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重大安全隐患整治效果评价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大安全隐患整治效果评价制度
为加强矿井安全隐患的预防及管理,进一步提高和防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评价工作,保证在生产过程中,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最大限度地预防减少事故的发生,确保我矿安全形势稳定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一、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规定要求,根据《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规程》、国家煤监总局《煤矿重大安全生产隐患认定办法》(试行)及相关规定等并结合本矿实际制定本制度。
二、成立重大隐患整治、评价组织机构。
(1)重大隐患整治、评价组织机构图
(2)成立重大隐患整治、评价机构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安全副矿长)
(生产副矿长)
(机电副矿长)
(总工程师)
(通风副矿长)
成员:各部室部长及部室相关负责人
重大隐患整治效果评价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安全部,由张亮亮兼任办公室主任。
三、领导小组职责
(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及时发现处理隐患与预防工作相结合。
做好预防、预测、预警工作,做好常态下的重大隐患整治评价、物资储备、队伍建设、完善装备等工作。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按级管理为主的预防及整治管理体制。
(3)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充分发挥群体作用,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隐患整治、评价管理机制。
(4)依靠科技,提高素质。
不断加强煤矿安全生产装备水平,采用先进的监测、预测、预警、预防设施,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提高决策水平和指挥能力,避免事故的发生。
四、重大安全隐患整治效果评价办法:
每月由领导小组对全矿重大安全隐患组织一次排查、整治,然后进行整改效果评价,各相关职能部门分专业负责组织本职范围内的安全隐患排查与治理。
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安全隐患的管理、监督和统计工作。
五、重大安全隐患的预防、整治评价细则。
按照隐患的种类分为:顶板、瓦斯、煤尘、火灾、水灾、提升运输、其它等。
(一)顶板
1、发生的区域、地点。
顶板事故多发生在采煤工作面、掘进迎头、修复巷道、地质构造带等地点。
2、征兆
响声、掉渣、片帮裂缝、离层漏顶、瓦斯涌出量突然增大、顶板的淋水量增大。
顶板连续发出断裂声、掉渣,顶板的裂缝增加或裂隙张开,并产生大量的下沉。
3、隐患评价
出现冒顶多发生在采煤工作面、掘进迎头、修复巷道、地质构造带。
轻者可以通过加强顶板维护解决,重者可以影响生产,造成人身伤亡。
4、顶板事故的预防及整治
1)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作业规程》进行作业,加强采掘工作面的顶板管理,如有顶板事故的预兆,立即停产撤人。
经重大安
全隐患治理评价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制定相关的措施进行整治。
2)如发生冒顶事故
(1)首先,必须先恢复冒顶区域的正常通风,如暂不能恢复时,可利用水管、压风管等向被堵压人员处输送新鲜空气,并把后路和顶板清理维护好,保证后路畅通、安全。
(2)处理冒顶前,必须坚持由外向里、逐步进行的原则,要排查冒顶地点附近的支架情况,采取措施因地制宜地进行加固,确保在抢救中不会再次冒落;另外要对后路进行找顶加固,保障退出时的安全。
(3)处理冒顶区要根据现场情况确定,如冒顶严重无法通过时,可采取打绕道的方法抢救人员。
若遇险者被碎煤矸所埋,清理时要小心地使用工具,不可用镐刨的方法扒人;若遇险者被煤岩块压住,应用千斤顶或液压起重器等工具把煤、岩块抬起,绝不可用锤砸的方法破岩(煤),使遇险人员近一步受到伤害。
抢救被埋压的人员时间较长时,可通过管路向遇险人员送饮料或食物。
(二)瓦斯超限、煤尘爆炸。
1、发生地点
采空区、采掘工作面、主要运输大巷、回风巷中。
2、征兆:
瓦斯超限无明显征兆,现场安检员、瓦检员。
跟班领导要对现场的瓦斯浓度按照规定观测,调度室充分利用监测监控实时观测。
3、瓦斯隐患评价
我矿煤尘具有爆炸性,当瓦斯超限满足爆炸条件,造成瓦斯爆炸,
煤尘爆炸,事故一旦发生,会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4、瓦斯、煤尘事故的预防及整治。
1、严格坚持“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原则。
2、采掘工作面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作业规程》进行作业,当瓦斯浓度超出规程规定,立即停产,制定措施进行整治。
3、合理配风,及时稀释井下采掘作业场点涌出的瓦斯;严格执行瓦斯检查的一系列规定。
一旦发现瓦斯超限,必须采取科学的措施予以处理,正确、及时消除瓦斯超限。
4、严禁火源下井;密闭井下自燃发火区;规范井下电气设备管理,杜绝电气设备失爆,严防电气火花的产生;严格执行井下防静电安全技术措施,严防静电火花的产生;严防机械火花的产生。
5、各区队,按照煤尘治理制度定期对采掘工作面、回风巷、皮带巷、运输巷等视角区域的煤尘进行冲洗。
6、井下各区域,按照“一通三防”相关规定完善喷雾设施,保证每道喷雾都能正常使用。
(三)火灾隐患
1、发生地点
采掘工作面、采空区、设备点等。
2、火灾出现的征兆
自然发火事故前的征兆:有煤油味、松节味、一氧化碳升高、烟雾等。
外因发火事故前的征兆:有焦糊味、有烟雾、一氧化碳升高等。
3、火灾重大隐患的评价
(1)内因火灾
煤炭由于受埋藏深度、煤层赋存条件、煤质、通风环境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工作面在开采过程中遗煤较多,供氧积热条件较好等造成的自燃发火事故。
一旦发生内因火灾,其危害程度严重,可造成矿井停产,烧毁设备,危及现场工作人员和着火地点回风侧工作人员生命安全,属于矿井重大事故。
(2)外因火灾
1)不及时更换防爆性能差的设备,一旦失爆,发生电器爆炸,可能引起火灾;
2)采区变电所配电点,因没有专人值班,电器失修,长期下去可能发生火灾;
3)漏电继电器、电焊、综合保护失灵,接地系统不符合规程要求,当发生短路故障时,不能立即切断电源,易引起火灾;
4)井下动力、照明等供电线路遍及各类巷道,由于井下潮湿、绝缘老化、机械外伤、吊挂不当、保护失灵等方面的原因,使电缆线路产生火花引起火灾;
5)烧焊不按措施执行,不留监护人,遗留火种不清除,易发生火灾;
6)因其它原因而引起火灾。
一旦发生火灾,可造成矿井停产,烧毁设备,危及现场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