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麦系列小麦品种选育与育种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邢麦系列小麦品种选育与育种研究
林静;景东林
【摘要】通过分析对邢麦系列小麦品种邢麦4号、邢麦6号、邢麦7号、邢麦13号、邢麦18号在国家试验和河北省试验中的产量表现、农艺性状和品质特征,总结了育种经验,探讨了邢麦系列小麦品种选育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期刊名称】《农业科技通讯》
【年(卷),期】2018(000)012
【总页数】4页(P235-238)
【关键词】小麦;品种;育种;发展方向
【作者】林静;景东林
【作者单位】邢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河北邢台054000;邢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河北邢台054000
【正文语种】中文
小麦是邢台市的第一大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在530万亩左右,总产量220万t,
在全市粮食生产乃至整个农业生产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2]。
品种是提高小
麦产量的重要的科技载体[3]。
据有关资料分析,在同样的地区和耕作栽培条件下,优良品种是提高单产的重要因素,占30%~35%,采用产量潜力大的优良良种,
一般可增产10%~20%,有的可达到30%以上[5-8]。
因此,选育适应本地的优良新品种,实现产量和品质同步提高,对保证口粮安全、增加农民收益具有重要意义。
邢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原名邢台农科所)始建于1961年,是邢台市唯一的县处级农业科研机构。
建院以来小麦课题一直处于三少(人少、地少、经费少)状况,至2005年40余年仅仅培育出一个省审品种——核质杂种小麦新品种NC(邢麦)2号,但自2007年以来,小麦育种实现跨域发展,短短12年的时间,先后育成了邢麦4号、邢麦6号、邢麦7号、NC206、邢麦 13号、邢麦18号、邢麦 20、邢麦 24等多个小麦新品种,其中有3个通过国家审定,3个通过河北省审定,1个通过山西省审定,1个正在参加河北省生产试验,还有多个苗头品系正在参加国家、省品种比较试验,发展势头良好。
2014年“高产高效协调适应型冬小麦新品种邢麦6号选育与应用”项目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7年“高产广适冬小麦新品种邢麦7号选育及应用”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本文作者根据邢麦系列小麦品种在国家试验和河北省试验的数据结果,综合分析了品种的特征特性,探讨了育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1 邢麦系列小麦品种在国家试验、河北省试验中的产量表现
由表1可知,邢麦系列品种在国家区试试验中具有较高的产量水平,在3年的区试和生产试验中表现出较好的丰产性和稳产性,产量为456.83~607.00 kg/亩,平均产量为541.02 kg/亩,比对照品种增产3.24%~7.82%,平均增产幅度为5.62%。
邢麦4号是2007通过国家审定的小麦品种,编号为“国审麦2007015”;邢麦6号是2008年同时通过国家、河北省双审定的品种,审定编号分别为“国审麦2007011”和“冀审麦2008003”。
邢麦7号是2012年通过河北省审定,审定编号为“冀审麦2012003”。
邢麦13号是2016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16021”,2017年通过河北省审定,审定编号为“冀审麦20180017”;邢麦 18号是2018年通过河北省审定,审定编号为“冀审麦20180032”。
邢麦系列品种以高产、稳产为一体,分蘖力较强,株高适中,抗倒
性、抗寒性好,熟相好,产量三要素比较协调,其中邢麦6号具有较好的抗干热
风性。
2 邢麦系列小麦品种特征特性
邢麦系列小麦品种均为半冬性中熟品种,幼苗半匍匐,叶色深绿,分蘖力中等~强,株高70.9~81.0 cm,株型紧凑,品种抗寒性较好,在黄淮北片冬麦区均能安全过冬,抗叶锈病等级为高感~高抗,纹枯病等级为中抗~高抗,白粉病中抗~高抗,纹枯病为中感,赤霉病中感~高感,熟相好(见表2)。
3 邢麦系列小麦品种在国家试验、河北省试验中的品质形状的表现
由表3可知,邢麦系列小麦品种的容重变化幅度为782~810 g/L,平均容重为798 g/L;粗蛋白变化幅度为14.00%~15.38%,平均值为14.70%;湿面筋质量分数为30.6%~34.1%,其平均值为32.7%;沉降值变化幅度为25.4~32.0 mL,其平均值为30.8 mL;稳定时间变化幅度为2.0~4.4 min,平均值为3.3 min。
由沉降值和稳定时间可以看出,邢麦系列小麦品种均为中筋品种,适加工馒头和面条。
