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救灾官兵的心理问题调查分析

合集下载

浅谈地震灾害部队救援人员生理心理状况及对策

浅谈地震灾害部队救援人员生理心理状况及对策
2 2 神经 功 能方 面 . 有 部 分人 员 出现 头痛 、 欲缺 食
己存 在 的薄 弱环 节 , 针 对 性 地 进 行 学 习 、 践 , 有 实 并
针 对 常见病 的防 治有基 本 的 了解 和预 防能力 。
参 考文献 :
[ ] 王 仙 园 , 晓丽 , 亚 洁 , 编. 1 田 李 主 现代 战 创 伤 护 理 [ .北 京 : M] 人
突 发事 件特 有 的一种 救 灾形 式 , 在救 灾 过程 中 , 们 我
对 成都 军 区空 军地空 导 弹十 …旅 参 与救援 的官兵 进 行 生理 心理 调查 分 析 , 现 了在 这 种 突 发 灾 害 中官 发
兵 在生 理 、 心里 方面 易 出现疾 患 , 提 出解 决 问题 的 并
配备有 必要 的防护 设 备 及 常见 皮 肤 疾 患 、 消化 系 统 疾 患 的药 品 , 做 好 食 品 、 等 生 活 必 需 品的 配备 , 并 水
有 条件 的应 配 备洗 澡 、 洗衣 等设 施 。 3 4 加 强个 人 的心 理 素 质 及 防范 常 见 病 的 知识 . 部 队 的官兵 应在 平 时 加 强 自 己的 心理 素养 , 清 自 认
对 策和建 议 。
1 生 理 问题
如何 , 主要取 决 于他 的个 性特 征 , 知识 经验 和所 受过 的锻 炼 。针 对救 灾 部 队 出 现 的 较 为普 遍 的现 象 , 可 以从 以下几 个方 面做 好 防范 。 3 1 加 强平 时 的教 育 . 处 于和平 时期 的部 队 , 除军 事训 练外 , 注重 广 大 官 兵 的心 理 素 质 教 育 和艰 苦 应
乏 、 度疲 劳感 、 过 睡眠 障碍 、 尿频 等 现象 。

汶川地震中耿达乡抗震救灾官兵焦虑和抑郁状态的调查分析

汶川地震中耿达乡抗震救灾官兵焦虑和抑郁状态的调查分析
c m ae en r a s n a f hn s o e n o i s eut I S S teg n r v rg C r ( 9 3 o p rdt t om t d r o iee  ̄c r a d sl e .R s l oh l a d C s d r s n A 。 h e ea aea eSO 2 . 3± l e
e r q a e S I u , I e l S N Y nsn , INGW i a , AXnh a L X e A GZ e- o .Cnefr at u k H a LU W ii U a— g J h H —, o A e ho M i—u , I u ,Y N hnz u et o — h r
【 中图分类号 】R 9 ,B4. 【 1 3 842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 】10 — 92 (09 02 98 20 )叭 一 00 0 05 — 2 【 摘要 】 目的 探讨汶川地震事件对抗震救灾一线部 队官兵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方法 从耿达乡抗震救 灾一线部队整群抽取抢险组 、交通保障组 、灾后重建 组共 17名官兵 ,采用焦虑 自评量表 ( A ) 0 S S 、抑 郁 自评量
Sa S S ndSlR t gD pes nSa S S eeue oteassm n o et e t.T ersl e c e( A )a e -ai ersi cl l f n o e( D )w r sdt d s s et nm n ha h h eutw r o h e l a l s e
fco s a tr.M eh d A s mpe o 0 at i a t w so t ie y cu trs p ig me o .T e i eifw r tG n d to s a l f1 7 p ri p ns a b an d b l se a l t d h y d d r l o k a e g a c m n h e T wn a d wee r s o s l o re ts la e t n p r t n fcl y rp r n ,o e o s u t n S l Rai g An it o n r e p n i e fr u g n a v g , r s t i a i t e a me t r r c n t ci . ef t xey b a o a o i i r o - n

抗震救灾部队官兵实施心理干预工作经验总结

抗震救灾部队官兵实施心理干预工作经验总结
预 方案 . 然后 分 别 进 行 心 理 辅 导 。
减压 , 放松训练 , 帮助他们重建安全感 。 第五 , 通过 团体辅导 ,
帮助他们再现 当时 的可怕情景 , 互相倾诉 彼此的恐惧 , 以便
1 . 认知一 .3 2 行为治疗
官兵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有 :① 焦
虑: 到一线救人 的急切心情和对 自身安全的担忧 ; ②惊恐 : 看
建立正确 的认 知模式, 告诉 他们 日睹这 样严重 的地 震 , 这些 反应均是短暂的正常反应 。 它需要 时间抚平才能逐渐恢复到 正常的状态 , 减轻不必要的焦 虑。 四, 第 对这些战士进行心理
兵, 年龄偏小 的官兵 , 出现创伤后 应激 障碍1 2 1 的官兵 , 有躯 体
反 应的官兵等不同群体 , 针对每一 个特殊群体制定不同的干
都 是 在 为 救 灾作 贡 献 . 方 也 有 很 多 需 要 部 队 去 做 的艰 苦 工 后
作。 对情绪失落者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及 时帮助他们转换 目标 预期 , 选取合理的榜样进行示范 。 比如给他们 看关于在后方 实施救助的模范事迹 ,在示范 中逐步增强他们 的内驱力 , 增
激能力 , 有助于官兵执行非战斗军事行动时保持心理健康动 态平衡 , 现总结报告如下 。
体晤谈的基础上 , 于带有普遍性 问题 的官兵进行个别 咨询 对
5 人 次 有 些 战 士年 龄 小 又是 独 生 子 女 , 加 了搬 运 尸体 的 3 参
救援行 动后 , 有些腐尸的脓液滴到身上 , 的看 到被砸变形 有 尸体后 感到害怕 . 出现恶心 , 失眠 、 噩梦 的现象 。针对此种情 况首先是建议部队尽量 满足战士 的生活需求 , 能够及时洗 如 衣洗澡去除心病 。其次建议部 队轮休 , 战士相对与救灾场 使

