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巩固)第五单元第3课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1Word版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
1、一战爆发后,列宁在某一方面的观点成为俄国十月革命的理论指导,是在新形势下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发展。
该观点是( )
A.实现无产阶级革命,需以高度发展的生产力为前提
B.资产阶级革命可以和平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
C.社会主义可以首先在一国取得胜利
D.通过全盘国有化建立社会主义
2、《全球通史》中说:“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刻进行第二次革命。
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战争继续得越久……他的要求也就越得人心”。
当时列宁提出的要求是
A.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B.推翻罗曼诺夫王朝
C.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D.建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3、列宁晚年在其“政治遗嘱”中,对十月革命以来的道路进行深入的思考,提出建设社会主义许多新构想。
下列思想属于列宁晚年思考的是()
①发展大工业,实现工业化、电气化
②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一切有价值的东西
③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快速建成社会主义
④进行社会主义改革,摆脱斯大林模式弊端的影响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4、下列事件与列宁无直接联系的是()
A.领导武装起义并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
B.发表《四月提纲》,提出了从资产阶级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任务
C.领导二月革命推翻罗曼诺夫王朝
D.起草《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5、列宁说:“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进到山顶时,就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去寻找能够登上山顶的新路线。
”文中“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是指()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行新经济政策
C.实行农业集体化 D.实行计划经济
6、1921年列宁对美国商人阿曼德·哈默说:“我们是个落后国家,资源丰富而未经开发。
美
国可以在这儿找到原料和销售机器的市场,以后还可以在这里推销工业产品。
而我们需要美国的技术和方法,以及美国的工程技术人员。
”列宁这次谈话的背景是苏俄正在()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经济建设五年计划
C.实行新经济政策 D.实施农业集体化政策
7、下列关于列宁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出生于进步的知识分子家庭②哥哥因谋刺沙皇被处死
③1887年在莫斯科大学学习法律④1888年开始阅读马克思、恩格斯著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8、列宁指出:“无产阶级的自发斗争如果没有坚强革命家的组织领导,便不能成为无产阶级的‘真正阶级斗争’。
”列宁的这一认识主要强调()
A.群众的自发斗争
B.纯洁无产阶级革命队伍
C.国际无产阶级组织的领导
D.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9、观察右图,图中的组织成立于()
彼得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成员合影
A.1892年 B.1893年
C.1895年 D.1900年
10、1922~1923年,列宁在与病魔顽强斗争的同时,口授了一批重要的信件和文章,其核心是()
A.十月革命后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和教训的总结 B.党的团结问题
C.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经济的问题 D.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问题。
11、1917年10月,第二次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开幕,这次会议()
①通过了《告工人、士兵、农民书》②宣布全部政权已转归苏维埃③选举成立了新的苏维埃政府④标志着十月革命的胜利结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2014年是列宁诞辰144周年,年轻的列宁经历了从大学到革命家的转变,下列不符合史实的是()
A.列宁诞生于1870年 B.中学时写了《人民生活美好的原因》
C.1887年考入莫斯科大学法律系 D.1889年建立马克思主义小组
13、列宁晚年强调,要奠定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使社会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必须()A.长久地坚持新经济政策 B.大力发展大机器工业和电力工业
C.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D.培养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的各种专门人才
14、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了“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以及土地改革、银行国有化等一系列目标,却没有直接提出建立公有制等社会主义革命的内容。
由此可见()
①夺取政权是布尔什维克党面临的主要任务②列宁抓住了当时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③实行公有制不是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目标④革命由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的过渡已经实现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D.③④
15、“一个被流放的人秘密回到彼得堡。
经过多年流放和卓有成效的斗争,他即将领导一场改变世界面貌的革命运动。
”“他”是()
A.列宁 B.拿破仑 C.彼得一世 D.斯大林
16、1917年,俄国布尔什维克领导人加米涅夫曾这样说:“我认为列宁同志是不对的,他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结束。
我认为它还没有结束……说资产阶级民主制已丧失了实行民主的一切可能性还为时过早。
”他的这番言论主要针对列宁()
A.要求推翻沙皇统治的主张 B.退出帝国主义世界战争的想法
C.提出转变革命任务的要求 D.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决定
17、列宁的政治遗嘱是他晚年对十月革命和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的论述,是列宁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苏俄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对于整个社会主义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对俄国革命的认识是( )
A.由于俄国是个小农国家,因此应建立合作社来吸引小农参加社会主义建设
B.对于国家党政机关,要克服官僚主义,加强党中央的团结,防止分裂
C.对于民族问题要提倡民族平等,反对民族沙文主义
D.由于俄国介于西方文明国家和东方落后国家之间,因此俄国革命有一定的特殊性
18、《静静的顿河》是苏联著名作家肖洛霍夫的一部力作。
文章中一位暴动的士兵说:“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了,连小石磨都抬走了,法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的吗?”士兵的话主要针对( )
A.余粮征集制
B.企业国有政策
C.粮食税
D.劳动义务制
19、下图是电影《列宁在1918》的海报。
在这部电影中有这样一些镜头:红军战士瓦西里在押送粮食回彼得格勒后,自己却因为饥饿昏倒了……瓦西里也曾对妻子许下最美好的愿望:“面包会有的……”当时苏俄的经济政策是 ( )
A.市场基础上的计划调节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新经济政策
D.改革开放政策
20、下列哪项是新形势下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 )
A.社会主义可能在少数或者甚至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首先取得胜利
B.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
C.明确提出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革命纲领
D.主张用革命的暴力手段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二、非选择题:(本大題共3小题,共计50分。
)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主产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
……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办法上来。
——《苏联兴亡史》材料二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国家调节买卖业和货币流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
——《列宁全集》
1、据材料一,“冲击的办法”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列宁说它“已经失败了?”
