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海卢湾高级中学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上海卢湾高级中学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孔子认为:只有见到财利想到道义,见到危难勇于担当,长期困顿却不忘平生之志,这样的人方可谓之“成人”。
中国古代男子满20岁行冠礼,女子满15岁行笄礼,行礼后,开始享有“成年人”的权利,并对婚姻、家庭和社会尽自己的义务和责任,这个传统从西周一直延续到明朝。
1994年,中共中央印发《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倡导各地组织年满18 周岁的公民举行对国旗宣誓的成人仪式。
2001年,中共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倡开展成人仪式活动,引导公民提高道德修养。
2000年,浙江省把每年12月9日定为18 岁“成人节”,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成人节”省级立法。
随后,广州、南京、北京、上海等地也以不同的形式确立了地方“成人节”。
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政协委员建议以国家立法形式规范18岁“成人节”仪式,以加强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和国家观念教育,把仪式所特有的庄重感转化为感动和鼓励,成为学生成长的精神力量。
(摘编自章正《代表委员建言:立法规范18岁“成人节”仪式》)材料二:
在孩子16岁时,英国家长一般会为他(她)举办庆祝成年的仪式,就是“成人礼”。
笔者曾参加一个在祖辈安息地举行的成人礼。
一阵音乐过后,年轻的主角神情严肃地面朝着祖辈的墓碑,聆听父亲讲述家族发展史:“我们家积累的这些财富,都是祖祖辈辈辛苦打拼得来的,你已经成年,要继承祖辈的优良传统,努力拼搏,为整个家族争光。
”随即,伯叔们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共同的话题,最后年轻的主角也发表了“成人誓言”。
笔者的一位朋友也对他的成人礼记忆犹新:父母只给他买了往返法国和英国的船票,而他在法国期间,几乎每天都在不同的餐馆、夜总会或城市环卫部门打工。
(摘编自曾祥伍《在英国参加成人礼》)材料三:
(摘编自沈慧《“成人礼”前后学生思想情感变化情况调查》)材料四:
2016年6月9日,安徽省教育厅、相关市区县教育局及高中的负责人观摩了省内某高中毕业典礼暨成人礼活动。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也派出代表出席活动。
该活动共有四个篇章:拼搏、成人、感恩、飞翔。
刚刚参加完高考的千余名毕业生在家长的陪同下步入校园,沿着呈现从呱呱坠地到咿呀学语、从活泼可爱到风华正茂的18 年生活轨迹照片的长廊步入典礼会场。
“我宣誓,从今天开始,我以孝心对父母,以诚心待他人,以热心对社会,以忠心对国家;我宣誓,从今天开始,在新的起点我将更加努力!因为有我,人民将更加幸福;因为有我,家园将更加美好;因为有我,祖国将更加昌盛……”千余名学生面对国旗庄严宣誓,宣誓他们已经成人,将离开父母的庇护,肩负起社会责任。
礼毕,学生们纷纷将鲜花献给身边的家长,并与家长紧紧拥抱。
(摘编自《合肥高中毕业典礼暨成人礼示范活动纪实》)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传统文化对“成人”十分关注,不仅理论上有所阐发,而且古代的“成人礼”活动从古至今延续不断。
B.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立法形式明确要求各地举办成人仪式活动。
C. 成人礼的宣誓词能够让学生懂得回报父母和他人对自己的关爱,增强学生对家园和国家的奉献意识。
D. 从“成人礼”前后学生思想感情变化情况看,“孝敬父母、报效社会”等五个方面的比例都有明显提升。
2. 下列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先圣孔子认为“成人”应该见到财利不忘道义,面对危难勇敢担当,能够在困顿之中坚守人生志向。
B. “成人节”已经在我国北京、上海等地通过立法形式确定下来,浙江省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成人节”省级立法。
