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跨文化交际学》有感_读后感_模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跨文化交际学》有感_读后感_模板
读《跨文化交际学》有感
曾琪赣师大汉教荟萃
作为一名汉教学生,对于汉教方面的专业知识着实不甚了解,故百般挑选纠结之下,选择了被称为”跨文化交际学入门书籍”的《跨文化交际学概论》。
在我们现有的课程中,概论二字一看就觉得十分枯燥乏味,是我们期末考时难啃的老大难,但是这本书却出乎意外的容易理解,200来页的书畅读下来获益良多,对专业的认识着实增加了不少。
什么是跨文化交际?用专业术语来说,是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这在我们大二上学期的对外汉语课程中已经学习过,而在这本书中,提法更加通俗易懂了:我国外交部长与外国领导人谈判是在进行跨文化交际,进出口公司的工作人员与外国商人谈生意也是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我们和外国旅游者外国留学生、外国教师交往同样是在进行跨文化交际。
即使我们不与外国人直接接触,仍然可能在从事跨文化交际。
例如,阅读外国小说,观看外国电影、电视节自的过程也是一种跨文化交际。
我们作为读者和观众与小说的作者、电影电视的导演和演员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因此理解外国小说、电影电视是一个复杂的跨文化交际的过程。
还列举了郑和下西洋的例子等。
第一部分的小结中指出跨文化交际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这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普遍现象。
近几十年来人们之所以特别重视这一现象的研究,是因为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的迅速发展使得各国人民得以频繁地交往。
对于跨文化交际存在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每个人在文化。
上都是独特的,因此,任何两个人之间的交际都是跨文化交际。
这种观点提醒我们应该避免空泛的比较,但是,在跨文化交际研究中应该首先把眼光集中于国别研究,集中于一个国家中的主流文化的研究。
而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对跨文化交际的理解有了变化:两个来自不同国家的人、组织或是国家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就是跨文化交际,而同一个国家的两个不同地区的文化的交流并不是跨文化交际。
春天清新绿叶分割线
因为我认为既然是”‘跨’文化”,那这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应该是很大的,有非常不样的文化来源和文化背景,有不一样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过程,形成了两种很不一样的文化内涵。
比如,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和幼发拉底河孕育的文化、黄河孕育的文化都是各有各的特点。
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工具的进步与通讯手段的发展,跨文化交际成了人们的需求,成为经济全球化和”地球村”的需求。
有些学者就认为,跨文化交际研究的范围应该也包括地区、职业、年龄、性别等方面的文化差异探讨。
由此,我有了新的认识,从早餐说起,江西人酷爱吃米粉,早餐有腌粉拌粉炒粉等等形式,一碗腌粉加个荷包蛋,是我中学早餐的标配回忆。
不过我虽然是个江西人,但是算是在福建长大的,福建人的早餐以面线糊居多,面线糊加醋肉配油条也是一绝。
说起油条,就想起刚到赣州上大学的时候,室友是赣州本地人,一起去吃早餐,她们极力推荐豆浆配油条,我当时的内心其实是无比奇异的,豆浆这种甜的物种也可以和油条这种油炸咸类食品搭配?面线糊才是绝配吧。
果不其然,豆浆配油条还是无法撼动我心中面线糊加油条的地位,有一次在食堂与同学谈起此事时正好旁边坐的就是一位福建的女生,她也一脸激动地表示无法理解豆浆配油条的这种奇异的搭配,面线糊与油条才是正宫。
虽然都是南方人,就在隔壁省,但是口味也是大不相同,正如福建人喜欢吃海鲜不吃辣与地处沿海地区有直接联系,江西人是吃辣吃生辣吃纯辣。
而由于江西人口大量迁移至福建
务工,福建的大街小巷江西菜馆赣菜已经遍地生花,福建人的口味已经由滴辣不沾到现在的无辣不欢,也是跨文化交际的结果。
在跨文化研究这个角度上,我赞成笔者的观点:”作跨国、跨种族、跨民族研究不仅应该是跨文化交际研究包括的内容,而且应该是放在首位的。
至于地区、阶级、阶层、职业、性别、年龄等不同层次的差异也应该给予关注。
至于个人之间的差异也只是在我们把他们当作群体的代表时才有意义。
”
由此,我认识到:任何两个人之间的交际、国与国之间的交际都是跨文化交际。
但是,为避免空泛,在跨文化交际研究中应该首先把眼光集中于国别研究,集中于一个国家中的主流文化的研究,其次才注意它的亚文化和地区文化。
还有小群体文化(不同年龄、职业、性别群体的文化),跨文化交际这条路还很新,正如我们汉语国际教育这个专业一般,前行者踏开的路或许不是那么好走,但是唯有我们这些后来者前赴后继,这条路才能越走越宽敞。
爱在心中
——读《爱的教育》有感
在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一份纯洁的爱,爱是无私的,爱是博大的,只有生活在爱的海洋里,才会享受爱。
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份爱就在心中。
它通过一个小学生记日记的形式,讲述了很多小故事,从中使人感受到了人类是多么需要相互关心、相互理解、相互帮助呀,而这种关心、理解,都离不开一个最核心的东西——爱!
