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分枝多元醇的合成及其在紫外光固化体系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紫外光固化聚氨酯丙烯酸酯的研究进展

紫外光固化聚氨酯丙烯酸酯的研究进展

3 1
主链 的组成与结构对 P UA性能影响最大 ,芳 香族
多异氰 酸酯制得 的 P UA 固化膜物理强度较高 ,而脂肪 族多异氰酸酯制得 的 P UA具有更加优异的柔韧性能及
氰 酸酯反 应 ,产 物再用 丙烯酸 酯化 ,用三 乙胺 中和 即
得 WP UA乳液 。这是最常用 的方法 ,得 到的树脂具有 较好 的 自乳化性能。Z uX a l等人以异佛 尔酮二异氰 h ioi
先 化 扩 应 程 差 丙酸容 聚 酯 再 链 过 易 ’ 烯 酯易 反 操窄 作 日勿合 日永 甘
2 UV 固化 P UA 类别
21 U 固化 水 性 P A . V U 水性 P UA ( tr on oy r ta e a r lt , waeb r ep lueh n cyae

线
优 点
缺 点
K. S h D. u 等人制备 了 P G改性 聚氨酯丙烯酸酯乳 E
先链酯 扩再化
较’ 少
篙 荔 底 液 入 了具有 高热稳 定性 及强 硬度 的环 氧丙烯 酸酯 ¨引, 彻, 加 ,为 了提高 PEG改性 聚氨酯丙烯 酸酯 的机械性 能 。 在环氧丙烯酸酯 ( p x cyae A) P G改性聚氨 e o yarlt,E /E
1 1 合成 的基 本原 理 . P UA是 由多异氰酸酯 、长链二醇和丙烯酸羟基酯

arl e u 是一种含有不饱和双键的端丙烯酸酯 反 应而制 得 ,其反应 式如 下 : cy t。P A) a
I I
HO - Rl OH +2 - OCN一 尺2 NC0 +2 C— CH— C— O— C2 _ 一 H2 H4 一0H— 一4 O + H2 O 0 H H O O H H O O

水性光固化涂料的研究进展

水性光固化涂料的研究进展

紫外光固化涂料以其固化速度快、节能、生产效率高、涂层性能好等优点 , 近 20 多年来获得广泛应用[ 1 ~ 3 ] 。

但随着紫外光固化涂料的迅猛发展 , 其自身的一些弊端日益暴露出来 : 如反应性稀释单体及其他多官能丙烯酸酯 (MFAs) 等含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VOC) 组分 , 对环境及人体健康有一定的损害[ 4 ] ; 有些光引发剂的分解产物不符合环保要求 , 带来卫生、安全隐患并影响固化膜的使用性能 , 所以迄今为止没有一项 UV 光固化涂料产品得到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 (FDA) 的许可。

虽然单纯采用官能化低聚物可配制出 100 % 固含量的光固化涂料 , 以消除 VOC 的影响 , 但由于其粘度对分子量的依赖关系 ,体系粘度太大 , 且难以调节和控制 , 故 100 % 固含量的光固化涂料在性能和使用上都受到很大限制。

所以 ,UV 光固化涂料技术的总的发展趋势是以水代替反应性稀释剂。

水性光固化涂料继承和发展了传统 UV 固化技术和水性涂料技术的许多优点 , 诸如低成本、低粘度、良好的涂布适应性、设备易于清洗、无毒性、无刺激性、不燃性等。

由于水性 UV 固化体系的优点突出 , 近十年来得到较快的发展 [ 5 ,6 ] , 目前已有不少产品面世 [ 7 ,8 ] 。

1 水性光固化涂料的特点与传统的溶剂型 UV 光固化涂料技术相比 , 水性光固化涂料主要有如下优点 :不必借助活性稀释剂来调节粘度 , 可解决 VOC 及毒性、刺激性的问题 ; 易于得到光固化前的无粘性干膜 , 尤其对以中、高分子量聚合物为基料的涂料 , 保证了固化膜的光洁度 , 简化了防尘操作 ; 可降低固化膜的收缩率 , 尤其对以中、低分子量聚合物为基料的体系 , 有利于提高固化膜对底材的附着性 ; 可得到薄膜型固化膜 ; 固化前干膜的机械刮伤易于修补 ; 可用水或增稠剂方便地控制流变性 , 便于喷涂 ; 设备、容器等易于清洗 ; 降低了涂料的易燃性。

