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人物】柳传志:谁在心疼联想这个企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字】励志人物
柳传志:谁在心疼联想这个企业
我在中国已经做了26年企业。
联想集团在2004年并购了ibmpc业务,从已经过去的
6年时间来看,我们的并购被认为算是成功的。
因为联想集团的营业额和利润的增长远远
超过市场平均值,更重要的是,中国团队和国际团队非常好地融合在一起。
我的美国职员常常会很奇怪地问我,像我这样40岁才开始创业,而且是科学技术人
员出身,一天mba也没读过,为什么能够让企业持续发展?这个问题我觉得跟专门研究学
术的哈佛教授们在一起讨论很有意义。
本土市场:土办法的成功
大家知道,在1994年前中国政府是不允许外国pc厂商进入到中国的,为了保护自己
的民族工业,大概从1993年开始,国家就把批文取消了,关税也降低了,当时ast、ibm
的pc大量进入中国。
就在1993年这一年,当时的国内pc巨头长城垮掉了,完全抵挡不
住外国pc厂商的进攻。
当时我的企业是一个非常小的企业,无论是资金、技术、管理等都完全没法和人家相比。
当时联想占中国市场份额不到2%,但是我们内部拼命做研究,不去跟外国企业比,找自己本身存在的问题。
调整组织结构和销售模式,6年以后的2000年,我们占了中国市场份额的27%,稳居第一名。
大家可能关心我到底做了什么事情取得这样的成果。
第一件事情,我们认真分析和研究了我们所在的行业、我们的工作和业务。
pc业的特点是由于技术飞速进步,使得元器件价格不断飞速下跌,所以库存时间的长短成了成本的
最关键问题,你库存的时间越长,成本就越高。
在当时没有erp的情况下,我们采取了一套土办法来解决库存问题。
比如什么样的货,用什么样的方法订货,元器件要采用小步快跑的方式订货,什么样的东西要大量订货等等,做了一系列这样的分析。
这个分析做完了以后,效果非常的惊人,竟然能够在那一年通过
6次降价,最后市场份额大大增加,利润也大大增加。
中国同行根本就没有弄清楚是怎么
回事,而国际同行我也不知道他们弄懂弄不懂,反正他们没有什么反应。
另外在技术上,我们不能做cpu,也没有能力做操作系统,但是在1998、1999年大家都想上网的时候,消费类客户没有办法上网、不会上网。
因为你要上网的话,必须要自己
给电脑插一个卡,然后装上软件,还要到电信机关登记,这个过程很复杂。
我们当时推出
了电脑有“一键上网”的功能,摁一个键就可以上网,这个技术似乎不复杂,但这让我们
的市场份额增长将近10个百分点。
后来我们遭遇了戴尔的冲击。
戴尔1998年进入中国后,我们就打不过他们,我们的
市场份额开始下跌。
2003年详细研究了戴尔的工作模式后,我们走了一个非常冒险的模式:既做直销也同时用渠道来做消费类客户工作。
这要求在管理上、文化上、执行力上都非常强,这件事情我们做成功了。
2003年以后,戴尔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就被我们压住了。
国际化:磨出核心价值观
把这些问题弄清楚之后,才敢去参加国际竞争,去并购,后来就有了ibmpc并购的事情。
并购的时候我们要考虑很多事情,比如ibm为什么要卖?为什么ibmpc是亏损的,我
们买了以后就能够赚钱吗?我们主要想买的是什么东西,品牌、技术还是国际化资源?买了
之后,美国人还会再买thinkpad吗?如果公司变成一个中国人做大股东的公司会怎么样?
美国员工还会不会继续为我们工作?这些问题都做了详细的考虑和预备方案,后来发现这
些问题都不大。
最大的问题是文化磨合的问题,就是中国人和美国人、欧洲人在一起工作,从董事会
到管理层怎么能够配合好,怎么能够不发生矛盾。
我们在中国做,这些都不是问题,但一
出国是不是能够做到就不知道了。
所以,我们认为我们的人绝不能当ceo,ceo一定要请
美国管理层来担任,等到我们真正学会以后再考虑其他的选择。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支持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