整部小说,没有豪言壮语,只是用朴素平淡的语言,塑造出了一个个貌似渺小,但实际上却很不平凡的人物,自然生动,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记得书中的一个意大利小孩恩里科在一个学年十个月中所记的日记,包含了同学之间的爱,姐弟之间的爱,子女与父母之间的爱,师生之间的爱,对祖国的爱。
其中让我最记忆犹新的是《扫烟囱的孩子》。
有一个扫烟囱的小男孩在学校门口哭了,一些学生问他怎么了,他告诉她们,他扫了好几家的烟囱,一共挣了三十个钱币,可是不知道什么时候钱从衣袋的破洞里掉出来了。
说着把破洞指给她们看。
没有钱他是不敢回去见老板的。
”老板会打我的!”他哭着说道。
这时有很多女孩子夹着书包走过来,一个女孩子首先说:”我们来凑一凑钱币吧!”话音刚落,许多钱币不断地向他抛来,一下子,钱就凑齐了。
他擦干眼泪,跑回家去。
古往今来,有多少爱的故事啊,可见,爱,是无处不在的。
我们一出生,就沉浸在爱的海洋里,有父母的爱和爷爷奶奶的爱。
渐渐长大了,上学了,又有老师的爱,同学们的爱。
爱就如空气一般,我们身边到处都是爱,我们从未离开它,离开了爱的人,就等于没有灵魂的人,爱可以使人绝处逢生,爱可以使浪子回头,爱又可以激发无穷的力量。
我很幸福,因为有一个爱我的母亲,她在这十年来,总是对我关爱备至,如一缕阳光,关照着我,养育着我,包容着我,让我健康茁壮地成长。
下雨天,忘记带伞的总是我,而站在门口守望的总是她,考试考砸的总是我,而默默教育着我的总是她——我的母亲。
随着年级的升高,作业也多了,加上自己动作慢,有几天总会写得很迟。
一次,我写着作业就快要睡着时,敲门声响起,慢慢的,起身,打开门,再坐下,我知道,是妈妈来了。
”作业做好了吗?快点睡吧。
”我却一股不知名的怒火爆发出来:”这么多作业怎么做得完嘛!”声音很小,带着抱怨,可是在如此静寂的晚上我说的话被一字不落地传到妈妈的耳边,她的脚步一顿,我后悔了,这样肯定免不了一顿挨打了。
可她没有,母亲随之走了出去,又走进来帮我披上了衣服……
这份爱,唯独我可以感受到。
五星佳作★★★★★
一本好的书籍能使人着迷,让读者受益匪浅;一篇好的读后感能传递真情,表达阅读的感悟,本篇习作就是一篇情真意切的读后感!即使没有读过原文,我们也会被小作者的这一
读后感所表达的爱而感动!小作者言简意赅的介绍了《扫烟囱的孩子》的故事情节,然后联系生活来阐述爱的伟大,引用妈妈关心我的事例更令全文情感真挚深厚,让人感到爱在字里行间流淌。
读《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有感(一)
坚持不懈
余梅清
有的人,满脑子想着成功,却又不付诸行动,最终只能一事无成;有的人,希望成功,又开始行动,却半途而废,最后只能感叹自己的无能;也有的人,梦想成功,不怕失败,坚持努力地走向成功,最终如愿以偿。
一个小小的牧羊少年都能坚持不懈地走向成功,我们,又何尝不能!只是不愿,罢了。
那小小的牧羊少年——圣地亚哥只因一个梦,便踏上了寻宝之路。
一路上,他几经挫折与困难,几度想要放弃,却都没有真正停止他寻宝的步伐,各种各样的人鼓励他继续寻宝之时,他并未一意孤行地认为:”没有必要坚持下去了,回家吧!”而是继续寻找宝藏,最后,他的努力得到了回报——一大箱金银珠宝!
