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8世说新语二则咏雪过关练习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咏雪》过关练习
一、文学常识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组织编写的一部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咏雪》出自《言语》篇。
二、词语解释
1.寒雪日内集
..内集:
2.与儿女
..儿女:
3.讲论文义
..文义:
4.俄而
..雪骤.俄而:骤:
5.公欣然
..曰欣然:
6.何所似
...:
7.差.可拟.差:拟:
8.未若柳絮未若:
9.因.风起因:
10.即.公大兄无奕女即:
11.左将军王凝之
...妻也。
王凝之:
三、句子翻译
1.白雪纷纷何所似?
译:
2.撒盐空中差可拟。
译:
3.未若柳絮因风起。
译:
4.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
四、文意理解
1.文中对雪进行比喻的句子是“”和“”。
2.写出“咏雪”一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
时间:地点:
人物:
3.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4.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白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比喻吗?
5.如何理解作者在文末交代谢道韫身份的这种写法?
6.理解性默写。
(1)《咏雪》中哪句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书香之家:“”, “”。
(2)《咏雪》中两个孩子咏雪的句子是“”, “”。
(3)《咏雪》中写出谢公为孩子们对雪比喻,感到满意的句子:。
【选择题】
7.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 撒盐∕空中差∕可拟
B. 白雪∕纷纷何∕所似
C. 未若∕柳絮∕因风起
D.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五、课外延伸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人问之.之:
(2)取之.之:
(3)唯.戎不动唯:
2.句子翻译:
(1)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译:
(2)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译:
3.王戎根据推断李子是苦的。
4.从王戎身上,我们可以学习到什么?
5.你认为王戎是一个怎样的人?
【参考译文】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有一次)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看见路边有株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
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路旁,却有这么多李子,这李子一定是苦的。
”(人们)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
王冕读书
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
或牵牛来责蹊①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②映长明灯③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④若不见。
安阳韩性⑤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⑥。
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
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
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⑦古冠服随后。
乡里小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
[注]①蹊(xī):践踏。
②策:通“册”。
③长明灯:佛像前的灯,昼夜不灭。
④恬:心神安适。
⑤韩性:绍兴人,大学者。
⑥通儒:指博学多闻,通晓古今的儒者。
⑦被:披。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听已.辄默记(完毕)
B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离去)
C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对……感到惊异) D夜潜.出,坐佛膝上(躲藏)
2.下列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顶是()
A依僧寺以.居以.君之力
B安阳韩性闻而异之.辍耕之.垄上
C暮归,忘其.牛其.真无马邪
D录为.弟子齐无人耶?使子为.使
3.下列句子,括号内的文字是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
A (王冕)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
B已而(王冕)复如初
C(韩性)学遂为通儒
D(王冕)即迎母入越城就养
4.对下面句子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或牵牛来责蹊田。
——有时候牵着牛来责怪王冕践踏了他们的田地。
B 曷不听其所为?——怎么不听听他这样做的想法呢?
C 门人事冕如事性。
——他的门人侍奉王冕依着自己的本性。
D自被古冠服随车后。
——自己穿戴着古式的帽子衣服跟随在车子后面。
5.从这两件事情看,王冕具有怎样的品质?(用自己的话简要地回答)
《咏雪》过关练习参考答案
一、文学常识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咏雪》出自《言语》篇。
二、词语解释
12.寒雪日内集
..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13.与儿女
..儿女: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14.讲论文义
..文义:文章的义理
15.俄而
..雪骤.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
16.公欣然
..曰欣然:高兴的样子
17.何所似
...:像什么
18.差.可拟.差:大体拟:相比
19.未若柳絮未若:不如,不及
20.因.风起因:乘,趁
21.即.公大兄无奕女即:是
22.左将军王凝之
...妻也。
王凝之:姓名
三、句子翻译
1.白雪纷纷何所似?
译: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2.撒盐空中差可拟。
译: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3.未若柳絮因风起。
译:不如比作柳絮随风飞舞。
4.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谢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四、文意理解
1.文中对雪进行比喻的句子是“撒盐空中差可拟”和“未若柳絮因风起”。
2.写出“咏雪”一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
时间:一个寒冷的雪天地点:谢太傅的家中人物:谢太傅及其子侄辈的人和太傅家人
3.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融洽,欢快,轻松
4.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白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比喻吗?
