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第二学期教案
第一单元春天来了 (2)
一、春 (3)
二春风 (5)
三暖雨(岛崎藤村) (7)
七、春夜喜雨(杜甫) (7)
四花的话 (9)
五系在风筝线上的 (11)
六春的胡话 (13)
八钱塘江春行(白居易) (16)
九江南春(杜牧) (16)
春天,春天在哪里? (18)
第二单元平凡人生 (19)
一0 长妈妈 (20)
一一、七个铜板 (22)
一二、邮差先生 (24)
一三雪地贺卡 (26)
一四刷子李 (28)
一五哦!冬夜的灯光 (30)
综合学习 (33)
一日生活全记录 (33)
第三单元为生命喝彩 (34)
一六清贫 (35)
一七生命的意义 (38)
一八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41)
一九“诺曼底”号遇难记 (44)
二十百合花开 (46)
二一启示 (48)
第六单元生活中的科学 (51)
三O 屋内旅行记 (52)
三一巨伞下的城市 (54)
三二西墙 (56)
三三统筹方法 (58)
三四一百个问号之后 (60)
三五水中石兽真会向上游吗 (63)
三六数字杂说 (65)
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67)
第七单元域外风情 (68)
三七牛仔小镇记趣 (69)
三八布鲁塞尔大广场 (71)
三九马来的雨 (73)
四十在埃及数骆驼 (76)
四一韩国的泡菜 (79)
第八单元先哲智慧 (81)
四二《论语》八则 (82)
四三天时不如地利 (85)
四四口能言之,身能行之 (88)
四五《吕氏春秋》两则 (91)
四六树谷、树木、树人(外一则) (94)
四七橘逾淮为枳 (97)
四八螳螂捕蝉 (100)
漫游成语世界 (104)
第一单元春天来了
单元目标
知识:
1、学习作者细致观察,体会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手法。
2、学习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3、了解短句的特点机器表现力;
4、了解童话的特点;
5、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
6、了解想象和联想及对比手法的艺术表现力。
能力:
1、阅读朱自清先生的《匆匆》、《绿》等散文,选择一篇,写一段话点评赏析;
2、尝试运用一连串的动词描写上海的春风,上海的人;
3、设计几种花的话;
4、写一篇回忆儿时的文章。
情感:
1、感受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2、懂得热爱生活是发现生活之美的前提。
3、培养谦虚的品格;
4、感受童年的美好,珍惜纯真的生活;
5、学习释放自己的热情,让思绪轻舞飞扬,让生活充满情趣;
6、感受春夜雨景的特征和西湖特别的韵致和情趣;
7、感受七律读来琅琅上口的语言魅力;
8、感受江南春天的景色和它所展示的深远、广阔而迷蒙的特有风情。
一、春
朱自清
教学目标:
知识:
1、学习本文准确生动的语言以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认识作者在写景中抒发感情的手法。
3、学习作者细致观察,体会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手法。
能力:
1、品味重点句子的神韵。
2、阅读朱自清先生《匆匆》、《绿》、《威尼斯》等散文。
选择一篇,写一段点评析。
情感:
感受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1、学习作者细致观察,体会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手法。
2、习本文准确生动的语言以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
体会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手法。
教学准备:
1、作者朱自清的相关材料。
2、朱自清先生的《匆匆》、《绿》、《威尼斯》等散文
教后感:
老课文新学法
朱自清的名篇《春》依然在新教材中出现,并在一册课本的第一课,可见它的生命力。