应急救援官兵常见心理问题及调适

应急救援官兵常见心理问题及调适

摘 要: 本 文分析 了应急救 援任务的特点 以及任务 对官兵的心理素质要 求, 分析 了任务 中官兵常见 的心理 问题 , 从 而有针 对地提 出 官兵 须掌握 的 自我调适方 法, 为有效保 障官兵的身心健康 , 巩 固提升部队的战斗力 , 圆满完成应急救援任务奠定心理基础 。
关键词 : 应急救援 ; 调适 ; 心 理 问 题
本文分析了应急救援任务的特点以及任务对官兵的心理素质要求分析了任务中官兵常见的心理问题从而有针对地提出官兵须掌握的自我调适方法为有效保障官兵的身心健康巩固提升部队的战斗力圆满完成应急救援任务奠定心理基础
教 育 论 坛

9 9・
应 急救 援官兵常见 心理 问题 及调适
王淑娴 宋玉霞 李 晓燕 ( 武警警种学院, 北京 1 o 2 2 0 2 )
据 理学专家测试 ,有部分官兵在抗震救灾后出现了一些不容忽 任务环境 ,尽快熟悉责任分工。官兵应 当主动了解救援当地的民族特
气候条件 、 饮食习惯等 , 缓解和消除不适应环境所带来的不适感, 熟 视的 心理问题 , 其 中焦虑 占3 3 . 3 %, 抑郁占 2 6 . 5 %, 失眠 占4 0 . 8 %, 躯体化 点、 障碍占 1 5 . 4 %, 内疚占 2 0 . 3 %, 灾难场景的闪回占 1 1 9 %。这些心理问题 悉 自身职责和武器装备, 增强胜利信 , 从而有效缓解恐惧的产生。( 3 ) I , 自觉加强军事心理训练 。 官兵要有意识地提高实战经验 如不及时疏导调适 , 不仅会影响部队的战斗力 , 而且会损害官兵的身心 总结经验教训 健康 , 甚至造成影响他们终生的心理疾病 , 必须加以重视和解决。在心 的总结能力 , 保证及时处置类似 隋况, 并加强救援 的军事 、 心理素质方 理危机干预未介入之时 ,官兵可以学会并使用一些有效 的自我调适方 面的训练 对。疲劳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睡眠剥夺 , 其次是对 1应急救援任务的特点及对官兵 理素质的要求 所承担任务的厌倦。 官兵在遂行应急救援任务过程中, 因环境需要而丧 应急救援行动是一种特殊 的军事实践活动 , 遂行的大多是急、 难、 失了正常所需睡眠量的状态 ,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预防或者弥补睡眠 险、 重等任务 , 具有复杂 、 紧张 、 艰苦 、 多变的特点 , 这也对官兵 的J 理素 不足 : ( 1 ) 预防陛睡眠和恢复性睡眠。在连续或者持续遂行任务之前 , 应

浅谈武警官兵在抢险救灾任务中的心理问题及其对策

浅谈武警官兵在抢险救灾任务中的心理问题及其对策

浅谈武警官兵在抢险救灾任务中的心理问题及其对策文章针对武警官兵在参与抢险救灾任务中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恐惧害怕、求战抢功、逃避畏难、麻痹松懈、创伤后心理障碍、后思后怕,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环境反差太大、兵员成分的影响、家庭影响、平时心理训练的不足、部队心理干预能力欠缺。

并对其对策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三点对策。

标签:抢险救灾心理问题心理工作武警官兵作为抢险救灾任务的主要力量,在灾难发生时总是冲在最前面。

他们虽然不是灾难的第一受害者,但是作为救助者,面对生命的脆弱、痛失亲人的人们以及一片狼藉的废墟……这些特殊的场景使武警官兵的心理受到严重的冲击和伤害。

官兵和普通人一样在这种情况下也会产生一定的心理波动,甚至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为了官兵的身心健康和保证任务的圆满完成,必须做好抢险救灾任务中官兵的心理工作。

抢险救灾任务中官兵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一)恐惧害怕心理恐惧是每个人都有的正常心理现象。

在抢险救灾任务当中,官兵遇到的是恶劣的自然灾害,产生恐惧心理也很正常,特别是在去年抗震救灾任务当中,面对废墟和死亡,官兵的精神经受着严峻的考验,生命随时也会遇到危险,再勇敢的官兵也会产阵退缩等反应,并且,这种心理还具有一定的传染能力,如不及时控制,将会直接影响和削弱部队的战斗力,难以圆满完成艰巨的抢险救灾任务。

(二)求战抢功心理对于参加抢险救灾的官兵而言,圆满完成任务之后,自然会受到各级的领导的嘉奖,这是很正常的,但有些官兵却把完成任务当作一次立功受奖的机会,实现自己入党,转士官,提干等目的。

在行为上表现为执行任务热隋高,异常激动乃至亢奋,这是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它使人不能正确判断当前复杂的形势,造成主观严重脱离客观实际,导致急功近利,盲目冲动,理智下降,难以控制,可能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