当你站在历史的长河中时,你就会发现,不少名人的成功竟来自他们坚持不懈的品格!大诗人李白写下了多少流传千古的名句,引得人们争相背诵,可他的读书时期可谓是非常的失败。
读书未成,李白便想放弃,在他下山之时,看见一个老妇人在那里把铁杵放在石头上磨,说是要做针。
李白觉得老妇人很笨,可老妇人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李白听后,自觉惭愧,回去继续读书,才造就了许多千古名句。
无独有偶,古有李白,现有马云。
马云可是创造了”阿里巴巴”的”大富豪”呀!可马云的童年并非是一帆风顺。
他想上重点小学,却并未考上;他又想上重点中学,可又”落榜”了;三次才考上重点大学,还不是他最想上的哈佛。
但他没有因此泄气,而是继续努力,取得了成功。
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
同样,付出越多,收获也就越大。
像牧羊少年圣地亚哥一样,坚持努力向前冲!你会收获成功的!不论你多少贫穷,不论你多少肮脏,你一样可以获得成功,获得财富。
只要你坚持不懈,只要你能在栽跟头之后爬起来,成功,就离你不远了!
读《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有感(二)
为梦前行
朱喆
”夜色之浓,莫过于黎明前的黑暗。
”
——题记
少年圣地亚哥渴望认识世界,云游四方而放弃修道院的学习,开始了牧羊生活。
家乡的教堂废墟是圣地亚哥熟悉的牧羊之处,在那里,他接连两次做了相同的梦:埃及的金字塔附近有一批宝藏,却无从得知宝藏的确切位置。
于是,圣地亚哥决心前往。
一路上,他遇到了许多不同的人:能洞察一切的撒冷王、善良的水晶商人、女孩法谛玛以及无所不知的炼金术师……在经过了近一年的沙漠中的跋涉后,在战胜了种种困难与磨难后,圣地亚哥终于见到了他梦寐以求的金字塔。
就在预兆似乎应验之际,沙漠部落战争的难民夺走了他随身的金子,并讥笑他执着追梦的愚蠢,然而圣地亚哥却从他们口中透露的梦中顿悟:真正的宝藏就在这旅程的起点——故乡教堂废墟的无花果树下!在满满一箱的金币与宝石面前,圣地亚哥终于明白,他获得了比财富更加珍贵的心灵的”宝藏”——那风餐露宿的艰辛回忆,以及为了梦而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历程。
一个平淡无奇的梦,造就了圣地亚哥用生命去追逐的梦想,也练就了他的执着与热情,更给予了他能读懂世间万物的心。
即使这本书也许只是讲述了一个异想天开的梦幻故事,但我从中得到的更多的是它的哲
理。
少年圣地亚哥曾被最信任的人背叛,也曾因权利和美貌留恋,甚至曾面对死亡的恐惧。
也许他并没有超于常人的智慧,没有英雄般的勇气,但他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凭借与生俱来的,那令人无法理解的执着,用他充满奇幻的旅程来诠释”心灵的宝藏”.但不论是因为外界的鼓励还是内心的坚持,最终圣地亚哥在黑暗中寻找到了光明。
我们也常常像牧羊少年一样,怀揣着梦想上路,却因困难、挫折和诱惑,和自己原先的目标渐行渐远。
又何曾想过经历黑暗其实更是为了磨练出一双寻找黎明曙光的眼睛!