但是在二期课改的形势下,必须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应以学生的自主感悟为主,而感悟的最佳方法就是朗读。
朱自清诗一样的笔调,很能引起学生的共鸣,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体会,感悟,学生深深感受到春天勃勃的生机。
而通过朗读最喜爱的句子并谈谈读后各人的体会,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感悟能力,更使学生感到美丽的风景不仅在我们眼前,更在我们心中,只有用心感受才能享受大自然的美好,同样,只有用心感受,才能领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好文章是品出来的,而不是讲出来的。
二春风
林斤澜
教学目标:
知识:
1、了解短句的特点及其表现力。
2、比较北国春风与南国春风的不同,学习辨证地看问题。
能力:
1、品析重点句子的神韵。
2、尝试着运用一连串的动词描写上海的春风,上海的人。
情感:
懂得热爱生活是发现生活之美的前提。
教学重点:
1、了解短句的特点及其表现力。
2、品析重点句子的神韵。
教学难点:
1、了解短句的特点及其表现力。
2、品析重点句子的神韵。
教学准备:描写江南春风的语句
教后感:
学会比较
同样是写春风,朱自清笔下的春风是柔柔的,清新的,悦耳的,而林斤澜笔下则充满力度,充满豪迈之情。
仅仅是作者所描写的对象不同吗?还是有其他原因?这是在学习本文时通过与朱自清的《春》作对比阅读而产生的一系列疑问。
也只有通过对比阅读,才能更好地把握不同作家的不同风格,更好地体会到北国的春风与北国的人们那样粗犷有力,具有地方特色。
使学生既能感受南国温柔细腻的春风,有能感受到北国春风的豪迈气势,产生自己的喜好,有自己的观点,从而形成个性化的感悟,实现个性化的阅读。
三暖雨(岛崎藤村)
七、春夜喜雨(杜甫)
教学目标:
知识:1、学习融情于景的表现方法。
2、积累描写暖雨的语句。
3、背诵《春夜喜雨》,体会律诗的独特韵味。
能力:1、比较《春》、《春风》、《暖雨》它们在表现手法上的异同。
2、比较《暖雨、》《春夜喜雨》的异同。
情感:1、欣赏春雨滋润大自然生机的景象。
2、感受春夜雨景的特征,体会作者喜悦的心情。
教学重点:1、学习融情于景的表现方法。
2、欣赏春雨滋润大自然生机的景象。
3、背诵《春夜喜雨》。
教学难点:1、学习融情于景的表现方法。
2、比较《春》、《春风》、《暖雨》它们在表现手法上的异同。
教后感:
适时的拓展积累也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雨”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意象,本单元还选了杜甫名诗《春夜喜雨》,通过“雨”,有人抒发喜悦之情,有人传达凄凉之意。
学了本文后,我由“暖雨”受到启发,请学生课外摘抄一些借助“雨”所表达的几种不同的情绪的诗文,品味它们的意境。
人多力量大,全班同学还真收集到了不少,当然有“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喜悦之情;有“清明时节雨纷纷”的凄苦之情;也有“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的积极向上的精神;也有“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国”的沉重……通过收集交流,使学生积累了不少诗文,也感受到了古往今来的诗人、作家对“雨”所蕴涵的不同情绪,学会以景传情。
四花的话
宗璞
教学目标:
知识:1、了解童话的特点。
2、学习拟人的修辞方法。
3、积累有关语句。
能力:设计几种花的发言。
情感:培养谦虚的品质。
教学重点:
1、了解童话的特点。
2、学习拟人的修辞方法。
教学准备:郭沫若的《山茶花》
教后感:
注意细节
本文将不会说话也不可能聚集在一起的花儿安排在月下花园比美论贵,作者运用拟人手法,以花喻人。
而作者所选取的各种花及它们的发言先后顺序都是精心安排的,有其用意。
花儿说话的顺序是一个有序的逐步出、衬托的过程。
从“骄傲”的程度看,榆叶梅可谓最骄傲,后面的花则次之;从“吹嘘”的手段来看,前面的花只会自我吹嘘,后面的白丁香、玉兰花表面谦虚,他们相互吹捧抬高自己,达到了既夸人有夸己的目的。
而结尾小男孩将二月兰送给老师,使文章主题昭然若揭。
因此,在教学中若能引导学生发现这其中用意,也有助于学生对课文主旨的把握,这也是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的教学细节,当然前提是教师对教材的钻研把握。