(三)逃避畏难心理抢险救灾任务中,官兵面临恶劣的自然条件。

有时烈日高挂,洪水滔滔,有时天寒低冻,北风凛冽,有时天崩地裂,房屋倒塌。

官兵难免产生逃避畏难心理,如不及时疏导,很可能在执行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停滞不前,对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造成更大的损失。

灾难性突发事件中救援军人心理危机表现及干预

灾难性突发事件中救援军人心理危机表现及干预

灾难性突发事件中救援军人心理危机表现及干预(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灾难性突发事件;救援军人;心理危机;干预措施新时期,我军“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历史新使命决定了军人必然要直面各种突发事件的挑战。

如在1998年的特大洪水灾害、“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等灾难性危机事件中,作为听党指挥、服务人民的军人更是冲在救援第一线。

面对救援现场强烈的各种异常刺激,军人如果没有类似的事件经验和充分的应对准备,就会产生心理功能紊乱,出现心理危机。

而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对预防及降低救援军人应激性疾病的发生、保护其身心健康,以及提高部队官兵“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促进和谐军营的建设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灾难性突发事件中救援军人心理危机表现灾难性危机事件具有极大的威胁性、紧迫性、震撼性和后果不确定性。

救援军人一般为紧急接受救援任务,没有任何心理准备,加上当代官兵大多生长在长期和平环境中,缺乏类似的应对经验。

因而救援中强烈、持续的心理应激状态,极易使其产生各种心理危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认知方面在救援中,军人身临其境的感受重大灾难突发事件带来的巨大损害,亲眼目睹各种极度不可抗创伤性事件的发生,改变了其原有的某些固有信念,从“原认为这些事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到“随时可发生”;从“认为世界会很有序的”到“无法预料”等,从而沮丧于人类的渺小和无能,心理上易对环境产生失控感、不确定感,对自己、对生活和人类失去信心,丧失活动能力与兴趣。

加上持续面临严峻救援形势和艰巨救援任务的考验,部分心理素质不过硬的军人会出现严重注意力不集中、失去思维判断自主性、无法做决定、健忘、效能降低、理解出现困难、灾害情境在头脑中重复“闪回”甚至产生错觉和幻觉等认知功能障碍。

1.2 情绪方面灾难性危机事件中,救援部队行动任务转换快、工作危险性大、环境艰苦恶劣、不确定因素多,易使救援军人产生烦躁易怒、恐慌、极度紧张焦虑、缺乏安全感等负性情绪体验;许多军人第一次亲自目击伤残、面对流血死亡事件甚至战友的离去、置身于损毁严重、群众群死群伤的惨烈场面之中,心理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和震撼,易产生强烈震惊、严重恐惧、过分敏感或警觉、悲观绝望、弥漫性的悲伤、痛苦等不适度的消极情感反应;面对竭尽全力、付出巨大却没有任何收获的救援挫败事件,救援军人一贯的强烈职业使命感和责任感还常会使其出现不恰当的内疚、自责、郁闷、否认、无助、罪恶感等情绪障碍,甚至导致其人格改变,严重损害其身心健康。

抗震救灾官兵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可编辑版】

抗震救灾官兵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可编辑版】

抗震救灾官兵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抗震救灾官兵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摘要:目的了解参加抗震救援官兵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为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及军事应激症状核查表,对空军巢部抗震救援官兵进行心理测评,结果消极应对和PCL-M 总分与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呈正相关;积极应对方式与PCL-M总分,SCL-90总分及4项因子分呈低相关;不同气质类型PCL-M总分及SCL-90各项统计指标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气质类型与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状况有很大影响,个别官兵应及时给予心理疏导。

关键词:地震;军人:心理健康;心理测量分类号:B849;R3951 目标、工具和过程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空军某部奉命进驻重灾区执行抗震救援任务,首要任务是从废墟中解救幸存者并处理遇难者遗体。

连续几天执行此项任务,面对大量惨不忍睹的遇难者尸体,官兵们心理受到强烈震撼,出现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

笔者在为部队提供心理服务的同时,开展了官兵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的调查。

救灾官兵的应激反应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

文献报道,人的心理健康状态与个性特点和应对方式有关。

笔者采用症状自评量表测查官兵应激事件后的心理健康水平,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文版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考察心理健康水平与个性特点和应对方式相关性,并采用军事应激症状核查表对救援官兵进行评估。

PCL-M共有17个题目,包括反复体验、情感麻木和高度警觉3个PTSD主要症候群。

灾难发生后7周,共有官兵677人参加了此次调查,年龄15~34岁,平均为20.12.32岁,均为男性。

使用统一指导语进行现场测查,当场收回有效资料589份,有效回收率为87%。

2 结果按照中国军人常模SCL-90总分划界值178分,589名救灾官兵中总分大于等于178分的有44人,其中最大值为371分。

PCL-M量表总分划界值为50分,救灾官兵中总分大于等于50分的有9人,其中最大值为85分。

雅安地震救援官兵灾后心理问题对策探析

雅安地震救援官兵灾后心理问题对策探析

雅安地震救援官兵灾后心理问题对策探析【摘要】雅安地震救援行动的规模和强度使得官兵的应激反应超过心理、生理极限,救援官兵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本文从四个方面对官兵灾后的心理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地震救援;心理健康;压力管理雅安地震由于影响大、伤亡人数多,救援行动的规模和强度都是一般救援行动无法与之相比的。