表1 邢麦系列品种在国家试验、河北省试验中的产量表现品种名称组合审定年份审定情况审定编号试验类别平均产量(kg/亩)比对照增产(%)邢麦4号科遗
NC20/邯4564//高优503 2007 国家审定国审麦2007015国家区试 503.68
3.79国家区试 536.40 7.82生产试验 576.90
4.64邢麦6号冀麦36/邯6172 2008 国家审定国审麦2008011 2008 河北省审定冀审麦2008003国家区试559.30 7.76国家区试 549.20 6.43生产试验 520.10
5.95河北省区试 559.16
7.33河北省区试 530.63 5.66河北省生产试验 509.10 4.63邢麦7号 935031/高优503 2012 河北省审定冀审麦2012003河北省区试 524.48 7.15河北省区试456.83 3.66河北省生产试验 547.94 3.24邢麦 13号衡 9117/邯4589 2016 国
家审定国审麦2016021 2017 河北省审定冀审麦20180017国家区试 531.9
6.77国家区试 60
7.00 4.13生产试验 602.70 5.37河北省区试 575.00 3.50河北
省区试 585.20 1.50河北省生产试验 554.30 4.30邢麦18号济麦20航天选育2018 河北省审定冀审麦20180032国家区试 542.40 5.20国家区试 550.10 5.20生产试验 592.80 3.90
表2 邢麦系列小麦品种农艺性状表现品种名称熟期株高(cm)分蘖力农艺性状抗寒性耐热性抗倒性叶锈病白粉病纹枯病赤霉病熟相邢麦4号中熟 80.0 较强较好较好中抗高感中抗中感好邢麦6号中熟 77.0 强好好较好中感中感中感中感好邢麦7号中熟 70.9 中等较好好中感中抗中感中感较好邢麦13号中熟 81.0 较强好好高感高感中感高感好邢麦18号中熟 76.2 中等较好较好高感中感中感高感好
表3 邢麦系列品种在国家试验、河北省试验中的品质表现最大抗延阻力(E.U.)邢麦4号 798.0 14.36 33.9 37.0 66.6 3.6 64 \ 250邢麦6号 810.0 15.36 34.1 28.1 58.8 2.0 38 17.8 139邢麦7号 807.2 14.00 30.6 25.4 60.8 3.0 33 \ 154邢麦13号 796.0 15.38 33.4 31.7 60.4 3.3 45 181.0 164邢麦18号 782.0 14.70 31.4 32.0 60.3 4.4 42 \ 187平均 798.0 14.80 32.7 30.8 61.4 3.3 44.4 99.4 178品种容重(g/L)粗蛋白(%)湿面筋质量分数(%)沉降值(mL)吸水率(%)稳定时间(min)拉伸面积(cm2)延伸性(mm)
4 邢麦系列小麦品种产量三要素分析
由表4可以看出,邢麦系列小麦品种平均产量为 546.70 kg/亩,变化幅度为509.74~580.4 kg/亩;平均亩穗数为42.62万,变化幅度为38.20~48.30;穗粒数平均为34.98粒,变化幅度为33.5~36.8粒;千粒重平均为41.24 g,变化幅度为38.4~42.9 g。
高产一直是新品种选育的主要目标,选育高产的小麦新品种,在保证足够穗数的基础上,重点应从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上突破。
5 存在的问题
5.1 应加强节水型小麦品种的选育
近年来,在河北省乃至整个华北平原,为了满足农业灌溉等用水需求,华北地区地下水长期超采,进而形成大漏斗,并且这些漏斗正在逐年扩大加深,节水的任务艰巨而迫切,水资源的匮乏是限制该区域农业生产发展的主导因素[1-2]。
农业用水
占用水总量的70%左右,小麦生产约占整个农业用水量的70%左右,且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部分地区灌水偏多,水分利用率低。
郭进考[21]等认为,河北省节水的重点在农业,农业节水的关键作物在小麦,选育水分利用率高的小麦品种为先导,与配套节水栽培技术相结合,实现小麦生产节水。
孟祥海[22]等衡水旱作所创立了“不同世代水寒交替定向培育综合选择技术”,并相继选育出衡4041、衡95观26、衡观35等多个抗旱节水型新品种。
杨学举[23]等则指出,选育抗旱丰产小麦品种的"拔节灌溉选择法"在育种应用中会更加简便高效。
王晓梅[24]等利用“两圃平行焦特选择法”也先后育成了沧麦6001、沧麦6003等抗旱耐盐小麦新品种。
5.2 抗病抗逆性育种进展不大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小麦种质密度增加,肥料投入加大,大面积推广单一品种等原因,小麦白粉病、赤霉病等逐年加重,严重影响小麦产量。
小麦白粉病生理小种高度变异,小麦抗白粉病基因丧失频率较高,邢麦系列品种在白粉病上表现为中抗-
高感,说明邢麦的抗白粉病育种进展较慢。
赤霉病近几年大面积发生,不仅造成严重减产,还严重威胁食品安全,邢麦系列品种在赤霉病上表现为中感到高感,与抗病育种目标也存在一定的差距。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小麦生育期间极端天气频频发生,倒伏、倒春寒,干旱、后期高温、穗发芽等生物学胁迫越来越重。
有些小麦育种家通过增加株高来提高生物学产量,进而提高经济产量,但株高太高加大倒伏风险。
