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初三化学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单元达标测试综合卷检测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沪教版初三化学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单元达标测试综合卷检测试卷
一、选择题
1.向盛有一定质量稀硫酸的烧杯中加入过量的锌粉,下列4个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B.
C.D.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稀硫酸为酸性溶液,开始时其pH小于7,反应后溶液呈中性,故A错误;
B、烧杯中有稀硫酸,所以开始质量不能为零,故B错误;
C、加入锌粉之后,锌和稀硫酸马上开始反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稀硫酸为酸性溶液,开始时其pH小于7,反应后溶液呈中性,故A错误;
B、烧杯中有稀硫酸,所以开始质量不能为零,故B错误;
C、加入锌粉之后,锌和稀硫酸马上开始反应生成氢气,直至将稀硫酸消耗完全,生成氢气的质量不再改变,起点应从零点开始,故C错误;
D、加入锌粉之后,锌和稀硫酸马上开始反应生成硫酸锌,直至将稀硫酸消耗完全,生成硫酸锌的质量不再改变,故D正确。

故选D。

2.对甲、乙、丙三种金属活动性的实验研究过程如下:
(1)取大小相等的三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甲、丙表面出现红色物质,乙没有现象.
(2)取大小相等的甲、丙两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相同的稀盐酸中,甲、丙表面都产生气
泡,但甲产生气泡的速率明显比丙的快.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A.甲>丙>乙B.丙>乙>甲C.甲>乙>丙D.丙>甲>乙
答案:A
【解析】
①取大小相等的三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相同的CuSO4溶液中,一段时间后,X、Z表面出现红色物质,Y没有现象,可判断X、Z的活动性比Cu强而Y的活动性不如Cu强.②取大小相等的X、Z两种金
解析:A
【解析】
①取大小相等的三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相同的CuSO4溶液中,一段时间后,X、Z表面出现红色物质,Y没有现象,可判断X、Z的活动性比Cu强而Y的活动性不如Cu强.②取大小相等的X、Z两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相同的稀盐酸中,X、Z表面都产生气泡,但X产生气泡的速度明显比Z的快,可判断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X、Z都位于氢之前且X的活动性比Z强.综合以上分析,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X>Z>Y;故选A.
【点评】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之前的金属能从酸中置换出氢,活动性强的金属能将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3.4.5g 镁和铝的合金加入到一定质量、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产生0.4g 氢气。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 NaOH 溶液,恰好使上述产生的 MgCl2 和AlCl3 完全转化为沉淀,则生成 NaCl 的质量为()
A.23.4g B.29.25g C.11.7g D.5.85g
答案:A
【解析】
【详解】
根据H~HCl~NaCl,则设生成NaCl的质量为x。

则x=23.4g,
故生成NaCl 的质量为23.4g。

故选A。

【点睛】
解决本题的技巧在于发现最终生成的氯化钠
解析:A
【解析】
【详解】
根据H~HCl~NaCl,则设生成NaCl的质量为x。

~~
H HCl NaCl
158.5
0.4g x
10.4g
=
58.5x
则x=23.4g,
故生成NaCl 的质量为23.4g。

故选A。

【点睛】
解决本题的技巧在于发现最终生成的氯化钠中氯元素全部来自于与镁铝合金发生反应的盐酸,这样就把看似无法解决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转变为根据化学式的计算,从而巧妙地解决问题。