五系在风筝线上的……
周岩壁
教学目标:
知识:1、品味文章描写景物的语言。
2、了解文章的语言特色。
能力:模仿课文结构层次,写一篇回忆儿时的文章。
情感:感受童年的美好,珍惜纯真的生活。
教学重点:
1、品味文章描写景物的语言。
2、感受童年的美好,珍惜纯真的生活。
教学难点:模仿课文结构层次,写一篇回忆儿时的文章。
教学准备:《童年》歌词
教后感:
品味语言
本文的语言很有特色,文章先后六处用到四字叠词,如“袅袅挪挪”、“丝丝缕缕”、“疯疯傻傻”、“叽叽喳喳”、“大大小小”、“飘飘洒洒”。
至于两字叠词更是随处可见,像“淡淡”绿意、“长长”、“轻轻”抖动的风筝线,“剪剪”轻风、“偷偷”寻找、“冉冉”升起、“悠悠”飞去、“腾腾”热气、“颗颗”童心、“每每”牵系……无一处充满灵动、轻盈的韵味,令人不能不回忆起童年的欢乐时光。
除了这样的叠词,文章的另外一些词语也很有特色,如“草长
莺飞”、“花团锦簇”、“低三下四”、“求爷告奶”、“如痴如醉”、“摇头晃脑”、“若有若无”等,让人玩味不已。
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品味这些语言的特点,感受语言的表现力,从而达到积累的目的,并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提高写作水准。
六春的胡话
陈祖芬
教学目标:
知识:1、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
2、理解并积累重点语句。
能力:1、探究作者思路。
2、议一议“春的胡话”的内容,并把它写下来。
情感:学习释放自己的热情,让思绪轻舞飞扬,让生活充满情趣。
教学重点:
1、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
2、探究作者思路,议一议“春的胡话”的内容。
教学难点:议一议“春的胡话”的内容,并把它写下来。
教学准备:
1、关于作者陈祖芬的介绍。
2、夏欣的《陈祖芬:给学生最基本的教育——劳动观》
教后感:
培养一点想象力
初一看题目《春的胡话》,就引起同学们的好奇心。
是春天在说胡话?春天和胡话有什么联系?读了文章后,才感悟到是作者满怀激情,写出春天的热情和活力。
从而也看出这是一位具有想象力的作家。
所以,教学本文后,引导学生议一议“胡话”的内涵。
使学生最终明白“胡话”不“胡”,这是一种极具创意的想象。
最后也让学生选一个话题来说一通“胡话”,比一比谁的“胡话”具有创意。
我想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次机会吧。
八钱塘江春行(白居易)
九江南春(杜牧)
教学目标:
知识:1、理解、掌握两首诗的内容。
2、积累两首诗。
能力:1、体会七律读来琅琅上口的语言魅力。
2、了解想象、联想及对比等表现手法的艺术表现力。
情感:1、感受初春西湖特别的韵致和情趣。
2、感受江南春景和它所展示的深远、广阔而迷蒙的特有风情。
教学重点:
1、体会七律读来琅琅上口的语言魅力。
2、了解想象、联想及对比等表现手法的艺术表现力。
教学难点:
1、感受初春西湖特别的韵致和情趣。
2、感受江南春景和它所展示的深远、广阔而迷蒙的特有风情教学准备:
1、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2、两首诗的新译内容。
3、网上查找资料。
教后感:
自主学诗
把两首描写江南春景的古诗放在一起学习,是为了更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学诗。
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把春天刚来时西湖的引人景致,描写得生机盎然,恰到好处。
而千古绝句《江南春》,一起笔便引领读者站到一个时空交叉的制高点,去感受一个视野开阔、意境深远的宏大场面。
因此,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两首诗,自己读准读通基础上,诵读、理解、感悟诗句描绘的意境,然后交流各自的感悟,体会比较两首诗的异同,感受两位诗人不同的风格。
最后能诵读成背,积累古诗。
这样课堂气氛活跃,充分体现学生个性化的感悟,创设一种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
综合学习
春天,春天在哪里?