梦,可以远大,甚至可以大得看似无法实现。
但一旦拥有了一个梦想,就值得为它奋斗、为它拼搏,愿意接受来自生命的毅力挑战,更不惜放弃一切物质、坚定一切想法……而那个梦想将永远成为我们前行的力量!
当发现自己寻找的宝藏就在原先出发的地方,无须后悔与叹息,因为曾经的努力并不是徒劳,旅途经历的风风雨雨才最终将无比珍贵。
过尽千帆,那段为了一个梦想而坚守、追求,乘风破浪,披荆斩棘的旅程才最重要,而那将成为值得一生珍藏的无与伦比的”宝藏”.
读《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有感(三)
寻梦
七(5)王梓睿
『题记:追梦路上总有无数荆棘,但耳畔总想起儿时看过的电影《小海龟历险记》里一只小小的海龟环游世界时的励志名言:”不抛弃,不放弃,一鼓作气,再来一次。
“就是这股力量支持它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
书页在膝盖上轻轻地翻动,我捧读着《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所吸引我的,是它那精致的外表——一位牧羊人赶着羊群向远处的大山走去,群峰绵延,给予人无限的遐想。
腰封上红字赫然在目:”克林顿、普京、希拉克三位总统隆重推荐”,”有史以来被翻译成最多种语言的书”.我为之震惊,继而仰慕油然而生,便迫不及待将这本”重量级”的书买下。
一排排文字映入眼帘,一个个故事勾人心弦,一幅幅画面在眼前浮现,我的心,被深深地吸了进去。
当”天命就是你一直期望去做的事情。
”的字眼映入我眼帘之际,我的心便被敲击着!
随着主人公圣地亚哥,一位云游四方的牧羊人,在一个神秘梦境的驱使下,去寻找会解梦的吉卜赛老妇人,但又因不听信她的话而放弃寻宝。
后来,在撒冷王的指引下重新踏上了追寻天命之路。
异国他乡,男孩因钱财被骗,身无分文,只好为水晶店老板打了将近一年的工。
()在这期间男孩虽然曾试图放弃梦想,但他在有了钱财之后又重新踏上了征途。
他在茫茫沙漠中遇见了爱人法蒂玛,遇见了有点金石和长生不老液的炼金术士,最终在种种预兆下,重回西班牙,找到了财宝。
虽然这听上去仿佛天方夜谭,令人难以置信。
但这恰恰说明了一个简单的问题”当巨大的财富就在我们眼前时,我们却从来都觉察不到。
因为人们不相信财宝的存在。
”只要你相信梦想,相信财宝的存在,就定能实现自己的天命。
”当你想要某种东西的时候,整个宇宙会合力助你实现愿望。
”老撒冷王的话不会有错。
大文豪巴尔扎克的父亲,本来希望他将来做一名律师。
但四年的大学生活使他对文学的兴趣与日俱增,毕业后选择放弃自己的专业,转战文学与创作。
追求梦想的路注定不会平坦,似冬天般寒冷刺骨。
父亲几度威胁巴尔扎克,接二连三的退稿也使他的生活陷入了困境,但这都被他追寻天命的执着所打败了。
几年后,他的努力终于迎来了春天。
他的作品不断出版,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风靡世界。
那苦寒所磨砺出的梅花,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巴尔扎克的成功不正是因为相信文学,相信自己的梦想吗?如果没有当初的那份执着,对天命的追求,怎么又会有今日之文豪?