4.向一定质量Fe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

反应过程中,混合物中溶液的质量与加入锌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有关该反应过程中混合物中的溶液和固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时,溶液中只含有两种溶质
B.c点时,向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
C.d点时,溶液中的溶质为ZnCl2
D.e点时,固体中只含有2种物质
答案:C
【解析】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锌、铁、铜的活动性依次减弱,故向一定质量Fe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锌粉先与氯化铜反应,后与氯化亚铁反应,锌与氯化铜反应溶液的质量增加1份质量,锌
解析:C
【解析】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锌、铁、铜的活动性依次减弱,故向一定质量Fe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锌粉先与氯化铜反应,后与氯化亚铁反应,锌与氯化铜反应溶液的质量增加1份质量,锌与氯化亚铁反应溶液的质量增加9份质量,故可知,bd段为锌与氯化亚铁反应;
A、a点时,溶液中的部分氯化铜参加了反应,生成了氯化锌,故溶液中的溶质有氯化铜和氯化锌和氯化亚铁,错误;
B、c点时,锌将氯化铜完全反应,又于部分氯化亚铁反应,故固体中有铁生成,加入稀盐酸时,一定有气泡冒出,错误;
C、d点时,锌将氯化铜和氯化亚铁完全反应,故溶液中的溶质有氯化锌,正确;
D、e点时锌有剩余,故固体中有铜、铁和锌,错误。

故选C。

5.现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Y和Z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和Z溶解并产生气体,Y 无变化;如果把X放入Z的盐溶液中,过一会儿,在X的表面有Z析出。

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Y和Z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A.X>Y>Z B.Y>Z>X C.X>Z>Y D.Z>X>Y
答案:C
【解析】
把X、Y和Z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和Z溶解并产生气体,Y无变化,说明X和Z的金属活动性比Y强;把X放入Z的盐溶液中,过一会儿,在X的表面有Z析出,说明X 比Z的金属活动性强,故X,Y和Z的
解析:C
【解析】
把X、Y和Z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和Z溶解并产生气体,Y无变化,说明X和Z的金属活动性比Y强;把X放入Z的盐溶液中,过一会儿,在X的表面有Z析出,说明X比Z的金属活动性强,故X,Y和Z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X>Z>Y。

故选C。

点睛:掌握金属活动性应用“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6.为验证Mg、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

其中不必进行的实验是()
A.B.C.D.
答案:C
【解析】
由金属活动顺序表的应用分析四个实验,发现验证实验的设计思路为:根据三种金属与盐酸反应情况,可验证铁的活动性比铜、银强;然后利用金属铜和硝酸银的置换结果,验证铜的活动性比银强.对比四个实
解析:C
【解析】
由金属活动顺序表的应用分析四个实验,发现验证实验的设计思路为:根据三种金属与盐酸反应情况,可验证铁的活动性比铜、银强;然后利用金属铜和硝酸银的置换结果,验证铜的活动性比银强.对比四个实验,实验B证明金属铜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而实验D又可以证明银的活动性小于铜,所以,不做实验C也不影响三种金属活动性的判断.所以:
A、A实验必需进行,故A不符合题意;
B、B实验必需进行,故B不符合题意;
C、C实验不需进行,故C符合题意;
D、D实验必需进行,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有三种金属X、Y、Z,它们与酸或盐溶液可以发生如下反应:①Y+X(NO3)2═Y (NO3)2+X;②X+H2SO4═XSO4+H2↑;③Z不与盐酸反应.则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A.X>Y>Z B.Y>X>Z C.Z>X>Y D.Z>Y>X
答案:B
【解析】
【详解】
解:由题意可知,①Y+X(NO3)2═Y(NO3)2+X,说明金属的活动性Y>X;由②X+H2SO4═XSO4+H2↑,说明金属X位于氢的前边;由③Z不与盐酸反应,说明金属Z
解析:B
【解析】
【详解】
解:由题意可知,①Y+X(NO3)2═Y(NO3)2+X,说明金属的活动性Y>X;由
②X+H2SO4═XSO4+H2↑,说明金属X位于氢的前边;由③Z不与盐酸反应,说明金属Z位于氢的后面;故其活动性顺序为Y>X>Z。