C. “成人礼”不仅需要仪式,也对学生成长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如在成人之后应当具备一定的独立生活能力。
D. “成人礼”不应该只是学校单方面举办的活动,也应该得到来自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3. 中英两国当代的“成人礼”有哪些不同的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孔府档案是围绕孔子直系后裔历代衍圣公的活动所形成的文书档案,也是我国现存数量最多、收藏最完整、内容最丰富、涵盖时间最长的私家档案文献。
因档案中保存了衍圣公与明清以来中央和地方机构之间事务往来的大量文书资料,使其又兼具官方档案的性质。
孔府档案表明,居住在孔府的衍圣公凭借大宗主的地位,在家族中建立了严密的宗族组织和管理机构,并通过修宗谱、订族规等方式统管全国各地的孔氏族人,孔氏家族宗族体系之完整、宗法制度之完善、祖训族规之完备,是其他宗族很难比拟的。
孔子世家谱汇集了分散在全国80余处支派的谱系衍变信息和流寓朝鲜半岛的孔氏族人的世系信息,其对于考察孔氏宗族繁衍、迁移、发展和影响等,具有重大参考价值。
崇儒尊孔是历代统治者巩固和强化统治秩序的手段,孔子直系后裔也因之被扶植成为拥有部分政治和经济特权的世袭贵族。
朝廷与孔氏贵族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的共同利益,这在孔府档案中都有较深刻的反映。
明清帝王或亲赴辟雍诣学观礼,或临幸阙里释奠孔子,或遣子派官致祭庙林;对孔子后裔或优免差徭,或置官封爵,
或赐土赐民。
这固然表明国家对孔子学说的尊崇和对孔子后裔的优待,但也是出于强化国家思想的需要。
孔府是中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贵族地主庄园,保存了成序列的土地文书,包括不下10万件的各种土地执照、纳税和过割凭证等。
这些文献信息,为研究明清以来的地权分配和转移、土地买卖和经营、租佃制度及其变迁,以及农业耕作制度等经济史问题提供了翔实而可靠的材料,对探索中国古代基层社会实态和演变轨迹具有重要价值。
孔府司房日用账簿、收支款项账簿等,也为探究明清及民国时期基层社会的商业贸易网络、物价和生活水平及其变迁等,提供了全面而原始的记录。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孔府档案的价值也日渐凸显,它不仅保留了作为道德规范存在的族规家训,还记载了族人弘扬孝道、敦睦宗族、彰显忠义的言行事迹,其中可资弘扬家风、传承家训、承继家史的资料,无疑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思想宝库。
“诗礼为本”是孔氏家风的基本精神。
从孔子对孔鲤“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的庭训,到明太祖对孔克坚“多读书”“不读书是不守你祖宗法度”的劝勉,到嘉庆对孔庆镕“好生读书”“祭祀要虔诚行礼”的嘱托,再到各地孔氏族规家训中有关“励读书、崇学校科第、贵教子”的规定,无不说明诗礼传家的理念已内化为孔门世代相传的家风,对于今天弘扬传统文化和优秀道德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
(选自姜修宪《孔府档案的历史文化价值》,有删改)
4.下列关于“孔府档案”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私家档案,孔府档案是国内现存数量最多、收藏最完整、内容最丰富、涵盖时间最长的重要文书档案文献。
B.孔府档案因大量保存了衍圣公与明清以来官方机构之间事务往来的文书资料,所以兼具官方档案的性质。
C.孔府档案中记录的国家尊崇孔子学说和优待孔子后裔的相关内容,与历代统治者崇儒尊孔密切相关。
D.孔府档案日渐凸显的价值,在于它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式内化了孔门世代相传的诗礼传家的家风。
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衍圣公凭其地位在家族中所建立的完整的宗族体系、完善的宗法制度和完备的祖训族规,是其他宗族很难比拟的。
B.为了强化国家思想统治,明清时代帝王或亲赴辟雍诣学观礼,或临幸阙里释奠孔子,或遣子派官致祭庙林。
C.那些保存在孔府档案中成序列的土地文书,为研究明清以来农业耕作制度等经济史问题提供了翔实而可靠的材料。
D.孔氏族规家训中有关“励读书、崇学校科第、贵教子”的规定,对于弘扬传统文化和优秀道德仍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孔子世家谱中能够窥见孔氏宗族的变迁和影响,因此,孔府档案在考察宗族历史变迁方面有其自身的参考价值。
