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课件:茅盾与《子夜》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 夜
解
题
“子夜”,原指夜半子时,也就是深夜 11时至凌晨1时。这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 这个时刻一过,黎明就要来到。 作者以此作书名,形象地概括了30年代 初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特点,寓意是很深的。
《子夜》的主题
以20世纪30年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上海为
背景,以民族资本家吴荪甫和买办资本家赵
伯韬的矛盾冲突为主线,充分展现了当时中 国社会的各种矛盾和斗争,描述了动荡时代 中国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买办资产阶级压 迫下的艰难处境和不可避免的悲剧命运,深
•
然而好景不长。端午节后,传来了 省政府的命令;为支撑双桥镇市面,吴 府在那里经营的工厂、商店不得关闭。 抽回资金的计划落空了,吴荪甫勃然大 怒。但一想到“益中”即将吞进七、八 个小厂,又不由回嗔作喜,爽快地表示 顺从省政府的命令。可是,新的矛盾又 使他陷入窘境:要扩充、整顿那些亏本 的小厂,要资金;要搞公债投机,牟取 暴利、也要资金。吴荪甫日益感到资金 兜转不灵。在这种关键时刻,赵伯韬又 堵住了吴荪甫的去路。慑于赵伯韬的压 力,杜竹斋退出了“益中”。吴荪甫陷 入了进退维谷的困境。
《子夜》社会背景
1、世界性经济危机;
2、南北大战; 3、苏维埃运动; 在《子夜》中,上海工业、金融 界的斗争,交易所的波动,吴荪甫 “双桥王国”的破产,甚至吴荪甫自 己的整个悲剧,都与这些历史大事件 有着深刻的联系。
《子夜》的主题
• (1)为我们展示了30年代初中国社会 生活(尤其都市生活)的广阔画卷。 • (2)为我们提供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衰 败史。 • (3)表现了特定历史时期民族和社会 的矛盾,突出描写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的悲剧命运,从而揭示出中国社会的本 质特征和发展趋向。
《金瓯缺》 徐兴业
第二届 (1985年 三部长篇小说) 第四届 (1989-1994年 四部长 《黄河东流去》(上下集)李 准 篇小说) 《沉重的翅膀》 张洁 《战争和人》 王火 《钟鼓楼》 刘心武 《白鹿原》(修订本) 陈忠实 《白门柳》(一二部) 刘斯奋 《骚动之秋》 刘玉民
历届茅盾文学奖
第五届 (2000年 四部长篇小说) 《抉择》 张平 《尘埃落定》 阿来(藏) 《长恨歌》 王安忆 《茶人三部曲》1、2部 王旭烽
人生阶段
在第一个十年时期 (或曰“新文学初期”), 他主要是一位文学组织 家和理论家; 在第二个十年(或 曰“30年代”)和第三 个十年时期(或曰“40 年代”),他主要是一 位小说家和文学评论家; 在当代文学史上,他 主要是一位文学评论家 和领导人。
茅盾文学奖
“茅盾文学奖”是 中国第一次设立的以 个人名字命名的文学 奖。根据茅盾先生生 前遗愿,将自己的25 万元稿费捐献出来以 鼓励优秀长篇小说的 创作,该奖于1981年 设立。是中国长篇小 说的最高文学奖项之 一。
第六届 (2005年 五部长篇小说) 《张居正》 熊召政 《无字》 张洁 《历史的天空》 徐贵祥 《英雄时代》 柳建伟 《东藏记》 宗璞
第七届 (2008年 四部 长篇小说) 《秦腔》 贾平暗算》 麦家 《湖光山色》 周大新
茅盾故乡
乌镇风光
乌镇风光
乌镇风光
乌镇风光
1929年,茅盾在日本还创作了另一部长篇
小说《虹》。
(四)1930年,从日本回到上海后不 久即参加了“左联”,1931年开始创 作长篇小说《子夜》,并陆续创作和 发表了他最有代表性的短篇小说《林 家铺子》和“农村三部曲”(《春 蚕》、《秋收》、《残冬》)。 1933年,《子夜》由开明书店出 版,被看作是中国文坛上的一件大事, 有人甚至称这一年为“子夜年”。
• 雄心勃勃的吴荪甫并不甘心失败,他 决意要在公债市场上同赵伯韬较量。 他收买了赵伯韬的情妇刘玉英,又笼 络了交易所经纪人韩孟翔。但是,时 局的发展对吴荪甫十分不利。有消息 说:阎军全线出击,四五天内就要打 进济南。公债猛跌, “多头”面临惨 败的危险。吴荪甫再也沉不住气了。 尽管厂里新的工潮一触即发,他仍然 决定把公债投机上的损失转嫁到工人 头上。他断然下令:裁人,减工资, 延长工时。工人被激怒了,他们举行 了罢工。屠维岳束手无策。被围困在 厂内的吴荪甫,也只得从后门溜走。
