基调。
2.品味语言,理解并赏析两首词的不同情感和风格。
3.把握诗人形象,感受不同的生命状态,形成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学习重难点】
1.品味语言,理解并赏析两首词的不同情感和风格。
2.把握诗人形象,感受不同的生命状态,形成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学情分析】
在有一定的诗词知识积累的前提下感悟诗歌
【学法建议】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成果展示法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发现问题
预习任务1:知人论世——了解作家作品,时代背景
短歌行
❶识作者
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曹操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
文学家。
曹操雄才大略,“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对历史的发展有不可泯灭的功勋。
①
作为军事家,指挥了官渡之战这个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
著有《孙子略解》《兵
书接要》等书。
作为文学家,曹操精音律,善诗歌,即使在鞍马劳顿中,也常常横槊赋诗,随章命题。
他的诗
歌内容较为丰富,风格苍劲悲凉。
有反映战乱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有反映个人政治抱负的《短
歌行》,有写景的《观沧海》和抒情的《龟虽寿》等。
②
他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招集当时的许多著名文人,集中在邺下,公唱和,形成一个文学集团。
曹操自己的文学路线和写作态度对于其他文人起着更具体的领导和倡导作用,促进了建安文学的繁荣。
①戏曲舞台上常把曹操塑造成白脸奸臣,成为一个阴险、残忍、狡诈、狠毒的人物。
大家要睁开慧眼,仔细甄别哦。
②他的诗歌散文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余秋雨评价说,诸葛亮的文章是君臣之情,曹操的诗歌是宇宙人生,格局不一样。
确实如此。
❷知背景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
这年冬天十一月十五日夜,皎月当空,江面风平浪静,曹操乘船查看水寨,后设酒宴请诸将,饮至半夜,忽闻鸦声往南飞鸣而去。
曹操感此景而持槊吟唱了这首千古名作——《短歌行》。
本诗表达了曹操希望能够延揽人才、完成统一天下大业的雄心壮志。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即为明证。
❸明文体
歌行体
“短歌行”是乐府旧题,因其声调短促,故名。
多为宴会上唱的乐曲。
行,是乐府歌曲的一种体裁。
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很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的区别。
后遂有“歌行”一体。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思考:你还能举出歌行体的诗作吗?
❹拓知识
建安风骨
建安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
⑤“风骨”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概念,自南朝至唐,它一直是文学品评的主要标准。
魏晋风骨盛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浓墨重彩的两笔。
归园田居(其一)
❶识作者
隐逸的田园诗人——陶渊明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
东晋文学家。
浔阳柴桑人。
二十九岁
时开始出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
后陆续做过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小官,过着时隐时仕的
生活。
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他去世以后,友人私谥为
“靖节”,故后世称“陶靖节”;因曾任彭泽县令,后人又称为“陶彭泽”。
陶渊明是这一时期成就最高的诗人,他的出现不仅成为中国士大夫精神的一个象征,而且在
古典诗歌发展史上树立了一座里程碑,他所开创的田园诗以及“平淡自然”的诗风,把诗歌艺术
提高到一种美的至境,标志着汉魏以来古典诗歌所能达到的高度。
(见《晋书·陶潜传》。
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靖节二字具有平淡、清高、有气节的意思,符合先生品格。
❷知背景
405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
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
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
课本中所选是第一首。
除诗歌外,还有辞赋《归去来兮辞》。
欧阳修评价极高: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❸拓知识
田园诗
田园诗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多以农村景物和百姓、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
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第一个以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了大量的诗歌创作。
他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巧妙地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描述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描写细腻,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他开创的诗歌传统,被后代许多诗人继承和发扬。
如唐代的王维、孟浩然、储光羲、韦应物、柳宗元等人,都是他的这一传统的继承者。
而李白、白居易、辛弃疾、苏轼等大诗人,也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陶渊明的影响。
预习任务2:整理基础字词,划出不理解的字词
《短歌行》
①譬.如( ) ②子衿.( ) ③呦.呦( )
④可掇.( ) ⑤度阡.( ) ⑥契.阔( )
⑦谈.( ) ⑧三匝.( ) ⑨吐哺.( )
契阔谈.,心念旧恩
“”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
古义:今义:一门数学学科。
(1)鼓
①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
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③微风鼓.浪,水石相搏( )
④钟鼓.之音( )
(2)绝
①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
②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③真黄山绝.胜处( )
④夜久语声绝.( )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归园田居(其一)》
1.记字音
①羁.鸟( ) ②守拙.( ) ③荫.后檐( )
④暧.暧( ) ⑤墟.里烟( ) ⑥狗吠.( )
⑦樊.笼( )
2.古今异义
暧暧远人村,依依
..墟里烟
古义:。
今义:因留恋而不忍分离
3.一词多义
(1)归
①守拙归.园田( )
②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
③不图子自归.( )
④返璞归.真( )
⑤男有分,女有归.( )
(2)去
①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
②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
③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
④大江东去.( )
⑤为汉家除残去.秽( )
预习任务3:诵读诗歌,找出两首诗中的诗眼,围绕这个两个词厘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及情感。
诗眼:指作品中点睛传神之笔
①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某个字;
②全篇最关键的词句,是一篇诗词的主旨所在。
任务探究 1.这两首诗歌分别塑造了抒情主人公什么样的形象?