B.当孔子直系后裔被扶植为拥有部分政治和经济特权的世袭贵族时,朝廷与孔氏贵族之间才有相互依存的共同利益。
C.要探究民国时期基层社会的物价和生活水平等,可以参考孔府档案中全面而原始的孔府司房日用账簿等的记录。
D.从孔府档案中记录的明太祖与孔克坚以及嘉庆与孔庆镕的对话,也可以看出明清时孔府与朝廷之间有着往来。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高速公路上的森林
[意大利]卡尔维诺
寒冷有千百种形式、千百种方法在世界上移动:在海上像一群狂奔的马,在乡村像一窝猛扑的蝗虫,在城市则像一把利刃截断道路,从缝里钻入没有暖气的家中。
那天晚上,马可瓦多家用尽了最后的干柴,裹着大衣的全家人,看着暖炉中逐渐黯淡的小木炭,每一次呼吸,就从他们嘴里升起云雾。
再没有人说话,云雾代替他们发言:太太吐出长长的云雾仿佛在叹气,小孩们好像专心一意地吹着肥皂泡泡,而马可瓦多则一停一顿地朝着空中喷着云雾,好像喷发转瞬即逝的智慧火花。
最后,马可瓦多决定了:“我去找柴火,说不定能找到。
”他在夹克和衬衫间塞进了四五张报纸,以作为御寒的盔甲,在大衣下藏了一把齿锯,在家人充满希望的目光的跟随下,深夜走出门,每走一步就发出纸的响声,而锯子也不时从他大衣里冒出。
到市区里找柴火,说得倒好!马可瓦多直向夹在两条马路中间的一小片公园走去。
公园里空无一人,马可瓦多一面研究光秃秃的树干,一面想着家人正牙齿打颤地等着他……
小米开尔哆嗦着牙齿,读一本从学校图书室借回来的童话,书里头说的是一个木匠的小孩带着斧头去森林里砍柴。
“这才是要去的地方,”小米开尔说,“森林!那里就会有木柴了!”他从一出生就住在城市里,从来没看过森林,连从远处看的经验也没有。
说到做到,跟兄弟们组织起来:一个人带斧头,一个人带钩子,一个人带绳子。
跟妈妈说再见后就开始寻找森林。
走在路灯照得通亮的城市,除了房子以外看不到别的:什么森林,连影子也没有。
也遇到过几个行人,但是不敢问哪儿有森林。
他们走到最后,城里的房子都不见了,而马路变成了高速公路。
小孩就在高速公路旁看到了森林:一片茂密而奇形怪状的树林淹没了一望无际的平原。
它们有极细极
细的树干,或直或斜;当汽车经过,车灯照亮时,发现这些扁平而宽阔的树叶有着最奇怪的样子和颜色。
树枝的形状是牙膏、脸、乳酪、手、剃刀、瓶子、母牛和轮胎,遍布的树叶是字母。
“万岁!”小米开尔说,“这就是森林!”
弟弟们则着迷地看着从奇异轮廓中露头的月亮:“真美……”
小米开尔赶紧提醒他们来这儿的目的:柴火。
于是他们砍倒一株黄色迎春花外形的杨树,劈成碎片后带回家。
当马可瓦多带着少得可怜的潮湿树枝回家时,发现暖炉是点燃的。
“你们在哪里拿的?”他惊异地指着剩下的广告招牌。
因为是胶合板,柴火烧得很快。
“森林里!”小孩说。
“什么森林?”
“在高速公路上,密密麻麻的!”
既然这么简单,何况柴火又用完了,效仿孩子们还是值得的。
马可瓦多又带着锯子出门,朝高速公路走去。
公路警察阿斯托弗有点近视,当他骑着摩托车做夜间巡逻时应该是要戴眼镜的;但他谁也没告诉,怕因此影响他的前途。
那个晚上,阿斯托弗接到通知说高速公路上有一群野孩子在拆广告招牌,便骑车去巡查。
高速公路旁怪模怪样地张牙舞爪的树木陪着他转动,大近视眼的阿斯托弗细细察看。
在摩托车灯的照明下,撞见一个大野孩子攀爬在一块招牌上。
阿斯托弗刹住车:“喂!你在上面干什么,马上给我跳下来!”那个人动也不动,向他吐舌头。
阿斯托弗靠近一看,那是一块乳酪广告,画了一个胖小孩在舔舌头。
“当然,当然。
”阿斯托弗说,并快速离开。
过了一会儿,在一块巨大招牌的阴影中,照到一张惊骇的脸。
“站住!别想跑!”但没有人跑:那是一张痛苦的面像,因为有一只脚长满了鸡眼。
“哦,对不起。
”阿斯托弗说完后就一溜烟跑掉了。
治偏头痛药片的广告画的是一个巨大的人头,因痛楚用手遮着眼睛。
阿斯托弗经过,照到攀爬在上方正想用锯子切下一块的马可瓦多。
因强光而眼花,马可瓦多蜷缩着静止不动,抓住大头上的耳朵,锯子则已经切到额头中央。
阿斯托弗好好研究过后说:“喔,对,斯达巴药片!这个广告做得好!新发现!那个带着锯子的倒霉鬼说明偏头痛会把人的脑袋切成两半!我一下就看懂了!”然后很满意地离开了。
四周那么安静而寒冷。
马可瓦多松了一口气,在不太舒适的支架上重新调整位置,继续他的工作。
在月光清亮的天空中,锯子切割木头低沉的嘎嘎声远远传送开来。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米开尔从童话书中获得灵感,决定去森林里砍柴,这一细节描写十分符合其儿童的身份,也推动了情节的合理发展。
B. “马可瓦多蜷缩着静止不动,抓住大头上的耳朵,锯子则已经切到额头中央”,这幅画面看似滑稽,但实则蕴含着作者对马可瓦多的同情,值得深思。