儿时我也曾看见身边的大哥哥大姐姐们,羡慕他们的优秀,渴望成为他们的一员。
有一位哥哥甚至成为了”小小数学家”,当他站在台上的时候,是多的风光啊!于是,幼小的我,
心里的”小小数学家”之梦,悄悄地萌发了……当然,若一个人只是呆呆地坐着,空想着自己所得不到的东西,是没有用的。
在这一路上所遇到一些困难、坎坷,我们都应有着鲁滨孙的精神”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
”哪怕在逆境中倒下100次,也要有勇气站起第101次!因为,只有那些勇敢镇定的人,才能熬过黑暗,迎来光明。
”哎呀,这个论文实在太难写了,这两个内容,怎么可能会有关联嘛!”梦想破土而出的困难不禁让我打起了退堂鼓。
”不行啊,才第一关呢,你怎么能轻易放弃呢?现在放弃前面的辛苦不是要白费了吗?”好不容易论文取得了佳绩,第二关奥数也通过了,接下来迎来了第三关答辩。
来到了现场,极少的座位坐得满当当的,会议室人头攒动,待会儿该怎么办啊。
轮到我上台了,我的心不禁悬了起来,好像每一双眼睛都在盯着我,我的心跳加快了,脸上火辣辣的,好像被谁抽了耳光似的;手心里也时不时的渗透着冷汗。
我再也不敢往前看了,只是一直盯着电脑。
面对评委的犀利提问,心不知道为什么跳个不停,越跳越快,越跳越快。
我只好努力鼓起胆,回忆实验的片段,极力想着,回答着。
几天之后,传来了喜讯,我也成为区”小小数学家”的一员,而且还代表区里参加市里的评比。
《圣经》中说:”你若不压橄榄成渣,它就不能成油;你若不投葡萄入榨,它就不能变成酒。
”若是没有逆境的压榨,没有它培养你的精神和毅力,你将永远只能眺望梦想。
天命的路需要追求与渴望的力量,梦想的路需要汗水与勇气的灌溉。
假如我们像水晶店老板和强盗那样将天命当作遥远的梦,那么成功就会离我们愈来愈远。
从此刻开始实践,便不晚。
哪怕梦想遥不可及,我们能做的,便是一步一个脚印,努力迈出下一步,会发现,梦想已在不知不觉中近在眼前。
纵使失败,曾为之努力,也不留遗憾,足矣。
最美的不是梦想成真,而是追寻的路途。
读《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有感(四)
马克图布
文/ 翟依萌
随着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本以为内心充满着无数念头,但在合上书本的那一刻,一切都是如此的平静而美好。
保罗·柯艾略仅用了11天来创造这位牧羊少年奇幻的旅程,富于幻想,颇具神秘美学特质,揭示了现实生活的魔幻底蕴。
书中的一字一句均富有哲理,只是这些哲理在理性的引导下,需要感性的辅助才能真正体会。
故事起源于一个名叫圣地亚哥的男孩在破旧老教堂的无花果树下的一个梦,准确的说,是两个同样的梦,仿佛是种预兆,总之,少年最终决定放弃羊群以及他念念不忘的商人的女儿,去寻梦,去完成自己的天命。
其间,他从西班牙最南端的台里发渡海,去了非洲。
在北非摩洛哥的丹吉尔,他被小偷掠走钱财,无奈之下他为一位永远把朝圣麦加放在心底而不去实现的水晶商人创造性地工作了十一个月零九天。
然后信念告诉他应该前行离开了商人的店铺加入了横越撒哈拉的商队,碰到了一位一心求教炼金术士的英国人。
前行的过程中路经住着炼金术士的费奥姆绿洲,少年遇见汲水少女法蒂玛,两人一见钟情。
商队因部落战争而停滞,少年预言了军队对绿洲的突袭,被聘为绿洲参事,而炼金术士决定帮助他重新踏上寻宝之途。
”您为什么不现在去麦加呢?”男孩问道。
”因为麦加是支撑我活下去的希望,使我能够忍受平庸的岁月,忍受橱柜里那些不会说话的水晶,忍受那些糟糕透顶的餐厅里的午饭和晚饭。
我害怕实现我的梦想,实现之后,我就没有活下去的动力了。
”——并非所有的人都以一样的方式面对梦想。
人们不去幻想的原因是怕面对现实和幻想浩然落差时的绝望。
其实我理解安于现状的人,但就目前来讲我不会选择这样做。
比起一帆风顺,我对追梦路上布满的荆棘充斥着渴望,
我不畏惧挑战,挑战可以使我意识到我正活着,痛苦而清澈。
