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注意事项:
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份,总分150分。
2.答题前,考生须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填写在本试题卷指定的位置上。
3.选择题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4.非选择题必须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超出答题区域或在其他题的答题区域内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将答题纸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阅读鉴赏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题3分)
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的绚丽之美
魏家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朴素为美是一种大体的生活观念,也是一种大体的美学观念。
朴实无华,清新自然,成为美的最高形态。
这一美学观有其合理性的一面,在强调“文以载道”的前提下,提倡文学艺术表现手腕的质朴与简练,更能表现文学的有效价值。
从上古时期到春秋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一样观念上都强调知足人的最大体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富丽的奢侈,不但老百姓不可能有超越生产力进展水平和自身的社会地位的享受,确实是贵为天子的君主,也不该该一味地贪图享乐。
《尚书·五子之歌》:“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
甘酒嗜音,峻宇彫墙。
有一于此,未或不亡。
”把富丽的美与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地等同起来,乃至以为追求富丽的美确实是一个国家衰败和衰亡的全然缘故。
《国语·楚语上》:“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
假设于目观那么美,缩于财用那么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这是提倡朴实之美的最大体的经济的和政治的缘故,与此同时,传统美学观也就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了政治风格和道德评判领域,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朴素,作为一种美的形态,确实是在如此一种前提下提出来的。
老子在时期的变革眼前,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上古社会去,因此提出了把“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作为一种治国的原那么。
老子极端反对文学艺术的精致与漂亮,他以为,那种漂亮的色彩不但对人的心理是一种摧残,而且对整个社会都是很恐怖的侵蚀剂。
在美与真的关系上,老子以为“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既然如此,艺术创作就只能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作简单的描摩与再现,而不必作艺术的修饰,这正是老子的“无为”的政治理想、“大巧假设拙”的社会理想在艺术创作领域的推行与贯彻,也正是朴素为美的美学观念的源头。
庄子的美学理想从整体上看是追求宏大之美,其中的《逍遥游》、《秋水》等篇都表现出壮美的气势,但在对美的形态作论述的时候,他却更多地强调朴素、自然、平淡的美,这使他与老子的美学思想有着明显的一致性。
崇尚自然、平淡、朴素、简约,本来是老庄美学思想的精华,但在先秦时期,其他派别的许多思想家也加入了对富丽之美的尖锐批判,这就很容易形成一种比较稳固的美学思想传统。
墨家从基层人民的立场动身,提出“非乐”的主张,曰:“为乐非也。
”法家对富丽之美的批判态度加倍尖锐,以为文饰的目的确实是为了掩盖丑的本质:“其质至美,物不足以饰之。
夫物之待饰而后行者,其质不美也。
”不但把绚烂富丽作为“丑”的外表装饰,而且还同老子、庄子、墨子一样,把追求富丽之美同国运、民心联系起来,而且,儒家美学思想中本来就包括着“节用”的观念和“辞达罢了矣”的主张。