C. 作者写作时十分注重小说细节前后呼应,比如警察阿斯托弗是近视眼却不敢戴眼镜这一细节,对于后文情节的展开就是至关重要的。
D. 本文为我们讲述了马可瓦多的一次‘幸运’的经历,开篇从全知视角出发,单一叙事角度贯穿始终。
8. 小说多次提到“寒冷”,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 卡尔维诺的作品在荒诞中蕴藏着真实,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赵普字则平,幽州蓟人。
太祖拔滁州,宰相范质奏普为军事判官。
太祖尝与语,奇之。
时获盗百余,当弃市,普疑有无辜者,启太祖讯鞫之,获全活者众。
太祖领同州节度,辟为推官。
及受禅,以佐命功,授右谏议大夫,充枢密直学士。
五年春,加右仆射、昭文馆大学士。
俄丁内艰,诏起复视事。
遂劝帝遣使分诣诸道,征丁壮籍名送京师,以备守卫;诸州置通判,使主钱谷。
由是兵甲精锐,府为充实。
普为政颇专,廷臣多忌之。
时官禁私贩秦、陇大木,普尝遣亲吏诣市屋材,联巨筏至京师治第,吏因之窃货大木,冒称普市货鬻都下。
权三司使赵玭廉得之以闻。
太祖大怒,促令追班,将下制逐普,赖王溥奏解之。
开宝八年,出为武胜军节度、检校太尉兼侍中。
帝作诗以饯之,普奉而泣曰:“下赐臣诗,当刻石,与臣朽骨同葬泉下。
”帝为之动容。
翌日,谓宰相曰:“普有功国家朕昔与游今齿发衰矣不容烦以枢务择善地处之因诗什以导意普感激泣下朕亦为之堕泪”时枢密副使赵昌言与胡旦等厚善。
会旦令翟马周上封事,排毁时政,普深嫉之,奏流马周,黜昌言等。
郑州团练使侯莫陈利用骄肆僭侈,大为不法,普廉得之,尽以条奏,利用坐流商州,普固请诛之。
淳化三年春,以老衰久病,令留守通判刘昌言奉表求致政,中使驰传抚问,三上表乞骸骨。
拜太师,封魏国公,给宰相奉料,令养疾,俟损日(注)赴阙,仍遣其弟赍诏书赐之。
七月卒,年七十一。
(节选自《宋史·赵普传》)(注)损日:病情减轻的时候。
损,疾损,病情减轻。
10. 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启太祖讯鞫之鞫:审问。
B. 冒称普市货鬻都下鬻:卖,出售。
C. 权三司使赵玭廉得之以闻廉:察考,访查。
D. 利用坐流商州坐:因为。
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普有功国家/朕昔与游/今齿发衰矣/不容烦以枢务/择善地处之/因诗什以导意/普感激泣下/朕亦为之堕泪/
B. 普有功国家/朕昔与游/今齿发衰矣/不容烦/以枢务择善地处之/因诗什以导/意普感激泣下/朕亦为之堕泪/
C. 普有功国家/朕昔与游/今齿发衰矣/不容烦以枢务/择善地处之/因诗什以导/意普感激泣下/朕亦为之堕泪/
D. 普有功国家/朕昔与游/今齿发衰矣/不容烦/以枢务择善地处之/因诗什以导意/普感激泣下/朕亦为之堕泪/
1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受禅是我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也指王朝更迭时新皇帝承受旧帝让给的帝位。
B. 丁内艰是我国古代的丧制名,也称丁母忧。
凡儿子遭母丧或承重孙遭祖母丧,均称丁内艰。
C. 致政指官吏将执政的权柄归还给君主,即辞官退休,类似名称还有致事、致仕、乞骸骨等。
D. 太师,与太傅、太尉合称“三师”或“三公”,是作为最高荣典以示恩宠,并无实职。
13.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赵普颇受重用。
宋太祖攻克滁州时,赵普被保奏为军事判官;太祖兼任同州节度使,他被征召为推官;后又被太祖授予右谏议大夫等职务。
B. 赵普精于吏治。
他在右仆射、昭文馆大学士任上时,曾劝谏宋太祖派遣使者到各路征调丁壮守卫京城,并在各州设置通判主管钱粮,收效显著。
C. 赵普因事遭斥。
官府禁止私贩秦陇两地木材,普却派亲信购买木材运到京城盖房,并趁机贩卖木材,皇帝听后大怒,赵普险遭贬黜。
D. 赵普嫉恶刚直。
胡旦让翟马周上密奏诽谤时政,赵普上奏流放翟马周,贬黜赵昌言等;赵普将侯莫陈利用的违法活动逐条上奏,使他获罪。
1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本中的重要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给宰相奉料,令养疾,俟损日赴阙,仍遣其弟赍诏书赐之。
(2)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苏武传》)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野菊
李商隐
苦竹园南椒坞边,微香冉冉泪涓涓。
已悲节物同寒雁,忍委芳心与暮蝉?