书中不止一次地提到:当你想要某种东西时,整个宇宙会合力助你实现愿望。
这句话应该是普遍的真理,而不是仅仅恩惠于梦想的追逐者。
也许在某种层面上来说,对于水晶店的老板,他已经拥有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安逸的生活,也许,当他真正去过麦加后又会生出一个新的梦想。
如同虽然每种事物都有自己的天命,总有一天会完成,就需要转化成更优异的事物,产生新的天命,直到万物皆为一物。
每一天的开始,都是为了让人活着或辞世。
我现在活着,当我吃东西时,就只管吃;当我走路时,就只管走。
如果必须去打仗,今天死还是明天死都一样。
活在这一刻,就是掌握命运的秘。
过去的早已万劫不复,人的底色无法改变。
未来的事,还未到来,并不需要堪忧,书里写“如果是好事,那将是一个意外的惊喜;如果是坏事,在它发生之前你就要受很多苦。
” 先知只是依从你告诉他们的过往故事里,找到事态发展的蛛丝马迹,无论是手相,面相,纸牌,”并不是事物本身在揭示什么,而是观察事物的人发现了探究世界之魂的方法。
”
或者,人生本来就是一趟未知的旅途,在当下,忘记过去和未来,改善现在,于是未来也就能变得更好。
回到了原点,每一次经历每一个当下,都同样可能是改变一生的精彩故事;每一处曾看厌倦的风景,因你新的改变重新审视却有新的发现。
甚至有一天,你会发现有的改变是被你带来的。
”倾听你的心声。
心了解所有事物,因为心来自世界之魂,并且总有一天会返回那里。
”
宇宙中还有一种人人都能懂的语言,那不是文字之类局限在人类内部的符号,而是一种感知力。
可以让少年变成风,强大到摧毁军营。
可以让他与世界万物交流,受万物引领,寻找宝藏。
沙漠里的人也懂这种语言,因为他们从对沙漠从变幻的沙丘形状和不变的沙粒本质中学会了守望和等待。
在我一边惊异于这神奇时,一边又犹豫,它是那么不可捉摸,处于一切逻辑的相对面,或许接近于宗教或哲学的领域。
在笔者朴实而悠远的文字下,甚至带着点热带地区的干热,别有意境,徜徉在简单而又复杂的生命气息中。
也许少年脑海中回想着老妇人那句”人们宁可把女儿嫁给一个卖爆米花的也不愿嫁给一个牧羊人。
”但他却没有轻易去到那样的道路,只是平静地走开了,”只需卖掉一只羊,他就可以到海峡的对岸去了。
这个念头吓了他一跳。
”回想自己所经历过的一切,有没有那样一个瞬间,想过说走就走,我是有的。
不管这个词是什么时候流行起来,在我印象中,这一直是我想要的东西。
也许只是一种冲动,没有想过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会发生什么,但我想,若能不顾一切的跟随自己的心,也是一种享受。
虽然少年每次都在前进和逗留间抉择,当他想要前进时,总会出现些什么阻挡他,但当他想到逗留时,又会出现些预兆,像一块强力的磁铁,吸引着他,一直向前。
当少年第一次漂过海峡到达非洲,虽然只有两小时航程,虽然骗子使他变得一无所有,可这又有什么重要呢?至少他到了非洲,他就比任何一个牧羊少年走得更远;当他在沙漠中遭遇险境,也许第二天就离开这个世界,少年依旧面带微笑,因为至少他看到过沙漠,拥有过财富,遇到过爱情,至少他是死在完成天命的途中,那么死亡又有什么可怕呢;历尽千难万险,少年终于找到了巍峨的金字塔,得到了财宝的秘密。
”你的心在哪儿,你的财宝就在哪儿。
”同样的教堂,同样生长在圣器室位置的无花果树,宝藏就在那里,一直在,可若不是因为那个梦,没有穿越整座沙漠的旅程,没有爱,又怎会知道我们的脚下,就有宝藏呢?跟随自己的心,寻找自己真正的内心,这不是讽刺,而是一种磨砺,更是一种回归。
少年的信仰一直在,即使当他找到宝藏,还是会牢记要把宝藏的十分之一付给吉普赛亚老妇人,还是会发出”我来了,法蒂玛”这样的感叹……
其实少年只是再普通不过的一个少年,但一切,从他违背父亲的意愿,选择倾听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