任务探究2..曹操想“迎嘉宾”“掇明月”“念归心”,陶渊明重“爱丘山”“归园田”“返自然”,各自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和怎样的价值观念?
三、课后评价,解决问题
任选一题,结合课堂所学写作
任务 1.鲁迅先生评价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他评价陶渊明:“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静穆,所以他伟大。
”你如何理解呢?请根据曹操和陶渊明的作品客观评价一下。
任务 2.曹操和陶渊明,一个是一世之雄,一个是隐逸之宗;一个具有一统天下的宏大气魄,一个则有崇尚自由的隐逸情怀。
你赞成那种生活?
作业:
1、对比阅读《短歌行》与《龟虽寿》,思考后面的问题。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这两首诗的主旨有何异同?
(2)这两首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异同?
2、阅读陶渊明的《读〈山海经〉(其十)》,思考后面的问题。
读《山海经》(其十)
陶渊明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归园田居(其一)》和《读山海经(其十)》中,我们分别看到了什么样的陶渊明?两种性格是否矛盾?
《短歌行》《归园田居》学历案答案版
一、课前预习
任务2.整理基础字词
《短歌行》
①譬.如(pì) ②子衿.(jīn) ③呦.呦(yōu)
④可掇.(duō) ⑤度阡.(qiān) ⑥契.阔(qì)
⑦谈.(yàn) ⑧三匝.(zā) ⑨吐哺.(bǔ)
契阔谈.,心念旧恩
“”同“宴”,宴饮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
古义:多少。
今义:一门数学学科。
(1)鼓
①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弹)
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击鼓)
③微风鼓.浪,水石相搏(振动)
④钟鼓.之音(一种乐器)
(2)绝
①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断绝)
②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③真黄山绝.胜处(极,最)
④夜久语声绝.(停止)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宾语前置
《归园田居(其一)》
1.记字音
①羁.鸟(jī)②守拙.(zhuō)③荫.后檐(yìn)
④暧.暧(ài)⑤墟.里烟(xū) ⑥狗吠.(fèi)
⑦樊.笼(fán)
2.古今异义
暧暧远人村,依依
..墟里烟
古义:隐约的样子。
今义:因留恋而不忍分离
3.一词多义
(1)归
①守拙归.园田(回到)
②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归附,归依)
③不图子自归.(回娘家)
④返璞归.真(复归)
⑤男有分,女有归.(女子出嫁)
(2)去
①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离开)
②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过去的)
③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距离)
④大江东去.(往,到……去)
⑤为汉家除残去.秽(除掉)
预习任务3:诵读诗歌,找出两首诗中的诗眼,围绕这个两个词厘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及情感。
探究 1. 《短歌行》塑造了一位具有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而又求贤若渴的志士形象。
《归园田居》塑造了一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向往怡然自得的田园生活的隐士形象。
探究 2.“掇明月”,表现曹操思慕人才而不得的惆怅心理,“明明如月”流露出对人才的仰慕之情,在诗人心中,人才如悬空之月,明鉴宇内。
明月可望不可即,即为人才难得,也反映诗人欲得人才的迫切之情。
“复得返自然”,“自然”既是自然环境,又是顺适本性无所扭曲的生活,与开篇的“丘山”照应,是点题之语,表明诗人对田园的向往是源自“质性自然”的生活态度。
三、课后评价,解决问题
任务1.曹操名作有《蒿里行》《观沧海》和《龟虽寿》等,这些作品风格慷慨悲凉而沉郁雄健,从这些作品可以看出,曹操是一个在乱世中有顽强进取精神的人,称之为“英雄”也是实至名归。
而陶渊明因为自己的性格与世俗官场生活不适应,不适应仕途中繁文缛节的限制和尔虞我诈的权势之争,尽管反复多次出仕,但是最终归隐田园。
正是因为他并未完全脱离现实,却有这样的精神气节,“并非浑身静穆”,他才如此伟大。
作业答案:
1、答案①这两首诗均表达了人生短暂,年华易逝,要在有生之年建功立业之意。
②《短歌行》表达诗人求贤若渴的心情和任用人才、实现一统天下的宏伟抱负;《龟虽寿》则表现了诗人自强不息、老而弥坚的豪迈气魄和积极进取精神。
2、答案①这两首诗都运用了比兴手法,《短歌行》以“明月”“乌鹊”“山”“海”等作比;《龟虽寿》则以“神龟”“螣蛇”“老骥”等作比。
②除比兴手法外,《短歌行》大量用典;《龟虽寿》则托物言志,诗人以老骥自比,表达了积极进取的精神。
《归园田居(其一)》答案:《归园田居(其一)》体现了陶渊明追求自由、安于清贫、隐逸山野、洁身自好、远离官场、超脱世俗的美好情操。
而《读山海经(其十)》表达了他对精卫、刑天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的赞美,说明诗人自身也时时以这种精神自策自励,寄托了自己的悲愤和理想无法实现的悲慨。
两种性格并不矛盾,恰恰说明陶渊明是
个立体人物,他的归隐不仅仅是对田园的热爱,更是对无法实现抱负的绝望,其内心仍然不忘世事,想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