2、据材料二,苏联实施的新经济政策有何特点?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17年4月,列宁回到彼得格勒时,针对当时俄国的形势,发表著名的《四月提纲》,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第一阶段向革命第二阶段过渡……”
材料二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后,俄国工农最明确、最坚决地要求的和约,就是立即缔结没有兼并……没有赔款的和约。
——《和平法令》材料三立即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不付任何赎金。
——《土地法令》材料四列宁宣告苏维埃政权的成立。
请回答:
(1)1917年4月,列宁回到彼得格勒时,俄国的政治形势有何突出特点?材料一中“革命第一阶段”和“革命第二阶段”各是什么性质的革命?各自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材料二、三反映了俄国人民当时的什么要求?
(3)根据材料四,我们能够得到哪些重要的历史信息。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俄罗斯国际文传电讯报道:2000年12月31日,也即20世纪最后一天,在莫斯科红场上,数以千计的俄国人排着长队,前往列宁墓瞻仰列宁。
而此前不久所举行的一次关于俄罗斯“世纪风云人物”的调查中,列宁名列榜首,他被俄国人民推举为“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
——人教版教材历史选修4 材料二毛泽东一生中大部分时间是做了非常好的事情,他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过来,没有毛泽东,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列宁被俄国人民推举为“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列宁在提高俄国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又作了哪些有益的探索?
(2)邓小平为什么说“没有毛泽东,至少我们中国人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3)列宁和毛泽东都能够把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实际相结合,找到适合本国国情的革命道路,请结合有关史实加以说明。
由此体现出的共同的精神品质是什么?
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C
【解析】A项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不符合“是在新形势下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发展”,故A 项错误;B项是中国革命的经验,故B项错误;抓住“成为俄国十月革命的理论指导,是在新形势下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发展”,故C项正确;D项是后来斯大林模式的内容,故D项错误。
2、【答案】C
【解析】由“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刻进行第二次革命。
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战争继续得越久”可以知道是二月革命后列宁回来提出的《四月提纲》并进行十月革命;提出要从资产阶级革命转入到社会主义革命,全部政权归苏维埃,故本题答案选C项;A项是在十月革命后;B项是二月革命;D项是十月革命后。
3、【答案】A
【解析】③中的“快速”明显违反列宁主张的新经济政策,而④则不可能属于列宁的思考,列宁去世后斯大林上台执政,逐渐形成斯大林模式。
①②则符合列宁所主张的新经济政策。
4、C
5、【答案】B
【解析】材料中“正面攀登”指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农业集体化和计划经济都是斯大林时期实行的经济政策,故排除C、D两项;而材料中信息体现了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的变化,“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指的是新经济政策。
6、【答案】C
【解析】考查现代世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挫折。
注意题干中的时间1921年,苏联正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结合新经济政策内容,国家无力兴办企业或中小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
7、【答案】B
【解析】1887年列宁在喀山大学学习法律,故排除含③的选项。
8、D
9、【答案】C
【解析】1895年秋,列宁联络彼得堡的马克思主义小组,合并为一个统一的政治组织——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
10、【答案】A
【解析】B、C、D三项都包含于A项之中。
11、【答案】A
【解析】第二次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召开于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的当天。
此后,革命不断向全国蔓延并取得最终胜利。
因此,④的叙述不正确。
1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
A、B、D三项均是列宁成长中的正确史实,C 项中的“莫斯科”应为“喀山”。
13、【答案】B
【解析】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发展生产力,大机器工业和电力工业是社会生产力提高的关键,是提高国防的重要保障。
新经济政策、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和培养各方面的技术人才都是为大工业生产创造条件。
1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①由“全部政权归苏维埃”即可确定;土地、面包、和平是当时俄国人民最关心的问题,列宁提出的目标即围绕这些内容,目的在于争取群众的支持,②正确;③错误,这时俄国革命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公有制还未提上
日程,但不等于没有这样的目标。
《四月提纲》只是指导革命转变,它提出的时候还是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由民主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过渡还未实现。
15、【答案】A
【解析】从题干改变世界面貌,和流放彼得堡可知是十月革命的领导人列宁。
16、【答案】C
【解析】1917年已经推翻沙皇统治,A项错;B、D两项不符合题干中“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还没有结束”的言论,故排除。
C项符合列宁提出的要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要求。
17、【答案】D
【解析】四个选项都属于列宁的政治遗嘱,但符合题干对“俄国革命”认识的只有D项。
18、【答案】A
【解析】1918—1921年,在苏俄三年国内战争时期,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农业方面实行余粮征集制,但在实行过程中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19、【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18年苏俄处于三年国内战争时期,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农业方面实行余粮征集制。
这一政策排斥市场,因此排除A、C两项,D项更不可能。
20、【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
解答本题一定要根据材料信息“腐朽”“一堵墙”判断出那堵“墙”指的是沙俄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而推翻沙俄专制统治的革命事件是二月革命。
故选B项。
二、非选择题
21、(1)、“冲击办法”指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失败”是因为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出现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2)、特点:充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调节和恢复生产,促进经济发展。
22、(1)特点:“二月革命”后形成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性质、任务:第一阶段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是推翻沙皇专制制度;第二阶段是无
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2)要求:对和平和土地的要求。
(3)信息:俄国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列宁是苏维埃的领袖等。
23、(1)主要依据:建立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十月革命;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俄国。
探索:实行新经济政策。
(2)因为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3)道路:列宁,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率先取得胜利的理论;毛泽东,提出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品质: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