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人物简介两代帝师——翁同龢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865 ,翁同龢接替父业,入值弘德殿,为 同治师傅,前后教读九年。 • 作为帝师他对自己和同治要求十分严格, 且因材施教。每天寅时入值,申时回家, 一年四季,除生病外,几乎日日如此,有 时甚至带病进讲。有时为弄清一个问题, 查找一本书,跑遍北京大小书铺。 • 此外,翁同龢不但在授读上下功夫,而且 对妨碍同治帝学习的一切作法,那怕是太 后所为,他也敢直言劝阻。
下面偏重介绍一下翁同龢的业余爱好
• 翁同龢在京为官四十多年,平生喜藏书, 居官朝中时常去琉璃厂访书,陆续购进许 多好书。其中有乾隆进士、嘉庆帝师彭元 瑞的知圣道斋藏书,怡亲王死后流散出府 的乐善堂旧藏,其中不乏极其珍贵的海内 孤本。所藏南宋《松桂堂帖》,为明末睢 阳袁枢(袁可立子)、袁赋谌父子家藏精 品,得以流传至今。
经翁同龢等人精心教诲,光绪帝随着年龄的 增加,立志要作一位象康熙那样的一代圣主, 因此读书非常勤奋,每天黎明前就进书房读 书,一年四季,几乎天天如此
• 为满足光绪帝对西学的探求,他还继续不 断向光绪帝呈送有关西学的著作,并且常 在书房同光绪帝讨论时政。
说完了,翁老的辉煌之路,现在该谈谈 他不幸的晚年了。
两代帝师——翁同龢
历史上做过帝师的很多,做过多任 帝师的也不少。但是论才情,比成 就,应当数翁同龢其人了吧。
下面先介绍一下翁同龢的生平简历
• 翁同龢字叔平、瓶生,号声甫,晚号 松禅、瓶庵居士,谥号文恭,江苏常 熟人。大学士翁心存之子。咸丰六年 (一八五六年)一甲一名进士,历任 户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刑部、 工部、 领袖。光绪戊戌政变后,罢官归里。
说完了翁同龢的家庭,下面应该介绍一 下翁老的少年时代了
• 道光十年四月二十七日,翁同龢出生 在北京城内石驸马大街罗圈胡同寓所。四 岁时随祖母张太夫人及母亲许氏由京师回 到故乡常熟。翁同龢自幼禀性好学,通读 《四书》、《五经》,并以优异成绩考入 常熟县学游文书院。 。道光二十五年应院 试考中秀才;咸丰二年应顺天乡试中举人; 咸丰六年殿试一甲一名,考中状元。
• 清朝末年,时值战乱,公私藏书多有散出, 现存翁氏藏书的主要部分,都为此时购入。 其所收藏的一批秘籍,被学界认为“学人 仰望而不知其存否的有很高学术价值的善 本,以国内标准论应属国宝级重要文物, 是包括我国国家图书馆在内的国内外图书 馆所无的珍籍”。
我选择介绍翁同龢的原因:
• 我选择介绍翁同龢,不是因为他的官有多 大,财产有多丰厚,而是在于他的才情, 他为官的态度,以及他作为帝师做出的突 出成就。 • 论才情,翁老在中国历史上应该数得上。 年仅二十几岁的状元,书法独成一派,也 善吟诗作画,为后代所敬仰! • 为官四十多年,兢兢业业、克己奉公,造 福百姓
年少好学勤思,成就了翁同龢的官场平 步青云之路
• 俗话说,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翁同 龢能够在二十四岁中的状元,不可谓不才 华横溢。 • 1857年被授予修撰,供职翰林院。以后 被咸丰帝破格擢为乡试副考官,先后典试 陕西、山西。 • 1882年廷命翁同龢在军机大臣上行走, 翁同龢第一次出任军机大臣。
下面再着重介绍一下翁同龢的家庭
• 翁心存翁同龢之父。翁心存官至体仁阁大 学士,后为同治帝师。自此,翁氏家族进 入鼎盛时期,称“一门四进士、一门三巡 抚; 父子大学士、父子尚书、父子帝师” 。 既然4 1 % 的清朝状元都来自江苏等吴地, 翁家的兴盛,自是情理之中。在道、咸、 同、光四朝, 翁氏两代累任高官。
• 作为一个帝师,他更是极为成功的。不说, 教导同治的功劳,仅仅是将光绪帝教导成 为一位明君就功不可没。 • 若是没有翁老的谆谆教诲,恐怕就不会有 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了,也不会解放了人 们的思想,恐怕中国人的民主自由还要晚 好些年呢!