小麦现在已经是机械化程度很高的农作物,广大农民群众把抗倒性作为衡量品种优劣的重要指标。
邢麦育种虽然也出现过株高达到82 cm左右的品种,但近几年并未发生倒伏的现象。
5.3 优质育种发展相对缓慢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优质小麦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小麦的育种方向也随之发生改变。
邢麦系列小麦育种虽然在优质育种方向有所进展,但还是缺乏高吸水率≥63%、延展性和弹性协调的优质强筋新品种,以及高白度的加工馒头和面条评分≥90%分的优质中筋小麦新品种。
5.4 加强品种选育的多元化、多样化
常规育种具有工作量大、周期长、见效慢的特点,可以利用温室或异地加代技术,结合生物技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全基因组选择),利用杂交小麦育种技术选育有突破性的新品种。
同时为适应新常态下小麦生产消费的趋势,培育适合个性化、多样化消费市场需求的优质专用小麦以及功能突出的特种小麦新品种。
表4 邢麦系列小麦品种产量三要素分析品种名称亩穗数(万/亩)穗粒数(粒)邢麦4号 38.80 36.00邢麦6号 41.60 36.80千粒重(g) 产量(kg/亩)42.90 538.90 40.50 542.80邢麦7号 38.20 33.50 42.00 509.74邢麦13号 48.30 35.20 38.40 580.40邢麦18号 46.20 33.40 42.40 561.70平均 42.62 34.98 41.24 546.70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宋玉梅.邢台市节水农业发展模式探索[J].河北农业,2015(8).
[2]李艳,刘爱婷,黄晨.邢台市小麦节水技术推广措施及成效 [J].中国农技推广,2014(2).
[3]何中虎,夏先春,陈新民,等.中国小麦育种进展与展望[J].作物学报,2011(2).
[4]裴自友,温辉芹,王晋.山西中部小麦育种现状与思考[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9(S2).
[5]单福华,田立平,张风庭,等.京冬系列国审小麦品种选育与育种研究[J].农业科学研究,2012(6):18-20.
[6]谢尚春,郝艳玲,杨林,等.“川麦号”系列小麦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相关分析[J].安徽农业科
学,2009(12):92-95.
[7]李俊玲.邯麦系列小麦品种推广应用情况概述[J].农业科技通讯,2014(6).
[8]殷贵鸿,韩玉林,黄峰,等.河南省周口小麦遗传育种现状及发展趋势[J].河南农业科学,2015(4).
[9]温辉芹,裴自友,张立生,等.晋太系列小麦品种选育与育种体会[J].山西农业科学,2015
(6):648-650.
[10]时晓伟.CIMMYT小麦品质育种策略[J].天津农业科学,2011(3).
[11]孙兵须,景东林,陈永建.小麦新品种邢麦6号选育及品种特性分析[J].农业科技通讯,2009(4).
[12]白玉娟,杨玉锐.冬小麦新品种邢麦4号播期、播量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11(9).
[13]景东林,白玉娟,孙兵须,等.小麦新品种邢麦4号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08(7).
[14]孙兵须,景东林,白玉娟,等.邢麦4号的选育及品种特性分析[J].作物杂志,2008.
[15]孙兵须,景东林,陈永建.小麦新品种邢麦6号选育及品种特性分析[J].农业科技通讯,2009(4).
[16]景东林.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邢麦6号[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9(12).
[17]景东林,白玉娟,孙兵须,等.双审小麦新品种-邢麦6号[J].麦类作物学报,2009(1).
[18]白玉娟.高产广适小麦新品种邢麦7号的选育[J].农业科技通讯 2012(9).
[19]肖轶娆,景东林.不同灌水次数对邢麦7号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6(2).
[20]林静.小麦新品种邢麦13号选育[J].农业科技通讯,2016(8).
[21]郭进考,史占良,何明琦,等.发展节水小麦缓解北方水资源短缺——以河北省冬小麦为例[J].中国
生态农业学报,2010(4).
[22]孟祥海,李丁,孙书娈,等.抗旱节水型衡麦系列品种的选育方法及系谱分析[J].麦类作物学报,2017(7):907-914.
[23]杨学举,张树华,赵勇.选育抗旱丰产小麦新品种的“拔节灌溉选择法”[J].河北农业科学,2015(3):66.
[24]王晓梅,王伟伟,于亮,等.沧麦抗旱耐盐系列品种选育方法及系谱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15,2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