如此,不可是儒与道,而且又加上了墨与法,这四家的美学思想在朴素、自然、平淡、简约、有效这诸多方面形成了合流,更强化了朴素为美在中国美学传统中的地位,富丽之美也就成为众矢之的了。
(节选自《华夏文明》,有删节)
1.下面有关“朴素为美”的明白得,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 朴素为美是一种大体的生活观念,也是一种大体的美学观念,提倡文学艺术表现手腕的质朴与简练,更能表现文学的有效价值。
B.从上古时期到春秋时期,因为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人们多数强调知足人的最大体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富丽的奢侈。
C.朴素为美不仅在中国美学传统中占有重要位置,而且在政治风格和道德评判领域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D.艺术创作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不必作艺术的修饰,这是老子的政治理想、社会理想在艺术创作领域的推行与贯彻,也正是朴素为美的美学观念的源头。
2.以下表述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为哪一项()
A.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朴实无华,清新自然,成为美的最高形态,这一美学观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有其合理性的一面。
B.《尚书·五子之歌》中旗帜鲜明地把富丽的美与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地等同起来,乃至以为追求富丽的美确实是一个国家衰败和衰亡的全然缘故。
C.老子提出“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美学思想,极端反对文学艺术的精致与漂亮,强调漂亮的色彩不但对人的心理是一种摧残,而且对整个社会都是很恐怖的侵蚀剂。
D.法家以为文饰的目的确实是为了掩盖丑的本质,不但把绚烂富丽作为“丑”的外表装饰,而且还把追求富丽之美同国运、民心联系起来。
3.依照原文内容,以下明白得和分析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老子在时期的变革眼前,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上古社会去,因此,在美与真的关系问题上,他提出了“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的主张。
B.庄子在对美的形态作论述时,更多地强调朴素、自然、平淡之美,但从整体上看是追求宏大之美的,这使他与老子的美学思想有着明显的不同。
C.若是传统美学观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政治风格和道德评判领域,它就将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D.在先秦时期,儒道墨法等思想家在美学思想上达到的共识很容易形成一种比较稳固的美学思想传统,更强化了朴素为美在中国美学传统中的地位。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刘姥姥只听见咯当咯当的响声,大有似乎打箩柜筛面的一样,不免东瞧西望的。
忽见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一个秤砣般一物,却不住的乱幌。
刘姥姥心中想着:“这是什么爱物儿?有甚用呢?”正呆时,
只听适当的一声,又假设金钟铜磬一样,不防倒唬的一展眼。
接着又是连续八九下。
方欲问时,只见小丫头子们齐乱跑,说:“奶奶下来了。
”周瑞家的与平儿忙起身,命刘姥姥“尽管等着,是时候咱们来请你”。
说着,都迎出去了。
刘姥姥屏声侧耳默候。
忽见周瑞家的笑嘻嘻走过来,招手儿叫他。
只见门外錾铜钩上悬着大红撒花软帘,南窗下是炕,炕上大红毡条,靠东边板壁立着一个锁子锦靠背与一个引枕,铺着金心绿闪缎大坐褥,隔壁有雕漆痰盒。
那凤姐儿家常带着秋板貂鼠昭君套,围着攒珠勒子,穿着桃红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
平儿站在炕沿边,捧着小小的一个填漆茶盘,盘内一个小盖钟。
凤姐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尽管拨手炉内的灰,慢慢的问道:“怎么还不请进来?”一面说,一面抬身要茶时,只见周瑞家的已带了两个人在地下站着呢。
这才忙欲起身、犹未起身时,满面春风的问好,又嗔着周瑞家的怎么不早说。
刘姥姥在地下已是拜了数拜,问姑奶奶安。
凤姐忙说:“周姐姐,快搀起来,别拜罢,请坐。
我年轻,不大认得,可也不知是什么辈数,不敢称号。
