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三轮冲刺 文言文常考文化常识专练三(2021年最新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文言文常考文化常识专练三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文言文常考文化常识专练三)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文言文常考文化常识专练三的全部内容。
文言文常考文化常识专练
1。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礼部,为中国古代官署。
长官为礼部尚书。
考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
B.世宗为庙号。
庙号是我国封建时代,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庙号的选字与谥号不同,没有褒贬之意.
C。
殿,高大的房屋,特指供奉神佛或帝王受朝理事的房屋.文中的殿为帝王受朝理事的大厅。
D.拾遗,有捡起(皇上)遗漏的东西(政策决策失误)之意.古代拾遗指以谏为职的官员,隶属谏诤机构。
2.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又称表字,旧时男子20岁时行冠礼,在本名以外另起表德行或与本名意义有关的字,而古代女子无需取字。
B.中堂,为唐、宋时中书省政事堂之简称,因宰相办公于此而成宰相之别名.今多指悬于客厅的一种书、画形式.
C.社稷,即土神和谷神,护佑农耕.古时以农为本,“本固则邦宁”,君主设坛祭祀二神,社稷遂成国家之代称.
D.学士,即求学之士或饱学之士,入朝多为顾问秘书之臣。
唐、宋时设翰林学士之职,因接近皇帝,往往参预机要.
3。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的名和字之间是有联系的,有的名与字含义相同或相近,比如诸葛亮,字孔明,“亮”与“明"的字义十分相近;有的则含义相反,如袁盎,盎是充盈的意思,字“丝”,则是少的意思.
B.孝文帝即汉文帝,“孝文”是谥号。
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贵族、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其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所给予的称号,有褒有贬,如范仲淹的“文正”是褒,周厉王的“厉”是贬。
C.坐姿有多种:“常同席坐”这个“坐”与我们现在的坐姿是相同的,但是“箕踞”的坐姿则是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形状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如“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D.皇后,皇帝的正妻.在后宫的地位就如同天子,是众妃子之主。
古代皇后所居的寝宫多位于后宫正中央,因此皇后寝宫称为“正宫”或“中宫”。
“中宫”“正宫”也就成了皇后的别称.
4。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右做名词时,可用于书信中,表示对对方的敬称,也可指身边侍候的人、近臣。
在本文中指后者。
B.表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封建社会臣子向帝王陈情言事,给皇帝写的书信、奏章,就叫表.
C.节度指节度使,是汉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节度使。
D.藩镇掌管一个地区的军政,后来权力逐渐扩大,兼管民政、财政,形成了地方割据的局面。
5。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洗马:“洗马”即在马前驰驱之意.太子洗马为太子的侍从官,是辅佐太子,教太子政事、文理的官员。
B.除:古代任命官职叫除。
文中出现的任命官职的常用词还有“授”“征”“迁”“领”等等.
C.东宫:太子居住之所,又借指太子。
汉代太后居住的长乐宫也称东宫,也借指太后。
D.谥: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6。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主簿"是古代官名,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魏、晋以前主簿官职广泛存在于各级官署中。
B.“豪右”指豪门大族。
秦汉时,豪族住在城市的右边,汉又以右为上,故称“豪右”。
C.“受禅”原指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后来指新皇帝登基后的一种祭拜祖先的仪式。
D.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
7。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兼”“领”均表示兼任官职,“署”“权”则表示暂代官职。
B.“表”即“奏表”,是古代臣子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常含表志陈情、诉说心曲之意,
如《出师表》《陈情表》.
C.“视事”指官吏到职办公,“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乞骸骨”指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致政”“致仕”则指辞官或退休。
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著作,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8。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顿首,古时的一种跪拜礼.行礼时,以头叩地停顿一段时间才起身,故称“顿首”。
也用于书信的起头或结尾,表致敬.
B.锱铢,古代重量单位,一两为四锱,一锱为六铢,后用“锱铢"来比喻极微小的数量.
C.三辅,本指汉代治理长安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后也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方。
D.学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撰述的官职。
唐时称“翰林学士",为文学侍从,参理机务,起草诏书,有“内相”之称。
9。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霓裳羽衣曲》,唐代著名宫廷舞曲。
曲原为西域乐舞,后经唐玄宗改编增饰并配上歌词和舞蹈,于天宝年间改用此名。
B.牺牲,古代祭祀时用的纯色体全牲畜。
毛色纯一的叫“牺”,体全的叫“牲”。
C.期颐,“期”是期望的意思,“颐”是赡养的意思,“期颐”指人八九十岁,年事已高,指望儿孙赡养。
D.先,可作为对死去的人的尊称.归有光《项脊轩志》“妪,先大母婢也”中的“先”就是此意。
10.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发策,指发出的策问。
古代科举考试把试题写在策上,令应试者作答,称为策问,内容常关涉国家大事。
B.处士,古代指有才能而不被赏识、不被重用的官员,后来也泛指有才德而隐居不愿做官的读书人.