光固化涂料的特性及应用

光固化涂料的特性及应用

生物基 PUA
原料易得、可再生且对自然环境友好是生物基PUA的显著优 势,但目前生物基材料的研究还处于发展阶段,生物基多元醇 的种类有限,大大限制了生物基PUA发展.
2.5 改性聚氨酯丙烯酸酯
有机氟改性聚氨酯丙烯酸酯
有机氟改性的PUA大多是WPUA。缩聚共聚法可以控制预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和分子结构,可调节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核壳乳液聚合法则是基于已合成的 WPUA,将含氟的乙烯基类单体与其共聚,形成具有核壳结构的WFPUA
2 Part
UV固化PUA涂料
2.1 UV固化PUA涂料
UV 固化 PUA 涂料
聚氨酯丙烯酸酯(PUA)是目前UV固 化涂料中应用十分广泛的一类树脂,由 丙烯酸羟烷酯封端聚氨酯制得。其分子 中既含有碳碳双键又含有氨基甲酸酯键, 所以它固化前具有很好的反应活性和卓 越的光学性能,固化后具备良好的附着 力、柔韧性、耐磨性、耐药品性以及耐 候性。不仅固化膜性能好,而且固化成 膜时只有少量甚至无VOC挥发,对环境 十分友好。
1.6 UV涂料特点
耗能低 节省能源 固化速度快 生产效率高
涂层性能优秀
无溶剂排放 不污染环境 可涂装对热敏感的基材 所需设备体积小 投资低
1.7 UV涂料应用
应用基材 竹木
塑料 纸张 光纤 金属
应用领域
地板 家具
PVC天花板、PVC隔板、PVC地板 摩托、汽车部件
手机、家电、电脑部件 高档书刊封面、请柬、礼品工艺品
包装
光线成缆
钢材防腐、预涂金属卷材、易拉罐 加工
使用目的 防止涂层出现气泡
耐磨耐污耐擦伤 高级质感
耐磨、耐污、美观
耐水、耐潮、耐刮伤
保护光学性能 耐磨、耐污、美观
1.8 UV涂料分类

Uv固化涂料组成成分及其行业应用范围(上)

Uv固化涂料组成成分及其行业应用范围(上)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Uv固化涂料组成成分及其行业应用范围(上)
紫外光固化(Uv固化)是辐射固化技术的一种,是快速发展的“绿色”新技术。

紫外光固化涂料(UvCC)是20世纪60年代开发的一种节能环保型涂料。

经过紫外光照射后,它会发生光化学反应,液态的低聚物(包括单体)涂层,经过交联聚合而瞬间形成固态涂层。

UVCC能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发展,是因为它具有节能环保、涂层性能优异、生产效率高等独特优点。

1.UVCC的组成
UVCC的主要成分包括可交联聚合的预聚物(光活性齐聚物)、活性稀释剂(光活性单体)、光引发剂、助剂(流平剂、消泡剂、消光剂、表面滑爽剂)。

其各自性能及研究进展如下。

1.1齐聚物
齐聚物是光固化产品中比例最大的组分之一,是光固化配方的基料树脂,决定着固化后产品的基本性能(包括硬度、柔韧性、附着力、光学性能、耐老化等)。

主要包括不饱和聚酯树脂、环氧丙烯酸酯、聚氨酯丙烯酸酯、聚酯,以及丙烯酸化聚丙烯酸酯等。

在20世纪30年代末期,不饱和聚酯树脂最早被开发用作光固化齐聚物。

环氧丙烯酸酯是由商品环氧树脂和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酯化而制得,是目前国内光固化产业内消耗量最大的一类光固化齐聚物。

它的抗化学腐蚀性、强附着力、对颜料的良好润湿性,使其在纸张涂料、木器涂料、金属底漆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为了突出齐聚场的性能优势,国内外对其改性方面的研究也比较多,
比如胺改性环氧丙烯酸酯,引入季胺基团,其主要特点在于固化速度高、固化膜附着力增加、韧性增强,因而在丝印、平印及柔印油墨上有重要应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2007年《上海涂料》总目次(第1~12期)第45卷(卷终)

2007年《上海涂料》总目次(第1~12期)第45卷(卷终)

毕爱 红等 周文 涛等 朱建林 王承伟等 易 孙

吴霁虹等 1 4 1
纳 米 SO 改性 聚乙烯醇 涂料 的制 备工 艺 朱竹青等 1 1 i2 2 丙烯酸改性快 干醇酸树脂 的研 制 耐高温标志涂 料的研制与应 用 超 分散剂在单 张纸 胶 印黑 墨中的应用 乳液 型防火涂料粘 度的影 响因素研 究 水性氟 涂料的研究 与开发 胡 向阳等 1 4 2 吴伟 明等 1 8 2 袁 卫 1 1 2 0 郑根稳等 1 1 2 3 赵兴顺 等 1 1 2 6
探索研究
环 氧丙烯酸酯乳液 的研制 扩链 剂对 含氟 聚氨酯乳液性能 的影响 王凤英等 诺等 1 3 1 9
耐高温 隔热保温涂料 的研制
的应 用

