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三十二中2017届九年级(上)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学年贵州省遵义三十二中九年级(上)第三次月考化学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在答题卡选择题栏内用2B铅笔将对应题目答案的标号涂黑.)
1.灿若星辰的中国典籍,有许多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的记载.于谦的《石灰吟》就是一个范例.诗中属于描述物理变化的一句是()
A.千锤万凿出深山B.烈火焚烧若等闲
C.粉身碎骨浑不怕D.要留清白在人间
2.2016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是“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下列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衣:废旧衣服回收再利用
B.食:利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
C.住:清洁乡村,美丽遵义
D.行:能走不骑,能骑不开,少开多乘公交车
3.我国发射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其返回舱的表层有一层叫做“烧蚀层”的特殊物质.返回舱返回时,与大气剧烈摩擦,会在舱表面产生数千度的高温,此时,烧蚀层汽化燃烧保护返回舱不因高温而烧毁.由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返回舱与大气摩擦生热属于物理变化
B.返回舱返回时,烧蚀层起到了一定的隔热和隔离空气的作用
C.烧蚀层在汽化燃烧时吸收大量的热
D.烧蚀层能使返回舱的着火点升高
4.煤炉越扇越旺,蜡烛一扇就灭,以下对该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扇蜡烛会隔绝空气 B.扇蜡烛会降低石蜡着火点
C.扇煤炉会增大空气进入量D.扇煤炉会增加新的易燃物
5.下列有关金属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合金的熔点一般比它的各组分金属熔点低
B.钢的性能优良,是很纯的铁
C.铁在空气中燃烧,冒出浓烈的黑烟,放出热量,生成黑色粉末
D.铝、铁、铜都是银白色固体,都能够导电
6.在下列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或得出的结论,完全正确的有()
①浓氨水中出现红色,说明氨分子很小且在不断运动
②既能说明氢气有可燃性,又能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③既能说明CO
2的密度比空气大,又能说明CO
2
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④既能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能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
⑤铁钉表面无明显现象,能说明铁生锈的条件是要有氧气和水.
A.2个B.3个C.4个D.5个
7.下列关于常见氧化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固态CO
2
叫做“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B.CO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
C.CO
2
不燃烧、不支持一般可燃物的燃烧、不供给呼吸,属于空气污染物
D.磁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
3O
4
,有磁性,可用于炼铁
8.某实验小组在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得到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的质量关系(见图).根据图象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四种金属与酸反应的速率:Al>Mg>Fe>Zn
B.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Mg>Al>Zn>Fe
C.Al、Mg、Fe、Zn四种金属与酸反应得到氢气的质量比::::
D.同质量的四种金属与足量酸反应得到氢气的质量:Al>Mg>Fe>Zn
9.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如表: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a和b是反应物B.x=3.2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D.d一定是催化剂
10.3.2 g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8.8gCO
2和7.2gH
2
O,关于该物质的组成的判断有①一定含
有C,H ②一定含O ③可能含O ④一定不含O ⑤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比为1:2 ⑥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比为1:4.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④⑥B.①②⑤C.①③⑤D.①④⑤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8个小题,11~17小题每空1分,18小题4分,共40分.请将下列各题应答内容,填写在答题卡相应题号的空格内)
11.按要求用化学用语言填空:
(1)锰酸钾中的阴离子;
(2)地壳里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3)氧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
(4)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12.回答下列问题:
(1)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中钠元素的化合价由价变为价.
(2)上述反应说明燃烧(填“一定”或“不一定”)需要氧气;少量金属钠着火,可以用沙子盖灭,其主要原理是.
(3)金属钠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3.(7分)A~I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只略去反应①的部分产物).其中B是紫红色金属;D、F为黑色固体;H是实验室中最常见的可用于溶解其他物质的液体.
请回答:
(1)若A在常温下为固体,则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若A在常温下为液体,则A的化学式为,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2)写出C和D生成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G的名称为,它具有的性质有(填字母).
A.可燃性 B.还原性 C.毒性 D.助燃性
(4)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写出F和G反应方程式.
14.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
(1)铁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它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填“单质”或“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在钢铁表面涂油、、镀耐磨或耐腐蚀的铬及制造耐腐蚀的合金等,都能防止钢铁生锈.(2)铝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其年产量已跃居第二位.(3)铝可制成电线,主要是利用其有良好的延展性和性.
(4)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但家里用了很久的铝壶很少出现腐蚀,请用化学方程式表明其中的原理.
15.现有下列三套常见的实验装置,请按要求填写下列有关空格: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a ;b
(2)除去水中少量泥沙,应选用的装置是(填序号),要正确完成该操作还需要的仪器名称是.