故选B。

8.X、Y、Z三种金属及化合物间发生如下化学反应:Y+ZCl2═Z+YCl2 X+ZCl2═Z+XCl2
Y+2HCl═YCl2+H2↑ X与稀盐酸不反应.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Z>Y>X B.X>Y>Z C.Y>X>Z D.Y>Z>X
答案:C
【解析】
【详解】
由于Y+ZCl2═Z+YCl2,X+ZCl2═Z+XCl2,说明X和Y的活动性都比Z强;而Y+2HCl═YCl2+H2↑,X与稀盐酸不反应,说明Y的活动性比X强,因此这三种金
解析:C
【解析】
【详解】
由于Y+ZCl2═Z+YCl2,X+ZCl2═Z+XCl2,说明X和Y的活动性都比Z强;而
Y+2HCl═YCl2+H2↑,X与稀盐酸不反应,说明Y的活动性比X强,因此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Y>X>Z。

故选C
【点睛】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氢前的金属才可以和稀酸溶液(除稀硝酸外)反应生成氢气,只有前面的金属可以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根据这一规律可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9.下列可用于验证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一组药品是。

A.Fe、Cu、H2SO4溶液
B.Cu、Ag、FeSO4溶液
C.Fe、Ag、CuSO4溶液
D.Ag、FeSO4溶液、CuSO4溶液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药品中无银的单质或盐溶液,无法验证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故错误;
B、分别把Cu、Ag铜放入FeSO4溶液中,都不反应,无法验证Cu、Ag的金属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药品中无银的单质或盐溶液,无法验证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故错误;
B、分别把Cu、Ag铜放入FeSO4溶液中,都不反应,无法验证Cu、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故错误;
C、分别把Fe、Ag放入CuSO4溶液,Fe能与CuSO4溶液反应,Ag不能与CuSO4溶液反应,能验证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故正确;
D、把Ag分别放入FeSO4溶液、CuSO4溶液中,均无明显现象出现,不能验证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故错误。

故选:C。

10.下列关于金属资源的说法中,你不赞成的是()
A.地球上除少数不活泼金属如金、银等有单质形式存在外其他都以化合物形式存在B.地球上的金属资源是取之不尽的
C.防止金属锈蚀、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可以保护金属资源和环境
D.合理开采矿物、寻找金属代用品都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不活泼金属以单质存在,活泼金属以化合物存在,金属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及用之不竭的,回收利用废旧金属有利于保护金属资源。

A、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金、银等金
解析: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不活泼金属以单质存在,活泼金属以化合物存在,
金属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及用之不竭的,回收利用废旧金属有利于保护金属资源。

A、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金、银等金属的活动性极弱,在常温或高温时不与氧气反应,
它们以单质形式存在于地壳中,故A正确;
B、矿物的贮存有限,而且不能再生,所以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故B错误;
C、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金属材料相当于年产量的20%-40%,所以防止金属腐蚀可以保护金属。

废旧电池中含有汞等重金属,如果将废旧电池任意丢弃,汞等重金属渗出会造成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威胁人类健康,如果将汞等重金属回收利用,不仅可以节约金属资源,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故C正确;
D、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材料层出不穷,如用塑料代替钢等,可以减少对金属的使
用,故D正确。

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金属资源的保护,金属的回收利用及其重要性点评: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是依据金属活动顺序表,依据金属的活泼性不同,采取合适的保护措施。

11.有关金属,有下列几种说法:
①黄铜合金比铜的硬度高;
②铁生锈是铁与水和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③根据金属与稀硫酸反应的剧烈程度比较 Al、Zn、Fe 的活动性强弱;
④向含有 Cu(NO3)2和 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 Fe 粉,得到的滤渣中一定含有 Ag,滤液一定有硝酸铁;
⑤向硝酸铜溶液中加入铝和铁,过滤,若往滤渣中加入盐酸,有气泡冒出,则滤渣中一定有铝和铜。