学习目标:
1、学习细致观察春景。
2、学会多角度地赞美春天。
学习时间:
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课前准备
1、记录春的声音。
2、进行一次春的写生活动。
3、寻找有关春的文章、诗句。
二、课堂交流
1、合唱《春天在哪里》
2、聆听春之声。
你听到了哪些春的声音,记录了哪些声音,交流一下。
(1)交流我喜爱的春天的声音,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2)交流记录的春天的声音,并说说各自的特点。
3、展示春之景。
(1)交流你看到的春天的美景。
(2)展示自己画的春景。
(3)向大家介绍一处自己最喜欢的春景。
4、积累春之话。
(1)交流有关描写春天的语句。
(2)积累描写春天的诗句。
5、合唱《春天在哪里》
三、布置作业
写一篇描写春天的文章,题目自拟。
第二单元平凡人生
单元学习目标:
1、感受长妈妈作为底层劳动人民所具有的仁爱、善良的个性。
2、感受穷人乐观情绪,学会坚强、乐观地面对生活。
3、懂得珍惜纯真童心,对生活多一份热情与幻想。
4、懂得生存的状态取决于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只有取法乎上,
才能拥有精彩的人生。
5、感受人间急人所急,相互关爱之情。
6、了解叙述故事的要求:理清要素,讲清关键情节。
能用简洁
的语言复述故事。
7、学习铺垫的写作方法,了解人物语言、神态描写对刻画人物
的作用。
8、了解细节描写的特点,学习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9、了解《山海经》等我国古代文化典籍的一些常识。
10、关注生活中的普通人物,观察记录一个普通人生活的一天,感受普通人平常而有意义的生活。
一0 长妈妈
鲁迅教学目标:
1、感受长妈妈作为底层劳动人民所具有的仁爱、善良的个性。
2、学习文章中铺垫的写作方法。
3、了解《山海经》等我国古代文化典籍的一些常识。
教学重点:
1、感受长妈妈这样一位普通平凡人物的仁爱善良。
2、学习从侧面烘托人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1、了解《山海经》等我国古代文化典籍的一些常识。
2、文中涉及的一些古书名。
教学准备:
1、收集关于鲁迅的生平资料,关于《山海经》的资料。
2、课前阅读《阿长与〈山海经〉》。
教学过程:
教后感:
感受平凡
这是一个情节简单的故事,“保姆”阿长,在知道“我”喜欢有画的《山海经》以后,请假回家给“我”带来了足以完全消除“谋害隐鼠的怨恨“的四本《山海经》。
文章虽题为《长妈妈》,但真正涉及长妈妈的笔墨却非常少,甚至连长妈妈长相、身材等内容的文字都没有,甚至不如文中偶尔提起的人物——远房的祖叔或他的太太说得多。
唯一对长妈妈的描写,也只不过是一句”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
“然而读完之后,我们不能不发自内心地感慨:普通的长妈妈啊,你竟有这样一颗善良的心!平凡的长妈妈啊,你知道,在一个孩子的眼中,你是多么令人难忘啊!没有刻意的修饰,却令人感动,平凡人生,平常感情,却以其诚挚、深沉而扣人心扉。
这正是学习本文应使学生感悟到的,关注平常生活中的平凡人物。
一一、七个铜板
莫里兹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物语言、神态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2、感受文章中母亲的乐观情绪,学会坚强、乐观地面对生活。
教学重点:
感受主人公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
几个重点句子的理解。
教学准备:
收集作家莫里兹资料。
教后感:
抓住行文线索学长文
小说叙述的是社会底层人家生活中凄惨的一幕,也许对现在的孩子来说无法感受到为了能买一块洗衣用的肥皂而花了整整一个下午寻找记忆中不知失匿在哪个角落的七枚铜板。
文章篇幅很长,但文中母亲极具感染力的笑,自始自终,贯穿全文,一直震动着我们的耳膜,这也正是本文的一条线索。