”周瑞家的忙回道:“这确实是我才回的那姥姥了。
”凤姐颔首。
刘姥姥已在炕沿上坐了。
板儿便躲在背后,百般的哄他出来作揖,他死也不肯。
那个地址凤姐叫人抓些果子与板儿吃,刚问些闲话时,周瑞家的向凤姐回话道:“太太说了,今日不得闲,二奶奶陪着即是一样。
多谢费心想着。
白来逛逛呢便罢,假设有甚说的,尽管告知二奶奶,都是一样。
”刘姥姥道:“也没甚说的,只是是来瞧瞧姑太太,姑奶奶,也是亲戚们的情分。
”周瑞家的道:“没甚说的便罢,假设有话,尽管回二奶奶,是和太太一样的。
”一面说,一面递眼色与刘姥姥。
刘姥姥会意,未语先飞红脸,欲待不说,今日又所为何来?只得忍耻说道:“论理今儿第一次见姑奶奶,却不该说,只是大远的奔了你老那个地址来,也少不的说了……今日我带了你侄儿来,也不为别的,只因他老子娘在家里,连吃的都没有。
现在天又冷了,越想没个气派儿,只得带了你侄儿奔了你老来。
”说着又推板儿道:“你那爹在家怎么教你来?打发咱们作煞事来?只顾吃果子咧。
”凤姐早已明白了,听他可不能说话,因笑止道:“没必要说了,我明白了。
”因问周瑞家的:“这姥姥不知可用了早饭没有?”刘姥姥忙说道:“一早就往那个地址赶咧,那里还有效饭的功夫咧。
”凤姐听说,忙命快传饭来。
一时周瑞家的传了一桌客饭来,摆在东边屋内,过来带了刘姥姥和板儿过去用饭。
刘姥姥吃毕了饭,拉了板儿过来,舔舌咂嘴的道谢。
凤姐笑道:“且请坐下,听我告知你老人家。
方才的意思,我已明白了。
假设论亲戚之间,原该不等上门来就该有照顾才是。
但现在家内杂事太烦,太太渐上了年纪,
一时想不到也是有的。
况是我近来接着管些事,都不明白这些亲戚们。
二那么外头看着虽是烈烈轰轰的,却不知大有大的艰巨去向,说与人也未必信罢。
今儿你既老远的来了,又是头一次见我张口,怎好叫你空归去呢。
可巧昨儿太太给我的丫头们做衣裳的二十两银子,我还没动呢,你假设不嫌少,就暂且先拿了去罢。
”那刘姥姥先听见告艰巨,只当是没有,内心便突突的,后来听见给他二十两,喜的又满身发痒起来,说道:“嗳,我也是明白艰巨的。
但俗语说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凭他如何,你老拔根寒毛比咱们的腰还粗呢!”周瑞家的见他说的粗鄙,尽管使眼色止他。
凤姐看见,笑而不睬,只命平儿把昨儿那包银子拿来,再拿一吊钱来,都送到刘姥姥的跟前。
凤姐乃道:“这是二十两银子,暂且给这小孩做件冬衣罢。
假设不拿着,就真是怪我了。
这钱雇车坐罢。
改日无事,尽管来逛逛,方是亲戚们的意思。
天也晚了,也不虚留你们了,抵家里该问好的问个好儿罢。
”一面说,一面就站了起来。
刘姥姥尽管千恩万谢的,拿了银子钱,随了周瑞家的来至外面,仍从后门去了。
(选自《红楼梦》第六回有删节)
4.以下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归纳,最适当的两项是(5分)()
A.刘姥姥通过周瑞家的进了贾府,在等待凤姐的时候,只见小丫头子们齐乱跑,说“奶奶下来了”。
这一描述表现了凤姐在贾家的地位、权势和威严。
B.周瑞家的转达王夫人的意思,要刘姥姥“假设有甚说的,尽管告知二奶奶”,并再次暗示和催促她,但刘姥姥却迟疑再三,言非所想,这是她的谨慎性格所致。
C.刘姥姥家因为生活困窘、衣食不济,前去贾府寻求经济帮忙,作者设置刘姥姥那个角色进贾府,形象地说明了“上山擒虎易,开口求人难”的道理。
D.作者安排刘姥姥进贾府,确实是从一个外人的目光来描述贾家的奢华,凤姐满屋子耀眼争光的物件,引发那个穷困农妇的非常惊奇,也写出荣府的豪富奢华。
E.刘姥姥说到为难的地方,推出板儿说话,作者刻意安排那个角色使他成为行乞的幌子,减缓了刘姥姥的窘态,能够不感觉她的话语那么突兀。
5.凤姐接待刘姥姥这门穷亲戚时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有人以为傲慢无礼,也有人以为比较得体。
你的观点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8分)
(三)文言文阅读(2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十三年进士,除行人,历南京刑部郎中。
刚廉,黄绂,字用章,其先封丘人。
曾祖徙平越,遂家焉。
绂登正统
..
人目之曰“硬黄”。
大猾谭千户者,占民芦场,莫敢问,绂夺还之民。
成化九年,迁四川左参议。
久之,进左参政。
按部崇庆,旋风起舆前,不得行。
绂曰:“此必有冤,吾当为理。
”风遂散。
至州,祷城隍神,梦假设有言州西寺者。
寺去州四十里,倚山为巢,后临巨塘。
僧夜杀人沉之塘
倚皇亲干没官粮巨万,绂追下,分其资。
且多藏妇女于窟中。
绂发吏兵围之,穷诘,得其状,诛僧毁其寺。
仓吏
..
论如法,威行部中。
历四川、湖广左、右布政使。
奏闭建昌银矿。
两京工兴,湖广当输银二万,例征之民,绂以
,巡抚延绥。
增置建安等堡边墙及移库羡充之。
荆王奏徙先垄,绂恐为民扰,执不可。
二十二年,擢右副都御史
.....
、拓教场地,人皆利之。
劾参将郭镛,都指挥郑印、李铎、王琮等抵罪,计捕奸豪张纲。
申军令,增置墩置驿传
..