晓等 9 3 1
阳离子丙 烯 酸乳液 的制备 及其在 相纸 中 张建雨等 1 1 0 醋酸仲丁酯在涂料 中的应用探讨
分 析
1 3
膨 胀 电缆 防火 涂料 成 膜 剂 选择 及 作 用 原理 时 能 的影 响
ED G MA对丙烯酸酯类乳液 共聚合树脂性 杨世芳等 5 0 1 环氧云铁防腐涂层的研制 水性环氧丙烯酸烤漆的研 制 聚酯氨基电泳漆的研 制与探讨 张 章 微等 奕等 5 4 1 6 1 6 4
杰等 3 4
卷钢涂料技术发展及其应用 卷钢涂料技术发展及其应用 ( Biblioteka 续 乳 化 剂 的 复 配
黄有为等 4 1 黄有为等 5 1 姜 英 涛 5 5
环保型反射隔热涂料的研制与性能测试 徐
纳米 Z O 聚氨酯 复合涂层 的制备及其 性 胡剑青等 n/ 能 研 究
绢云母 质 无机紫 外屏蔽 剂在 聚丙烯 材料 王家俊等 1 7 0 1 中 的应 用 研 究 填料对紫外 光固化涂料性 能的影响 氟碳涂料 与环 氧中涂漆配套性 的研究

多元醇丙烯酸酯的紫外光固化反应研究

多元醇丙烯酸酯的紫外光固化反应研究
维普资讯
贵 州 化 工

28 ・
20 0 7年 8月
Guz o e clId sr i uCh mia n uty h
第3 2卷 第 4期
多元醇丙烯酸酯的紫外光固化反应研究
李 安梅
( 湖北荆门职业技术学 院, 北荆门 ,3 00 湖 400 )
试验 板上 不 同 的三 个 地方 进 行 测 试 , 到铅 笔 划 破 直
用 红外 光谱 法对 多元 醇丙烯 酸酯 体 系光 固 化反 应过
程及影 响 因素进 行 了研 究 。
1 买验 部 分 1 1 实验原 料及 仪器 .
末 为止 , 将 此 时铅 笔 的硬 度记为 膜 的硬度 。 并
化率 , 图 1 示 。 如 所
检测 ; 用紫外光源照射一定时间 ; 重复② 、 ③步多次 ;
量 取红 外谱 图 中相关 的峰高 数据 。
1 3 双 键转 化率 的测 定 .
采用 红 外 光 谱 技 术 , 样 品 液 均 匀 地 涂 抹 在 将 K r 片上 , B盐 按规 定 时间照 射 , 然后 用 红 外 光谱 仪 测 定照射 前后 C=C键 在 13 c 处 吸 光 度 的 变 化 , 67m
双 季戊 四醇 五 丙烯 酸 酯 ( P P , D E A) 自制 ; 戊 季
2 结果 与 讨 论
2 1 关 于实验 方 法 .
四醇三 丙烯 酸酯 ( E A) 自制 16一己二 醇 二 丙烯 PT , ,
酸 酯 ( D A) 自制 ; 苯 甲酮 ( P , 学 纯 , 国 H D , 二 B )化 中


采用红外光 谱法 跟踪 多 元 四丙 烯酸 酯 ( P P 体 系 的紫外 光 固化 反应 过 程 , C=O基特 征 峰 D E H) 以

聚氨酯涂料为发展低碳经济构筑“绿色通道”

聚氨酯涂料为发展低碳经济构筑“绿色通道”

聚氨酯涂料为发展低碳经济构筑“绿色通道”文/陆刚我国聚氨酯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有了相应的规模,聚氨酯的年均增长率为GDP的两倍,据了解,目前我国用于涂料工业的聚氨酯技术所占的比例超过25%。

聚氨酯涂料在木器涂料工业中占主导地位,占到75%的市场份额,紧接着是汽车修补漆,它占40%多的市场份额。

聚氨酯技术在防腐涂料、塑料涂料和汽车原厂漆方面的应用也越来越大,占10%的市场份额。

聚氨酯涂料在我国涂料市场中正以15%的平均增长率在增长。

我国的建筑工业正以显著的速率增长,聚氨酯涂料在以后几年中在建筑工业中有望达到30%左右,聚氨酯产业仍处于快速增长时期。

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聚氨酯原料MDI、TDI、PTMEG的国内产业规模将有较大发展空间。