从部队反馈回来的情况看,救援行动给官兵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参与救援的官兵逐渐出现一些心理问题:恐惧心理、焦虑心理、强迫心理、自责心理等。

心理问题严重的救援官兵还出现枯竭心理现象。

它包括三个维度:情绪耗竭,工作热情完全丧失,情感资源像干涸了一样,个体不能像原来那样对他人倾注感情;去人性化,对他人再无同情心可言、甚至冷嘲热讽,把人当作一件无生命的物体看待;失效,在工作中体会不到成就感,积极性丧失,不再付出努力。

救援官兵一般会先出现情绪耗竭,这种防御性反应会导致去人性化和低成就感,致使官兵出现一系列的身心症状,如疲劳、易激惹、焦虑和抑郁等。

实证研究发现,枯竭和抑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枯竭比抑郁有着更强的工作指向性和情景特异性,而且,枯竭有着明显的传染性,容易使救援官兵在灾后出现异常行为,例如脾气暴躁、行为怪异、退缩、拖拉、人际关系紧张、家庭矛盾冲突等。

一、通过压力管理,加强救援官兵的心理抗逆力抗逆力(心理弹性)指个人面对生活逆境、创伤、悲剧、威胁及其他生活重大压力的良好适应,也是个人面对生活压力和挫折的“反弹能力”。

在救援人员的压力应对方面,关键是培养官兵的抗逆力。

灾难事件由于相应的物理刺激强度非常大,会在人的头脑中留下深深的“印记”,而且很难消失。

救援官兵受到灾害现场和大量伤亡的刺激,容易出现对类似情景的再现,并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

对于灾后出现的心理问题,我们可以用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帮助官兵调整心理,以培养官兵的心理抗逆力,防止官兵出现挫败感和脆弱感。

具体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是主控信念的培养,通过心理辅导让官兵相信自己是可以掌控生命的。

救援人员心理调整情况汇报

救援人员心理调整情况汇报

救援人员心理调整情况汇报在灾难和紧急事件中,救援人员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

他们需要在极端的环境和压力下展开救援工作,因此他们的心理健康和调整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救援人员的心理调整情况进行汇报,以便更好地了解并支持他们的工作。

首先,救援人员在面对灾难和紧急事件时,常常会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

他们可能目睹伤亡和破坏,甚至亲身经历危险和恐惧。

这些经历会对他们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如焦虑、恐惧、抑郁甚至创伤后应激障碍。

因此,救援人员需要及时的心理支持和援助,以帮助他们应对这些负面情绪。

其次,救援人员的心理调整也受到工作环境和条件的影响。

在灾难现场,救援人员可能面临着恶劣的工作条件,如恶劣的天气、缺乏基本生活条件、长时间的工作等。

这些因素会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影响其工作效率和心理健康。

因此,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对于救援人员的心理调整至关重要。

另外,救援人员的心理调整还受到工作压力和责任的影响。

在灾难和紧急事件中,救援人员需要承担起拯救生命和财产的重任,这种责任感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压力。

同时,工作中的挑战和困难也会对他们的心理产生影响。

因此,救援人员需要得到充分的支持和鼓励,以帮助他们应对工作压力和责任。

最后,救援人员的心理调整还受到社会支持和认可的影响。

在灾难和紧急事件中,救援人员常常是社会的英雄和楷模,他们的工作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尊重。

这种社会支持和认可对于救援人员的心理调整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和情绪,增强工作的动力和信心。

总的来说,救援人员的心理调整情况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工作环境和条件、工作压力和责任、社会支持和认可等。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为救援人员提供心理支持和援助,帮助他们应对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保障其心理健康和工作效率。

同时,也需要加强社会对救援人员的支持和认可,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尊重,激励他们为灾难和紧急事件中的救援工作作出更大的努力和贡献。

地震救援救援队员的心理护理

地震救援救援队员的心理护理

地震救援救援队员的心理护理地震救援队员的心理护理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给灾区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损失。

在地震发生后,救援队员承担着重要的任务,他们需要面对极度危险的环境和失去亲人的灾区居民。

因此,对于地震救援队员的心理护理至关重要。

一、地震救援队员的心理压力地震救援工作是一项高风险、高压力的任务。

救援队员在抢救被困的群众时,常常处于废墟和不稳定的环境中,身心压力巨大。

此外,他们还需要与受伤的人们建立联系,协助他们排解恐慌和痛苦。

这些因素共同导致地震救援队员面临着长期的身心压力。

二、地震救援队员的心理需求地震救援队员在完成任务后,需要对其进行心理上的支持和护理。

首先,他们需要情感上的关怀和支持,可以通过组织心理咨询或开展心理剖析小组等形式来实现。

其次,他们需要适当的休息和放松,这有助于缓解身心疲惫。

此外,救援队员还需要进行后期的心理辅导和康复,以更好地恢复身心健康。

三、地震救援队员的心理康复地震救援队员的心理康复是重要的工作,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

首先,组织心理康复课程,帮助他们了解应对灾害后的心理变化和适应策略。

其次,提供充足的休息时间和良好的工作环境,以减轻他们的工作压力。

此外,鼓励救援队员加入社交活动,与他人分享和倾诉心声,这有助于释放紧张情绪和压力。

四、地震救援队员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地震救援队员的心理护理对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工作效果至关重要。

合理的心理护理不仅能够减轻救援队员的心理压力,提高他们的情绪状态,还能增加他们抢救被困群众的能力。

只有保证救援队员的心理健康,才能更好地帮助灾区人民。

五、地震救援队员心理护理的具体措施为了有效地进行地震救援队员心理护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建立健全的心理支持体系,包括心理专家、心理咨询师和心理辅导师等。