人生简历
• • • • • • • • 1920年:主持《小说月报》,加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 1921年: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改革《小说月报》 组织民众戏剧社;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2~1927年:倡导为人生文学、革命文学;选为国民 党二大代表; 1928年:逃亡日本;脱离党组织; 1930年:回国,参加左联; 1937年:参与救亡宣传; 1938年:担任抗协理事;
虹 雷雨前 沙滩上的脚迹 欢迎古物
关于《子夜》
• 《子夜》是茅盾的最典型作品。长期以来,一直被看
作是现代文学中最优秀的长篇小说。这部作品之所以 获得如此的巨大声誉,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它的思想主 题。它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分析和认识。茅盾在《子夜》 中运用阶级的观点,对于30年代的中国社会性质做出 了左翼性的分析,证明了无产阶级革命合理性。这是 《子夜》成为20世纪名著的根本原因。
刻地揭示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不可
能走资本主义道路。
《子夜》的选题特点
《子夜》在题材选择上的特色主要体现为 一种“史诗性”:“大规模地描写中国社 会”。作品的重心是描写“都市”,但它又 不是单纯地写都市,而是通过农村与都市的 对比,以实现反映中国革命的“整个面貌” 的目的,为此,还特意将作品的主人公吴荪 甫设计为一个纺织业的民族资本家,一个生 产原料来源于农村的“纱厂老板”。
乌镇风光
乌镇风光
乌镇风光
乌镇风情
乌镇风情
乌镇风情
乌镇风情
立志中学
乌镇小巷
林家铺子
茅盾故居
茅盾故居
茅盾故居
茅盾故居
茅盾墓园
1925年春茅盾和孔德沚在上海
• 1918年春节,孔德沚 和茅盾结婚。刚嫁给中 国文坛骁将的新娘子, 只认得孔字,还有一到 十的数目字。闲谈中, 新娘子知道茅盾曾去北 京念书,现在又在上海 工作,便问北京离乌镇 远呢,还是上海离乌镇 远?
•
• 谁知在紧要关头,收买的人倒戈了。 吴荪甫孤注一掷,把住宅也押上去。 交易所挂出的牌子步步下跌。 • 这时,如果杜竹斋能与吴荪甫合作, “空头”便全胜了。可是,杜竹斋最 终站到了赵伯韬一边。吴荪甫倾家荡 产,彻底失败了。曾经显赫一时的工 业巨头,如今成了丧家之犬。他绝望 地用枪口对准了自己的胸膛,但又立 即镇静起来。他命令少奶奶赶快叫家 人收抬行装,当晚就登上了去外地避 暑的轮船。
历届茅盾文学奖
第一届 (1982年 六部长篇小说) 第三届 (1988年 五部长篇小说)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周克芹 《平凡的世界》 路遥 《少年天子》 凌力 《东方》 魏巍 《李自成》(第二卷) 姚雪垠 《都市风流》 孙力、余小惠 《第二个太阳》 刘白羽 《将军吟》 莫应丰 《穆斯林的葬礼》 霍达 《冬天里的春天》 李国文 (荣誉奖二部) 《芙蓉镇》 古华 《浴血罗霄》 肖克
社会性质大讨论
• 革命派认定中国社会的性质为半封 建半殖民地社会,就否定了资产阶级领 导革命的可能性。半殖民地,意味着中 国资产阶级总是要受帝国主义的压制, 缺乏独立性;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又 受到封建力量的压制,所以,它无法充 分发展自己,没有领导中国革命的力量。 我们总是说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软弱的, 就是由此而来的。 • 茅盾创作《子夜》实际上是用小说参 与了这场讨论,他用小说这种文学样式 来进行社会重大问题的思考。
创作背景
在 20 年代末 30 年代初,中国文化界展开一 场大讨论。讨论的焦点是中国社会性质的问 题。中国当时究竟是资本主义社会,还是封 建主义社会。作为一种思想讨论,当然有各 种各样的观点。但是,最有影响的是两种针 锋相对的观点:当时托罗斯基派支持的“机 械派”认为中国社会已经是资本主义社会, 封建主义的东西只是一种残余。当时的左翼 力量《新思潮》派则认为,当时中国是半封 建半殖民地的社会。
二、 茅 盾 虹 的 多角关系 霜叶红似二月花 作 品 卖豆腐的哨子
青年苦闷的分析 谈月亮 天窗
报施 林家铺子 创造 手的故事 烟云
中短篇小说 大鼻子的故事 色盲 诗与散文 水藻行 有志者 长篇小说 蚀 腐蚀