节能减排是市场趋势,也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和推广给聚氨酯涂料的发展提供了空间。

聚氨酯涂料为发展低碳经济构筑“绿色通道”文/陆刚1、聚氨酯涂料的性能特点及种类聚氨酯涂料即聚氨基甲酸酯漆,是指在其涂膜中含有相称数目的氨酯键的涂料。

聚氨酯涂料具有附着力强;低温固化性能;高装饰性能;优异的耐磨性;耐化学品和耐油性;耐高温、低温性和可调性,性能多样性;涂膜固化后无毒性,环保型低VOC 的涂料;通过配方的改进,聚氨酯的涂膜可以做成高硬度的涂膜,也可以制成柔韧性极好的弹性涂膜,大大加强了聚氨酯涂料的应用范围。

聚氨酯涂料是目前较常见的一类涂料,可以分为双组分聚氨酯涂料和单组分聚氨酯涂料。

单组分油改性聚氨酯涂料涂覆后漆膜干燥快,具有良好的耐磨、耐碱、耐油和耐溶剂性,但耐侯性差,不适合室外使用。

潮气固化型聚氨酯油漆具有干燥快、附着力好、耐磨、耐水、防潮、耐酸碱介质侵蚀的机能,可用于地下工程的防腐涂料和水泥表面涂料。

封锁型聚氨酯油漆(高温烘烤型)具有毒性小、耐油、耐溶剂、耐酸和耐碱的机能,还具有电绝缘性和耐热、耐寒机能,一般用于金属防侵蚀涂料。

单组分水性聚氨酯涂料是以水性聚氨酯树脂为基料,并以水为分散介质的一类涂料。

植物基多元醇的研制及其潜在应用

植物基多元醇的研制及其潜在应用
青岛科技大学 明德、笃学、弘毅、拓新
实验进程
1
2
3
4
5
6
7





2013.3~2013.5 由废弃油制备植物基多元醇 2013.6~2013.7 植物基多元醇的指标检测 2013.9~2013.10 植物基多元醇制备聚氨酯泡沫及泡沫性能检测 2013.11~2013.12 酸值高、水含量多等问题的解决 2014.1~2014.2 进一步提高多元醇活性、预聚体的制备 2014.3~2014.5 废弃油制备植物基聚合物多元醇及其指标检测 2014.6~2014.7 植物基聚合物多元醇制备聚氨酯泡沫及泡沫性能检测 2014.8~2014.9 撰写小论文 2014.10~2014.12 木质素制备多元醇及其指标检测 2015.1~2015.2 木质素多元醇制备聚氨酯泡沫及泡沫性能检测 2015.3~2015.6 撰写论文
Co-Polymer
1
2
3
4
5
6
7
废弃油制备植物基聚合物多元 醇
1、环氧化工艺 2、环氧丙烯酸脂肪酸酯的制备
3、分散剂的制备
4、POP的制备
青岛科技大学
明德、笃学、弘毅、拓新
环氧化原理
1
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
4
5
6
7
环氧化工艺
以硫酸或磷酸作为催化剂,羧酸与过氧化氢反应生成过氧 羧酸,过氧羧酸使植物油中的双键转化为环氧基团,得到环 氧脂肪酸甘油酯,同时释放羧酸。
青岛科技大学
明德、笃学、弘毅、拓新
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1
2
3
4
5
6
7
多元醇的应用

超支化高分子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超支化高分子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超支化高分子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近年来,超支化高分子材料因其独特的结构和优良的性能,在材料科学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从超支化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方法、性能特点以及应用前景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超支化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方法1.1 超支化聚合物超支化聚合物是一种通过将三元化合物引入聚合物体系而生成的高分子材料。

其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层次聚合法、交融聚合法和交联聚合法。

层次聚合法是通过连续进行单体的加入和聚合反应,使聚合物分子中分支化位点的数目逐渐增加;交融聚合法是通过两个或多个高分子体系之间的相互反应形成高分子交融聚合物;交联聚合法则是通过引入多官能团单体,并与聚合物体系进行交联反应,形成三维交联结构。

1.2 超支化共聚物超支化共聚物是通过交联或交融的方法将两种或多种不同的单体聚合反应进行堆叠形成的高分子材料。

常用的制备方法包括交融共聚法、交联共聚法和交叉交联共聚法。

交融共聚法是指将两个或多个单体共聚反应进行交替进行,形成交融的共聚物;交联共聚法通过引入具有活性官能团的单体,并与其他单体进行交联反应形成共聚物;交叉交联共聚法则是通过将一个单体聚合物和另一个单体共聚反应形成两种单体的串联交联结构。