其次,制定救援队员心理护理的标准和规范,确保护理工作的专业性和有效性。

此外,定期组织心理训练和培训,提高救援队员的心理应对能力。

六、地震救援队员心理护理的必要性地震救援队员心理护理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汶川地震一年后救援官兵心理应激状况的调查

汶川地震一年后救援官兵心理应激状况的调查
( PCL— C) a ympt m h c i t9 S nd s o c e k ls 0( CL一 0) 9 .St u t e n e v e we e c du t d i he t ia a e r c ur d i t r iws r on c e n t yp c lc s s
s l esfo o dir r m t e e c r o i i ht a e s i l i g h r s ue t o ps n e g r a ncud n M inz a hu, y n Sh f ng, De a g, ia Che gd M i n a n u, a y ng,
c r o e y a fe e hua a t u ke ue t o pson e r a t r W nc n e r hq a .M e h ds By c us e a p i g m e ho 3 0 fie s n to l t r s m ln t d, 0 o fc r a d
I v sia in o y h lgc lS rs t tsi s u n etg t n Ps c o o ia tesS a u n Rec e o
On a fe e c u n Ea t q a e e Ye ra tr W n h a rh u k
b s d o h u s i nn ie Re u t O n e ra t rW e c ua a t q k t e a e e r t fp s t a : a e n t e q e to a r . s ls e y a fe n h n e r h ua e, hepr v lnc a e o o tr u
P n z o Z t n n xa r n e t a e t o tr u t te sd s r e h c l tcvl n v r in e g h u, io ga dAn inwe eiv si t dwi p s ta ma i sr s io d rc e k i — iia e so g h c s i

抗震救灾官兵心理健康状况的跟踪研究

抗震救灾官兵心理健康状况的跟踪研究

了解影响救援官兵心理 的因素 , 助于维护官兵 的心理 健康 , 有 为部 队执行 处突和救援任务积累经验。

中队官兵没有出现 一例心理应激障碍, 部分参与艰难搜救任务的官兵在救
援过程 中出现应激 急性反应 。 因此, 参与艰难搜救任务、 自身家庭遭灾和亲
人在地震中伤亡及 灾前有精神疾患官兵的心理状况应得到持续关注。
常 , 言寡 语 , 神 不 振 少 精
自己的最大努力把受灾群众救出来 , 到现场后 , 救人 的心情更加迫 切, 当看 到战友救 出幸存者之后 , 精神 比较 振奋 , 自己救出被 困者 之后 , 一点 自 有 豪, 战斗意志更加坚强。 ” ( 良好 的军事、 二) 心理素质 使官兵在面 临灾 害时能沉着应对 。良好的 军事 、 理素质 是提高部 队凝 聚力、 心 战斗力 的重要 因素。武 警部队担负执 勤、 处突 、 反恐等任 务 , 身就被 赋予了很强 的应急管理职 能, 本 平时的严格 训练锻造 了官兵 良好 的快速反应能 力和 身体、 心理素质 , 具备较 强的生存 技能、 自救与互救技能, 这使得官兵面对地震这一突发灾害时比较镇 定。 四 川 总队驻重灾区的多个 县中队, I 在地震发生时 , 官兵不仅 自身成功避险、 安 全转移人犯、 确保 目标安全 , 还在第一时间投入抗震救灾战斗。 ( 强大的社会支持给予官兵克服困难 的勇气和动力。 三) 一位心理学家 曾说过: 友谊是对抗一切灾难的灵丹妙药。 ’ “ , 感到被 亲密的朋友和家人所
程 中战友 问的相互关心帮助、 民群众 自觉地支援部 队也使官兵产生 了珍 人 惜生命 、 珍惜友情、 社会责任感增强等积极的体验 。 3 官兵产生心 理应激反应 的严重程度与部队所担负的任务、 、 家庭是否

赴川抗震救灾官兵睡眠质量及情绪状态的调查

赴川抗震救灾官兵睡眠质量及情绪状态的调查
i c a e r hqu k n Sihu n a t a e.a d t e e r h t e ho f r m p o i g hysc l nd n o r s a c he m t ds o i r v n p ia a me a he lh. nt l a t M e ho t d ̄ TWO hu e ds a it r ilr fc r nd s l i r t tone n Y u a r ho e nd r nd ff y a tle y ofie s a o d e s s a i d i nn n we e c s n
YANG —u n。 U n d , ANG i- u ( p rme to r ig, a g h n s ia , e — Yaj a L Ge - i W Jn h a De at n fNu sn Ch n z e g Ho pt l S c
o d M i t r e ia i e iy S a g a 0 0 3 , i a n l a y M d c lUn v n t , h n h i2 0 0 Ch n ) i
为 04 .5和 0 3 。 结 论 应 对抗 震 救 灾 官 兵 存 在 的 睡 眠 问 题 、 虑 和 抑 郁 情 绪 给 予 足 够 的重 视 ; 时 应 采 取 有 针 .9 焦 同
对 性 的 措 施 调 整 及 改 善官 兵 的 睡 眠 质 量 及 心 理 健 康 水 平 , 提 高 部 队 战斗 力 。 以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 0 9年 1月 ,6 1 2 (A)
赴 川 抗 震 救 灾 官 兵 睡 眠 质 量 及 情 绪 状 态 的 调 查
杨 亚 娟 , 根 娣 , 进 华 卢 王
( 第二 军 医大 学 长 征 医 院 护 理 部 , 海 2 0 0 ) 上 0 0 3