堡,边政一新。
出见士卒妻衣不蔽体,叹曰:“健儿家贫至是,何面目临其上!”亟豫给三月饷,亲为拊循。
弘治三年,拜南京户部尚书。
言官以绂进颇骤,频有言。
帝不听就改左都御史焚差历簿于庭曰事贵得人耳资劳久近岂立官意哉绂历官四十余年,性卞急,不能容物。
然操履洁白,所至有建树。
六年乞休,未行卒。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七十三·黄绂传》) 6.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部份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 )
A.帝不听就改/左都御史焚差历簿于庭/曰/事贵得人耳/资劳久近/岂立官意哉/
B.帝不听就改/左都御史焚差历簿于庭/曰/事贵/得人耳/资劳久近/岂立官意哉/
C.帝不听/就改左都御史焚差历簿于庭/曰/事贵/得人耳/资劳久近/岂立官意哉/
D.帝不听/就改左都御史/焚差历簿于庭/曰/事贵得人耳/资劳久近/岂立官意哉/
7.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讲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 )
A.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始创年号,尔后形成制度,如正统、成化、弘治。
B.仓吏是治理官仓内粮食的官员,其别称为官仓鼠,意指肆无顾忌地搜刮民脂民膏的贪官污吏。
C.驿传是古代供官员往来和递送公函用的交通组织系统,又是封建制度下对平民的一种徭役。
D.古代有尊左、尊右的说法,黄绂从右副都御史升任为左都御史来看,明代官职是以左位为正。
8.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归纳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 )
A.黄绂刚直清廉,被人们称为“硬黄”。
他是进士身世,担任南京刑部郎中时,曾经为百姓从大奸人谭千户手中夺回被侵占的芦场。
B.黄绂执法严明。
他任左参政时,派兵包围州城西面寺院,诛杀杀人沉尸、劫掠财物的僧人。
依法追究依仗皇亲权势贪污巨额官粮的仓吏。
C.黄绂体恤百姓。
两京工程兴起时,他用地址财政的盈余抵充湖广百姓应循例缴纳的税款。
荆王奏请迁移先人坟墓,黄绂担忧扰民,坚决不同意。
D.黄绂绥边有方。
他增设建安等城堡边墙,设置驿传,扩大教场,予民便利。
惩处非法将领,批捕奸豪。
捐赠财物,安抚士卒妻子儿女。
9.把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0分)
(1)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5分)
(2)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5分)
(3)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
(5分)
(4)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不曾废离。
(5分)
(四)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0-11题。
野泊对月有感
周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旧消息,眼中盗贼尚纵横。
【注】①本诗约作于北宋衰亡、南宋初建之际。
②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
10.对本诗的分析归纳不适当的两项是()
A.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
律诗是一种诗歌文体,盛行于唐朝,属于古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超级严格而得名。
B.首联承题,上句符合题目“野泊对月”的内容,下句点明了“野泊”之因:“逋逃”指逃难在外,漂泊无家,故有“野泊”。
C.后人评周莘此诗“最近杜味”。
如本诗颔联与杜甫《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天地日夜浮”一联都利用了情景融合的手法,境遇开阔,情感悲壮。
D.诗歌颔联上句写动景,下句写静景。
诗人立于洞庭荒漠,仰望天空北斗横斜,耳畔传来岳阳城凄凉的角声。
动静结合,渲染了空茫凄凉的意境。
E.颈联写了酒化成过客之泪如愁绪滴溅,浪花恍如卷动归乡之心令人暗自惊叹的内容,与尾联一起表现了“野泊”时所思、所感、所痛。
11.诗的最后两联别离表达了诗人如何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12.古诗文名句默写(12分)
(1)《陈情表》中作者刻画自己幼年孤单、孤独惨境的句子是:
,,,。
(2)《滕王阁序》中写景字字珠玑,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被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句子是:,。
(3)《归去来兮辞》中写归乡途中轻快心情的句子是:
,。
(4)《逍遥游》中庄子以两个小事物举例说明“小年”的句子是:,。
(5)《出师表》中说明作者志趣,无心功名的句子是,。
二、基础知识(16分)
13. 以下各句中加线词语的利用,全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
①中国海军在南海举行的军演,展现出新时期中国军人保家卫国的勇气和决心,即便马革裹尸,也要捍卫主权。