以上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A.2 个B.3 个C.4 个D.5 个
答案:A
【解析】
①黄铜合金比铜的硬度高,故①正确;②铁生锈是铁与水和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故②正确;③不能仅仅根据金属与稀硫酸反应的剧烈程度比较 Al、Zn、Fe 的活动性强弱,金属的形状也会影响化学反
解析:A
【解析】
①黄铜合金比铜的硬度高,故①正确;②铁生锈是铁与水和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故②正确;③不能仅仅根据金属与稀硫酸反应的剧烈程度比较 Al、Zn、Fe 的活动性强弱,金属的形状也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故③错误;④向含有 Cu(NO3) 2和 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 Fe 粉,得到的滤渣中一定含有 Ag,滤液一定有硝酸亚铁,铁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的是硝酸亚铁,故④错误;⑤向硝酸铜溶液中加入铝和铁,过滤,若往滤渣中加入盐酸,有气泡冒出,则滤渣中一定有铁和铜,铝比铁活泼,铁比铜活泼,故⑤错误。

故选A。

点睛∶金属活动顺序表的应用⑴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与稀硫酸或盐酸反应置换出氢气,排在氢后面的金属则不能⑵排在前面金属可以把排在其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⑶从左到右金属活动性越来越弱。

12.下列关于金属资源保护的做法,正确的是()
A.及时回收废旧金属
B.禁止开采金属矿物
C.禁止使用金属材料
D.大力寻找并开采金属矿物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废旧金属回收,能节约金属资源,有利于保护金属资源;废旧金属回收成本不高,还有利于保护金属资源,故正确;
B、应禁止开采金属矿物,是不切合实际的,故错误;
C、严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废旧金属回收,能节约金属资源,有利于保护金属资源;废旧金属回收成本不高,还有利于保护金属资源,故正确;
B、应禁止开采金属矿物,是不切合实际的,故错误;
C、严禁使用金属材料,是不切合实际的,故错误;
D、合理开采矿物,否则既浪费了资源,又损害了国家利益,故错误。

故选A。

13.下列含金属元素的物质是()
A.H2SO4 B.Al2O3 C.NO2 D.P2O5
答案:B
【解析】
【详解】
A、硫酸是由氢元素、硫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他们都是非金属元素,故错误;
B、Al2O3是由铝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含有金属元素,故正确;
C、二氧化氮是由氮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氮元
解析:B
【解析】
【详解】
A、硫酸是由氢元素、硫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他们都是非金属元素,故错误;
B、Al2O3是由铝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含有金属元素,故正确;
C、二氧化氮是由氮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氮元素和氧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故错误;
D、P2O5是由磷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磷元素和氧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故错误。

故选B。

14.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CO与Fe2O3的反应。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装置应增加尾气处理装置
B.加热前应先通入一段时间的CO以排尽装置内的空气
C.NaOH溶液应改为Ca(OH)2溶液以检验产生的CO2气体
D.反应后的固体是Fe和Fe2O3的混合物,可以采用加入盐酸并过滤的方法得到Fe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该实验装置应增加尾气处理装置,否则会导致一氧化碳泄露在空气中污染空气,说法正确;
B.加热前应先通入一段时间的CO以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说法正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该实验装置应增加尾气处理装置,否则会导致一氧化碳泄露在空气中污染空气,说法正确;
B.加热前应先通入一段时间的CO以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说法正确;
C.NaOH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无明显现象,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沉淀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应改为Ca(OH)2溶液以检验产生的CO2气体,说法正确;
D.Fe和Fe2O3都能与盐酸反应生成盐溶液,说法错误。

选D
15.由两种金属组成的混合物共40g,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共放出2g氢气。

则原混合物的组成不可能是()
A.Zn和Fe B.Fe和Mg C.Zn和Mg D.Al和Cu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与硫酸反应时铁、锌、镁、铝分别呈+2、+2、+2、+3价,与足量稀盐酸反应后生成了2g 氢气,所需要消耗金属的质量分别为:需要金属铁的质量=;需要金属锌的质量=;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与硫酸反应时铁、锌、镁、铝分别呈+2、+2、+2、+3价,与足量稀盐酸反应后生成了2g 氢气,所需要消耗金属的质量分别为:需要金属铁的质量=22g 56g 56÷=;需要金属锌的质量=22g 65g 65÷
=;需要金属镁的质量=22g 24g 24÷=;需要金属铝的质量=32g 18g 27
÷=;铜不与稀硫酸反应。