⑴后一个。
⑵既写出了雪花轻盈的姿态、飞舞的神韵,还给人暖意融融春天将至的感觉,有着丰富的意韵和优美的意象。
⑶比喻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5.如何理解作者在文末交代谢道韫身份的这种写法?
这样写,使读者在不知道她是谁的情况下先领略她的才华,暗示了她是一个不凡的人。
这是一种未知其人先知其才的写作技巧,蓄势而发,才能先声夺人,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谢道韫这个人物形象和她的才华才能展现得尤其突出。
6.理解性默写。
(1)《咏雪》中哪句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书香之家:“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与儿女讲论文义”。
(2)《咏雪》中两个孩子咏雪的句子是“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3)《咏雪》中写出谢公为孩子们对雪比喻,感到满意的句子:公大笑乐。
【选择题】
7.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C)
A. 撒盐∕空中差∕可拟
B. 白雪∕纷纷何∕所似
C. 未若∕柳絮∕因风起
D.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五、课外延伸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人问之.之:他(指王戎)
(2)取之.之:_李子
(3)唯.戎不动唯:只有
2.句子翻译:
(1)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译: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
(2)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译:这树长在路旁,却有这么多李子,这李子一定是苦的。
3.王戎根据李子树在路旁还剩下很多李子推断李子是苦的。
4.从王戎身上,我们可以学习到什么?多动脑思考
5.你认为王戎是一个怎样的人?
聪明,善于思考的人。
【参考译文】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有一次)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看见路边有株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
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路旁,却有这么多李子,这李子一定是苦的。
”(人们)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
王冕读书
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
或牵牛来责蹊①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②映长明灯③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④若不见。
安阳韩性⑤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⑥。
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
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
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⑦古冠服随后。
乡里小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
[注]①蹊(xī):践踏。
②策:通“册”。
③长明灯:佛像前的灯,昼夜不灭。
④恬:心神安适。
⑤韩性:绍兴人,大学者。
⑥通儒:指博学多闻,通晓古今的儒者。
⑦被:披。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D)
A 听已.辄默记(完毕)
B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离去)
C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对……感到惊异) D夜潜.出,坐佛膝上(躲藏)
2.下列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顶是(D)
A依僧寺以.居以.君之力
B安阳韩性闻而异之.辍耕之.垄上
C暮归,忘其.牛其.真无马邪
D录为.弟子齐无人耶?使子为.使
3.下列句子,括号内的文字是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C)
A(王冕)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
B已而(王冕)复如初
C(韩性)学遂为通儒
D(王冕)即迎母入越城就养
4.对下面句子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D)
A 或牵牛来责蹊田。
——有时候牵着牛来责怪王冕践踏了他们的田地。
B 曷不听其所为?——怎么不听听他这样做的想法呢?
C 门人事冕如事性。
——他的门人侍奉王冕依着自己的本性。
D自被古冠服随车后。
——自己穿戴着古式的帽子衣服跟随在车子后面。
5.从这两件事情看,王冕具有怎样的品质?(用自己的话简要地回答)
勤奋好学孝敬父母。
【参考译文】
王冕是诸暨县的人。
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到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
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
晚上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一个人牵了牛来责备牛踩了庄稼。
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
过后,王冕仍是这样。
王冕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为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于是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
一到夜里,他就悄悄地走出去,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亮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
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
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坦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安阳的韩性听说这件事,对此感到很诧异,将他收作学生,王冕发奋学习终于成为一个博学多闻的儒生。
韩性死后,他的门人侍奉王冕就像侍奉韩性一样。
当时王冕的父亲已经去世了,于是王冕把自己的母亲迎接到越城赡养。
时间长了,母亲想要归还老家,王冕就买牛来架母亲的车,自己亲自穿着古代的衣服帽子跟在车后。
乡里的小孩都聚集在道两旁笑,王冕自己也笑。
六、《咏雪》的原文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七、《咏雪》的译文
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
”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
”太傅大笑起来。
她就是谢无奕的
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