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教学设计《用坐标表示平移》省优精品教案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y
A 5 4 3 6
5 4 3
2
1
0 -1 -2 -3 -4 -5 7
6 -6
-5 -4 -3
-2
-1
2 1 本资源为2021年制作,是一线教师经过认真研究,综合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总结而来。
是一个非常实用的资源。
资源以课本为依托,以教学经验为蓝本,经过二次备课和实践研究,将教学环节进一步细化,综合同课异构的课堂结构,统一编写而成。
欢迎您下载使用!
7.2.2 用坐标表示平移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弄清坐标平面内,
2.能力目标:由点的平移情况,能判断点的坐标变化
3.情感目标:光有知识是不够的,还应当应用;光有愿望是不够的,还应当行动!!!
教学重点 会写出点平移变化后的坐标。
教学难点 点的左右或上下平移与点的坐标变化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启发教学,合作探究 教学器材
多媒体
课前预习设计
(1)左、右平移:
原图形上的点(x ,y) ( )
原图形上的点(x ,y) ( ) (2)上、下平移:
原图形上的点(x ,y) ( )
原图形上的点(x ,y) ( )
教学过程
一.旧知设疑 、情景引入(时间: 3 分钟)
二次备课
将点A 向右平移5个单位得到点A1,在图上标出这个点,它的坐标是 个单位得到的A4,在图上标出这个点,它的坐标是培养学生数形结合向左平移a 个单位
向右平移a 个单位
向上平移b 个单位
向下平移b 个单位
.四个点分别是A(-2,1), B(2,-3),C(4,-1),D(2,2).将四点沿x轴负方向平移3个单位长度,各个点的坐标变为多少?再将它沿y轴正方向平移4个单位长度呢?分别画出平移前、后四个点组成的图形。
.将点A(3,-4)沿x轴负方向平移3个单位,得到点A′的坐标为(__,__),再将A′沿着y轴正方向平移4个单位,得到A″的坐标为(__,__)上加下减,右加左减。
教师导知活动2 学生探知活动2 二次备课
正方形ABCD的顶点坐标分别为A(1,1),B(3,1),C(3,3),D(1,3)(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将正方形向左平移2个单位,画出相应的图形,•并写出点的坐标.
(2)将正方形向下平移2个单位,画出相应的图形,并写出各点的坐标.(3)在(1)(2)中,你发现各点的横、纵坐标发生了哪些变化?归纳:图形的平移转化为点的平移。
学生独立完成,引
导学生寻找规律。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升(时间: 14 分钟)
1、已知点A(-5,-4),将点A先向右平移5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4个单位长度,
得到点A’,则A’的坐标为。
2、在△ABC中,如果A(1,1),B(-1,0),C(2,-1),现把△ABC中的A点移到点(2,2)
位置上,则点B、C的坐标分别是,。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如果把一个图形各个点的横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正数
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________(或向_______)平移______个单位长度.
4、如图,三角形ABC是三角形A1B1C1平移后得到的,且三角形ABC中任意一点P(x,y)经平移后对应点为P1(x-3,y-5)求A1、B1、C1的坐标.
四.课堂小结,知识再现(时间: 3 分钟)
你对同学有哪些温馨的提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还需要老师为你解决哪些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外作业布置:
(2)
1. 线段CD 是由线段AB 平移得到的。
点A (–1,4)的对应点为C (4,7),则点B (–4,–1)的对应点D 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_。
2. 将点P(-3,y)向下平移3个单位,向左平移2个单位后得到点Q(x ,-1),则xy=_______ 。
4三角形DEF 是由三角形ABC 平移得到的,点A (-1,-4)的对应点为D (1,-1),点B (1,1)的对应点E 、点C (-1,4)的对应点F 的坐标分别为( ) A 、(2,2),(3,4) B 、(3,4),(1,7) C 、(-2,2),(1,7) D 、(3,4),(2,-2) 5. 如图(2),三角形ABC 中任意一点P(x 0,y 0) 经平移后对应点为P1(x 0+5,y 0+3),将三角形ABC 作同样的平移到三角形A 1B 1C 1。
求A 1、B 1、C 1的坐标。
六.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学生对展开图通过各种途径有了一些了解,但仍不能把平面与立体很好的结合;在遇到问题时,多数学生不愿意自己探索,都要寻求帮助。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的钻研探索,使我的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以引导为起点,以问题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核心,遵照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通过师生双边活动,通过对单元的复习,使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系统化,重点知识突出化,能力培养阶梯化;在选择题目时注意了以基本题为主,少量思考性较强的题目为辅,兼顾了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
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熟悉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以及图形折叠后的形状。
教学时,我让每个学生带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纸盒,每个学生都剪一剪,并展示所剪图形的形状。
由于剪的方法不同,展开图的形状也可能是不同的。
学生在剪、拆盒子过程中,很容易把盒子拆散了,无法形成完整的展开图,就要求适当进行指导。
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集体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而且在情感上每位学生都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接着,我利用可操作材料,体会展开图与长方体、正方体的联系;通过立体与平面的有机结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这样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使学生逐步达教学目标的要求:闭上眼睛想象展开或折叠的过程,促进学生建立表象,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发展空间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