对参加汶川地震救援的消防战士心理创伤的评估与干预

对参加汶川地震救援的消防战士心理创伤的评估与干预

对参加汶川地震救援的消防战士心理创伤的评估与干预目的了解参加灾后救援的消防战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实施心理干预对维护健康、治疗与防范二级心理创伤的效果。

方法将33名参加灾后救援的消防战士设为研究组,再随机抽取33名未参加救援的消防战士设为对照驵,对研究组采用集体心理辅导、小组心理辅导和一对一心理辅导进行心理干预;半年后对研究组重新进行心理评估。

结果参加救援消防战士心理干预感受良好,情绪减低、闪回症状基本消失,焦虑、恐惧体验等迅速缓解,心理干预能够帮助他们渡过心理创伤,减少灾后刺激因素对其心理的不良影响。

结论早期干预对消防战士在救援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创伤有显著疗效。

心理干预可以帮助消防战士防范二级心理创伤。

【Abstract】Objective To assessment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and the effects of implementation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n the maintenance of health,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secondary psychological trauma of the fire fighters take part in post disaster relief.Methods 33 fire fighters who took part in post disaster relief was set as Study Group,and then randomly selected 33 fire fighters who did not take part in post disaster relief as the control group.The Study Group used collective,group and one to one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for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Six months later,evaluate the psychological condition of the study group.Results After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the fire fighters who took part in post disaster relief feel better than before,emotional stability,and flashback symptoms disappeared; the experience of anxiety and fear rapid alleviated.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can assist them in passing through the psychological trauma,reducing the adverse effects of post disaster psychological stimulate factors and protect and enhance the mental health level of fire fighters.Conclusion Early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for fire fighters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nd psychological trauma occurred in the course of relief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can help the fire fighters proventing the secondary psychological traumas.【Key words】Fire fighters;Psychological trauma;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5·12汶川八级特大地震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灾难给人们留下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奔波在救灾第一线现场的救援人员的心理卫生状况更需要予以高度关注,因此,心理干预项目组第一时间为参加灾区救援从第一线返回的广东某地区救援消防战士进行系统的、定期的心理干预,现将报告如下。

参加抗震救灾军人的自我心理调适

参加抗震救灾军人的自我心理调适

参加抗震救灾军人的自我心理调适5月12日,四川省发生7.8级地震,数万军人短时间内赶赴一线,直接参与抗震救灾。

他们直接面对天气恶劣,余震不断,连续作战,体力透支,以及地震现场惨不忍睹,战友负伤甚至死亡的复杂情况。

如果不注意及时的心理调适,很有可能出现心理问题,甚至患上心理疾病。

重点需要预防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

PTSD,又称延迟性心因性反应是指由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

常常发生突然经历地震、水灾、火灾等重大自然灾害以及空难、车祸等意外事故的人群之中。

有三个方面的主要症状:1、持续地重新体验到这种创伤事件。

即个体会产生闯入性的创伤情境再现,而且再现的内容非常清晰、具体。

或者反复而痛苦地梦到创伤性事件。

在生活中任何与创伤性事件有联系的事物,比如新闻报道、地震图片等等,都可能引起个体对创伤情境的再体验。

并且这种体验会给个体带来极大的痛苦,并有可能进一步恶化,并伴生其他心理疾病,比如焦虑症、恐怖症等。

2、出现回避反应,个体会主动回避一些可能引发创伤体验的人、事或物。

如:避免想到、谈到该事件,很少参加集体活动,觉得他人很陌生,反应麻木,出现遗忘等。

3、高度警觉。

很多细节事件都能引起个体比较强烈的反应,出现睡眠问题,如难以入睡,或睡得不深。

易激惹或易发怒。

难以集中注意。

PTSD一般会在创伤性事件发生后三个月到半年内发作,也有人会延迟数年发作。

当参加抗震救灾的官兵出现上述症状时,应该引起高度注意,及时由专门的心理医生进行干预治疗。

一般而言,大约有一半的患者会三个月之内复原,但也有部分患者会持续存在一些轻微症状,甚至个别患者症状难以改善。

及时对经历创伤性事件的人群进行危机干预是减少PTSD发病的有效办法。

对参加抗震救灾的官兵普及相关知识,可以提高官兵主动预防心理疾病的意识和能力,也可以帮助灾区人民早日走出地震的阴影。

当官兵遭遇突发创伤性事件之后,常常会有不同的应对方式,比如当战友牺牲之后,官兵可能出现的反应一是否认,不接受这种现实,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二是退行,采用幼年的行为方式来应对;三是压抑,把失去战友的痛苦和焦虑压抑住,有意无意的忘记它;四是攻击,可能会责怪、谩骂他人,甚至大打出手,也可能会自残;五是自责,认为自己没有做好,产生内疚感和罪恶感等,这些都是消极的应对方式,不仅对现实没有任何帮助,还会影响到自身的心理健康,甚至把这种负面情绪带到以后的生活中。

什邡地震灾区救援军人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什邡地震灾区救援军人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作者: 汪连春[1] 侯召香[1] 王国才[2] 孔维波[3] 王卫宪[4] 张剑锋[5] 侯倔倔[5] 于世和
[5]
作者机构: [1]大庆市第三医院,163712 [2]黑龙江省卫生厅 [3]齐齐哈尔市第七医院 [4]黑龙江省皮肤病防治研究所 [5]黑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出版物刊名: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页码: 440-441页
主题词: 救援军人 心理健康 心理干预
摘要:目的了解什邡地震灾区救援军人心理健康状况,为军人实施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什邡市5处救援部队驻扎地582名军人进行心理健康问卷调查。