(3)用装置B 可制备O
,请写出用该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
已集满,下列解释不合理的是(填序号)
实验中始终未能检验到O
2
A.装置可能漏气 B.药品用量可能不足
C.导气管未伸到集气瓶底部 D.药品可能失效
(4)实验室可用C 装置制取甲烷气体,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填序号).
A.制取甲烷的药品是固体 B.甲烷在水中溶解能力小
C.甲烷不与水反应 D.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大.
16.某兴趣小组在实验中模拟炼铁化学原理的实验,对固体产物成分等进行探究.
【设计实验】
用一氧化碳还原纯净的氧化铁粉末,实验装置如图.
【进行实验】
(1)实验开始时,应先打开弹簧夹(填“①”或“②”).
(2)C处点燃酒精灯的目的是.
【分析与讨论】
实验结束后,玻璃管内固体粉末由红棕色全部变成黑色.小明认为该黑色固体全部是单质铁,但小华提出了质疑,认为还可能是其它物质,如铁的常见氧化物:氧化铁、四氧化三铁、(填名称).于是大家查阅资料.
【查阅资料】
上述氧化物中:氧化铁为红棕色,其余都为黑色;只有四氧化三铁能被磁铁吸引.
【实验与猜想】
(1)该小组同学将反应后的黑色固体研磨后,再用磁铁吸引,发现黑色固体粉末全部能被吸引.(2)进行猜想:黑色固体粉末可能a.全部为铁 b.全部为四氧化三铁 c.
(3)该小组按上述猜想设计实验,在一定温度下进行了实验,测得下列数据:
①反应前玻璃管和内盛氧化铁粉末的总质量66.0g(玻璃管的质量为60.0g)
②反应后玻璃管和内盛黑色固体的总质量m g(冷却到室温称量)
【得出结论】通过实验中获得的数据进行计算:
(1)若猜想a成立,则m= ;
(2)若猜想c成立,则m的取值范围为:.
17.资料显示:铝与氢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lO
2
)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l+2NaOH+2H
2O═2NaAlO
2
+3H
2
↑.用56.25g含杂质4%的铝片(杂质对产生氢气的质量无影响)与足
量的氢氧化钠和水充分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多少g.(写出计算过程)
2016-2017学年贵州省遵义三十二中九年级(上)第三次月考
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在答题卡选择题栏内用2B铅笔将对应题目答案的标号涂黑.)
1.灿若星辰的中国典籍,有许多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的记载.于谦的《石灰吟》就是一个范例.诗中属于描述物理变化的一句是()
A.千锤万凿出深山B.烈火焚烧若等闲
C.粉身碎骨浑不怕D.要留清白在人间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化学反应的分类思想;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根据诗句表达的内容和变化的实质的判断,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千锤百凿出深山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烈火焚烧若等闲是指高温煅烧石灰石,生成了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
C、粉身碎骨浑不怕是指将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钙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D、要留清白在人间是指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的反应生成碳酸钙,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A
【点评】正确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关键是判断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方法是比较变化前后物质的差别:是只限于物质的状态变化,还是物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2.2016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是“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下列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衣:废旧衣服回收再利用
B.食:利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
C.住:清洁乡村,美丽遵义
D.行:能走不骑,能骑不开,少开多乘公交车
【考点】绿色化学.
【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
【分析】废旧衣服可以再利用;
地沟油对人体有害;
加大氯化,有利于净化空气;
需要出行时,要做到能走不骑,能骑不开,多乘公交车.
【解答】解:A、废旧衣服回收再利用,符合践行绿色生活;
B、食用地沟油会危害身体健康,因此回收地沟油制售食用油不符合践行绿色生活;
C、加大城市绿化面积,清洁空气,符合践行绿色生活;
D、能走不骑,能骑不开,多乘公交车,符合践行绿色生活.
故选:B.
【点评】践行绿色生活符合当前人们的生活理念,因此每个人都应该践行.
3.我国发射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其返回舱的表层有一层叫做“烧蚀层”的特殊物质.返回舱返回时,与大气剧烈摩擦,会在舱表面产生数千度的高温,此时,烧蚀层汽化燃烧保护返回舱不因高温而烧毁.由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返回舱与大气摩擦生热属于物理变化
B.返回舱返回时,烧蚀层起到了一定的隔热和隔离空气的作用
C.烧蚀层在汽化燃烧时吸收大量的热
D.烧蚀层能使返回舱的着火点升高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化学与新科技.
【分析】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过程,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过程,熔化和汽化都是需要吸热的,物质的着火点一般是不能改变的.
【解答】解:A、返回舱与大气摩擦生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正确.
B、烧蚀层可以起到起到了一定的隔热和隔离空气的作用,正确.
C、“烧蚀层“的物质在遇到高温时会发生熔化和汽化现象,在熔化和汽化时能吸收大量的热,故可以保证飞船温度不至于太高,正确;
D、物质的着火点一般是不能改变的,烧蚀层不能使返回舱的着火点升高,故错误;
故选:D.