二、超支化高分子材料的性能特点2.1 强度与刚度由于超支化高分子材料中存在大量的分支结构,使得材料的强度和刚度得到显著提高。

与线性聚合物相比,超支化高分子材料的强度更高,具有更好的载荷传递和抗拉伸性能。

2.2 热稳定性超支化高分子材料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能,能够在高温条件下保持结构的完整性和性能稳定性。

这得益于分子分支结构的存在,可以阻止分子链的无序聚集和链状滑移,提高材料的耐热性。

2.3 功能化特性超支化高分子材料通过引入不同的官能团单体,可以赋予材料以特殊的功能化特性。

例如,通过引入含氟单体可以提高材料的耐腐蚀性能;引入含有吸波基团的单体则可以赋予材料良好的电磁波吸收性能等。

三、超支化高分子材料的应用前景超支化高分子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尤其在高分子材料的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基多元醇的制备及在可降解聚氨酯合成中的应用

生物基多元醇的制备及在可降解聚氨酯合成中的应用

生物基多元醇的制备及在可降解聚氨酯合成中的应用一、引言可降解聚氨酯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如医疗器械、塑料包装、农药涂层等。

然而,传统的聚氨酯合成过程存在着环境污染、能源消耗大等问题,因此研究开发一种环境友好、可持续制备的生物基多元醇,并其在可降解聚氨酯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生物基多元醇的制备方法(一)油脂酸的脱羟化油脂酸是一种常见的生物基多元醇原料,其脱羟化反应可以制备生物基多元醇。

脱羟化反应通常采用催化剂,如盐酸、凹凸棒等。

具体实验条件需根据具体需要进行优化,如温度、反应时间和催化剂用量等。

(二)纤维素的水解纤维素是可再生资源中含量丰富的一种,其水解可以得到生物基多元醇原料。

纤维素的水解反应主要有酸水解和酶水解两种方法。

酸水解通常采用浓硫酸或盐酸作为催化剂,酶水解则使用纤维素酶。

(三)糖转化糖类是另一种常用的生物基多元醇原料,其转化可通过酵母发酵、微生物菌种等方式进行。

例如,蔗糖可通过酵母菌种进行酒精发酵得到乙醇,再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得到生物基多元醇。

三、可降解聚氨酯的合成可降解聚氨酯由多元醇和异氰酸酯以及链延长剂等组成。

生物基多元醇可以作为可持续制备可降解聚氨酯的重要原料,其通过反应与异氰酸酯发生缩合反应,形成酯键结构。

合成可降解聚氨酯的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多元醇和异氰酸酯的摩尔配比、链延长剂的种类和量等,以调控聚氨酯的性能。

此外,还可以引入其他功能单体,如乙醇酸、醋酸等,来改善聚氨酯的降解性能和应用性能。

四、生物基多元醇在可降解聚氨酯合成中的应用生物基多元醇在可降解聚氨酯合成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降解性能的调控生物基多元醇在可降解聚氨酯合成中可以通过调控其分子结构和摩尔比例,从而调节聚氨酯的降解速度。