因而学习本文,以文章第一句话“穷人也可以笑,这本来是神明注定的。
”引出全文,细细体会母亲一次又一次的笑来体会母亲的坚毅,面对贫穷,她没有悲观,没有沮丧,更没有以泪洗面,相反,她选择了笑对生活,笑对贫穷,笑对苦难!这样的母亲是值得景仰的。
因此,抓住母亲一次次的笑来组织学习,来感受母亲乐观情绪,是学习本文较适合的方法。
一二、邮差先生
芦焚
教学目标:
1、感受平实的语言给读者带来的自然、醇厚的韵味。
2、学习“邮差先生”踏实工作,友善待人的生活态度。
3、阅读《小脚夫》,感受小脚夫诚实的品质。
教学重点:
感受作者平和散淡的行文风格和主人公平凡的生活。
教学难点:
感受“邮差先生”闲适自如的生活态度。
教学准备:
收集作家资料。
教后感:
平平淡淡才是真
本文记叙的人和事距我们比较久远,表达的平平淡淡的生活态度都不太令当今的学生所能感悟。
所以在学习本文时结合《小脚夫》的阅读,从小脚夫贫穷但诚实的品质中再进一步体会作为人的一种恰当的生活态度。
在对比阅读及把自己的生活状态与小脚夫的生活状态的对比中使学生感悟到平平淡淡才是真。
一如邮差先生的生活节奏,亲切、自然。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的背后,有多少默默无闻像邮差先生一样支撑着社会平衡的平凡的工作者啊!
一三雪地贺卡
鲍尔吉·原野
教学目标:
1、能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
2、懂得珍惜纯真的童心,对生活多一份热情与幻想。
3、能比较阅读《月光手帕》,感受作家写作风格。
教学重点:
懂得珍惜童心,对生活多一份热情与幻想。
教学难点:
感受作家真诚、朴素的写作风格。
教学准备:
收集作家资料,阅读作家作品。
教后感:
了解作者感受特色
鲍而吉·原野,一位蒙古族的警察作家,与歌手滕格尔,画家朝戈被称为当今中国文艺界的“草原三剑客”。
《雪地贺卡》可说是颇能体现他写作风格的一篇小小说,一张贺卡,一个颇耐人寻味的故事,却表达了作者对童心的珍惜。
而这种童心在当今社会,在这样现实的生活中是难得的,作者凭着他细腻的情感感受到了通童心,保护了童心。
正如作者在《掌心化雪》自序中写的“朴素、单纯本身就是美”。
我们的学生也已很少拥有这种“朴素单纯”了。
当同学阅读了他的另一篇《月光手帕》后,对文中“一双磨练得很俗的眼睛是极易发现月光的破绽,也就失去了一次美的愉悦。
”很有同感。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这是鲍而吉·原野所追求的写作境界,一种文学理想。
相信通过《雪地贺卡》和《月光手帕》的阅读,学生能对这样一位超凡脱俗的作家有所了解。
一四刷子李
冯骥才
教学目标:
1、了解细节描写的特点,学习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2、懂得生存的状态取决于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只有取法乎上,才能拥有精彩的人生。
3、拓展阅读《邓山东儿》。
教学重点:
学习通过细节描写体现刷子李“艺高人胆大“的自信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刷子李的生存状态及他对生活的态度。
教学准备:
收集作家资料,阅读其作品。
教后感:
学一点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对于塑造人物个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中刷子李的黑衣黑裤,还有那个让人吃了一惊的白点,这些细节描写都使得刷子李这个人物栩栩如生地站在读者面前。
在学习此文时,就通过体会这些细节描写来把握刷子李的性格,感受刷子李“艺高人胆大”的自信精神。
其实在学生的习作中学生也会不自主地运用一些细节描写,但不可能游刃有余地在恰当的时候运用细节描写更好地反映人物性格。
因此,在学习本文时,着重指导学生体会细节描写对反映人物性格的作用,并让学生尝试写一段话对一熟悉人物作一细节描绘,来体现人物性格。
使学生在实践写作中学会把握和运用细节描写。
因此我觉得在使用新教材中结合课文适当地进行一些写作指导是很有必要的。
