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盆栽培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菊花盆栽培育
1、上盆
菊花幼苗生根后应及时上盆,具体适宜时期也应视盆花的栽培类型、规格及品种而定。

栽植时保持根系舒展,栽后浇透水。

2、定植用盆
定植用盆可采用硬质塑料盆、软质塑料钵或瓦盆,根据菊花造型和植株大小选择相应的规格,生产上常用的盆规格见下表。

菊花类型及其常用的盆规格
3、盆器消毒
新盆器可以不消毒处理,重复使用的盆器使用前宜消毒处理。

4、盆栽基质
4.1基质材料
盆栽基质可采用泥塘土、园土、腐叶土、椰糠、泥炭土、煤渣、食用菌下脚料等2~3种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

4.2常用基质配比
块状泥塘土:椰糠(煤渣):泥炭土=6:2:2。

4.3基质要求
混合后的培养土,要求轻便、清洁、无异味,有良好的土壤固粒结构,土壤孔隙度≥15%为宜。

4.4基质消毒
基质的消毒方法
5、摆放
上盆后的幼苗要先置于荫棚下5 d~7 d。

摆放时要求土地平整,盆间留有间隙空间。

6、翻盆
在菊苗上盆30 d左右、根系布满花盆时,将菊苗和盆内原土球一并倒出,定植于大小合适的花盆中,填入搭配有机肥的培养土,用清水浇透。

小花型国庆菊和小花型秋菊翻盆1~2次,案头菊、独本菊可不翻盆或只翻1次。

最后一次翻盆填入的培养土宜留有立秋后再次填土的空间,一般预留至少三分之一的盆高的空间。

根据菊花种类和盆的大小,将盆摆放于种植床上,保留适当的盆间距。

7、添土
在立秋时,将翻盆预留的种植盆空间添土到离盆沿2~5cm处。

8、水分管理
菊花生长旺盛期,晴好天气一日浇透水一次。

8月下旬〜9月上中旬花芽分化期适当控水并注意防台风和暴雨。

现蕾后和开花期増加浇水量,盆土保持见干见湿状态。

9、肥料管理
9.1基肥:上盆时主要施厩肥等有机肥。

9.2追肥:1.上盆和倒盆后的菊苗一周内不施肥。

2.幼苗期每7d-10d 用0.1%的尿素溶液浇灌1次;3.生长旺盛期每5d〜7d浇灌1次0.1%〜0.2%的磷酸二钾溶液或复合肥,可与喷施0.1%尿素交替进行;花芽分化期停止追肥;5.现蕾后每3 d〜5 d浇灌1次0.1%〜0.2%的含钾复合肥溶液,每7d~10d一次用0.1%〜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进行叶面追肥。

10、摘心
摘心的次数依据每株计划开花枝条数量及品种分枝特性等而定。

当幼苗具6片开展叶时,留基部4〜5片叶摘心,每次摘心时要调整各分枝的长度,使其高矮均匀一致。

11、定头
定头的迟早视品种和预期花期而异。

1.大菊品种一般在定头后70〜100d后盛花,因此,一般在立秋节气定头;2.夏花型小菊多数品种在预期花期前40d〜50d定头;3.国庆小菊多数品种在预期花期前
50d~60d定头。

12、抹芽
大花型品种花芽分化后,需由上而下逐次抹除侧芽,一般用于独本菊、案头菊、多头菊。

13、疏蕾
现蕾后,在主蕾有豌豆大小,主、副蕾分离时,应将大花型品种主蕾以下所有侧蕾逐次剥除。

疏蕾应分次进行,并在主蕾一侧保留1个~2个预备蕾,在确认主蕾发育良好后摘除。

14、艺菊绑扎
14.1造型菊的绑扎
菊苗上盆前,先用圆钢焊结成所需的造型骨架固定在花盆上。

从菊花植株下部开始,将枝条用扎丝均匀绑扎到骨架上,随着上部枝条的生长,及时进行绑扎。

14.2悬崖菊的绑扎
在花盆斜插一根竹杆(或其他硬质材料长条),长度略高长于预
估成品苗的高度。

上部靠在铁丝上固定,斜度一般为60°。

从竹杆基部向上,从长到短,绑扎横杆,形成倒三角形状,绑扎菊花在竹杆上,使其顺着竹杆向上生长。

14.3大立菊的绑扎
1.骨架制作及绑扎
大立菊的骨架由竹架组成。

竹架用细竹及竹片扎成,用“四筋八枪”制作成,呈圆形或半球形,每圈相距10厘米,圈数依枝条数目而定,从第一圈起圈和筋每个交点都绑扎一朵花,将花蕾引导于架上,通常使花蕾高出竹圈约5厘米。

2.疏蕾
主要作法是保留顶蕾中健壮的花蕾,对于劣小而畸形的残蕾应坚决剥除。

疏蕾一般分4次进行,第一次在9月底至10月初,最后一次多在10月下旬进行。

14.4塔菊的绑扎
1.骨架制作
中心的一根竹竿紧贴嫁接苗或实生苗直插盆土中,固定主干。

圆形塔菊的骨架,用四根竹竿在盆四周均匀直插固定,再用竹篾每层扎一圆盘。

六角塔菊的骨架,先用六根竹竿在盆四周按六角形定点插入盆底固定,每层再用6根细竹竿呈六芒星状绑作横杆。

盘的大小根据菊枝长短而定,自下而上逐渐减小,至顶部的一圈,盘的直径不小于15cm,骨架一般有7层~13层,从出盆30cm~40cm处开始扎制第一层盘,每层间距25cm~35cm,以后逐层减少。

2.绑扎方法
将花朵均匀绑扎于每层骨架的外沿.用扎丝固定;六角形的塔菊
应将每层的6个角绑成挑角。

15、生长调节剂的使用
15.1种类和浓度
50%矮壮素(Ba)可湿性粉剂125倍液~200倍液或92%矮壮素(Ba)可湿性粉剂300倍液~500倍液。

15.2使用方法
1.一般用于案头菊、独本菊和多本菊等大花型菊花生产;
2.采插穗前5d,母株嫩梢喷洒1次矮壮素(Ba);
3.案头菊和独本菊在菊苗上盆返苗后每间隔10d~15d喷洒1次,直到现蕾;多本菊在定头后
3d~5d喷洒1次,之后根据生长情况确定是否喷洒;5.现蕾后对于花梗较长的品种,可重点喷洒花梗1次。

16、花期调控
16.1方法选择
菊花的花期调控应视品种特性而定,对光周期不敏感的品种通常可采用调节定头时间的方法来控制花期;对光周期敏感的品种可采用遮光或补光的办法来控制花期。

16.2遮光
遮光处理常采用黑布或黑色薄膜等材料进行完全遮光。

遮光时间视品种而异,通常要50d以上,每日17:00时至次日6:00左右遮光,见光时间一般不超过11h,夜间通风降温,温度超过30℃时不可采用。

16.3补光
补光措施常釆用100瓦白炽灯,每30㎡左右布灯1盏,灯距离植株顶部1.5m,8月底~9月初开始补光,—般于每日23:00-2:00前后,补光2h~3h,停光时间视预定花期和品种不同而定,一般在距预定花期前70d~90d停止外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