例如,引入具有水解性的酯键结构或插入丙交酯单体可以提高聚氨酯的降解速率。

(二)应用领域的拓展生物基多元醇的引入可以拓展可降解聚氨酯的应用领域。

例如,将生物基多元醇与其他化合物进行共聚反应,可以获得具有特殊功能的可降解聚氨酯材料。

高性能多烯型紫外光固化水性聚氨酯的研制及应用

高性能多烯型紫外光固化水性聚氨酯的研制及应用
121实验原料处理 ._ 丙烯酸用 N 0干燥 、过滤 、重蒸 ,处理好后待 用 ; aS 蒸馏 , 放置 1周 : 二羟 甲基丙酸(M A在 1 0 c烘 箱中 将 D P) c O 干燥 1 ,放入干燥器待 用;甲基丙烯酸羟Z 2h  ̄ 聚酯多元醇(H 3减压脱 水备用。 P一 ) 122 双键含量的计 算 ..
双键含量计算公式为 :
和适量的丙酮, 然后升温到 8 c 0c 反应, 直到 NO C 全部反
应完 ,得到聚合物 C ;将反应体 系降至室温 ,加入计算量 的 TA E ,然后加入适 量的去离 子水强烈搅拌乳化 ,减压蒸 U V固化水性聚氨酯分散体产 物。 各原料 的物质 的量 比为聚 酯二 元醇 : PI: M A: ID D P 季戊 四醇 二丙 烯酸 酯 : E A: HM T A 1: E : 4:1: ~ 1: , 1 5: 1 催化剂 D T及阻聚剂对 甲氧 B 基苯酚均为体 系总质量的 O3 。合成路线如图 1所示。 .%
异佛 尔酮二异氰酸 ̄(P I ID) 、丙酮用 4 A分子筛处理 ,减压 馏 ,即可得到固含量为 4 % H值 为 6 7的均一稳定的 0 ,p ~
(E A、 HM)
I 0: O H 0C
为双键含量(m Lg ; m o /) c 为聚氨酯分子 中双键的
高性 能 多烯型 紫外光 固化水性 聚氨 酯 的研 制及应 用
b l 金 I p Iai 《 i eIQ1 D e曲u i [ j lp 0 & {pi tf Q 日g f[ a I Il:Ql0l l I l l I } ip I e Q j [ b D b 』 金
B 0 L a 皂 a g 1 儿 j 尸 Q t s P
努怕 ;完r _ 华~ ~

紫外光固化涂料的组成成分及其行业应用范围

紫外光固化涂料的组成成分及其行业应用范围

紫外光固化涂料的组成成分及其行业应用范围紫外光固化(UV固化)是辐射固化技术的一种,是快速发展的“绿色”新技术。

紫外光固化涂料(UvCC)是20世纪60年代开发的一种节能环保型涂料。

经过紫外光照射后,它会发生光化学反应,液态的低聚物(包括单体)涂层,经过交联聚合而瞬间形成固态涂层。

UVCC能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发展,是因为它具有节能环保、涂层性能优异、生产效率高等独特优点。

1 .UVCC的组成UVCC的主要成分包括可交联聚合的预聚物(光活性齐聚物)、活性稀释剂(光活性单体)、光引发剂、助剂(流平剂、消泡剂、消光剂、表面滑爽剂)。

其各自性能及研究进展如下。

1.1齐聚物齐聚物是光固化产品中比例最大的组分之一,是光固化配方的基料树脂,决定着固化后产品的基本性能(包括硬度、柔韧性、附着力、光学性能、耐老化等)。

主要包括不饱和聚酯树脂、环氧丙烯酸酯、聚氨酯丙烯酸酯、聚酯,以及丙烯酸化聚丙烯酸酯等。

在20世纪30年代末期,不饱和聚酯树脂最早被开发用作光固化齐聚物。

环氧丙烯酸酯是由商品环氧树脂和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酯化而制得,是目前国内光固化产业内消耗量最大的一类光固化齐聚物。

它的抗化学腐蚀性、强附着力、对颜料的良好润湿性,使其在纸张涂料、木器涂料、金属底漆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为了突出齐聚场的性能优势,国内外对其改性方面的研究也比较多,比如胺改性环氧丙烯酸酯,引入季胺基团,其主要特点在于固化速度高、固化膜附着力增加、韧性增强,因而在丝印、平印及柔印油墨上有重要应用价值。

另外还有磷酸酯改性、多元酸酐改性、硅氧烷改性、长链脂肪酸改性环氧丙烯酸酯等。

聚氨酯丙烯酸酯应用的广泛程度仅次于环氧丙烯酸酯,特别是在纸张、皮革、织物等软性底材的光固化涂饰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由于它固化慢、价格相对较高,所以在光固化配方中较少作为主体齐聚物,而是作为辅助性功能树脂使用。

20世纪80年代末期,出现了乙烯基醚系列、环氧系列等阳离子机理固化成膜的齐聚物,即非丙烯酸酯齐聚物,这类齐聚物的固化不受空气中氧的阻聚作用的影响,固化速度快,发展较快。

多孔有机聚合物pops 光固化

多孔有机聚合物pops 光固化

多孔有机聚合物(POPs)光固化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制备多孔聚合物材料的方法,通过光引发的聚合反应来形成具有空隙结构的高分子材料。

POPs光固化具有快速性、高效性和环保性等优点,已经在材料科学、生物医药和微电子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POPs光固化技术的原理、应用和发展前景。

一、POPs光固化技术的原理POPs光固化是一种基于光化学反应的新型固化技术,其原理是通过引入光敏引发剂和多孔聚合物基体,在紫外光照射下激发自由基聚合反应,从而形成具有空隙结构的高分子材料。