霜叶红似二月花续稿
春蚕 自杀 石碣 小巫
锻炼 子夜
散文 白杨礼赞 冬天 黄昏 “自杀”与 “被杀”
(一) 1913年(17岁)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 大学预科,三年后的1916年(20岁)经朋友介 绍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开始 翻译介绍欧洲文学。 (二)1921年(25岁)1月,沈雁冰与叶绍钧 等人共同发起成立了新文学史上第一个重要的 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并将他所在的《小 说月报》由一个“鸳鸯蝴蝶派”的刊物改革为 新文学的第一个“纯文艺”刊物。
茅盾和他的《子夜》
知识点:
•茅盾的生平
•有关作品简介 •《子夜》分析 •文学史地位
茅盾的生平
茅盾(1896——1981) 比鲁迅小15岁,比郭 沫若小4岁) (享年85岁) 浙江桐乡乌镇人。 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创作简历
在新文学初期一 直以“沈雁冰”的名 字著称于世。 茅盾被誉为“二 十世纪的巴尔扎克” 和“二十世纪的别林 斯基”。
•
•
杜竹斋拉他和金融魔王赵伯韬合伙 做公债多头,他忙着筹划谈判。
• • 双桥镇农民暴动的成功,打破了吴荪 甫建设“双桥王国”的幻想。但这时, 他与杜竹斋等人正在筹建“益中信托 公司”,妄图一举吞并一系列中小企 业。他决定将双桥镇劫后的余产折合 现金,投放益中信托公司,干一番大 事业。他起用丝厂职员屠维岳,蒙骗 分裂工人,平息了里的工潮。这时, 杜竹斋驱车前来,报告了公债投机得 手的喜讯。吴荪甫一一突破了重围, 志得意满,感到更大的胜利在向他招 手。
(三) 1927年8月,茅盾将自己参加革命的 经过写成小说《幻灭》,这是沈雁冰的第一篇
小说。这篇小说在《小说月报》连载时首次使
用“茅盾”的笔名。接着他又完成了另两篇小 说《动摇》和《追求》。 1930年,这三篇带有连续性的小说结集 为《蚀》出版单行本,故《蚀》又称“《蚀》
三部曲”,被看作是茅盾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故事梗概
故事从1930年5月的一个傍晚开始,三辆雪铁 笼汽车闪电似地驶过外白渡桥,戛然停止在内河 小火轮的汇集处——戴生昌轮船局大门口。工商 界巨头吴荪甫和他的二姐夫,金融界大亨杜竹斋 夫妇,来此迎候从老家双桥镇前来避乱的吴老太 爷。 吴老太爷的守旧思想,与新式企业家的儿子 吴荪甫格格不入。一到上海,他就受到强烈的刺 激。机械的噪音,耀眼的霓虹,薰人的香气,时 髦的男女,都令他神经发疼。一进吴府大门,他 就因脑溢血而断了气。 • 第二天,吴府大办丧事。纷至沓来的客人中, 既有企业老板、金融巨头,也有官场政客,寄生 文人。他们名为吊丧,实则各怀鬼胎,或寻欢作 乐,或暗作交易。这时,吴荪甫的思想也不在丧 事上。家乡农民暴动与丝厂工人罢工,他得布置 对策。
• • • • • •
1939年:任新疆文化协会委员长等职; 1940年:任陕甘宁边区文协名誉主席;到延安、重庆 1941年:到香港;主编《笔谈》 1942~46年:在桂林、重庆、上海、香港等地; 1948年:到解放区; 1949年以后:到北平,任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文 化部长、政协副主席。
•
从茅盾的人生经历来看,这是一个充满 了矛盾的一生。作为他的角色,是革命家和 文学家的综合。
茅盾和秦德君的合影1930年8月
1954年在国家教育部工作时的秦德君
(1905,8,15—999,1,12) 1923年春,秦德君在 南京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8年7月初,秦德君与 茅盾同乘日本小商轮离 开上海赴日本。 • 解放战争期间,秦德君 在上海从事国民党军队 的策反工作,不幸被捕。 1949年5月,秦德君被国 民党的法庭判处死刑。 行刑前夕,解放军将秦 德君解救出来。
前程的暗淡,事业的危机,咬啮着吴 荪甫的心。为了排除心头烦闷,他疯狂 地寻求着刺激。他带着交际花徐曼丽, 乘坐小火轮,在长江上寻欢作乐。上岸 后,他又寻访秘密艳窟。回到家里,他 仍然感到精神颓丧。突然,不速之客赵 伯韬来访,他要用吴荪甫吞并小厂的办 法来吞并“益中”公司了。 • 吴荪甫当然不会善罢甘休。他和同人 们商量决定,以适当的价钱,将“益中” 顶给西方的“洋行”和东方的“公社”, 再将办厂的资本投放公债市场,与赵伯 韬作最后的决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