根据金属混合物与酸反应产生气体质量为两种金属反应产生氢气质量和,由实际实验中两种金属混合物40g 与足量稀盐酸反应后生成了2 g 氢气,可判断混合物中两种金属可能为金属铁、锌两种金属其中之一与金属镁、铝两种金属其中之一所组成的混合物,如Zn 和Mg 、Fe 和Mg 、Al 和Cu 等的组合,而Zn 和Fe 、所组成的混合物不能满足条件,原混合物的组成不可能是这两个组合。

故选A
【点睛】
利用一定质量金属完全反应放出=⨯金属化合价氢气质量金属质量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
,计算生成2g 氢气消耗选项所涉及金属铁、锌、镁、铝的质量;然后根据题设的条件:两种金属混合物40g ,与足量稀盐酸反应后生成了l2g 氢气,推断出两种金属混合物的可能组成。

16.根据下面实验装置图,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a 处固体由黑色逐渐变为红棕色
B .该实验可验证CO 的氧化性
C .实验结束后应先停止加热,待玻璃管冷却后再停止通CO
D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c 处的尾气可不做处理直接排放到空气中
答案:C
【解析】
【详解】
A. 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氧化铁是红棕色固体,铁粉是黑色固体,a处固体应该是由红棕色逐渐变为黑色,选项A不正确;
B. 该实验可验证CO的还原性,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氧化铁是红棕色固体,铁粉是黑色固体,a 处固体应该是由红棕色逐渐变为黑色,选项A不正确;
B. 该实验可验证CO的还原性,选项B不正确;
C. 实验结束后应先停止加热,待玻璃管冷却后再停止通CO,否则易导致生成的铁再被氧化,选项C正确;
D. 在整个实验操作中,c处的尾气应处理后再排放到空气中,否则易导致污染空气,选项D不正确。

故选C。

17.炼铁炉中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原子)如下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变化
C.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均不变D.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发生变化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说法正确;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观察微观示意图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都不变,故说法错误;
C、由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A、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说法正确;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观察微观示意图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都不变,故说
C、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组成单质的元素在反应后与其他元素组成了化合物,元素的化合价一定发生了变化,故说法错误;
D、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故说法错误。

故选A。

18.能验证 Zn、Cu、Ag 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一组试剂是
A.Zn、Ag、CuSO4溶液
B.Zn、Cu、Ag、H2SO4溶液
C.Cu、Ag、ZnSO4溶液
D.Ag、ZnSO4溶液、CuSO4溶液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金属锌能置换出金属铜,说明锌比铜活泼,Ag不能置换出金属铜,说明铜比银活泼,能验证金属活动性顺序;
B、铜、银不能和硫酸反应,无法验证金属铜和金属银的活动性;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A、金属锌能置换出金属铜,说明锌比铜活泼,Ag不能置换出金属铜,说明铜比银活泼,能验证金属活动性顺序;
B、铜、银不能和硫酸反应,无法验证金属铜和金属银的活动性;
C、铜、银不能和硫酸锌反应,无法验证金属铜和银的活动性;
D、银和硫酸锌、硫酸铜都不反应,无法验证金属锌和金属铜的活动性;
故选A。

19.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采用将其中的一种金属分别放入另外两种金属的硫酸盐溶液中的方法进行实验,得到三种金属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乙、甲、丙B.乙、丙、甲C.丙、甲、乙D.丙、乙、甲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出来。

根据转化关系,丙能将甲置换出来,甲能将乙置换出来,故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丙、甲、乙。


解析: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出来。

根据转化关系,丙能将甲置换出来,甲能将乙置换出来,故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丙、甲、乙。

故选C 。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20.将宏观、微观及化学符号联系在一起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在一定条件下,A 和B 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C 和D .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从宏观角度看,物质C 由两种元素组成,属于混合物
B .从微观角度看,该化学变化中发生根本改变的微粒是原子
C .若
D 为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则D 的微观符号可表示为N 2
D .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置换反应,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不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图片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3O22N2+6H2O
【详解】
A .物质C 是水由两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故错误;
B .从微观角度看,该化学变化中发生根本改变和微粒是
解析:C
【解析】
【分析】
由图片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 3+3O 2−−−−→一定条件2N 2+6H 2O
【详解】
A .物质C 是水由两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故错误;
B .从微观角度看,该化学变化中发生根本改变和微粒是分子,故错误;
C .若
D 为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氮气。