光敏引发剂在紫外光照射下产生自由基,引发多乙酰胺类化合物和双丙酮类化合物之间的交联反应,最终形成多孔聚合物材料。

二、POPs光固化技术的应用1. 材料科学领域POPs光固化技术在材料科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可以制备具有特定空隙结构和微纳米尺度孔径的多孔聚合物材料,用于吸附分离、催化反应、传感器等方面。

这些多孔聚合物材料具有大比表面积、高孔隙率和优良的化学稳定性,为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2. 生物医药领域在生物医药领域,POPs光固化技术可以制备具有特定孔隙结构和生物相容性的多孔聚合物支架,用于组织工程、药物控释和生物传感等方面。

这些多孔聚合物支架具有高度开放的孔隙结构和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可以促进细胞生长和组织修复,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3. 微电子领域在微电子领域,POPs光固化技术可以制备具有纳米孔结构和高介电常数的多孔聚合物薄膜,用于微电子器件的绝缘层和介质层。

这些多孔聚合物薄膜具有低介电损耗和优异的绝缘性能,可以满足微电子器件对材料性能的高要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三、POPs光固化技术的发展前景随着材料科学、生物医药和微电子领域的不断发展,对多孔聚合物材料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趋势,POPs光固化技术具有快速制备多孔聚合物材料的优势,将在这些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未来,POPs光固化技术将进一步完善光敏引发剂的选择和影响因素的研究,提高多孔聚合物材料的性能和稳定性,拓展其在新能源、环境保护和功能材料等领域的应用。

pegdma nm 紫外 吸收 反应

pegdma nm 紫外 吸收 反应

pegdma nm 紫外吸收反应
PEGDMA (Polyethylene Glycol Dimethacrylate)是一种常用的聚合物交联剂,具有良好的耐水性和生物相容性。

它常用于制备水凝胶材料,适用于医疗和生物医学领域。

紫外吸收是PEGDMA的一个重要特性。

在紫外光照射下,PEGDMA可以吸收紫外光的能量,从而导致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发生改变。

这种紫外吸收能力使得PEGDMA被广泛用于紫外固化材料的制备。

紫外固化是一种利用紫外光引发快速固化的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将液态或半固态的物质转变为固体。

PEGDMA作为紫外固化材料的组分之一,能够通过吸收紫外光的能量,促进交联反应的进行,从而实现材料的快速固化。

除了紫外固化,PEGDMA的紫外吸收特性还可以应用于其他领域。

例如,在太阳能电池中,PEGDMA可以作为光吸收层的组分,吸收太阳光的能量,并将其转化为电能。

此外,PEGDMA还可以用于制备紫外吸收涂层,用于保护物品不受紫外光照射的损害。

总之,PEGDMA具有紫外吸收特性,广泛应用于紫外固化材料、太阳能电池和紫外吸收涂层等领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 能 基 单 体 聚 合 , 后 来 称 为 发 散 法 的 方 式 , 合 成 即 来 树 枝 状 大 分 子 ; 到 九 十 年 代 , 过 F eh t F at 直 经 rc e 和 es 等 许 多 人 的 共 同 努 力 , 发 现 了 经 济 的 准 一 步 合 成 又 法 来 合成 超 分 枝 聚 合 物 [ , 才 使 超 分 枝 聚 合 物 在 3 这 】
管 , 燥 管 , 合 均匀 后, 入 油浴 中, 入氮 气 , 干 混 放 通 加
热 使 反 应 液 温 度 达 到 1 0℃ , 应 生 成 的 水 成 水 蒸 4 反
传统 的 线 型 聚 合 物 不 同 , 枝 状 大 分 子 具 有 高 官 能 树 度 、 形 对 称 三 维 结 构 以及 分 子 间 和 分 子 内 不 发 生 球
关键 词 : 分 枝 多元 醇 ; 外光 固化 ; 超 紫 合成 ; 应用
中图分 类号 : 6 24 0 3 . 文献 标识 码 : A
树枝状大分 子【 是 8 1 】 0年 代 中 期 出 现 的 一 类 新
型 的 具 有 三 维 结 构 的 , 度 支 化 的 合 成 高 分 子 。 与 高
许 多 方 面 逐 步 得 到 广 泛 的 应 用 【 J 国 内, 文 4 。 施 芳 【 主 要 研 究 了 星 形 超 支 丙 烯 酸 化 聚 酯 光 固 化 体 7 J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减 压 下进 行 反 应 1 。 所 得 产 品 在 室 温 下 为 乳 白 —2h
色 固态物。
1 2 2 超 分 支 ( 二 代 ) 合 物 的 合 成 根 据 第 一 .. 第 化 代 产 品 的 羟 值 , 入 与 第 二 代 形 态 结 构 对 应 量 的 Bs 加 i
维普资讯
第2 6卷 第 2期 20 0 2年 6月
南 昌大 学学报 ( 科版 ) 理 J u n l fN n h n ies y Nau a S in e o r a o a c a g Unv ri ( tr l ce c ) t
然 后撤 掉 氮 气 , 接 在 真 空 泵 上 , 5 3 改 在 . 2—6 6 k a .5 P
链 缠 结 等 结 构 特 点 。 但 早 期 的 树 枝 状 大 分 子 采 用 收
敛 法 来 合 成 , 合 成 困 难 , 格 昂贵 , 应 用 受 到 限 其 价 其
制 。 后 来 Vo t [ 首 次 尝 试 F oy早 年 提 出 的 由多 gl e] lr
汽 随氮 气 离 开 反 应 体 系 。 反 应 初 , 合 物 为 白 色 固 混
态 混 合物 , 个 小 时 以 后 , 合 物 逐 渐 溶 解 为 透 明的 半 混
液 态 混 合 物 , 应 5 h后 , 出 少 许 样 品 测 定 酸 值 , 反 取 直 至连 续 测 定 酸 值 , 乎 不 变 时 , 止 加 热 ; 冷 后 , 几 停 稍

