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倾听文字的声音。

2.理解词意,通过想象、练笔等方式,绘出文字的画面。

3.揣摩感受作者的情趣和心境,品出文字的味道。

4.了解李清照的词风与人生际遇相关,领悟文字的真情。

【教学重难点】
1. 想象词境,并能用语言描绘出来。

2. 把握这首词深婉细腻的艺术风格,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学生查阅一些相关李清照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导入,引发学生的兴致
师:老师这里有一副对联:“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

”这副对联说的是谁呢?(李清照)你对李清照还有哪些了解呢?同时介绍相关词的知识。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解读李清照的一首词——《如梦令》。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朗读,倾听文字的声音
过渡:古人都是“吟诗作赋”,吟诵是情感最丰富的表现,如果你是李清照,会怎样吟这首词呢?(自读;点读;范读;齐读)
三、品读,绘出文字的画面
(一)概括画面
一首词就是一幅幅流动的画面,请你再读读这首词,看看你能从词中读出哪些画面?
学生反馈,老师总结后板书:
(溪亭日暮藕花深处一滩鸥鹭)
下面我们就来仔细地欣赏这三幅画。

(二)探究画面
画面:溪亭日暮
1、看到“溪亭日暮”,你脑海中浮出怎样的画面?谁能描绘给大家听听?
2、这样的情景,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难怪诗人此时已经——(生读)“沉
醉不知归路”,你怎样理解这句词?
3、让我们闭上眼睛,一起来想象这幅优美的画面,趁势引导再读这两句,加
深体会。

画面:藕花深处
1、在那样美丽的地方,词人和她的朋友们除了喝酒,还会做些什么呢?
过渡:是啊!怪不得词人是——(生读)“兴尽晚回舟”。

就在词人回舟时,又有美景吸引了她,那就是——(生读)“藕花深处”。

“藕花深处”指哪里?
想象“藕花深处”的美景:
a.就在词人“兴尽晚回舟”时,却误入“藕花深处”。

这是一片怎样的美景?谁给大家描绘一下?
b.你能用诗句来描绘吗?(如《小池》、《江南》、《荷花》、《王冕学画》、《虹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写荷花的名句。


黄昏时分误入藕花深处,满池的荷花朦朦胧胧,清香四溢。

红花绿叶,色彩缤纷,幽静神秘,多美呀!引导学生美读“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再次感受画面的意境。

画面:一滩鸥鹭
过渡:等大家惊醒过来的时候,他们赶紧——(生读)“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读读这个句,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又仿佛看到了什么?
2、你想啊,她们叫哇,笑哇,声音那么响,那么喧哗,这个时候把栖息着
的鸥鹭一下子惊飞起来。

“扑拉拉”一声,一群鸥鹭冲破夜幕,飞上蓝天,那情景该多么壮观啊!这样的情景她平时能看到吗?那可真是大自然的
奇观啊!谁来读一读这两句?
小结:刚才我们边读边想象,读出了那么多美丽的画面。

不知不觉就将这33个字的一首词读胖了,不但读胖了,还读美了。

四、悟读,品出文字的味道
1.过渡:学习古诗词还得有另一种本领,就是把整首词读成一个字,这个字就是“词眼”,你认为,这首词中哪个字最能体现整首词的意境?
2、李清照为什么醉了呢?(生答)
李清照是酣醉于酒,沉醉于景,陶醉于情了。

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少年作家,给我们描绘出了一幅情趣盎然的画面,让一千年后的我们了解到了在宋代社会,一个少女所享受到的快乐的生活时光。

让我们带着这份了解,再读这首词。

五、移读,领悟文字的真情
1.李清照的父亲是著名文学家、学者李格非,她的母亲也是饱读诗书。

在这样宽松的家庭环境中,少女时代的李清照的生活就是这样充满了生机,充满了乐趣,充满了色彩。

18岁时,她嫁给了金石学家赵明诚,二人互相切磋诗词文章,研习钟鼎碑石,志趣相投。

看,在这首《减字木兰花》中她写道: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把花儿别在发间,让一旁的丈夫比比看,到底是人美还是花儿美?这是何等的幸福!
2.婚后不久,赵明诚就出远门求学,感情丰富的李清照不忍离别,找了一块手帕,写下了这样的词句,让丈夫带在身边: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一剪梅》
“每逢佳节倍思亲”,在重阳节的时候,李清照寄给丈夫一首——《醉花阴》,里面有这样的词句: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
因为思念丈夫,人比黄花都瘦了。

)
3.到李清照43岁这个年,金兵大举入侵,当时的宋朝政府软弱无能,一味退缩。

李清照夫妇只好流亡在外。

行至乌江镇,在当年项羽兵败自刎之处,李清照奋笔写下了那首豪迈、激昂的《夏日绝句》,(生诵: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4.北宋灭亡,沿途的风霜劳顿,使丈夫赵明诚旧病复发,病死于南京。

此时李清照已经四十五岁了,她孤苦伶仃一个人,流落到江南。

元宵节,李清照的朋友接她去观灯。

可她拒绝了,她说,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永遇乐》
容颜憔悴,害怕见人。

倒不如偷偷地,从帘子底下,静听人家欢歌笑语。

此时的李清照,如果想到了那首《如梦令》,只能带着怀念之情吟诵道“常记溪亭日暮——”
5.由于四处漂泊,李清照病倒了。

这时一个叫张汝舟的人,大献殷勤,后来他们就结婚了。

张汝舟是个势利小人,他娶李清照是为了侵吞她的财产和文物,财产到手,便对李清照拳脚相加,百般虐待。

李清照只好向官府申诉,好不容易才离婚。

在这首《声声慢》中我们可以读出她的悲伤: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6. 是的,李清照的国愁、家愁,情愁,怎一个愁字了得!(出示这几首诗词)读了出现在李清照不同历史时期的几首诗词,你有什么发现?(反映出词人的命运,时代的苦难,家国的不幸)所以说:诗词即生活,生活即诗词。

我们品读一首诗词,就是在品读一段独特的人生经历。

8. 国破家亡,丈夫早逝,文物丧失,再婚受辱,李清照的后半生遭遇了数不清的劫难。

但李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继续编修《金石录》,一直活到了72岁!
结束语:孩子们,人生无常,难免会碰到一些不如意,甚至是残酷的打击,但是我们心中一定要留下那最美的回忆,要永存那最美的梦想。

让我们永远常记那美丽善良的、和谐安详的传世之作——《如梦令》。

(全班配乐齐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