一五哦!冬夜的灯光
莫里斯·吉布森
教学目标:
1、了解叙述故事的要求:理清要素,讲述关键情节。
2、感受人间急人所急,相互关爱之情。
3、拓展阅读《穷人》,感受穷人之间淳朴善良的人间至爱。
教学重点:
理解感悟冬夜灯光的含义。
教学难点:
了解叙述故事的要求。
教学准备:
课前阅读托尔斯泰的《穷人》。
教后感:
学会体会题目的象征意义
文章题目就像人的一张脸,读文章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题目,所以题目对理解文章很重要,因此在阅读理解文章时必须先体会题目含义。
本文《哦,冬夜的灯光》就很有象征意义,因此在新课学习伊始,我板书“冬夜的灯光”五个字,提问:“冬夜的灯光给人怎样的感觉?”并强调“冬夜的”三个字。
学生交流:“在冬天寒冷的夜里,灯光给人温暖,给人力量……”“那么文中冬夜的灯光,给作者的又是怎样的感觉呢?”自然而然地引入课文,又促使学生在阅读时能始终围绕这“冬夜的灯光”来感受西部人民热情、友谊。
相信在阅读中能注意到对文章题目的体会理解,那么学生在自己的写作中也会有意识地揣摩词句创造出一个个意味深远的题目。
综合学习
一日生活全记录
活动目标:
使学生懂得生活中千千万万的普通人他们默默无闻的劳动,才奠定了社会发展的基石。
把目光投向普通人,观察、记录他们的一日生活,了解他们平凡而有意义的生活。
活动时间:一周
活动设计:
一、课堂指导:
1、引子:
社会就像一座金字塔,站在辉煌顶部的只是少数人,而千千万万的普通人,则构成了金字塔的底部。
也许,他们的生活说不上有多么精彩,不过他们仍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人的尊严和生活的意义,还有对你的爱。
让我们用尊敬的眼光去打量他们,理解他们。
2、以一位同学制定的观察计划为例学习制定“一日生活全记录”计划。
(1)目的
(2)措施
(3)步骤
3、计划交流
4、师交代注意事项
二、课后观察记录
1、学生利用双休日观察记录妈妈或其他人的一日生活。
(1)观察
(2)访问
(3)记录
2、作最后整理,为母亲计算工作时间和工作量,写一篇感想。
3、后期制作:
选择一个角度进行梳理、润色,形式可以多样。
三、课堂交流展示
经过实践,参与的同学都会有收获,定一个时间,在班级里进行交流,让同学来了解我们周围的普通人,了解我们身边的平凡而有意义的生活。
第三单元为生命喝彩
单元学习目标:
1、学习革命先辈甘于清贫的革命精神,正确理解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的关系;
2、理解名人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人生态度,理解人生使命感和紧迫感。
3、学习英雄人物面对死亡勇敢坚强,忠于职守,善于献身的精神。
4、理解信息对于人生的价值,理解思想对于人的主要意义,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
5、学习在简明生动地叙述中表达自己的观点。
6、学习小说运用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塑造人物的方法,学习寓言体的表现方式。
7、体味选文各自的语言特色。
8、背诵积累有关名句。
单元学习重点:
1、初步探索人生的意义,懂得要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2、感悟选文所蕴含的人生哲理,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
单元学习难点:
正确认识人生的意义,生命的价值。
一六清贫
方志敏
教学目标:
1、学习方志敏甘于清贫的革命精神,正确理解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的关系。
2、学习简明生动地叙述一件事,在叙述中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重点:
学习方志敏甘于清贫的革命精神。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