下面该介绍翁同龢的政治才能和贡献了
• 为官清廉,鞠躬尽瘁,敬业奉献 • 为朝廷选拔了大批高素质人才 • 举荐康梁等维新人才,亲自草拟《明定国 是诏》 • 平反冤假错案——平反杨乃武与小白菜的 冤假错案 • 支持盛宣怀等创办中国第一家自办银行 (中国通商银行) • 等等
下面该介绍,翁老的帝师之路了
说完了翁同龢的政治生涯,现在应该介 绍一下他的文学成就了
• • 翁同龢工诗,间作画,尤以书法名世。 翁同龢早年从习欧、楮、柳、赵,书法崇尚瘦 劲;中年转学颜体,取其浑厚,又兼学苏轼、米 芾,书出新意;晚年得力于北碑,平淡中见精神。 他博采众长,对唐代颜真卿和北魏碑版潜心揣摩, 参以己意,并吸收刘墉、钱沣、何绍基等人之长, 将赵子昂、董其昌的柔和流畅溶入其中。他深得 颜真卿书法之精髓,写出具有自己个性的书法艺 术作品,从而形成了翁字的独特书风,成为晚清 颇具影响的书法家。
帝师渐入辉煌时刻
• 1875,翁同龢担任毓庆宫行走,充任刚刚 即位、年仅四岁的光绪皇帝的师傅。 • 翁同龢担任光绪帝师傅达20多年之久。20 多年中,翁同龢尽心尽力,循循善诱光绪 帝,彼此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 翁同龢不但在学业上是光绪帝的良师,而 且在生活上也是光绪帝的益友。光绪帝视 翁同龢为知己,有什么喜悦都愿意与翁同 龢述谈。
• 1898年6月15日,翁同龢被慈禧撵出北京城。 回到家乡常熟,开始了他半隐居的庐墓生 活。在困寓虞山、落魄忧伤的日子里,他 的不少门生故旧“分俸见赠”。1904年7月 4日,在风云变幻中饱经忧患的翁同龢,满 怀抑郁和凄怆与世长辞了。在临终前,他 口占一绝:“六十年中事,伤心到盖棺。 不将两行泪,轻向汝曹弹。”短短四句话, 道尽了这位松禅老人的宦海沉浮和无限忧 伤。
下面偏重介绍一下翁同龢的业余爱好
• 翁同龢在京为官四十多年,平生喜藏书, 居官朝中时常去琉璃厂访书,陆续购进许 多好书。其中有乾隆进士、嘉庆帝师彭元 瑞的知圣道斋藏书,怡亲王死后流散出府 的乐善堂旧藏,其中不乏极其珍贵的海内 孤本。所藏南宋《松桂堂帖》,为明末睢 阳袁枢(袁可立子)、袁赋谌父子家藏精 品,得以流传至今。
经翁同龢等人精心教诲,光绪帝随着年龄的 增加,立志要作一位象康熙那样的一代圣主, 因此读书非常勤奋,每天黎明前就进书房读 书,一年四季,几乎天天如此
• 为满足光绪帝对西学的探求,他还继续不 断向光绪帝呈送有关西学的著作,并且常 在书房同光绪帝讨论时政。
说完了,翁老的辉煌之路,现在该谈谈 他不幸的晚年了。
两代帝师——翁同龢
历史上做过帝师的很多,做过多任 帝师的也不少。但是论才情,比成 就,应当数翁同龢其人了吧。
下面先介绍一下翁同龢的生平简历
• 翁同龢字叔平、瓶生,号声甫,晚号 松禅、瓶庵居士,谥号文恭,江苏常 熟人。大学士翁心存之子。咸丰六年 (一八五六年)一甲一名进士,历任 户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刑部、 工部、 领袖。光绪戊戌政变后,罢官归里。
说完了翁同龢的家庭,下面应该介绍一 下翁老的少年时代了
• 道光十年四月二十七日,翁同龢出生 在北京城内石驸马大街罗圈胡同寓所。四 岁时随祖母张太夫人及母亲许氏由京师回 到故乡常熟。翁同龢自幼禀性好学,通读 《四书》、《五经》,并以优异成绩考入 常熟县学游文书院。 。道光二十五年应院 试考中秀才;咸丰二年应顺天乡试中举人; 咸丰六年殿试一甲一名,考中状元。
