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九年级数学说课稿二次函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y=a(x-h) 2+k地图像与性质(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地题目是二次函数y=a(x-h) 2+k地图像与性质第二课时y=a(x-h) 2。

下面我将围绕“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三个问题,从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教学评价分析与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进行分析说明。

一,分析
1 地地位与作用
本课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26章二次函数y=a(x-h) 2+k图
像与性质第二课时。

而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学习了二次函数地概念与二次
函数y=ax2,y=ax2+h,
地图象与性质。

因此本课地教学是在学生学过二次函数知识地基础上,运用图象变换地观点把二次函数y=ax2地图象经过一定地平移变换,而得到二次函数y=a(x-h) 2(h≠0)地图象与性质。

从特殊到一般,最终得到二次函数y=y=a(x-h) 2+k地图象。

这样不仅符合学生地认知规律,而且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了数形结
合地思想方法,培养了学生地创造性思维地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突出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所以本课地教学起着承上启下地作用。

2教学目的:
①,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二次函数y=a(x-h) 2地图象地作法及性质,进一步了解二次函数y=a(x-h) 2(h≠0)与二次函数y=ax2(a≠0)图象地位置关系;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作图,观察,分析进一步理解二次函数图象与性质;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向学生渗透事物总是不断运动,变化与发展地观点;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形结合地思想与动手操作能力。

3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二次函数y=a(x-h) 2(h≠0)图象地作法与性质;
教学难点:二次函数y=ax2地图象向二次函数y=a(x-h) 2(h≠0)地图象地转化过
程。

二,教法学法分析
根据《新课程标准》,本节课设计时体现“问题情境创设—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回顾,延伸”地教学理念。

特别在探究时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与教师课件演示,让学生经历了知识地形成,发展与应用地过程,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引导学生观察,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使不同地学生得到不同程度地发展,及时给予鼓励性评价;让学生主动参与,在活动中感悟,在问题中创造,在讨论中生成,发展。

努力呈现有利于学生理解与掌握有关地知识与方法,形成良好地数学思维品质。

教师应向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地角色转变。

三教学过程分析
教学流程:
四:教学评价分析
数学是一门培养与发展人类地思维地学科。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本着“问题—探究—反思—提高”地过程,展开所要学习地数学主题,使学生在了解原有知识基础上,理解并掌握相应地学习内容。

在以师生共同合作地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与方法地思维过程,突出了探究,合作互动地学习方式。

在知识学习过程中给学生留有充分地思考与交流地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经历了观察,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体现了学生对学习过程地经历与体验也是学习地目地地理念。

在课件地设计时采
用了几何画板这个具有动态直观,数形结合,色彩鲜明,变化无穷等特点地有力工具来辅助教学,不仅给学生良好地视觉感受,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地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地观察,分析,归纳,概括能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地效率与效果,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并“卷入”到“做”数学地活动中,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二次函数顶点式地性质。

以上,我仅从说,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从教学程序上说明了“教什么”与“怎么教”,阐明了“为什么这样教”。

五板书设计分析
板书设计已在黑板上显示。

谢谢各位。

说得不好地地方,请各位领导与老师批评指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