结果什邡灾区救援部队军人需进行心理干预者占7.04%,需要重点心理干预者1.03%。

文化程度方面,大学学历受影响程度高,高于初中及高中学历军人,预备役军人心理问题高于现役军人,具有显著性差异,(Х^2=32.56,P〈0.005)。

最常见心理问题依次是容易疲劳(49.5%)、焦虑不安(47.2%)、快乐不起来(43.9%)。

结论地震灾区军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引起关注,对救灾军人及时进行心理干预是十分必要的。

震后救援官兵心理健康状况研究的开题报告

震后救援官兵心理健康状况研究的开题报告

震后救援官兵心理健康状况研究的开题报告一、背景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其带来的影响不仅限于房屋和基础设施的破坏,同时还会给人们的心理健康带来极大的冲击。

2018年8月,四川省长宁县发生了6.0级地震,地震造成了一定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在此次地震救援中,参与救援的官兵们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因此,对于这些参与救援的官兵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研究,对于维护他们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四川省长宁县地震后参与救援的官兵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为相关部门提供理论参考,以维护参与救援人员的身心健康。

三、研究问题1. 参与地震救援的官兵的心理健康状态是怎样的?2. 地震救援的官兵面临哪些心理压力?3. 参与地震救援后,官兵的心理健康是否存在长期影响?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调查法和访谈法,结合量化和质化研究方法,对参与地震救援的官兵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

问卷调查将采用标准化的心理健康测量工具,包括焦虑、抑郁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等方面的测量,以获取参与救援官兵的心理健康状况。

访谈将通过面对面的方式,深入探讨官兵面临的心理压力和心理健康问题。

五、预期结果本研究预计可以深入探讨参与地震救援的官兵心理健康状况,阐述他们所面临的心理压力和困境,并就维护他们的身心健康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此外,研究还可以对灾后救援工作的科学规划和灾后心理干预提供理论支持。

六、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提高社会对于地震救援人员的关注,探究其心理健康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为减轻官兵身心负担提供理论支持。

同时,本研究结果还可以为未来的地震救援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保障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对玉树灾区救援官兵的心理干预做法及思考

对玉树灾区救援官兵的心理干预做法及思考

对玉树灾区救援官兵的心理干预做法及思考摘要】目的:对玉树地震灾区救援人员进行心理救援,以减轻其恐惧、悲观情节,以提高各项救援工作的效率。

方法:就我院医疗队对来自全军各级10余支抗震救灾部队官兵的心理救援进行总结分析,通过心理问题预防与处置,现场干预与培训辅导,个别心理干预与团体心理干预,及时调整救援者自身的心理问题等方法对救援官兵心理进行及时干预疏导。

结论:抢险救灾行动,突发性和思想准备上的欠缺性较为突出,当涉及大量人员伤亡,救援人员心理受到的冲击力最为深刻。

在抗震救灾这种非战争军事行动中,无论是心理救援者本身还是救援对象,都需要经常变换住所而致交流无法深入。

又由于交通不便,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心理救援持续性的难度,提高相关人员心理干预水平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关键词】玉树;灾区;救援官兵;心理干预【中图分类号】R39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0)11-0067-01玉树7.1级地震的突然性和地震毁坏的惨烈程度,给灾区人民带来很大心理创伤的同时,所处的高原地域及任务的艰巨性和灾区惨烈的救援场面,对救援者心理亦产生极大的冲击力和伤害。