• 清朝末年,时值战乱,公私藏书多有散出, 现存翁氏藏书的主要部分,都为此时购入。 其所收藏的一批秘籍,被学界认为“学人 仰望而不知其存否的有很高学术价值的善 本,以国内标准论应属国宝级重要文物, 是包括我国国家图书馆在内的国内外图书 馆所无的珍籍”。
我选择介绍翁同龢的原因:
• 我选择介绍翁同龢,不是因为他的官有多 大,财产有多丰厚,而是在于他的才情, 他为官的态度,以及他作为帝师做出的突 出成就。 • 论才情,翁老在中国历史上应该数得上。 年仅二十几岁的状元,书法独成一派,也 善吟诗作画,为后代所敬仰! • 为官四十多年,兢兢业业、克己奉公,造 福百姓
年少好学勤思,成就了翁同龢的官场平 步青云之路
• 俗话说,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翁同 龢能够在二十四岁中的状元,不可谓不才 华横溢。 • 1857年被授予修撰,供职翰林院。以后 被咸丰帝破格擢为乡试副考官,先后典试 陕西、山西。 • 1882年廷命翁同龢在军机大臣上行走, 翁同龢第一次出任军机大臣。
下面再着重介绍一下翁同龢的家庭
• 翁心存翁同龢之父。翁心存官至体仁阁大 学士,后为同治帝师。自此,翁氏家族进 入鼎盛时期,称“一门四进士、一门三巡 抚; 父子大学士、父子尚书、父子帝师” 。 既然4 1 % 的清朝状元都来自江苏等吴地, 翁家的兴盛,自是情理之中。在道、咸、 同、光四朝, 翁氏两代累任高官。
• 作为一个帝师,他更是极为成功的。不说, 教导同治的功劳,仅仅是将光绪帝教导成 为一位明君就功不可没。 • 若是没有翁老的谆谆教诲,恐怕就不会有 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了,也不会解放了人 们的思想,恐怕中国人的民主自由还要晚 好些年呢!
下面该介绍翁同龢的政治才能和贡献了
• 为官清廉,鞠躬尽瘁,敬业奉献 • 为朝廷选拔了大批高素质人才 • 举荐康梁等维新人才,亲自草拟《明定国 是诏》 • 平反冤假错案——平反杨乃武与小白菜的 冤假错案 • 支持盛宣怀等创办中国第一家自办银行 (中国通商银行) • 等等
下面该介绍,翁老的帝师之路了
说完了翁同龢的政治生涯,现在应该介 绍一下他的文学成就了
• • 翁同龢工诗,间作画,尤以书法名世。 翁同龢早年从习欧、楮、柳、赵,书法崇尚瘦 劲;中年转学颜体,取其浑厚,又兼学苏轼、米 芾,书出新意;晚年得力于北碑,平淡中见精神。 他博采众长,对唐代颜真卿和北魏碑版潜心揣摩, 参以己意,并吸收刘墉、钱沣、何绍基等人之长, 将赵子昂、董其昌的柔和流畅溶入其中。他深得 颜真卿书法之精髓,写出具有自己个性的书法艺 术作品,从而形成了翁字的独特书风,成为晚清 颇具影响的书法家。
帝师渐入辉煌时刻
• 1875,翁同龢担任毓庆宫行走,充任刚刚 即位、年仅四岁的光绪皇帝的师傅。 • 翁同龢担任光绪帝师傅达20多年之久。20 多年中,翁同龢尽心尽力,循循善诱光绪 帝,彼此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 翁同龢不但在学业上是光绪帝的良师,而 且在生活上也是光绪帝的益友。光绪帝视 翁同龢为知己,有什么喜悦都愿意与翁同 龢述谈。
• 1898年6月15日,翁同龢被慈禧撵出北京城。 回到家乡常熟,开始了他半隐居的庐墓生 活。在困寓虞山、落魄忧伤的日子里,他 的不少门生故旧“分俸见赠”。1904年7月 4日,在风云变幻中饱经忧患的翁同龢,满 怀抑郁和凄怆与世长辞了。在临终前,他 口占一绝:“六十年中事,伤心到盖棺。 不将两行泪,轻向汝曹弹。”短短四句话, 道尽了这位松禅老人的宦海沉浮和无限忧 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