②中国和本地域国家就解决南海不合达到了有效共识,希望域外国家支持而不是干扰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尽力,不要横生枝节,不要试图破坏那个局面。
③但人不能饿着静候理想世界的到来,至少也得留一点残喘,正如涸辙之鲋,急谋升斗之水一样。
④莫言小说最先征服你的并非是故事和人物,而是语言。
那一个个平淡的文字背后深藏着穿云裂石的哀思和出色斑斓的怜爱。
⑤日前,一名小伙为了让自己的网络直播更火,铤而走险去直播捅马蜂窝,结果被马蜂蜇成重伤,住进了重症监护室。
⑥恍如昨天才踏进校门,谁料倏忽之间,高中三年已通过去,吉光片羽,无处寻觅,令人唏嘘不已。
A.①②③B.②④⑤C.①⑤⑥D.①③⑥
14.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近来,由于受到国际原油继续走低的阻碍,我国将迎来原油价钱调整的“窗口期”,全国大部份省市93号汽油每升零售价钱将进入“五元时期”。
B.央视对电影《狼图腾》做出专门报导,不仅是由于该片的口碑及其社会阻碍力,更是因为其在春节期间排片比例与票房规模呈现出的逆势增加。
C.中国传统民居由正房、东厢、西厢、倒座和中间天井组成,不管是北方四合院、南方厅堂和上海石库门,都是这种适于合家聚居的结构。
D.据悉,德国之翼4U9525航班是从西班牙巴塞罗那飞往德国杜塞尔多夫途中坠毁,机上150名乘客和机组人员全数丧生,副驾驶安德烈亚斯·卢比茨涉嫌蓄意坠机。
15. 微写作(10分)
某校校刊拟增设“走近文学大师”栏目,校刊主编请你从以下文学大师当选择一名,结合其经典作品,写一段推介文字,让同窗们了解、喜爱这位大师,以激发大伙儿阅读其作品的爱好。
(200字之内)
备选大师:关汉卿巴金曹禺雨果莎士比亚
三、作文(60分)
阅读以下材料,依照要求作文。
(1)听过不如看过,看过不如做过,做过不如错过。
(2)我之因此选择了错过,正是为了更多的不可错过。
(3)整理起心情,继续走吧,错过花,你将收成雨,错过这一个,你才会碰到下一个。
全面分析以上材料,写一篇很多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答案:
论述类文本
1.解析:此题考查明白得文中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A项,忽略了“在强调‘文以载道’的前提下”这一信息,表述绝对化。
答案:A
2.解析:此题考查挑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从文中第三段看,“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是一种“治国的原那么”,而不是“美学思想”。
答案:C
3. 解析:此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和归纳作者在语言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A项,强加因果,前后构不成因果关系。
B项,歪曲文意,文中重点强调庄子重视平淡之美。
C项,将“已然”当“未然”,原为是“成了”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选项中是“将成为”。
答案:D
文学类文本
4.(5分)
答D给3分,答A给2分,答E给1分;答B、C不给分。
5.(8分)
观点一:凤姐接待刘姥姥傲慢无礼。
①运用了“不接茶”、“不抬头”等神态描述,写出了凤姐的富贵和傲慢;②运用了“忙欲起身、犹未起身”等动作描述,显示了凤姐的虚情假意;③运用了嗔怪周瑞家的等语言描述,反衬了凤姐内外不一的性格特点。
观点二:凤姐接待刘姥姥比较得体。
①运用了“满面春风”的神态描述,写出了凤姐的热情;②运用了“忙欲起身”的动作描述,写出了凤姐对穷亲戚的尊重;③运用了多出语言描述,写出了凤姐的周到和客气。
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讨,即可依照观点是不是明确、论述是不是合理、理由是不是充分酌情给分。
观点明确,给2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给6分。
文言文阅读
6.D (理清事理即可断句。
言官反对黄绂升职,皇帝把黄绂改任为左都御史,并反对按资历晋级。
加上标点符号是:帝不听,就改左都御史,焚差历簿于庭,曰:“事贵得人耳,资劳久近,岂立官意哉?”) 7.B (仓吏本指治理官仓的胥吏,不是专指贪官污吏。
)
8.D (“捐赠财物”无中生有,原文是“亟豫给三月饷”,即给士兵预支三个月的军饷。
)
译文:
黄绂,字用章,他的先人是封丘人。
曾祖迁移到平越,于是安家到那个地址。
正统十三年,黄绂考中进士,授官行人,历任南京刑部郎中。
黄绂刚直清廉,人们称他为‚硬黄‛。
大奸人谭千户,侵占百姓芦场,没有人敢过问,黄绂夺回芦场还给百姓。
成化九年,晋升为四川左参议。
过了一段时刻,晋升为左参政。
他巡查部属到崇庆,在轿舆前突然刮起旋风,不能前行。
黄绂说:‚那个地址必然有冤魂,我应当过问这件事。
‛风于是散去。
到了州城,向城隍神祈祷,梦里恍如有人说到州城西面的寺院。
寺院距离州城40里,倚山而筑,后面临近大水塘。
(经调查得知)僧人夜里杀人,并沉尸塘下,瓜分掉被杀者的财物。
而且在洞窟中藏了很多妇女。
黄绂派官兵包围寺庙,深切追问,得出实情,诛杀了僧人,毁掉了那座寺庙。
仓吏倚仗皇亲贪污官粮极多,黄绂依法追究,声威流传于辖区。
历任四川、湖广左、右布政使。
奏请关闭建昌银矿。
两京工程兴起,湖广应当缴纳2万两银子,按旧例是向百姓征收,黄绂用地址财政盈余抵充。
荆王奏请迁移先人坟墓,黄绂担忧扰民,坚决不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