细路独来当此夕,清尊相伴省①他年。
紫云②新苑移花处,不取霜栽③近御筵。
【注】①省:记,忆。
②紫云:指代中书省。
令狐楚、令狐绹父子曾对李商隐有知遇之恩,令狐绹时任中书舍人。
③霜栽;指野菊。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突出特点是构思精密,立意高迈。
诗人有意识地避实就虚,不作平直语。
B.竹、椒、雁、蝉等意象凄美,寓情于景是本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
C.这首诗和《锦瑟》一样,都体现了作者诗歌幽约细美的艺术风格。
D.尾联表面写野菊不被人取用,实则暗指旧友不能向朝廷引荐自己。
16.本诗第二句“微香冉冉泪涓涓”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此句的妙处。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诗句是“__,__。
”
②《登岳阳楼》中,“__,__。
”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③《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8.下图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吉祥物“冰墩墩”,请结合“熊猫”这一形象和“冰墩墩”这一命名,说明该吉祥物的寓意,要求写出三点。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19.仔细观察漫画,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一下画面的内容,并概括漫画的寓意。
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在人的生命中,有些东西是事先已经决定了的,个人不能进行任何选择,比如一个人是出生在农村还是城市,是平民家庭还是名门望族,这些都不能由自己做出决定或选择。
但是,人在其他许多方面,又是可以做出选择的。
比如理想、志向、目标、追求等,每个人都可以做出自己的选择。
就好比每个人都有一块可以由自己来耕种的土地,贫瘠、肥沃或许无法选择,荒芜、繁茂将由自己决定。
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问题,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以偏概全或偷换概念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
分析推理类题目较难,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对照,从中找到与原文表述有出入的答案,就可以做出正确选择。
本题中,
A项,“从古至今延续不断”错误,根据原文材料一第一段“这个传统从西周一直延续到明朝”可知,不是“从古”而是“西周”开始。
B项,“以立法形式明确要求”错误。
根据原文材料一第一段“《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倡导各地组织年满18 周岁的公民举行对国旗宣誓的成人仪式。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倡开展成人仪式活动,引导公民提高道德修养”可知,分别是“倡导”“引导”而非“立法”。
D项,“都有明显提升”错误。
根据材料三条形《“成人礼”前后学生思想情感变化情况调查》可知,“热爱祖国”“敬爱师长”“关爱他人”提升不是很明显。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以偏概全或偷换概念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
分析推理类题目较难,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对照,从中找到与原文表述有出入的答案,就可以做出正确选择。
本题中,
B项,“‘成人节’已经在我国北京、上海等地通过立法形式确定下来”错误。
根据原文材料一第一段“2000年,浙江省把每年12月9日定为18 岁‘成人节’,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成人节’省级立法。
随后,广州、南京、北京、上海等地也以不同的形式确立了地方‘成人节’”可知,北京、上海等地是以“不同的形式”确立,而并没有明确是“立法”形式,属于偷换概念。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分析、筛选、整合的能力。
本题考查简要概括中英两国当代的“成人礼”的不同特点。
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材料,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对文中重要内容要认真分析、筛选、整合,从形式、内容两个方面回答。
材料一,“1994年,中共中央印发《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倡导各地组织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举行对国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