【点评】掌握“固态﹣﹣液态﹣﹣气态”三态之间变化名称,以及吸热和放热情况,并能应用于生活中,能解释生活中有关的物态变.
4.煤炉越扇越旺,蜡烛一扇就灭,以下对该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扇蜡烛会隔绝空气 B.扇蜡烛会降低石蜡着火点
C.扇煤炉会增大空气进入量D.扇煤炉会增加新的易燃物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
【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燃烧条件: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同时具备.
【解答】解:由燃烧的条件可知: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同时具备.蜡烛燃烧发出的热量少,扇子扇来的冷空气使其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所以蜡烛一扇就熄;而煤火的热量较多,扇来的冷空气不能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相反带来了大量新鲜空气,加大了氧气供应,所以越扇越旺.
故选:C.
【点评】掌握燃烧的条件为: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了解灭火的原理是解答问题的关键.
5.下列有关金属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合金的熔点一般比它的各组分金属熔点低
B.钢的性能优良,是很纯的铁
C.铁在空气中燃烧,冒出浓烈的黑烟,放出热量,生成黑色粉末
D.铝、铁、铜都是银白色固体,都能够导电
【考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金属的化学性质;生铁和钢.
【专题】化学物质的分类思想;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根据合金的熔点一般比其组分金属低,硬度比组分金属大分析解答;根据钢是含碳0.03%~2%铁的铁的合金,不是很纯的铁去分析解答;根铁的性质来分析解答;根据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来分析.
【解答】解:A、合金的熔点一般比其组分金属低,硬度比组分金属大,故说法正确;
B、钢是含碳0.03%~2%铁的铁的合金,不是很纯的铁;故说法不正确;
C、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故说法不正确;
D、铜是紫红色的固体,故说法不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和合金的性质,难度不大.
6.在下列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或得出的结论,完全正确的有()
①浓氨水中出现红色,说明氨分子很小且在不断运动
②既能说明氢气有可燃性,又能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③既能说明CO
2的密度比空气大,又能说明CO
2
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④既能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能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
⑤铁钉表面无明显现象,能说明铁生锈的条件是要有氧气和水.
A.2个B.3个C.4个D.5个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水的合成与氢气的燃烧;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实验设计题.
【分析】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种类和总个数都不变;
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判断实验结论.
【解答】解:①浓氨水中出现红色,不能说明氨分子很小且在不断运动,如果酚酞试液变红色,说明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②氢气燃烧生成水,既能说明氢气有可燃性,又能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这是因为氢气中的氢元素和氧气中的氧元素完全转化到水中,该选项说法正确;
③蜡烛由下而上依次熄灭,既能说明CO
2的密度比空气大,又能说明CO
2
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该
选项说法正确;
④烧杯上方的白磷能够燃烧,红磷不能燃烧,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烧杯上方的白磷能够燃烧,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参加,因此该选项能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该选项说法正确;
⑤铁钉表面无明显现象,只能说明铁在干燥的空气中不容易生锈,不能说明铁生锈的条件是要有氧气和水,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微观粒子的性质、质量守恒定律、燃烧的条件、铁生锈的条件多方面的知识,要注意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准确的结论.
7.下列关于常见氧化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固态CO
2
叫做“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B.CO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
C.CO
2
不燃烧、不支持一般可燃物的燃烧、不供给呼吸,属于空气污染物
D.磁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
3O
4
,有磁性,可用于炼铁
【考点】二氧化碳的用途;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一氧化碳的毒性;金属元素的存在及常见的金属矿物.
【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A、根据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易升华可用于人工降雨判断;
B、根据一氧化碳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液失去运输氧的能力分析判断;
C、根据CO
2
不属于空气污染物分析判断;
D、根据磁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
3O
4
,有磁性,可用炼铁判断.
【解答】解:A、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易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说法正确;
B、一氧化碳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液失去运输氧的能力,说法正确;
C、CO
2
不属于空气污染物,说法不正确;
D、磁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
3O
4
,有磁性,可用炼铁,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性质和铁矿石的主要成分,及他们的用途,综合性的考查,但难度不大.
8.某实验小组在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得到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的质量关系(见图).根据图象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四种金属与酸反应的速率:Al>Mg>Fe>Zn
B.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Mg>Al>Zn>Fe
C.Al、Mg、Fe、Zn四种金属与酸反应得到氢气的质量比::::
D.同质量的四种金属与足量酸反应得到氢气的质量:Al>Mg>Fe>Zn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专题】实验性简答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通过坐标分析等质量的金属产生氢气的质量多少,以及最终反应产生氢气的多少分析C和D,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对四种金属排序并分析与酸反应的速率.