C.布衣,即麻布制成的衣服,古代平民不能着锦绣之服,多着布衣,因而常用“布衣”来借指平民。
D.致仕,指古代官员交换官职,即退休.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源于周代,汉朝以后形成固定制度。
11。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
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元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府。
金代地方行政区划基本承袭北宋。
B.豪右,指恃权乱法的豪门大户.右,右族,封建时代以右为上。
汉代,豪族住在城市的右边,故称“豪右”。
C.虎符,古代皇帝调兵遣将用的兵符。
一般为虎形,分左右两半,一半交给将帅,一半由皇帝保存,两个虎符合并使用,持符者即获得调兵遣将权。
D.助教,古代学官名。
晋咸宁时设置,协助国子监祭酒、博士教授生徒。
其后除个别朝代外,国学中都设经学助教,称国子助教、太学助教。
12。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主事,官名,我国古代封建品级制度中的底层办事官吏。
B.圣节最早起源于唐朝,后来历代皇帝及太后生日皆称为圣节.
C。
母忧,母亲去世。
古代官员任职期间,父母去世,必须辞官回乡,为父母守制。
D.经筵,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讲官一般由翰林学士担任。
13。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太傅钟繇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推动了楷书的发展,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
钟繇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王羲之等后世书法家都曾经潜心钻研学习钟繇书法,钟繇与王羲之并成为“钟王"
B.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的一种科目,是汉代政府官员的重要来源.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
后来,“孝廉"这个称呼在明朝、清朝也变成对举人的雅称。
C.关右,地区名,古人以西为右,亦称“关西".汉唐时泛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王粲《从军》诗:“从军有苦乐,但问所从谁。
所从神且武,焉得久劳师.相公征关右。
”“关右”指的就是函谷关以西。
D.等级制度很严的社会中,不同的阶层人的死须依据其不同的身份、地位严加区别。
因此有了“崩”“薨”“不禄”“卒"“死”来表示“人死"的意思,根据《礼记·曲礼下》:“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不禄,士死曰卒,庶人曰死。
”
14.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居舍人,官职名,隋炀帝时始置,属于内史省,掌记录皇帝日常行动与国家大事.
B.禁中,指皇帝后妃等居住的地方,因宫中禁卫森严,臣下不得随意出入,也称官禁。
C.宗庙,天子或诸侯祭祀祖先的专用房屋,但庶人不能设庙;也是王室或国家的代称。
D.岁考,古代每三年对官吏政绩的考核,除四书五经、五言六韵外,晚清还有策论。
15.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制置使,军事统帅,南宋时掌管本路诸州军事,一般由秩高望重者来担任。
B.诏,皇帝的命令,常以文书形式发布,谕作为诏令的一种,也必须是正规的文书。
C.致仕是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可以提前。
D。
赠,即追赠,追封,是指皇帝为对国家有贡献的死者加封官爵或赠予荣誉称号。
参考答案
1。
B解析:庙号的选字有褒贬之意。
2.A解析:“古代的女子有名无字”错,古代女子许嫁,及笄而字。
3.C解析:C项“常同席坐"与我们现在的坐姿不同,因为有“席”,这表示其坐姿是古人双膝跪地,把臀部靠在脚后跟上。
4.C解析:节度使是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
5。
B解析:“迁”一般指升职,“左迁"为贬职;“领”是指兼任某职。
这两个词与“除”“授”“征”不同类。
6.C解析:C项中“新皇帝登基后的一种祭拜祖先的仪式”表述不对,受禅是指新皇帝承受旧帝让给的帝位。
7。
D解析:《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著作。
8。
A解析:“以头叩地停顿一段时间才起身”错,行顿首礼时,头碰地即起.
9。
C解析:期颐,指人百岁.人八九十岁称“耄耋”。
10。
B解析:“有才能而不被赏识、不被重用的官员"错误。
“处士"不指官员。
11.B解析:“豪右”是豪门大户,“恃权乱法”错误。
“封建时代以右为上”表述不准确.
12。
B解析:“圣节”是一个古代节日,指以皇帝的生日所定的节日,起源于唐玄宗时期。
13.D解析:应为“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
14.D解析:岁考,是指每年对官吏的考核.
15。
B。
解析:“也必须是正规的文书"错,“谕”有“口谕”“手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