则D 的微观符号可表示为N 2,正确;
D .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置换反应,反应前后氧元素元素化合价改变,故错误。

故本题选C 。

21.为了探究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规律,将一定质量的锌粉和银粉加入Cu (NO 3)2溶液
中,充分反应,实验过程及实验现象如下图所示,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滤液中可能含有Ag+
B.滤渣中可能含有单质锌
C.滤液中一定含有Cu2+
D.滤渣中一定含有单质铜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锌>铜>银,锌能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银不与硝酸铜反应,滤渣中加入盐酸,有气体产生,说明加入的锌过量,所以把铜全部置换出来,滤渣中含有铜和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锌>铜>银,锌能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银不与硝酸铜反应,滤渣中加入盐酸,有气体产生,说明加入的锌过量,所以把铜全部置换出来,滤渣中含有铜和过量的锌,滤液中含有硝酸锌。

A、银与硝酸铜不反应,滤液中不可能含有Ag+,故A错误,不符合题意;
B、滤渣中加入盐酸,有气体产生,说明,滤渣中一定含有锌,故B错误,不符合题意;
C、滤渣中加入盐酸,有气体产生,说明加入的锌过量,所以把铜全部置换出来,滤液中不含有Cu2+,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
D、滤渣中加入盐酸,有气体产生,说明加入的锌过量,所以把铜全部置换出来,滤渣中含有铜和过量的锌,故D正确误,符合题意。

故选D。

22.下列不属于合金的是( )
A.焊锡 B.黄铜 C.石墨 D.生铁
答案:C
【解析】A、焊锡是锡和铅的合金,正确;B、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正确;C、石墨是碳元素形成的单质,不属于合金,错误;D、生铁是铁和碳的合金,正
确。

故选C。

点睛:掌握合金的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析:C
【解析】A、焊锡是锡和铅的合金,正确;B、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正确;C、石墨是碳元素形成的单质,不属于合金,错误;D、生铁是铁和碳的合金,正确。

故选C。

点睛:掌握合金的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3.某兴趣小组进行实验探究,向盛有硝酸亚铁和硝酸银混合液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滤液中一定含有Zn2+和Fe2+,一定没有Ag+
B.滤液中一定含有Zn2+,一定没有Fe2+和Ag+
C.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锌和铁
D.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和铁,可能含有锌
答案:D
【解析】
【分析】
锌比铁活泼,铁比银活泼,向盛有硝酸亚铁和硝酸银混合液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时,锌先和硝酸银反应,后和硝酸亚铁反应;锌、铁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银不能和稀盐酸反应
【详
解析:D
【解析】
【分析】
锌比铁活泼,铁比银活泼,向盛有硝酸亚铁和硝酸银混合液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时,锌先和硝酸银反应,后和硝酸亚铁反应;锌、铁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银不能和稀盐酸反应
【详解】
A、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一定含有铁,即硝酸银完全反应,滤液中不含有银离子,一定含有锌和硝酸银、硝酸亚铁反应生成的锌离子,不一定含有亚铁离子,这是因为如果硝酸亚铁完全反应时,则滤液中不含有亚铁离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滤液中一定含有Zn2+,一定没有银离子,可能含有亚铁离子,这是因为如果硝酸亚铁部分和锌反应时,则滤液中含有亚铁离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和铁,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和铁,可能含有锌,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24.向含有Ag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硫酸,有气体生成,则滤出的固体一定为
A.Ag、Cu两种单质的混合物B.Cu、Fe两种单质的混合物
C.Ag、Fe两种单质的混合物D.Ag、Cu、 Fe三种单质的混合物
答案: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