【解答】解: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Mg>Al>Zn>Fe,活动性越强,与酸反应的速率越快,因此反应速率为:Mg>Al>Zn>Fe,不能根据坐标判断,故选项错误;
B、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Mg>Al>Zn>Fe,但不能根据图象信息判断,故选项错误;
C、观察坐标,最终不同质量的四种金属产生的氢气质量相等,故选项错误;
D、根据坐标可知若都是0.9g的Al、Mg、Fe、Zn四种金属,分别跟足量的酸反应产生氢气由多到少的顺序为:Al>Mg>Fe>Zn,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质量的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结合坐标的信息进行分析,难度较大,能够考查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
9.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如表: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a和b是反应物B.x=3.2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D.d一定是催化剂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减少的是反应物,由表格信息可知反应后a质量增加了10﹣6.4g=3.6克,是生成物;b质量减少了14g﹣7.2g=6.8克,是反应物;d质量不变,做催化剂或者是杂质.生成物还少3.2克,所以c是生成物,所以反应后物质c的质量为3.2g+3.2g=6.4g,反应物是b,生成物是a、c,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从而可以解答.
【解答】解:由表格信息可知反应后a质量增加了10﹣6.4g=3.6克,是生成物;b质量减少了14g ﹣7.2g=6.8克,是反应物;d质量不变,做催化剂或者是杂质.生成物还少3.2克,所以c是生成物,所以反应后物质c的质量为3.2g+3.2g=6.4g,反应物是b,生成物是a、c,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
A、反应物是b,生成物是a、c,错误;
B、反应后物质c的质量为3.2g+3.2g=6.4g,x=6.4,错误;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正确;
D、d质量不变,做催化剂或者是杂质,错误.
故选C
【点评】解此题需认真分析各物质的质量变化情况,依据质量守恒定律仔细推敲,即可求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认真分析各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情况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0.3.2 g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8.8gCO
2和7.2gH
2
O,关于该物质的组成的判断有①一定含
有C,H ②一定含O ③可能含O ④一定不含O ⑤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比为1:2 ⑥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比为1:4.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④⑥B.①②⑤C.①③⑤D.①④⑤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元素在化学变化过程中的特点.
【专题】化学式的计算;物质质量守恒.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和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出该物质中含有C元素的质量;根据水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和水的质量计算出该物质中含有H元素的质量;因为该物质中含有C元素的质量+含有H元素的质量=该物质质量,故可判断,该物质中只含有含有C、H元素;然后假设C 元素和H元素的个数,根据该物质中C元素和H元素的质量比即可计算出两者的比值.
【解答】解:该物质中含有C元素的质量为:8.8g×=2.4g;
该物质中含有H元素的质量为:7.2g×=0.8g;
该物质中含有O元素的质量为:3.2g﹣2.4g﹣0.8g=0g;
故可判断该物质中一定含有C、H元素,一定不含O元素.
设C原子的个数为A,H的原子个数为B,则12A:B=2.4g:0.8g,
∴A:B=1:4.
故①④⑥是正确的.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化学式和元素的质量分数公式进行计算的能力.学生需认真分析已知条件,灵活运用计算方法,才能正确解答.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8个小题,11~17小题每空1分,18小题4分,共40分.请将下列各题应答内容,填写在答题卡相应题号的空格内)
11.按要求用化学用语言填空:
(1)锰酸钾中的阴离子MnO
4
2﹣;
(2)地壳里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Al
2O
3

(3)氧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
(4)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N
2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1)锰酸钾中的阴离子是锰酸根离子,故填:MnO
4
2﹣;
(2)地壳里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氧化铝,故填:Al 2O 3;
(3)氧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就是在氧化镁化学式中镁元素符号的正上方加上+2,故填:
; (4)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氮气,故填:N 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2.回答下列问题:
(1)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Cl 2
2NaCl ,反应中钠元素的化合价由 0 价变为 +1 价.
(2)上述反应说明燃烧 不一定 (填“一定”或“不一定”)需要氧气;少量金属钠着火,可以用沙子盖灭,其主要原理是 隔绝氧气 .
(3)金属钠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2H 2O=2NaOH+H 2↑ .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书写化学方程式;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化学与能源.
【分析】(1)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结合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结合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解答.
(3)金属钠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解答】解:(1)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 22NaCl ;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Na 属于单质,故钠元素的化合价为0;氯化钠中氯元素显﹣1价,钠元素显+1价;反应中钠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变为+1价.
(2)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说明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少量金属钠着火,可以用沙子盖灭,利用的是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
(3)金属钠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 2O=2NaOH+H 2↑.
故答案为:(1)2Na+Cl 22NaCl ;0;+1;(2)不一定; 隔绝氧气;(3)2Na+2H 2O=2NaOH+H 2↑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化合价的原则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