如何对救援人员进行心理救援,以减轻其恐惧、悲观情节,是震后开展救援工作的首要任务。

救援人员的心理干预越早开始,各项救援工作的开展就会越好。

现就我院医疗队对来自全军各级10余支抗震救灾部队官兵的心理救援总结分析如下:1人员组成科学合理我院抽调有多年工作经验者及相关学科本科以上学历者组成心理救援小组。

2心理救援工作要点2.1如何在短时间内与救援对象建立起信任、理解、和治疗性关系。

如何预防急性应激反应。

2.2如何应对高原条件下自身身体不适引起的恐慌。

2.3如何有效地解决救援对象的症状及救援者易出现的心理问题。

2.4如何梳理救援工作的成就和救援工作不是万能的问题。

3救援方法3.1心理问题预防与处置并重:抢险救灾行动,突发性和思想准备上的欠缺性较为突出,当涉及大量人员伤亡,救援人员心理受到的冲击力最为深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 发焦 虑 2人 虑状 态 的 发生 率 为 1 . % ;9 莺 焦 7 5 14人给 予抑 郁 自评 量 表 ( D ) 查 , 中正 常 9 S S凋 其 4人 , 度抑 郁 j 轻 9 人 , 度抑 郁 3 人 . 度 抑 郁 4人 . 中 7 重 抑郁 状 态 的发 生 率 为 5 _ 。 结 论 参 与抗 震 救 灾 官 兵 的心 理 问 题 发 生 率 较 l5
心 理 问 题 。 作 为 救 灾 一 线 工 作 的 护 理 人 员 , 果 能 如 够 及 时 的发 现 问 题 并 提 供 有 效 的 心 理 干 预 , 会 有 将
灾人 员会 不 同程 度 地 陷 入 身 心 紧 张状 态 即应 激 状
态 。如果这 种应激状 态强度过 大 、 续时 间过 长 , 持 就
会对 人 的身 心健 康 产生 影 响 , 重 的 会导 致 神 经 系 严 统紊 乱 、 内分 泌 系统 失 调 、 免疫 功 能下 降 、 发各 种 诱
军 官 兵 3 3人 。 其 中 男 3 4人 , 龄 1 ~ 4 8 5 年 8 9岁 , 平 均 ( 1 6 1 . ) . 与 抗 震 救 灾 时 间 9 6 , 3. ± 4 2岁 参 ~ 1d 平 均 ( 9 1 1. ) 。女 2 3. ± 4 7 d 9人 。 龄 2 ~ 3 年 1 9岁 . 均 平
高, 主要 以抑 郁情 绪 为 主 . 当 的心 理援 助 有助 于 更 好 地 完成 救 灾 任 务 。 适
关 键 词 : 震 救 灾 ; 放 军官 兵 ; 理 状 况 ; 预 抗 解 心 干 中 图分 类 号 : 9 . R3 5 1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章 编 号 : 0 8—9 9 ( 0 9 2 10 9 3 2 0 ) A 0 3 一O 01 2
四川 汶 川 大 地 震 不 仅 给 当地 群 众 心 灵 上 造 成 了 巨 大 的 冲击 , 参 与救 灾 者 ( 放 军 指 战 员 、 警 官 对 解 武 兵 、 安于警 、 护 人 员 、 体 记 者 、 公 医 媒 当地 官 员 ) 造 也 成 了 一 定 的心 理 危 害 。 此 类 大 型 灾 害 通 常 会 给 人 们 带 来 不 同程 度 的 心 理 创 伤 。 常 表 现 在 认 知 、 感 、 通 情 行 为 等 方 面 !。认 知 上 主 要 表 现 为 感 觉 迟 钝 麻 木 、 。 。
2 结 果
思绪 纷乱 、 神难 以集 中 、 精 健忘 、 记忆 力下 降等 ; 情感
上表 现为恐惧 、 漠 、 寂 、 助 、 虑 、 躁不 安 、 冷 孤 无 焦 烦 消 沉、 自怜 、 郁 、 卑 等 ; 为 上 表 现 为 睡 眠 失 常 多 忧 自 行
本组参 与调 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问 卷 的 官 兵 中 .8 】 9人 给 予 焦 虑
解 放 军 护 理 杂 志
N i xJ 1H p LA t t } r i

P J ¨u, ! )1 :I(! 、 ,r tl Y ,
抗 震 救 灾 官 兵 的 心 理 问 题 调 查 分 析
裴 蕾 , 王进 华 , 宋 绢 ( 第二 军 医大 学 长征 医院 贵 宾诊 疗 科 上 海 2 0 0 ) 0 0 3

发 生 率 为 1 . ; 9 7 5 1 4人 给 予 抑 郁 自评 量 表 ( DS S )
调查 , 中正常 9 其 4人 , 轻度 抑郁 5 9人 , 中度 抑郁 3 7 人 , 度 抑 郁 4人 , 郁 心 理 状 态 的 发 生 率 为 重 抑
51 。 .5
线 的 解 放 军 官 兵 为 调 查 对 象 . 在 了 解 抗 震 救 灾 旨 人员的心理情 况 , 发现 心 理 问 题 . 而 为 心 理 护 理 干 从
为重 度焦虑 ; 抑郁 自评量 表 ( D ) 分 一原 始分 × S S总
12 , 总 分 > 5 . 评 定 为 抑 郁 。 一 般 来 说 , 郁 . 5若 0则 抑 总 分低于 5 0分 者 为 正 常 ;0 6 5 ~ 0者 为 轻 度 , 1 7 6~ 0 者 为 中度 ,0以 上 者 为 重 度 抑 郁 。 7 13 统 计 学 处 理 . 采 用 S S 1 0统 计 软 件 包 , P S1 . 定 量 数 据 资料 以 ( ± S 表 示 。 )
预提供依据 。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1 研 究 对 象 选 取 本 次 赴 四 川 抗 震 救 灾 的 解 放 .
3 讨 论
地 震 灾 害 在 人 们 没 有 预 期 的 情 况 下 突 然 发 生 危 害 程 度 很 大 。 面 临 突 如 其 来 的 灾 难 , 灾 人 员 及 救 受
摘 要 : 的 了解 重 大 灾害 中救 灾 战 士 的心 理 问 题 发 生状 况 , 出 干预 措 施 。 方 法 选 取 本 次 赴 四 川抗 震 救 灾 的 目 提 解放 军 官 兵 3 3人 . 用 焦 虑 自评 量 表 ( AS 和 抑 郁 自评 量 表 ( D ) 行 战 地 无 记 名 调 查 , 给 予 总 结 。 结 果 8 采 S ) S S进 并 本 组 参 与 调 查 问卷 的 官 兵 中 . 8 人 给 予 焦 虑 自评 量 表 ( A ) 查 , 中 正 常 l 6人 , 度 焦 虑 2 19 S S调 其 j 轻 1人 . 度 焦 虑 1 中 0
自评 量表 ( AS 调查 , S ) 其中正 常 l6人 . 度焦虑 2 5 轻 1
人 , 度焦虑 1 中 O人 , 度 焦 虑 2人 。 虑 心 理 状 态 的 重 焦
梦、 欲反常 、 食 心不在焉 、 社会退 缩 、 常叹 气 、 哭泣 、 易
酗 酒 、 炯 甚 至 敌 对 与 自杀 等 。 根 据 个 体 的 不 同 , 抽 可 能会 以 不 同 的 表 现 形 式 存 在 。 本 研 究 以 抗 震 救 灾 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