要 : 成超 分 枝 聚酯 多元 醇 。 进 一步 与一 柔顺 剂 作 用 , 到 柔 顺 的 超 分 枝 聚 酯 多元 醇 . 于 阳 离子 紫 外 光 固 合 并 得 用
化 体 系 中 作 为 链 转 移 剂 和 交 联 剂 。 经 测 试 。 分 枝 聚 酯 多 元 醇 对 阳 离 子 紫 外 光 固 化 膜 的 柔 韧 性 、 冲 击 和 耐 溶 剂 超 抗 性 等性 能均 有 明显 提 高 。
相 应 量 的 柔 顺 剂 及 催 化 剂 ( 0 2 , 好 回流 冷 凝 0. 1 %) 装
苯 磺酸 ( P—TS 为 分 析 纯 , 顺 剂 ( 链 羧 酸 或 羧 A) 柔 长
酸 酯 ) 催 化 剂 I( 属 有 机 化 合 物 ) 、 金 自制 。 1 2 柔 顺 超 分 枝 多 元 醇 的 合 成 . 1 2 1 超 分 支 ( 一 代 ) 合 物 的 合 成 .. 第 化
化 树 脂 中 , 测 其 对 光 固化 时 间 、 检 固化 膜 柔 韧 性 和 抗
冲击性能 的改善效 果。
1 合 成 部 分
1 1 仪 器 与 试 剂 . 三羟 甲基丙烷 ( TMP) 由北 京 化 工 大 学 提 供 , 二 羟 甲 基 丙 酸 ( i —MP 来 源 Alr h公 司 , 甲基 Bs A) di c 对
枝 化 合 物 逐 渐 溶 解 , 流 , 应 进 行 1h结 束 , 物 回 反 产
在室温下为淡 黄色粘稠状液体 。 1 2. 柔顺 超 分 枝 第 二 代 的 合 成 取 一 定 的 上 一 . 4 步 合 成 的 超 分 枝 ( 二 代 ) 合 物 , 据 其 羟 值 加 入 第 化 根
V 0 . o. 1 26 N 2
J n. 0 2 u 20
文章 编号 :0 6—0 6 ( 0 2 0 10 4 4 2 0 ) 2—0 3 —0 15 3
超 分 枝 多 元醇 的 合成 及其 在 紫 外 光 固化 体 系 中的 应 用
刘 宏 文
( 关 学 院 化 学 系. 东 韶 关 韶 广 5 20 ) 1 0 5

MP 并 按 第 一 代 反 应 的 类 似 的 步 骤 进 行 反 应 。 A,
可 得第 二 代 产 品 。
系 。 本 文 研 究 以 三 羟 甲 基 丙 烷 与 二 羟 甲基 丙 酸 合 成 柔 顺 的 树 枝 状 聚 酯 多 元 醇 , 将 其 用 于 阳 离 子 光 固 并
1 2 3 柔 顺 超 分 枝 第 一 代 的 合 成 取 一 定 的 上 一 .. 步 合 成 的 超 分 枝 ( 一 代 ) 合 物 , 据 其 羟 值 加 入 第 化 根 相 应 量 的 柔 顺 剂 及 催 化 剂 I( 0 2 , 好 回流 冷 0. 1 %) 装 凝 装 置 , 拌 器 , 反 应 装 置 放 入 油 浴 中 加 热 , 分 搅 将 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